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是山東華洋製藥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整理古方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的“四物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理氣丸”、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四君子湯”,根據中醫理論加減整理而成。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基礎方,“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及“婦女之聖藥”。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後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將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合用,即我們熟知的“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如意牌氣血雙補丸取八珍湯氣血雙補之長,加丹參、黃芪、何首烏、女貞子,增強活血祛瘀、補益元氣、健脾、滋陰之功效,為補氣養血之聖品。是國內最早整理古方研發,最早制定藥品質量標準,最早獲得國家批准文號。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則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黃芪、肉桂。1.1四物湯
本方是從東漢張仲景著述的《金匱要略》膠艾湯化裁而來,是補血的常用方,也是調經的基本方。本方皆補血入肝之品,共四味相類藥物配伍,故名“四物湯”。【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用量】當歸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服法】作湯劑水煎服。一劑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時服。
【方解】本方是治療宮血虧虛,血行不暢的常用方劑。方中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為君;熟地黃滋陰補血為臣;白芍藥養血柔肝和宮為佐;川芎活血行氣,暢通氣血為使。四味合用,補而不滯,滋而不膩,養血活血,可使宮血調和。
【功用】補血和血,調經化瘀。
【主治】沖任虛損,月經不調,臍腹虧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腹痛血下;及產後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跌打損傷,腹內積有瘀血。
1.2理中丸
【組成】人參、乾薑、白朮、甘草【用量】人參15克、乾薑15克、白朮15克、甘草15克
【服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作丸劑,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方解】本方所治諸證皆由脾胃虛寒所致。中陽不足,寒從中生,陽虛失溫,寒性凝滯,故畏寒肢冷、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脾主運化而升清,胃主受納而降濁,今脾胃虛寒,納運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嘔吐、便溏;舌淡苔白潤,口不渴,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皆為虛寒之象。治宜溫中祛寒,益氣健脾。方中乾薑為君,大辛大熱,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人參為臣,性味甘溫,補氣健脾。君臣相配,溫中健脾。脾為濕土,虛則易生濕濁,故用甘溫苦燥之白朮為佐,健脾燥濕。甘草與諸藥等量,寓意有三:一為合參、術以助益氣健脾;二為緩急止痛;三為調和藥性,是佐藥而兼使藥之用。縱觀全方,溫補並用,以溫為主,溫中陽,益脾氣,助運化,故曰“理中”。
【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1.脾胃虛寒證。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2.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3.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後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禁忌】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1.3四君子湯
【組成】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用量】黨參9克、白朮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服法】可研為細末,每服15克,水一盞,通口服;可水煎服。
【方解】四君子湯是從《傷寒論》中的“理中丸”脫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乾薑去掉,換成了性質平和的茯苓,由驅除大寒變成溫補中氣。方中黨參甘溫,益氣補中為君;白朮健脾燥濕,合黨參以益氣健脾為臣;茯苓滲濕健脾為佐;炙甘草甘緩和中為使。方中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皆為平和之品,溫而不燥,補而不峻,適度施力,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故名四君子湯。
【功用】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此方最常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為山東華洋製藥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根據中醫理論組方,經過多年臨床驗證而成的原研藥品,商標為如意牌,國藥準字Z37020471,嚴格在GMP車間生產,為小蜜丸,丸型圓潤光滑,不易模仿。自1991年上市,銷售22年,在治療慢性病、補氣補血方面療效獨特。2010年11月取得國家中藥保護證書,證書號:(2010)國藥中保證字第045號。【藥品名稱】通用名稱:氣血雙補丸
