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四聖”就是我國古代十四位傑出的聖人,分別是”酒聖“杜康、”文聖“孔丘、“兵聖”孫武、“謀聖”張良、”史聖“司馬遷、“木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茶聖”陸羽、“藥聖”李時珍(排名按歷史時代排名)。
酒聖杜康
杜康,字仲寧,為縣之康家衛人,善造酒,又名少康,夏朝人。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於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杜康作為酒的始造者,開闢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酒文化的源頭。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故而後人稱之為“酒聖”。
文聖孔丘
孔丘被後世尊稱為“文聖”,這個“文聖”的意思是文化的聖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係,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文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
兵聖孫武
孫武(約前551—?),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對外戰爭中立過赫赫戰功。家學的薰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渴望探求戰爭制勝之道,以備將來登壇拜將,沙場點兵,在戰爭舞台上乾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孫武被後人尊崇為“兵聖”、“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師”,除了他戰功顯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給後世一部不朽的軍事名著——《 孫子兵法》。該書有13篇,共5000餘字。但這短短的幾千字里包卻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向人透露:他的軍事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其實在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確實對孫武及其著作深感興趣,不僅為《孫子兵法》英譯本作序,還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戰略論》前面大段引述孫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都奉命攜帶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場上閱讀。
註:孫武亦被稱為“東方兵聖”,西方兵聖為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德國軍事家。
謀聖張良
張良,字子房,傳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人,漢初三傑之一(另二人位蕭何、韓信),祖與父相繼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傳說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蘇)時,遇黃石公,後來劉邦、呂后合謀暗使丞相蕭何巧設機關,並以密友身份親自誘捕韓信入長樂宮內,以謀反罪名由呂后急令處死,韓信全家抄斬。一代開國元戎,千古軍事奇才的韓信,卻遭滅族之禍。從而張良遁隱深山,以仙侶為伴,不食凡間五穀,追隨仙蹤,與世隔離了。
張良堪稱謀士的楷模,被後人尊為“謀聖”。
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公,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皇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為“二十六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與同時期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與北宋司馬光合稱歷史兩司馬。
木聖張衡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人,東漢時期地震學家,又稱“科聖”(註:科聖非墨翟亦非公輸班,科聖木聖均是一人均是張衡)。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 ,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鄧州穰東鎮)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辯證論治原則,是中國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武聖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剛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草聖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性好酒,據【舊唐詩】線裝本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如民間說的【入迷】。他從擔夫爭道、歌女舞劍上獲得書法的變化意蘊;又在【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山行留客》)兩句詩中,揭開了自然界的秘密,他確實能把生活和藝術打成一片。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約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因其深信黃老道學,後改名為“道玄”。被後世尊稱為“百代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早年孤貧喜歡作畫,未及弱冠便能“窮丹青之妙”。
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人物繪畫“冠絕於世”。後世將他的繪畫風格概括為“吳帶當風”。擅畫佛道人物,遠師南朝梁張僧繇,近學張孝師,筆跡磊落,勢狀雄峻,生動而有立體感。曾在長安、洛陽等地寺觀作佛道宗教壁畫三百餘間,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樑,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矩尺,一筆揮就。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名作有《地獄變相圖》。他兼工山水,描繪蜀道怪石崩灘很有名氣。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蘇軾認為“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吳生“畫塑兼工”,善於掌握“守其神,專其一”的藝術法則。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93件入《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圖》偽本。
詩聖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乾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茶聖陸羽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譽為“茶仙、茶聖”。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1]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
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中國古代醫藥學家,明嘉靖時期人,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頻湖脈學》等多種。
註:唐朝孫思邈被後人尊為“藥王”而非“藥聖”。
其他聖人
商聖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著作有《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等。
亞聖孟軻:(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算聖劉洪:(約130—196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皇族後裔。《續漢書·律曆志》中劉昭注引《袁山松書》曰:“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陰人也。魯王之宗室也。”《續漢書·律曆志》中說:洪善算,當世無偶。是中國著名的古代天文學家、數學家,被稱為“算聖”。據說他是算盤的發明者。天文學專著有《七曜術》、《乾象曆》等。
劍聖裴旻:唐開元間人。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見《新唐書·李白傳》。
樂聖李龜年:唐玄宗時樂工,當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才,李龜年善歌、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後人稱李龜年為“樂聖”。
詞聖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曲聖關漢卿:(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棋聖黃龍士:他生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蘇泰縣姜堰填人,幼小時棋名已聞達四鄉鄰里。著有《弈括》和《黃龍士全圖》。
重複聖人
同樣一個”聖“的名號,可能就有不同的人,以下就是重複聖人。
文聖:本指孔丘,亦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木聖:本指張衡,亦指三國曹魏機械學家馬鈞。
劍聖:本指裴旻,亦指戰國時期劍術家蓋聶、戰國時期刺客荊軻、唐時期舞人公孫大娘,此四人並稱為四大劍聖。
棋聖:本指黃龍士,亦指清雍正、乾隆時期范西屏,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施襄夏,此三人並稱為清代三大棋聖。
智聖:東方朔,是中國早期的道教信徒之一。他一生的行為和思想都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知識分子的影響。據說他是當時最博學的人,經常給別人講述一些奇聞逸事,很多人都對他非常佩服。
簡介
聶衛平,1952年8月17日出生,河北深縣(今河北省深州市)人。中國著名圍棋職業運動員,傑出圍棋教練,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棋院技術顧問。1982年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九段,1988年被授予圍棋“棋聖”稱號。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出人物”。他在前四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11連勝,為圍棋在中國大陸的普及產生了深遠影響。著有《我的圍棋之路》、《聶衛平自戰百局》等書。
稱號由來
棋聖,指圍棋手的最高榮譽稱號之一,源於日本。
《體育報》1988.3.28:“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棋聖’誕生了!我國著名圍棋國手聶衛平26日在祝賀中國圍棋隊取得中日圍棋擂台‘三連勝’的慶功會上,榮膺中國圍棋‘棋聖’稱號。“
也就是說,聶衛平的”棋聖“稱號是官方授予,名正言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