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村[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太和村]

太和村[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太和村]

太和村素以武術著稱,太和村位於民樂縣民聯鄉北端,洪平公路貫穿全境。截止到2008年6月,共有10個村民小組,524戶,2246人,耕地面積12000畝,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95元。近年來,村兩委班子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黨中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按照“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標準,結合村民自治的具體實際,不斷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推進村民依法自治,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民眾滿意”的目標,治安案件連年下降,多年來無刑事案件發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該村先後榮獲省級文明村,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魁星樓

從童子寺石窟沿河下行約十五公里,便到了民聯太和村。公路盡頭,遙遙便望見一座飛檐攢頂的三層高樓,這便是魁星樓。魁星樓位於民聯鄉太和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年,民國十年、1959年,1998年分別進行了維修。底座以石土築起,外表砌磚,飾以花紋。樓身為三層六角,高三丈六尺。全用木料建成。造型美觀,結構精美。是清乾隆年間的精品之作。每個翹角都鑲有青磚雕刻的龍頭,翹脊上裝飾著感磷、獅子等陶瓷獸物。各翹角下都懸掛風鈴,微風吹動,音響清遠。三層樓壁,都飾有壁畫,形象生動。頂層乓壁繪有魁星之像,赤發藍面,立於鰲頭之上,左手提斗,右手執筆,意為筆定科舉中試。樓頂藻井之上,書有“筆點清池”四個道勁大字,樓下正北方向原有村民飲用水塘,面積約10000平有餘,與樓門口對聯“出門試看三級浪,動人更上一層樓”相映成趣。攢尖上安有寶瓶,瓶上有“大啟文明”四字,意為文運臨幾,人才輩出。

太和村素以武術著稱。明末時,李自成部下的賀錦將軍即出此村。賀錦率部攻城掠池,威震西北,為推翻明王朝腐敗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事跡已載入史冊。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