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建的天津民俗博物館,除保留天后宮大殿及前殿的塑像作復原陳列外,徵集民俗文物約2000餘件,分別在四座配殿和藏經閣、張仙閣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內容的基本陳列,介紹了天津漕運興起、漁鹽的發展和習俗;天津民間各路花會特別是“皇會”沿街表演;迎親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燭和津門獨有的“拴娃娃”習俗;天津店鋪懸掛於門前的各式招幌;民間生活用品、鄉土風情;衣食住行民俗;楊柳青年畫、風箏、磚刻、泥塑、絨花、剪紙、編織等民間手工藝品和民間戲曲藝術。此外,還經常舉辦不同專題的書畫、服飾、刻瓷、根雕、百業畫及民間工藝展覽和展銷活動。
天津民俗博物館每逢重大節日還要在古戲樓和廣場舉辦傳統的戲劇演出及民間花會表演,並展賣各種民間藝術品。
建築特色
該館利用天后宮正殿為主的古建築群體為館舍。這一建築群有山門、牌坊、鐘樓、鼓樓、前殿、大殿、藏經閣和後殿啟聖祠,大殿兩側有四座配殿。山門北側有張仙閣,懸於上空,為古文化街的過街樓,山門外約20米處,矗立兩棵各26米長的幡桿,上懸布幡,左幡為“三津藝卒百肆迎春”,右幡為“溟波洛日通運濟航”,山門外跨越幡桿80多米處與天后宮古戲樓遙遙相對。
歷史傳說
天后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及聚會娛樂的場所,宮前有廣場和戲樓,兩側街道形成商業集市和年貨市場。舊時每月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這裡香火旺盛;每逢天妃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還舉行“皇會”,表演龍燈、高蹺、旱船等,百戲雲集,萬人空巷。當時天后宮的繁華景象,有詩文記載:"旗颭危培集萬艘,碧溟漕運溯元朝,天妃廟貌依稀在,金鼎香菸繞繡袍"。現在的天后宮內設有天津民俗博物館,在廟內兩側廂房陳列,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城",這是天津人對城市發展的通俗而生動的說法。天后宮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它和古文化街一樣,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與搖籃。
這座海神廟與我國沿海一些城市、台灣省及南洋各國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神女--宋代福建蒲田縣賢良港出生的林默。傳說她自幼聰慧,15歲便精通醫理為人治病,決心終生行善濟人。她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能觀察風雲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她死後被奉為神抵,立祠供奉,尊稱媽祖。以後又經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后,列入祀典,成為人們信仰的海神。
媽祖紫砂壺
在媽祖誕辰1047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由宜興陶藝家鹹仲英、陸巧英夫婦創作的《媽祖》紫砂壺成為熱門話題。天津紀生緣茶葉公司日前以36萬元的價格購買該作品並由作者親手捐贈給天津天后宮,此舉成為天津市紀念媽祖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成為天津六百年以來所見到的價值最高的紫砂壺。據悉,由宜興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鹹仲英設計的《媽祖》紫砂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問世,至今產生廣泛影響。傳說媽祖因為經常“顯靈”護佑船隻,因此被福建一帶的人們尊為“海神”。此壺壺蓋取意於媽祖之冠飾,壺身以兩隻和平鴿為形象,中間有冉冉升起的太陽,之下有絲絲波浪細紋,韻意海神媽祖從中而生。作品整體不但將紫砂傳統技藝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題材高尚、意寓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曾在1998年4月舉行的首屆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天后宮
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裡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裡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后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瓷房子
4億多片古瓷片、5000多個古瓷瓶和4000多個古瓷盤碗、20多噸水晶石與瑪瑙、400多件漢白玉石雕、近百隻瓷貓枕把一座法式洋樓裝飾成一座價值連城的瓷房子。天津很有味道,當然,這種味道不僅僅只是香噴噴的狗不理包子和說學逗唱的相聲,比如,還有天津的小洋樓。曾經的法、美、德、意、日、俄等九國租界讓天津成為萬國城市博物館。
現在,天津又增添了一個新味道,非常有特色的、別人無法克隆的中國古瓷博物館--瓷房子。
人們說,把數以億計的珍貴古瓷片鑲嵌到一棟老房子上,這行為瘋得不可救藥了,於是乾脆就叫這棟房子--瘋狂的瓷房子。
說這房子瘋狂,不無道理。2005年,一個元青花大罐在倫敦拍賣會上以2.35億元成交。房子的主人張連志把價值連城的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瓷片像用磚頭、瓦塊一樣裝修房子,你能說他不瘋狂嗎?