漢語拼音:QixueShuangbuWan
【組成】川芎、丹參、白朮(麩炒)、黨參、甘草、黃芪、白芍、當歸、何首烏(酒炙)、熟地黃、女貞子(酒炙)。輔料為蜂蜜。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小蜜丸;味甜、微苦。
【方解】結合“四物湯”、“四君子湯”之優點,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不熱不燥,補氣養血。方中黨參、白朮、甘草補脾益氣;當歸、白芍、熟地滋養心肝;制首烏、女貞子補腎養肝,滋陰益精血;黃芪配黨參大補元氣,配白朮益氣補脾,配當歸補氣生血;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氣,則當歸、熟地補而不滯;“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活血祛瘀。全劑配合,共收氣血雙補之功。
【功用】補氣養血。
【主治】用於氣虛血虧引起的少氣懶言,語言低微,面色萎黃,四肢無力形體消瘦,經血不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忌油膩食物。
2、凡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4、本品宜飯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小兒、孕婦、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二周或服藥期間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7、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禁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講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貯藏】密閉、防潮。
【包裝】鍍鋁複合膜包裝;9克×10袋/盒。
【有效期】24個月。
【執行標準】部頒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8冊WS3-B-1508-93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Z37020471
【生產企業】山東華洋製藥有限公司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的必須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必須性——氣血虧虛,百病之源,補氣血直擊病根,補足氣血,慢性病迎刃而解。唯一性——如意牌氣血雙補丸是目前國家藥監局審批的唯一既能補氣又能補血的以氣血雙補命名的國家準字號藥品,並取得國家中藥保護證書。
不可替代性——從技術上講:採用臨界超低溫萃取技術,最大限度的保留藥物活性。從性狀上講:小丸子,易吸收,可直達腸道,對胃影響小。從療效上講:雙虛單補,等於沒補;單虛單補,反受其苦;如意氣血雙補丸可氣血同補,氣血充盈,則百病不生。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對比八珍湯、複方阿膠漿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 | 八珍湯 | 複方阿膠漿 | |
組成、 用量 | 川芎、丹參、白朮(麩炒)、 黨參、甘草、黃芪、白芍、 當歸、何首烏(酒炙)、熟 地黃、女貞子(酒炙),輔 料為蜂蜜。 | 當歸(酒拌)10克、川芎5克、 白芍藥8克、熟地黃(酒拌)15克 、人參3克、白朮(炒)10克、茯 苓8克、炙甘草5克。 | 阿膠、紅參、熟地、黨參、 山楂,輔料為蔗糖。 |
服法 |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 清水二盅,加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煎至八分,食 前服。 | 煎膏劑:口服,1次20克, 早晚各1次;口服液:口 服,1次20毫升,1日3次。 2個月為l療程。 |
功能 主治 | 補氣養血。用於氣虛血虧 引起的少氣懶言,語言低 微,面色萎黃,四肢無力 形體消瘦,經血不調 | 補益氣血。氣血兩虛,面 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 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 悸怔忡,食慾減退,舌質 淡,苔薄白,脈細虛。 | 滋陰補血、健脾益氣。可 用於久病體弱血虛,症見 面色萎黃、頭暈目昏、舌 淡、脈細等。 |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配方細解
活血祛瘀藥 | 川芎、丹參 |
補氣藥 | 白朮、黨參、甘草、黃芪 |
養血藥 | 白芍、當歸、何首烏、熟地黃 |
滋陰藥 | 女貞子 |
——血中之氣藥,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主治氣血瘀滯證。“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余治疑難病證,每取川芎為君臣之品,川芎上行頭目,中開鬱結,下調經水,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氣通滯,辨證而施,則有“氣通血活,何患不除”之功。
【性味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臨床套用】
1.用於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扑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藥。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藥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症瘕結塊,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於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適當配伍。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昔人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查四物湯方(地黃、芍藥、當歸、川芎),隨君臣靈活之變化,藥物生熟、品種及藥用部份之改變,而有補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參活血之功有餘,補血之力不足,謂之活血祛瘀之功同於四物則可,謂補血之用相等,則非矣。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
