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廟博物館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天津市城市中心地區的南開區東馬路東門裡1號。天津文廟始建於明代,經清代擴建重修,具有三大特色:廟學合一,府縣並列,牌樓薈萃。
簡介
《天津衛志》載:“文廟,在東門內。明正統元年,天津左衛指揮使朱勝,照陵西按察司僉事林時,建言事例,奏淮開設。本官遂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官,首建堂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說明天津文廟建於1436年,創立之始就與學宮(衛學)合為一地。衛學是儒學的一種,又稱文學,是津門首座官辦學校。明景泰、天順、弘治年先後修建欞星門、兩廡和專事教學的明倫堂。明萬曆四十年(1612)在天津衛城西南角樓創辦“武學”,以學習弓箭、美術等武藝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經考試合格也可進“文學”。清雍正三年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因此,衛學改為州學,後又升為府學,文廟也隨之升為府廟。由於府、縣官員不能同地祀孔子,故於雍正十二年(1734)在府廟西側另建縣廟,又在縣廟西修建縣學,形成天津文廟府縣並列的格局。
1986年設立天津文廟保管所,1991年更名為天津文廟博物館。現占地1.5萬平方米,由並列的府、縣兩廟及明倫堂組成,是天津市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群。主要建築有過街牌坊、萬仞宮牆、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和崇聖祠,這些建築基本呈對稱排列,分別貫穿在南北中軸線上,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現有基本陳列《大成殿復原陳列展》及祭孔樂器舞具的展出,並不定期地舉辦臨時性展覽。定期舉辦的“祀孔大典暨樂舞主題表演”已成為天津市影響深遠的旅遊文化品牌。文廟設有“狀元香”、“心愿卡”等項目以滿足家長、學子寄託心愿,使遊客在休閒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古代建築藝術之美。
歷史淵源
文廟,還叫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至聖廟等,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築群、也是天津今天保存下來的最大古建築群。據史料記載,在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國國君哀公命令將孔子闕里的三間故宅,改做廟堂,歲時奉祀。後來唐太宗詔令全國“州縣學皆立孔廟。”於是歷代相襲,到明清時期,全國孔廟已達1560多座。天津文廟建於1436年。1404年天津設衛建城,1405年和1406年,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管轄海河以南沿南運河至德州以東地區,衛卒16800人,加上家屬,人數不在少數。這些衛卒子弟能否上學,直接影響到軍心,甚至影響到地方的穩定,因此教育就成了當務之急。再加上永樂皇帝設都北京之後,天津在當時很快成了水路和旱路的交通樞紐,人口迅速膨脹,這些從各地齊集到天津的人口,也面臨迫切需要教育的問題。
1436年,提學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設立衛學。於是天津左衛指揮使朱勝將自己的一處住宅捐出,做為學宮校址,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辦學校。唐太宗詔令的“州縣學皆立孔廟”,也就規定了,在設立學校的同時,就要修建文廟。歷史上曾經將官辦學校稱作廟學,也是這個原因。因此天津文廟可以說是與天津衛學同時興建的。
唐代最初建成的文廟,並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而只是校內一座奉祀孔子的殿堂而已。到了宋代初年,文廟的建築開始完善並開始逐漸與學校分離,大體上形成了“左廟右學”的建築格局。
建築特色
文廟又稱孔廟,是尊崇和紀念孔子的廟宇,因與祭祀歷代名將的武廟相對,故稱文廟。文廟也是天津的學宮所在。明、清兩代曾多次對文廟進行修繕、增建,其中規模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順、萬曆,清朝康熙、乾隆等幾次,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牆(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築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於《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定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象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築,位於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後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定,對於孔子,每年農曆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曆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麵,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賢等。崇聖祠就是後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築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建築史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後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衛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並列的格局,後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修舊如舊恢復原貌
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天津文廟又名孔廟,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占地19.69畝,建築面積3243平方米,是奉祀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同時也是市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據文廟博物館副主任安寶聚介紹,1954年,天津市政府將文廟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文廟也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和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葺泮池和欞星門等。此次大修也將本著“修舊如舊”的方針,恢復文廟歷史上的建築風格。
老化建築加固彩繪
文廟博物館內珍藏著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等藏品,無不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現在,文廟博物館每年都不定期舉辦“祭孔大典”和“祭孔古樂演奏”。但由於年久失修,館內一些屋頂牌樓需要全面修繕。這次大修,將部分不符合規制的紅磚全部恢復為青磚,牌坊、禮門、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配殿牌樓保持原有建築風格,對老化的建築物進行全面加固修整,同時選用彩繪裝飾琉璃瓦頂。
旅遊指南
地址信息:南開區東馬路東門裡大街1號公交線路:通往天津文廟博物館的公交線路有21條線路
天津博物館(博物館公交站)至田園小區675路;
大胡同商貿中心至浯水道的846路;
金谷園至灤河道的878路;
侯台站至天山南路的681路;
津圍公路至天津博物館(博物館公交站)的641路;
厚泰商貿中心至中山門新村的642路;
梅江公交站至龍洲道的606路;
二五四醫院至華苑雅士道的904路;
家樂中山路店至華苑小區的903路;
萬科新城(萬科新城公交站)至天津博物館(博物館公交站)的619路;
何興莊至平湖裡的633路;
宜白小區至東姜井的863路;
淥水道至宿緯路的954路;
梅江小區至東海花園的632路;
中心公園至辰興路公交站的37路;
渤海大樓至覽橋里的1路;
丁字沽(丁字沽公交站至月牙河火車站的5路;
文江里至華苑雅士道609路;
白廟客運至大港客運站的659路;
洪湖南里至天津鋼廠的觀光1路;
第三醫院至華苑小區的觀光2路。
參觀諮詢
基本陳列:《大成殿復原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展》地址:南開區東馬路東門裡大街1號
公交線路:675、846、878、681、641、642、606、904、903、619、633、863、954、632、37、1、5、609、659、觀光1路、觀光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