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嘉

姜永嘉,大豐人,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博士(碩士)研究生畢業。全國優秀教師。曾任河南工業大學前身鄭州糧食學院、鄭州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兼糧油食品科學研究所所長,院學術、職稱委員會委員,全國倉蟲防治組副組長。現任河南工業大學教學督導委員會工科組組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姜永嘉出生在大豐市裕華鎮(原台北縣裕華萬豐),在大豐度過艱苦的童年之後,他被父母送回老家通州,在爺爺奶奶跟前讀完了國小。1950年,他回到大豐後,在大豐初級中學讀完了國中(首屆畢業生)。他於1953年7月考取了東台中學(首屆畢業生)。

主要成就

姜永嘉性格開朗,精神矍鑠。除了酷愛高等教育事業外,他還有很多業餘愛好。1996年,他參與了河南省與國家影視中心合作攝製的17集電視連續劇《校園先鋒》,並擔任該劇中的省教委評估團團長角色;2001 -2005年,作為學校老年桌球隊隊長,在河南省老幹部乒協舉辦的省直單位老年男子團體桌球比賽中取得三連冠;1999-2002年、2006 -2009年,他因愛好舞蹈,在音樂上也頗有研究,先後兩次受聘指導目前我國唯一的二胡音樂博士生、唯一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進行二胡演出的李秀清副教授撰寫碩、博論文;他所在的河南工大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被教育部評為優秀,而他則作為全校千餘名教師中唯一的老年教師優秀代表,被學校收錄入送交教育部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自評報告》中,這是對他一生的辛勤耕耘與豐碩成果的最高褒獎。

個人生活

漫漫求學路 拳拳上進心

他的父母原是南通通州農民,因家境貧寒,難以生存,便報名參加張謇的墾荒移民大軍,落戶到裕華萬豐公司。父親因識幾個字,便當了公司的一名小職員,母親在家務農,開荒種地。他們在大豐後來有了姜永嘉等四個孩子,姜永嘉排行老三。

姜永嘉的求學路很不平坦,因為當時大豐還沒辦高中,讀高中必須到東台或鹽城,體諒到家境的困難,品學兼優的他一時犯了難。他想追隨大姐、大哥之路參加解放軍,最好能跟大哥一樣,到朝鮮戰場上去抗美援朝。

當大姐得知二弟的想法後,便勸他在家鄉安心讀書。她說,新中國的建設需要知識分子,你有學習的興趣和天賦,不要輕言放棄。經濟上有困難,不用擔心,我、大弟和爸媽會全力支持你和三弟讀書!

就這樣,在姐姐的鼓勵下,他於1953年7月考取了東台中學(首屆畢業生)。學習期間,姐姐不時從部隊將自己節省下來的供給制錢寄給他作生活費。而他也沒有辜負全家人的期望,三年後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1960年,他圓滿完成了大學學業,又順利地考取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從著名昆蟲學家、留美博士張宗炳教授,開始了攻讀生物昆蟲副博士研究生生涯。

在張宗炳教授的指導下,姜永嘉從事著“昆蟲不育性藥劑的篩選”課題研究。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月供糧雖然有27斤,但由於副食短缺,使他終日飢餓難忍,度日如年。後來一度想要退學,但在系主任的幫助教育下,他堅定了求學的意志,常以實驗室為家,刻苦攻讀,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利用自己的特長,做起“生物”文章:利用樹葉開發食源(葉綠素蛋白)。後來他又和同學們一起研發“人造肉”,聊以充飢。

就是在如此艱苦的學習環境中,他的研究仍然結出了喜人的果實:《昆蟲不育性藥劑的篩選》課題研究中的兩篇很有學術價值的畢業論文,被國家一級刊物《昆蟲學報》發表,贏得了讀者好評,得到了中科院領導的關注並計畫留他工作。

矢志為糧倉 造福在人間

經過三年自然災害折磨的中國人,對糧食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護好國家糧倉的安全,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要保護好糧倉,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好糧倉昆蟲的防治工作。而國家糧倉面廣量大,害蟲品種繁多、繁殖迅速,並非有幾個治蟲專家就可以兼顧的。為此,作為當時國家唯一培養糧油行業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鄭州糧食學院(號稱糧食行業“黃埔軍校”,隸屬於原國家糧食部),肩負著向全國培養輸送糧食儲藏方面專業人才的職責,對姜永嘉這樣的糧食防蟲治蟲人才可謂求賢若渴。