【臨床套用】
1.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丹參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套用。惟藥性寒涼,用於血熱瘀腫病症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等症。
丹參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燥等症,常與鮮地黃、犀角、玄參等藥同用。
3.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參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契約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腫大,子宮外孕等病症。
——培補脾胃,補氣作用較弱,但苦溫燥濕,能補脾陽。因脾司運化,喜燥而惡濕,得陽始運,能升則健。如脾陽不振,運化失職,必致里濕不化,水濕停留,而發生痰飲、痞滿、泄瀉等病症,都可套用本品。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
【功效】補脾燥濕,利水,止汗。
【臨床套用】
1.用於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等症。
白朮有補脾燥濕的作用,故可用於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及脾虛濕困、腹脹泄瀉等症。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用於水濕停留、痰飲、水腫等症。
白朮既能燥濕,又能利水,故可用於水濕內停之痰飲或水濕外溢之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於表虛自汗。
本品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此外,本品又可用於安胎,治妊娠足腫、胎氣不安等症,有內熱者可與黃芩等配伍;腰酸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既可補脾胃而益肺氣,又能益氣以補血,主要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兩虧等症。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中益氣。
【臨床套用】
用於氣虛不足,倦怠乏力,氣急喘促,脾虛食少,面目浮腫,久瀉脫肛等症。
本品為臨床常用的補氣藥,功能補脾益肺,效近人參而為較弱,適用於各種氣虛不足的病症,在臨床上常與黃芪、白朮、山藥等配伍套用;如血虛萎黃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氣血兩虧的病症,本品又可配補血藥如熟地、當歸等同用。
——一味常用的藥物,一般認為本品在方劑中只是作為輔助、矯味、調和諸藥之用。
【功效】補中益氣,瀉火解毒,潤肺袪痰,緩和藥性,緩急定痛。
【臨床套用】
1.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胃不足而益中氣,對於脾胃虛弱之症,常與黨參、白朮、茯苓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套用;對於心血不足、心陽不振之症,可與補血養陰及溫通心陽藥如阿膠、生地、麥冬、人參、桂枝等品配合套用。
2.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甘草生用則能瀉火解毒,故常用於瘡癰腫痛,多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配伍;對咽喉腫痛,可與桔梗、牛蒡子於等配合套用,有清熱利咽的功效。
3.用於咳嗽氣喘等症。
本品甘緩潤肺,有袪痰止咳的功效,在臨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常與化痰止咳藥配伍套用,作為輔助之品。因其性質平和,故不論肺寒咳喘或肺熱咳嗽,均可配合套用。
4.用於腹中攣急作痛。
本品有緩解攣急之功,常與芍藥配伍,治腹中攣急而痛。
此外,甘草還能緩和藥性,有減低或緩和藥物烈性的作用,歷代本草文獻上並載有本品有解藥毒作用,可供研究。
——與補養藥同用以益氣補虛,如配人參,則大補元氣;配附子,則補氣助陽;配白朮,則益氣補脾;配當歸,則補氣生血;配參、朮、升、柴,則補氣昇陽。它臨床套用的範圍至為廣泛。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脾、肺經。
【功效】補氣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
【臨床套用】
1.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黃芪健脾益氣,且具昇陽舉陷的功效,故可用於氣虛乏力及中氣下陷等症。在臨床上用於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症。
黃芪功能固護衛陽、實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朮同用。
3.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
黃芪能溫養脾胃而生肌,補益元氣而托瘡,故一般稱為瘡癰要藥,臨床上多用於氣血不足、瘡癰內陷、膿成不潰、或潰破後久不收口等症。如用於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於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於水腫、腳氣、面目浮腫等症。
黃芪能益氣而健脾,運陽而利水,故可用於水腫而兼有氣虛症狀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與活血袪瘀通絡藥如當歸、川芍、桃仁、紅花、地龍等配伍,用於中風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氣活血、通絡利痹的功效。對於消渴病症,也可套用,常與生地、麥冬、天花粉、山藥等配伍。
——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補血、養陰及調經方中,常用白芍。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入肝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臨床套用】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套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為治血病的要藥。因長於調經,尤為婦科所重視,凡婦女月經不調、血虛經閉、胎產諸症,為常用的藥品。
