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補丸 |
組成: | 益母草8兩(用上截),香附2兩(7制),嫩黃耆3兩(蜜炒),人參2兩(去蘆),白朮3兩(土炒),白茯苓2兩(蒸透),炙草2兩,當歸身3兩(俱酒洗),白芍2兩(酒炒),陳皮2兩,熟地3兩,砂仁2兩(炒)。 |
功效: | 調經安胎。 |
主治: | 虛損而經候不調,或因虛損而經閉不行,或因虛損而吐衄崩帶,或因虛損而小胎不穩,或因虛損而產後多疾。 |
用法用量: | 為丸服。經不調,龍眼肉、炒棗仁、去心蓮子煎湯送下;經閉,炒桃仁,炒紅花煎湯送下;下血,生地、炒芩、丹皮煎湯送下;小胎不穩,炒芩、陳皮(去自)、蘇梗煎湯送下,俱4、5分為率;產後惡露未淨,腹中心硬疼,先用黃酒服救產丸,下淨瘀血,繼服此丸;若無惡露,多服此九,補虛為主;感寒,加生薑;發熱,加童便。 |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