姜永嘉畢業後被分配到鄭州糧食學院任糧倉昆蟲防治教師。但由於他手中的“昆蟲不育性藥劑的篩選”課題研究尚未完成,學院特許他帶薪回北大繼續課題研究。一年後,他圓滿地完成了課題中的另一篇畢業論文《Thio-TEPA對家蠅不育性效果的試驗》,並在《昆蟲學報》上發表。之後,他回到鄭州任教。

正當風華正茂的姜永嘉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先是農村“四清”運動,接著是“文化大革命”,使得他難以一心一意搞科研。儘管如此,他還是帶領部分師生,在學校燒制防治糧食害蟲殺蟲劑磷化鈣,還帶領大家到各地考察,研究土園倉的儲糧技術,後來他又為“工農兵學員”編寫教材(1972年)。他雖身處政治風暴中,但仍不忘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一心為天下糧倉的安全,探索新路。

1974—1975年,我國首次在新疆和黑龍江個別糧倉發現“玉米象”。玉米象是世界公認的糧倉主要害蟲,遍布全世界。它不僅危害稻、米、麥、玉米、高梁等禾穀類的子實和製成品,而且還危害薯類、乾果、藥材等儲藏物品,成蟲或幼蟲均能蛀食糧粒,而且隱藏在糧粒內部“坐吃山空”,不僅如此,它的生理代謝活動,還會導致儲糧水分增加,糧溫升高,霉變結塊,將會嚴重引起儲糧損失。我國從初次發現玉米象僅僅過了五年,新疆地區幾乎所有糧倉全部發現該蟲種,而且密度很高,數十億噸糧食的儲藏安全受到了重大挑戰。

防治玉米象刻不容緩!為了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姜永嘉主動請纓,他和同事一起向原糧食部科技司和教育司申請高倍擴大鏡和顯微鏡用於科研。北京對他們的要求十分支持,提供了日本產的擴大鏡和2000倍的顯微鏡。利器在手,他帶領同事和學生夜以繼日攻關,並將體長僅有2-3毫米的玉米象進行生理內部解剖,繪製出放大圖,用於研究性論文和教科書中。1984年8月,他帶上自撰的《關於玉米象成蟲消化道組織學和組織化學》研究論文,在德國漢堡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了學術交流。至此,玉米象的蛀食秘密大白於天下。他的這一研究成果,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的糧食儲存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完成了對玉米象研究的同時,他還馬不停蹄地對磷化氫熏蒸劑及穀物保護劑(側重於植物性殺蟲劑)進行研究,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其中潛心研究的集體成果“糧倉環流熏蒸技術”在全國得到普遍推廣。

幾十年來,他致力於儲糧害蟲防治工作,成果斐然:6篇論文獲省部級一、二等獎;參編出版三部專著、50多篇學術論文。1984年、1992年,先後出席在漢堡和北京舉辦的國際昆蟲學大會,宣讀論文,並在北京主持專業分會;1988年,由他參編的《倉庫昆蟲學》榮獲全校重點課程建設第一名,為此他獲得河南省高等院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8年,他歷時15年、主持並參與的河南省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河南省花椒等藥用植物作為儲糧殺蟲劑的研究》,達到國際水平,獲國家糧食局(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他出席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國際儲藏物保護工作會議;1990年,為執行中美農業科技合作協定,赴美國考察《關於天然植物性殺蟲劑研究項目》;1991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他桃李滿天下,學生大多工作在全國糧食倉儲第一線,捍衛著國家糧倉的安全;所帶的研究生大多成為博士、教授、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以及碩士生導師,有的還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老驥未伏櫪 最美夕陽紅

退休之前,姜永嘉曾兼任《中國糧油學報》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倉蟲防治組副組長、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會理事、《糧油市場報社》高級顧問。