【性味歸經】甘、辛,溫。入肝、心、脾經。
【功效】補血調經,活血止痛。
【臨床套用】
1.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及血虛體弱等症。
當歸功能補血,常與黃芪、黨參等配伍,用治血虛體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於調經,為婦科常用時藥品。治月經不調、經行愆期或過少,常與熟地、白芍、川彎等配伍;治經行腹痛,常與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經閉不通,可與桃仁、紅花等配伍;治崩漏,可與阿膠、地黃、艾葉等同用。
2.用於跌打損傷瘀痛,癰腫血滯疼痛,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及經絡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臨床上套用比較廣泛,可適用於各種瘀滯作痛之症。在具體使用方面,治損傷瘀痛,可與紅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癰腫瘀滯疼痛,在腫瘍期,可與銀花、連翹、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潰瘍期,如氣血兩虛者,可與黃芪、熟地、黨參等配伍;如氣血不和而有僵塊未消、排膿未盡者,可合黃芪、銀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產後瘀滯腹痛,可與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風濕痹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秦艽等配伍。用於經絡不利、筋骨酸痛,可與桂枝、雞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潤腸通便,可用於血虛腸燥便秘,常與肉從蓉、生首烏等配伍。
——用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暈等症,常與桑寄生、女貞子等配伍;用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常與丹參、鬱金、瓜萎等配伍。
【性味歸經】苦、澀,微溫。制熟則味兼甘。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解毒,截瘧。
【臨床套用】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失眠,頭髮早白,腰膝酸軟,筋骨不健等症。
制首烏的補肝腎作用較為顯著,又有補血作用,用於血虛萎黃、頭暈目眩,頭髮早白、腰膝酸軟等症,常與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配伍。
2.用於腸燥便秘,瘰歷,瘡癰及久瘧等症。
本品生用有潤腸通便,消瘡毒的功效。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潤腸通便作用;如配連翹、玄參等能解毒消癰;配人參、當歸、鱉甲、知母等能治體虛久瘧等。
——專用於滋養,能補血滋陰。
【性味歸經】甘,微溫。人心、肝、腎經。
【功效】補血,滋陰。
【臨床套用】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熟地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均可套用。補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黨參、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配當歸、白芍、川芍、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2.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常與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套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可與龜板、知母、黃柏等同用。
——只能滋陰,不能助陽,偏治肝腎陰虛,並無補血作用。藥性質平和,作用較緩,久服始能見功。
【性味歸經】甘、苦,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滋陰,養肝明目。
【臨床套用】
用於肝腎不足,頭暈,耳鳴,兩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女貞子能滋養肝腎之陰,為一味清補的藥品。在臨床上常與桑椹子、旱蓮草等配伍,用於肝腎陰虧、頭暈耳鳴、眼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氣血辯證
中醫的“氣血”是一個合成概念,它是“氣”和“血”的合稱。中醫學是這樣解釋的:“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它的重要性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體現。《黃帝內經》云:“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真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氣血充盈,百病不生”。通俗地講,氣血就是人體的後天之本,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
氣血暢通、充足與否,成為一個人能否百病不生,健康長壽的關鍵。如果一個人長期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等,就必然會氣血不足,供給五臟六腑的動力和能量也會不夠,臟腑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超負荷運轉,一天兩天沒有問題,時間久了,損傷出現,經絡不通,臟腑功能衰弱,身體內部環境一片混亂,那時我們的身體既沒有力量及時清理內部的毒素,又缺乏能力抵禦外來致病因子的侵襲,因而,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說氣血淤滯、不足,則百病叢生,半百而衰。所以說,氣血掌握人的生殺大權,氣血足,則身體壯;氣血虛,則百病生。
