簡介
定義
課間操一般是在每天上午第二和第三節課之間進行,時間為20分鐘,課間操有助於消除緊張學習後所產生的疲勞,使大腦得到積極的休息,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身體各部分得到充分舒展,防止形成不良體姿,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育。課間操內容以廣播操為主,還可做脊柱彎曲防治操、素質操、慢跑和活動量較小的遊戲等。
國小體操
第一套:
1、國小生廣播體操1
2、國小生廣播體操2
第二套:
1、初升的太陽
2、雛鷹起飛
第三套:
1、希望風帆
2、七彩陽光
中學體操
第一套:
1、中學生廣播體操1
2、中學生廣播體操2
第二套:
1、青春的活力
2、時代在召喚
第三套:
1、舞動青春
2、放飛理想
調查分析
做課間操的意義
我們課題組結合體質調查組的報告,發現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大腦發育還不完全的階段,學習效率有一定的界限,超過了界限就會產生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如果按課間操的要領認真地做,用力地做,使肢體的活動量加大,加強支配運動中樞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還會使支配學習思維中樞神經細胞抑制的更深,使大腦思維中樞神經細胞休息的更好,這樣,再學習時,效率會更高一些。此外,還能加快心臟的搏動,加深呼吸,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體內新陳代謝過程,從而使在前兩節課中積累的疲勞更快消除。課間操是全面鍛鍊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培養正確身體姿態的一種易行的教材,特別是對小肌群和關節、韌帶的鍛鍊,以及發展協調、柔韌等素質。
問題及改革
課間操等於廣播操,這種在大、中、國小中幾十年一貫制的習慣做法,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形成定式,多少年來沒有人提出疑問,問一問課間操的形式能不能改變,到底怎樣效果更好。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大家看到,課間操的單一的老套形式,以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暴露出的諸多弊端逐漸顯現,人們開始考慮:能否改變課間操只做廣播操的作法,而用其他形式代替。
課間操就這樣一直沿用下去,長期下來,對調節學生身心,鍛鍊身體,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由於天天做操,組織模式死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制,典型的後果是做操不認真,出工不出力的懶散現象非常嚴重。雖然經常採取檢查、評比等措施進行整頓、治理,工夫下的不小,但總是“雨過地皮乾”,作用不大,更談不上根本好轉。所以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課間操的創新改革,把課間操作的多種多樣,可以開展搏擊操、街舞、創編操、球操等形式進行。
據隨機抽取100份調查問卷顯示:43%同學不喜歡做課間操,35%同學無所謂,22%同學比較喜歡做操。這表明課間操還是有一定的缺陷,而不是同學們不認真對待。同時,有64%同學喜歡做節奏明快,音樂感強的課間體操,這表明增加擁有流行元素的課間體操有利於增加同學們的興趣。
改革原則
把課間操納入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素質教育、審美教育、能力教育、智力開發及校風校紀建設體系,把課間操改革與中國小生生理、心理的發展變化結合起來;把課間操的生理效應與思想品德教育、主體性教育結合起來,廣泛繼承、借鑑傳統課間操理論與實踐經驗,中外學校課間操好的經驗與做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
雖然課間操的改革剛剛開始,但是全校不管是校領導還是學生的思想認識已基本一致,取得的成績和達到的效果及學生的喜愛程度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對我們繼續深入地把課間操的改革進行下去是強大的動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搞好課間操就是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抓校風學風的建設。課間操要面向全校同學,只有依靠和調動體育教師、班主任和全校師生的積極配合,才能作好課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