現代與歷史對話
陶瓷藝術走進天津瓷房子,你會被它的絢麗、古雅和氣勢所折服,這裡是瓷的國度,是瓷的海洋,是瓷的天下。
4億多片古瓷片、5000多個古瓷瓶和4000多個古瓷盤碗、20多噸水晶石與瑪瑙、400多件漢白玉石雕、近百隻隨處可見的瓷貓枕……這些寶貝沒有安靜地躺在展覽台上,而是都上了牆--成了一座法式建築的漂亮衣裳。那些在陽光下晶瑩通透的歷史的碎片們,如今棲息在這裡並且整齊地排列著,任你端詳,任你解讀,任你驚嘆,任你想像……
瓷房子是天津粵唯鮮集團董事長張連志先生在一座年久失修、閒置十餘年的法式建築基礎上,歷經六年精心打造的中國古瓷博物館,這座蘊含著中國古典文化氣息的法式建築由4億多片瓷片裝飾而成,在這裡幾乎可以見到中國各朝各代窯址中的瓷片,沒有一片現代瓷,其中還不乏鈞窯、汝窯等五大名窯的瓷片。瓷器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有晉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鈞瓷、龍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紛彩等各個時代的精品。據說,二樓陽台天花板上中間的那個血粉盤,是元代官窯孤品,張先生在加拿大的一個拍賣會上與競拍對手展開了決戰,最終以100多萬元的價格買回。
古瓷片的第二次生命
牆上的陶瓷藝術仔細端詳這座老房子,會發現盤鏇在房子上的瓷龍,展示了中國民間舞龍的特定招式,據說最長的一條達7.68米,寬80厘米,蜿蜒飛舞,氣勢壯觀。瓷龍的各個部分展示了中國民間舞龍的特定招式。瓷龍用掉800多萬片古瓷,是世界上最長的古瓷龍。房子左右兩側的瓷龍從屋頂盤鏇至地面,再由地面蜿蜒至牆頭,在樓頂蜿蜒出五個英文字母CHINA,字母之間首尾相連,造型獨特,形態生動,曲線優美,如同巨龍在空中飛舞。
側門的門楣上還有用紅釉瓷片拼貼出的“我愛祖國”四個字,字不大,斜斜地靠在小門的左上方。蜿蜒如龍體的字母右邊,是用紅釉瓷片做的三個端莊漢字:瓷房子,自上而下排列,穩健大氣。龍體字母的左邊,是高高伸向空中的一顆大大的五角星--這也是用紅釉瓷拼貼而成。
瓷房子還有一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處獅子,它們按照各自大小據守在瓷房子各個角落。這些石獅橫跨東漢、唐、宋、清幾個時期,每一個都極具價值。在院落里,瓷房子裡的物品,隨便拎出來一件,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樓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帶著款的碗底組合而成,大多是官窯,俯首皆是“大明隆慶年造”、“大明萬曆年制”等落款。
瓷片原本散落在田野里、集市上、海河裡,如果不集合在一起,也都會四處廢棄,最後將灰飛煙滅了。主人將它們收集在一起,貼在牆上,無疑賦予了古瓷片第二次生命。
旅遊指南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80號
交通:乘624、824、24、4可到。
門票:成人每券6元,學生每券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