“氣血足,百病除。”只有氣血充足,才有利於全身經絡的通暢,有了充足的氣血和暢通的經絡,人體的臟腑才能得到更好的濡養而使功能強健起來,氣血充足、經絡暢通、臟腑功能強大,我們的身體就會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強大的免疫體系,既能夠及時清理內部的各種毒素,又足以抵禦外來的致病誘因。
(一)氣
1.氣的含義在祖國醫學中對“氣”的反應比較廣泛,但歸納起來,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呼吸之氣、水谷精氣等;二是指臟腑、經絡組織的功能活動,如心氣、肺氣、經氣等。
2.氣的分類
由於氣在人體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來源與功能特點,因此就有不同的名稱,主要的有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
元氣元氣又名真氣、原氣。屬先天之氣。它來源於父母,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於腎,依靠後天之氣的滋養和補充。故《靈樞、刺節真邪論》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與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元氣充沛,則人體健壯而少病,反之如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則元氣不足,身體虛弱,易致各種疾病。
宗氣宗氣為後天之氣,是由肺吸入之清氣和脾運化之水谷精氣結合而成,積於胸中,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出喉嚨而行呼吸;二是貫注心脈而行氣血。《靈樞·邪客篇》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故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氣血運行正常與否,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
營氣營,有營運和營養兩種含義。營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富有營養的物質。它分布於脈管之中,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營養人體。《靈樞·邪客篇》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營氣與血同行於脈中,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故常“營血”並稱。
衛氣衛有保衛、衛護之義。衛氣亦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的剽悍部分。行於脈外,其運行迅速而滑利,主要功能有三:一是衛護肌膚,抗禦外邪人侵,二是控制汗孔開合,調節體溫;三是溫煦臟腑,潤澤皮毛等,正如《靈樞·本髒篇》所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屬於陽氣的一部分,故有“衛陽”之稱。
3.氣的功能
《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說明氣對人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推動作用 人體的生長發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液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輸布和排泄,都依賴氣的激發,若氣的這一功能不足,就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或出現早衰,臟腑、經絡功能會減退,還會引起血虛、血脈瘀滯和水濕停滯等病變。
溫煦作用《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即指氣有熏蒸溫煦的作用。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能維持正常的體溫,是與氣的溫煦作用密切相關。若溫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現畏寒肢冷,血運遲緩等。
防禦作用 氣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侵犯,,又能與入侵之病邪作鬥爭,若驅邪外出,則身體康復,若氣的這一功能不足,則易受邪而發病。正如《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固攝作用 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對血、精、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若這一功能不足,便可出現出血、自汗、遺尿、遺精等病症。
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地說,是指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若這一功能失常,就會影響到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到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到汗液,尿液和糞便等的排泄。
上述氣的五種功能,它們密切配合,相互為用,才能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4.氣虛
氣虛證是由於正氣不足所引起的全身或某一臟腑功能減退的病變。臨床以肺、脾之氣不足為多見。
[主證]神疲乏力,頭暈、自汗,易於感冒等;肺氣虛可見面色白、呼吸氣短、少氣懶言、語音低微等;氣虛可見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納差、腹脹、大便稀溏等症狀;舌淡胖嫩、脈濡無力。
[治法]補氣
[常用方藥]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人參、黨參、黃芪、白朮、甘草等。
(二)血
1.血的概念血是運行於脈管中的紅色液體,是有很高的營養和滋潤作用,通過氣之推動,循著經脈運行全身,以維持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動。
2.血的生成
