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學合一

廟學合一,是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去世後也與學校結下不解之緣,他被奉為萬世師表,教育始祖,祭祀的廟宇也設在學校,也就是宋朝人記述的“即廟設學”,後人總結的“廟學合一”。  

什麼是“廟學合一”

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去世後也與學校結下不解之緣,他被奉為萬世師表,教育始祖,祭祀的廟宇也設在學校,也就是宋朝人記述的“即廟設學”,後人總結的“廟學合一”。
中國林林總總有千百座孔廟,只有山東曲阜孔子故里的曲阜孔廟和浙江衢州的衢州孔廟是家廟規制,其餘的孔廟包括歷代京城和地方的孔廟都是“廟學合一”的規制。

在孔廟未修之前,在學宮裡就有祭祀先師先聖的禮儀,《周禮·春官》記載:“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者。”《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聖先師,秋冬亦如之。”孔子歿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他當年的居室即被弟子們奉為“廟”,並將孔子生前的“衣、冠、琴、車、書”奉於其中,歲歲奉祀。孔子子孫“世以家學相承,自為師友”,在孔廟裡學習禮樂文化。學在廟中,廟中有學,“廟學合一”初顯端倪。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把儒家學說奉為正統。在京都長安城南興建太學,置五經博士,以儒家經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孔子的地位自此日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詔令地方政府開辦的官學各立周公廟、孔子廟一所,四時致祭。貞觀二年(628年),停祭周公,專立孔廟,以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貞觀四年,又“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從此各州縣多於學宮旁建立孔廟,“廟學合一”遂成定製,歷代相襲。至明清時,全國孔廟多達1560多處。“廟學合一”,以儒家學說安邦立國,為歷代王朝所倡導,成為古代社會的一項重大教育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