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公元前551~前479)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

正文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古代文獻典籍的整理編輯家。尊稱孔子。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東南) 人。他的先世是宋國貴族,生長於保存周文化的禮樂之邦魯國。他很重視和推崇商周文化,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以傳授和整理古代文獻典籍為己任。在教學中,除以自己的言行教人外,對前代流傳下來的舊籍加以整理、編次、補充、研究,以作教材。《論語》稱:“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當時流傳的主要文獻典籍有6種,即《易》、《詩》、《書》、《禮》、《樂》、《春秋》,稱“六藝”,是商周文化的成果,後世稱“六經”。《史記·儒林列傳》說:“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他所做的整理加工編輯工作,就是討論去取,安排篇目,選材斷限,校釋研討。 古文經學家說他曾刪 《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 雖未必完全可靠,但他精研古代文獻,既要教人,作過整理編輯工作,乃極自然之事。六經用作教材, 各有作用。《莊子·天下》說:“《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孔子就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他整理編輯文獻典籍的主要原則是:多聞闕疑,擇善而從;傳聞異辭,無徵不信;崇尚中庸,排斥虛妄。他借整理古代文獻,宣傳自己思想觀點,又主張為尊者親者賢者諱, 開儒家穿鑿附會之先河。他所創造的儒學和刪訂的六經,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化核心。他研究整理古代文獻,創立義法,對編輯事業有開山之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