血液的主要來源,是由脾胃所攝取的水谷精激,化為營氣,經過肺的作用,貫注心脈而成為血。《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中焦受氣取計,變化而赤,是謂血”。故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此外,腎取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精能生髓,髓可生血,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3.血的功能
血,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如環無端,運行不息,不斷地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營養和滋潤的作用。《難經·二十二難》說:“血主濡之”就是此意。因此,若血不足,便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虛的病理變化,出現頭暈、目眩、面色無華、毛髮乾枯、肌膚乾燥、四肢麻木等症狀。
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血液充足,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正如《靈樞·平人絕谷》中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若血虛,則神無所養,常會出現驚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病症。
血和氣的關係非常密切。血的生成和運行,有賴於氣的化生和推動,故稱“氣能生血”,“氣為血帥”;而氣的生成和作用,亦有賴於血的滋養,且氣必須依附於血,才能運行,故又稱“血為氣母”,“血能載氣”。這些都是說明氣血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響。《素問·調經論》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如氣滯可導致血瘀,氣虛可引起血虛,反之亦然。
4.血虛
血虛證是指機體內血液虧虛所引起的證候。
[主證]面色蒼白,唇甲色淡無華,頭暈眼花,心悸、失眠、乏力、手足發麻,舌淡,脈細無力等。
[治法]補血,亦可與補氣、補腎法同用。
[常用方藥]四物湯、人參養榮湯;藥用當歸、白芍、熟地、何首烏、丹參等。
(三)氣與血的關係
氣屬陽,主動,主煦之;血屬陰,主靜,主濡之。這是氣與血在屬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區別。但兩者都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在生成、輸布(運行)等方面關係密切,故曰:“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難經本義》)。“人之一身,皆氣血之所循行,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故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醫學真傳·氣血》):這種關係可概括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對血的作用,是氣為血之帥,氣為血帥包含著三方面的意義: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對氣的作用,即血為氣之母。血為氣母是指氣在生成和運行中始終離不開血。氣與血,一陰一陽,互相維繫,“一身氣血,不能相離,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血相依,循環不已”(《不居集》)。若血氣不和,則百病叢生。氣與血的關係
氣血兩虛
1.理論闡要
氣血兩虛是指氣虛和血虛同時存在,組織器官失養導致人體生理機能衰退的病理狀態。多由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及,或久病不愈,氣血耗傷所致;或先有失血,氣隨血耗;或先因氣虛,血液生化無源而日漸衰少,從而形成氣血兩虛的病機病證。氣虛日久,可損及陽,血虛不復,可傷及陰,陰陽俱損,則成虛損重證。陽氣虛損多與肺、脾、腎有關,陰血虛損則多與心、肝、腎有關。
脾胃同居於中焦,胃主受納腐熟,脾主轉輸運化,脾胃健旺則氣血生化有源,血髒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養。脾胃功能失常,則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氣血,必致氣血兩虛。故氣血兩虛證候的形成,多始於脾胃。氣血兩虛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乏力自汗,形體瘦削,肌膚乾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甲色淡,肢體麻木,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舌淡嫩,脈細弱等。
本證有氣虛偏重和血虛偏重之分。氣虛偏重者,病多在脾胃,而後累及心肝,臨床先有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精神萎靡等,以後逐漸出現頭暈目昏、健忘多夢等;血虛偏重者,病多在心脾肝,而後累及肺腎,臨床可見形體消瘦,面黃而晦,頭暈耳鳴,毛髮不榮等,以後逐漸出現心悸多汗、食少腹脹等。
2.臨床套用
氣血兩虛證以病程較長,氣虛和血虛症候共見為臨床特徵。常見於心悸、眩暈、不寐、崩漏、血證等病證。治宜氣血雙補。
臨證時除應掌握氣血兩虛的辨證要點外,還須密切聯繫臟腑,找出原發病,以揭示其病變本質。如心脾兩虛證,即是氣血兩虛證的具體表現之一,臨床辨證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少華、神疲納差、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象細弱為要點。治宜健脾益氣,補心養血。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方中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熟地黃滋陰補血,白芍養血柔肝和宮,川芎活血行氣,暢通氣血,四味合用,補而不滯,滋而不膩,養血活血,可使宮血調和;黨參、白朮、甘草三味,皆為平和之品,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助氣行血;制首烏、女貞子補腎養肝,滋陰益精血;黃芪配黨參大補元氣,配白朮益氣補脾,配當歸補氣生血;“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對由氣虛血虧引起的少氣懶言,語言低微,面色萎黃,四肢無力形體消瘦,經血不調有很好的療效。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與女性健康
