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荷竹飲

大蒜荷竹飲

大蒜荷竹飲 - 配方\n大蒜頭2頭,荷花30克,竹葉10克,甘草6克。

配方

蒜頭2頭,荷花30克,竹葉10克,甘草6克。

製法

以上四味共加水煎煮,去渣留汁。

功效

清熱解毒,升清通竅。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飲服。

大蒜

【藥物名稱】大蒜
【別名】葫,葷菜。
【科屬】百合科
【植物形態】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鱗莖有小鱗瓣6~10枚,全部包於銀白色、淡紅色或紫紅色膜質鱗片內。葉數枚

大蒜荷竹飲大蒜荷竹飲
生自鱗莖,扁平線狀披針形,灰綠色,長達50厘米,寬至2.5厘米,先端漸尖。花白色帶紫色,頂生傘形花序,生於花莖上,傘形花序下有膜質苞片1~3枚,淺綠色,花被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3室。蒴果,種子黑色。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省。
藥用部分:春季采鱗莖藥用。
用途:性味辛,溫。能化濕消脹,健胃,殺蟲解瘟疫,消癰腫,祛談鎮咳,解毒散寒。

竹葉

【異名】淡竹葉(《別錄》)。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植物形態詳"竹茹"條。
【採集】隨時采鮮者入藥。
【藥材】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氣弱,味淡。以色綠、完整、無枝梗者為佳。
【性味】甘淡,寒。

大蒜荷竹飲大蒜荷竹飲
①《別錄》:"味辛平,大寒。"
②《藥性論》:"味甘,無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無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氣平微涼。"
【歸經】入心、肺、膽、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胃三經。"
③《本草匯言》:"入手太陽經。"
④《藥品化義》:"入心、肺、肌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①《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②《藥性論》:"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
③《食療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除煩熱。"
④《日華子本草》:"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張元素:"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
⑥《綱目》:"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並小兒風熱驚癇。"
⑧《重慶堂隨筆》:"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署之熱,故有安神止痙之功。"
⑨《本草再新》:"涼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聰耳明目。"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
【選方】①療熱渴:淡竹葉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兩,小麥三升,栝樓二兩。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取八升,下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溫服。(《外台秘要方》竹葉湯)
②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參二兩,麥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兩,粳米半升。(《傷寒論》竹葉石膏湯)
③治霍亂利後,煩熱躁渴,臥不安:濃煮竹葉汁,飲五、六合。(《聖濟總錄》竹葉湯)
④治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一握,粳米一合,茵陳半兩。上以水二大盞,煮二味取汁一盞,去滓,投米作粥食之。(《聖惠方淡竹葉粥)
⑤治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一兩,桔梗、甘草各一兩,桂枝一兩,人參一兩,附子(炮)一枚,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金匱要略》竹葉湯)
⑥治諸淋:淡竹葉車前子大棗烏豆(炒,去殼)、燈心甘草各一錢半。上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奇效良方淡竹葉湯)
⑦治心移熱於小腸,口糜淋痛:淡竹葉二錢,木通一錢,生甘草八分,車前子(炒)三錢,生地黃六錢,水煎服。(《醫力簡義》導赤散)
⑧治產後血氣暴虛,汗出:淡竹葉,煎湯三合,微溫服之,須臾再服。(《經效產寶》)
⑨治頭瘡乍發乍差,赤焮疼痛:竹葉一斤燒灰,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勻,日三、四上塗之。(《聖惠方》)

甘草

【藥物名稱】甘草
【英文名】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別名】甜草根密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lsch.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莖直立,稍帶木質,小枝有稜角。羽狀複葉互生,小葉7~17,卵形或寬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鐘形,5裂;花冠蝶形,紫紅色或藍紫色。莢果褐色,

大蒜荷竹飲大蒜荷竹飲
彎曲成鐮刀狀。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於向陽乾燥的鈣質草原及河岸砂質土處;有栽培。主產內蒙古、甘肅。
【採集】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
【化學成分】甘草根及根莖含甘草甜素,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鉀、鈣鹽。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異甘草甙(isoliquiritin)、異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緩解藥物毒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