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 黃柏(蜜炒褐色)3兩,知母(乳汁炒)3兩,龜板(酥炙)3兩,懷熟地黃5兩,牛膝(酒洗)兩半,麥門冬(去心)兩半,肉蓯蓉(酒洗)兩半,虎脛骨(酥炙)兩半,山藥(炒)兩半,茯神兩半,黃耆(蜜炙)兩半,杜仲(制)2兩,甘枸杞子2兩,何首烏(制)2兩,人參2兩,當歸(酒洗)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1兩,懷生地黃(酒洗,用砂鍋煮爛,搗)1兩,白芍藥(酒炒)2兩(冬月只用1兩),紫河車1具(取初胎者,米泔洗淨,入小砂罐內,水1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藍中,四圍紙糊密,烘乾為末,入群藥和勻)。 |
主治: | 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 |
用法用量: | 每服8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酒送下。 |
加減: | 冬,加乾薑半兩(炒黑)。 |
製備方法: | 上為細末,煉蜜加豬脊髓3條為丸,如梧桐子大。 |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