女人一生要經過經、孕、產、乳等生理階段,皆會耗氣傷血,以致氣血不足,《黃帝內經》云:“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如意牌氣血雙補丸在千年古方“婦科第一方”“婦女之聖藥”“四物湯”的基礎上,結合補氣聖方“四君子湯”,根據中醫理論加減而成,不僅和宮養血,疏肝理氣,滋陰補腎,還可調和脾胃,對女性婦科疾病有很好的療效。1、氣血虧虛與肥胖
氣血虧虛,則氣的推動、氣化等作用不足,血運載氧氣的能力降低,身體內能量的轉化和新陳代謝功能減弱,一方面會產生未代謝完的營養物質(即過剩營養物質),另一方面,這些尚未代謝完的“過剩營養物質”不能被及時運走,滯留在體內,就會形成大量脂肪。所以說,氣血不足才是肥胖產生的真正原因。所以只有靠補益氣血,加速代謝,才能將這些脂肪分解並及時運走。因此,可以吃一些健脾養血的食物,並配合一些有氧運動。
2、氣血虧虛與色斑
色斑:色斑就是周圍顏色不同的斑點。色斑包括雀斑、黑斑、黃褐斑和老年斑等,屬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雀斑: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常幼時出現,多見於青少年面、頸、手背等暴露部位。為淡褐色或深褐色斑點,多散在對稱分布,具有遺傳傾向。春夏加重、秋冬變淺。
黃褐斑:是一種後天性局限性色素增多疾病,是在一種女性人群中最為常見的皮膚病,尤其是懷孕第2個半月~5個半月的女性,亦稱蝴蝶斑、妊娠斑、肝斑等,這幾種是同一種病,根據形態、年齡段特徵等不同而命名。
黃褐斑的形成①人體內陰陽失衡:一因肝氣鬱結,致使血瘀顏面;二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能潤澤顏面,濕熱上升至顏面形成斑點;三因腎陽不足,陽氣彌散,血瘀顏面形成黃褐斑;②懷孕後胎盤分泌雄孕激素增多,所以孕期女性面頰部常見對稱分布的黃褐斑,但生產後體內雄孕激素分泌恢復正常狀態後,大部分人的斑會自然減輕或消失;③藥物因素: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9%~20%易發黃褐斑,有人甚至在口服避孕藥一個月後便出現面部斑點,此外服用高血壓、糖尿病的藥和多食感光性較強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胡蘿蔔等也容易引起黃褐斑;④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結核病等會導致酪氫酸酶活性增強,黑色素產生增加,而機體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卻隨之減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久而久之也會在面部產生黃褐斑;另外化妝品使用不當也會加重、加快黃褐斑的形成,諸多色斑成因。妊娠色斑其實和妊娠紋出現的原理一樣,都是由於孕期的特殊生理狀況,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會促使體內黑色素暫時增加,黑色素是人體內天然產生的物質,頭髮、皮膚和眼睛的顏色都來源於它。分娩幾個月後,孕期色素沉著的部位很可能漸漸褪色,皮膚應該能夠恢復正常的顏色,不過,有些女性的妊娠斑並不會完全消失,可以採取一些安全的措施,儘量減輕膚色加深的程度。
食療法
1、每天吃一片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達到祛斑的作用。
2、用乾淨的茄子皮敷臉,一段時間後,小斑點就不那么明顯了。
3、每天喝一杯西紅柿汁或常用西紅柿,對防止祛斑有較好的作用。因為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從而使沉著的色素減退或消失。
4、洗臉時,在水中加1-2湯匙的食醋,有減輕色素沉著的作用。
5、將鮮明蘿蔔辟碎擠汁,取10-30毫升,每日上晚洗完臉後塗抹,待乾後,洗淨。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蘿蔔,可美白肌膚。
6、將檸檬汁攪汁,加糖水適量飲用。檸檬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鈣、磷、鐵等。常飲檸檬汁不僅可美白肌膚,還能使黑色素沉澱,達到祛斑的作用。
老年斑的出現是細胞功能衰退的表現,一般認為是進入老年以後,細胞代謝機能減退,體內脂肪容易發生氧化,產生老年色素,這種色素不能排出體外,於是沉積在細胞體上,從而形成老年斑。人到老年,氣血大虧,氣的溫煦、推動作用,血的濡養作用降低,導致色素沉積不能代謝排出。
3、氣血虧虛與手腳冰涼
天氣冷時,全身發冷,尤其手腳冰涼。這種情況,是中醫所說的“腎陽虛”的表現,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冷底”或是“寒底”。因此,手腳冷應首先要補益氣血,治療腎陽虛,從根本上進行調治。
攻略1:勤運動、勤甩手
建議你一早起來做做運動,健走是最佳選擇喔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因為一早就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所以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
攻略2:多補充維他命E
維他命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末梢血液循環暢通很有幫助,但維他命E的效果較緩慢,須持續3個月才可見效,而且每天必須服用210-250IU才足夠。
攻略3:多吃堅果.胡蘿蔔
可藉由日常食補法,讓身體暖一暖,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蔔、甘藍菜、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飲食最佳選擇,其它如牛肉、羊肉、海鮮類、四神、糯米、糙米、黃豆、豆腐、芝麻、紅糖...,都屬於溫熱性食物,是手腳冰冷的人應多選用的食材。
要特別提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
攻略4:常吃溫補食物
中藥中有許多藥物可改善及預防手腳冰冷,如人參、黨參、當歸、丹參、北耆、鹿茸、兔絲子、巴戟天、玉桂、肉蓯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黃、乾薑、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
抗手腳冰冷食補法
人參、枸杞各5錢,加入1500cc的水,用大火煮滾後,再用小火煮15-20分鐘,即可飲用。