2001年,他從教研第一線退下來後,本應在家安度晚年,但他卻說:我人雖然老了,但心理要保持年輕,要退而不休,與河南工大共存榮,儘量為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於是,他積極受聘於學校教學督導組工作。他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和培養,深入課堂聽課,參與各學院教學研討和交流、評審教學研究項目。除此以外,他還負責全校雙語教學的督導工作,多次為新聘任的碩、博士教師作崗前培訓。經過他督導和指導的青年教師,有的成了校教學標兵和優秀教師,有的成了省級優秀教師。工作之餘,他還撰寫了近兩萬字的督導論文《試論亟待解決提高大學教學質量的問題》,受到學校的好評,並在河南省第二屆高等學校督導工作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

個人思想

哲理篇

人生哲理二十二

(1999年9月9日)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傲慢。

6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怨憂。

7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8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9人生最大的困惑是是非。

10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善。

11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2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3人生最大的能源是理想。

14人生最大的樂趣是追求。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自尊。

18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19人生最大的歡樂是收穫。

20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1人生最大的愛心是利眾。

22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安全。

“成功者”之我見

“盡力”就是成功,是最基本的涵義。成功者有大小之分,但仍然是竭盡全力了,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功成名就是成功者,取得一般成績也是成功者,不能厚此薄彼。俗話說:“人比人比死人。”只有自己同自己比,只要“盡了力”就是一個成功者。生活並不要求我們永遠嶄露頭角,僅僅要求我們在生活的不同層次上(或不同的年齡段)儘自己所能,這正是成功者之行動秘訣。

人生道路不會永遠是坦途、輝煌的,也永遠不會到處是鮮花和笑臉,相反,而是充滿曲折和艱險。成功的取得關鍵就在於如何去戰勝後者。只有在取得成功之後,他所得到的鮮花才會更加絢麗多彩,他的笑臉才會真誠可愛。

成功是正反經驗之積累。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實際上是無數次正反經驗或教訓之積累。失敗、挫折算得了什麼,一個人一生中遇不到失敗、挫折才是不正常的現象。關鍵在於如何直面失敗與挫折,經受其考驗與磨練,從中繼續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從挫折中走向成功。

從無數事實中雄辯證明了一個真理:只有失敗者、有經驗者才會從中獨立思考、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找到辦法,從而走向輝煌與成功。總之,從“黑暗”中找到光明就是成功。凡是成功者的背後都有巨大艱辛的付出。這就意味著任何人如果要想在事業上獲得卓越成就,必需作出巨大努力。追求事業的成功,要像追求自己的生命、愛情一樣的執著、痴情,因為它能給人以無窮力量。

教育篇

執教

豫中執教鞭,倏地四十載,桃李滿天下。

四化若實現,教育普及先,科技理趕上。

吾研生物學,喜究其奧秘,創出新路子。

學術在教研,兩度飛歐美,參與國際會。

毋負黨期望,人生至樂趣,願為國爭榮。

讀報有感而發

——求職

社會上莘莘學子們整日惴惴不安,為求職煞費苦心。誰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和創新的素質。“沒有金剛鑽攬不住瓷器活”。然而,一旦求職之時,其弱點敗露,有“顆粒未收之感”,那已晚矣!“要知今日何必當初”。試問,當初四年大學生學習、生活,有無四個感觸,即:一年級懵懵懂懂,二年級無所適從,三年級若有所悟,四年級欲追已晚。

如若有這些感觸,就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得要領等因素所致,唯有努力學習,開拓進取,掌握知識,才能在求職之時從容自如,遊刃有餘,胸有成竹。

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

一流大學的標準有三:

1.必須為全世界培養人才,即留學生率要大於或等於20%。譬如哈佛大學、東京大學,劍橋大學平均有20%的學生是外國留學生。牛津大學為34%。

2.必須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一流雜誌上發表文章數量達到前30名。因為這是國際上公認的權威雜誌。

3.諾貝爾獎得主越多,越是為世界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均為諾貝爾獎獲得最多的名校,僅牛津大學就培養出27名。

隨想

——高考

今日是高考的第一天,也是高中畢業生在考場的競爭之日。這對他(她)們一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是終生難忘的。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家庭或個人,對過去歷史應有所了解,但對今天也是一種警示,對未來也是一種思考。

高考也是對一個考生人生的走向,對其生存質量的優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代有許多關於讀書的勸導和訓誡,什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然而,在當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為選拔高考人才,應試“統考”仍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盤點中國教育家05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全國各地有名的教育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