人參7-8片、核桃15-20顆,加水蓋過,用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煮10-20分鐘,睡前溫飲,可光喝湯汁,但最好將熬煮的渣一併服用。
大棗枸杞羊肉湯
羊肉切大塊,在開水鍋中汆出血水備用;大棗和枸杞洗淨備用;鍋內加水,放入羊肉、蔥、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時,加入大棗、枸杞和鹽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歡羊肉的膻味,可以與大棗同時加入橘子皮一兩片,即可減輕膻味。
4、氣血虧虛與臉色暗黃
氣血充盈則面色紅潤,神采奕奕,氣不足則膚色沒有光華,血不足則膚色失去紅潤,脾胃不好則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及運輸營養物質,機體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滋養,膚色也會變得晦暗無光。所以宜多食健脾宜胃、補氣、補血及氣血雙補的食物。
4.1宜多吃具有補血、補氣作用的食物。
4.2宜多食性平、味甘的溫熱食物。
4.3宜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類食物。
4.4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
4.5.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是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紅蛋白的生成,葉酸缺乏可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亦要多吃蔬菜。
5、氣血虧虛與月經不調
女性的月經來潮和胎兒的孕育,是一個複雜的生理活動過程,主要與以下三個方面的生理因素密切相關。
5.1腎中精氣——天癸的作用腎中具有精、氣以及陰陽,它們能促使天癸的生成;天癸生成以後,又促進了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女性子宮等生殖器官發育成熟了,就有月經來潮,並為孕育胎兒準備了條件。當人們進入老年階段,腎中精氣與陰陽就逐漸減少,而天癸亦隨之衰少以至衰竭,女性則進入絕經期,月經則進入絕經期,也就不能受孕了。
5.2肝氣肝血的作用肝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肝主疏泄,能使氣機調暢,這與女性的月經通調和排卵功能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肝主藏血,能貯藏血液和調節血論法。這是說“腎為先天之本”,不論男女都是一樣的,而在女性特殊生理活動中,肝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女性又以肝為先天。
5.3沖任二脈的作用沖脈和任脈同起於胞中。胞中,指小腹內,在女性當子宮部位。沖脈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有“沖為血海”之稱;任脈與妊娠有關,故稱“任主胞胎”。因此,人體氣血通過沖、任二脈的調節,注入子宮,平時可友生月經,孕時則養育胎兒。如《一得集》說:“女子之血,停貯於沖任,其血-月而下,不愆其期,名為月信。”當然,沖、任二脈的盛衰又是受著腎中精氣——天癸,以及肝氣、肝血調節的。《血證論·吐血》說:“肝為藏血之髒,血所以運行周身者,賴沖、任、帶三脈以管領之,而血海胞中,又血所轉輸歸宿之所。肝則司主血海,沖、任、帶三脈,又肝所屬,故補血者,總以補肝為要。”
此外,從五臟而言,心、肺、脾與子宮的功能也有一定的聯繫。因為心主血,肺主氣,脾統血又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這三髒對人體氣血的化生和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月經周期與經量,以及胎兒的孕育,均離不開氣血的充盈與正常調節。
《中醫婦科學》記載:月經正常的女人,氣血充盈,機能活躍,身體永葆年輕活力;月經不調則氣血虧虛,無血可下,氣不上盈,血不下達,氣血循環淤滯,便如枯草一般。月經不調對女性造成的影響很大,可影響容顏,引起乳腺增生,引發婦科炎症,引發閉經、痛經,導致不孕不育,導致失血性貧血,還可使記憶力減退。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痛經的根本病理機制是“氣血不通”。所以中醫治療痛經時也是從“通”處入手,調理氣血,暢通淤阻,以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乳房上分布著相當複雜的經絡,一旦氣血不和,使氣滯血瘀,經絡受阻,乳房就會出現脹滿疼痛,阻滯嚴重者便有腫塊形成。所以,只有調暢氣血,把被堵的經絡打通,活血化瘀,乳房的腫塊就會逐漸消失,乳腺增生自然會痊癒。
氣血是人體中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女性的經孕產乳,都是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氣血由脾臟化生,通過胞脈到達胞宮,為胞宮行經、胎孕、產育提供基本的營養物質,完成胞宮的特殊生理功能。如果女性氣血虛虧,脾不調,腎陽虛,肝氣不暢,血不下行,就可能出現月經量少色淡或經後淋漓日久,面色萎黃無華,少氣無力,精神怠倦,頭昏心悸,舌淡苔白等氣血虛虧症狀,這也是婦女不孕不育症的根源所在。所以古代醫學典籍中把女子不孕的原因歸納為腎虛、血虛、胞宮冷、肝氣鬱、脾胃寒等。
6、氣血虧虛與女性容顏
氣血虧虛可導致內分泌紊亂,引發月經不調,毒素無法排除,女性就容易出現的色斑、鬆弛、晦暗無光、毛孔粗大、粗糙、暗瘡等症狀。臉部皮膚的美麗是由綜合因素構成的,只有當機體五臟六腑功能正常時,加之外在的皮膚護理,才會顯出真正的健康美,通過臉部氣色和皮膚可用反映出人體五臟的功能情況。如腎氣虛,面色青白、無光澤等;肝氣虛,臉呈絳色、兩頰易長肝斑;心氣虛,面白無光毛孔粗;脾氣虛,面色萎黃、唇白而粗糙、肌肉鬆弛;肺氣虛,皮膚抵抗力差,毛孔粗,皮膚易過敏,易出現紅疹、粉刺等。因此,美容養顏必須從內在調理開始。
如意牌氣血雙補丸將中醫養血第一方四物湯做加減,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幾味藥,既能補血養血,又可活血調經,血虛者可用來補血,血淤者可用來活血;黨參、白朮、甘草三味,皆為平和之品,黨參甘溫,益氣補中,白朮健脾燥濕,合黨參以益氣健脾,溫而不燥,補而不峻,調和脾胃,助氣行血;制首烏、女貞子補腎養肝,滋陰益精血,疏肝理氣;“發為血之餘”,肝血充盈,則頭髮烏黑亮麗;氣機通暢,氣的推動作用強,可助血達肌表,則使臉色紅潤、肌膚光滑;“血者,神氣也”,氣機通暢,血行無阻,氣血充盈,則精神煥發,情緒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