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臥佛

大臥佛

主像為釋迦牟尼,面向西,右側而臥,左手平伸,雙眼微閉,神態安詳,似入睡狀(即涅磐)。釋迦像長31米,肩寬(未全)7米,頭北足南,膝以下沒入南壁岩石中。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大臥佛大臥佛

名稱:大臥佛

又名:釋迦牟尼涅磐圖

地理位置

所屬景區:寶頂山

景點介紹

景點文字

大臥佛位於寶頂山第11龕,宋代作品。

此龕頂部為平頂,頂高7米,像寬31.60米。

簡介

大臥佛大臥佛

主像之腹部前有一供桌,上擺供盤,盛桃、榴、佛手、葡萄等物。供桌里側為兩天王(半身),作捧抬供桌狀。供桌外側亦有兩天王(半身),高1.85米,頭戴冕旒,手捧玉笏,面內作肅哀悼狀。供桌上方刻有一祥雲,直接龕頂,雲頂部站立九人,中為釋迦母摩耶夫人,左為釋迦姨母,右為釋迦髮妻,均作肅立拱手狀。三像南北側各站立三名天女,長眉細腰,衣裙瀟灑,有持花者,有獻果者,有捧香爐者。

釋迦像頭部側站立一天王,高冠,身繞大飄帶,雙手抱拱胸前,像高2.90米,面向西南。在天王南側站立釋迦弟子像(均為半身),按從北至南順序為:1.迦葉(已毀);2.趙鳳智(作拱手狀);3.柳本尊(捧金瓜),高1.64米;4.阿難(抱六合瓶),高1.74米;5.舍利子(捧缽),高1.93米;6.須菩提(持淨瓶),高1.94米;7.富樓那(持蓮花),高1.97米;8.目犍連(捧果盤),高2.01米;9.迦旃延(捧經書),高2.02米。以上為供桌北側。供桌南側是: 10.阿那律(捧如意珠),高1.84米;11.耶輸陀羅(拱手),高1.85米;12.摩難拘利(拱手),高1.51米;13.優婆羅(捧盤托缽),高1.96米;14.羅侯羅(持如意),高2.17米。以上諸像中,4、5、6、7、8、9、10、12像均頭戴花冠,冠正中有小坐佛,各像肩寬皆約1.18米,胸厚0.70米,均為圓雕。主像之下腹部有二雕花石柱,上鐫雲彩,撐持龕頂,柱直徑0.76米。優婆羅背靠北側石柱,南側石柱底部刻有金剛杵,高2.57米,寬1.59米。二柱間距離為3.50米。

臥佛與大腳印

大臥佛大臥佛
大足縣為什麼叫“大足”?古往今來,說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兩個。

一說是大足縣占天時、地利之便,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取其大豐大足之意。唐末川東軍閥韋君靖曾在大足北山建永昌寨,“糧貯十年,兵屯數萬”。大足縣之豐足可見一斑。

二說是大足寶頂山聖壽寺門前有一雙大腳板印,長三尺有餘,寬一尺許,是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涅槃時留下的聖跡。大足縣寶頂、北山有舉世聞名的石刻道場,是佛家聖地。佛跡大腳印是全縣的重要標誌。大腳即大足,因而定名“大足”以志之。

下面所記,就是有關佛跡大腳印的傳說故事。

話說佛祖釋迦牟尼在天竺國傳教多年,已是八十歲的高齡了。風餐露宿,旅途勞累,身染重疾,一病不起。

釋迦的徒弟們守候在佛榻之前,誠惶誠恐,小心伺候。

釋迦預感到壽命已盡,對徒弟們說:“我要死了,我去後,望你等繼承佛門大業,虔心修煉,不可喪志。”

徒弟們聽師父這么說,都驚惶失措起來,雙目垂淚,大放悲聲

釋迦待眾人情緒稍定,又說:“你們哭什麼呢?世間萬物都要衰老、消亡,何況人類。如今我的壽命已經到期,自當安然死去。”

佛祖言畢。大徒弟迦葉說道:“佛啊,你大慈大悲,莊嚴神聖,理當活一千年,一萬歲,萬萬歲!長生不老,永遠也不要死去!”

釋迦聞言,瞑目一笑:“人活千年萬歲,豈不成了精怪?世上人要是光生不死,那該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二徒弟阿難接著說:“眾生應死,我佛當生。佛不能無祖,天不能無日。倘若我佛乘鶴西去,更有何人能超度億萬有罪的蒼生百姓?”

三徒弟羅雲也說:“二師兄所言極是。命有貴賤,花有紅白。倘能保住我佛尊身不死,我等願以千人、萬人之命抵償之!”

眾徒弟聞言,無不捶胸頓足,紛紛表示:願以微賤之身為佛祖抵命。有的甚至用頭顱去碰撞粉白的牆壁。

釋迦待哭泣聲平息,輕聲言道:“地上哪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草枯結籽,籽裂萌春;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死死,永無窮盡。這種淺顯的道理,我已對你們講過多次,怎么一遇到實際事件,總要說一些糊塗話呢?你們到底要到哪一天,才能夠大徹大悟呢?”

佛祖一席箴言,說得精闢、透徹,才稍稍平息了眾弟子心中的哀痛。他們才肯聽從大師兄的安排,各自分頭去準備佛祖涅槃的後事。

靜夜三更時分,釋迦沐浴完畢,靜靜地躺臥在拘屍那地方,於雙娑羅樹中間,慈顏瞑目,靜候涅槃。一陣雷鳴電閃之後,天地萬物都受到震動。片刻之後,隆隆雷聲隱去,西天忽有陣陣仙樂飄來,霞光罩天,祥雲鋪地,億萬朵金蓮花在佛祖身旁遊動。眾弟子面對此景都感到萬分驚奇。

此刻,只見釋迦雙目開啟,紅光滿面,微微撐身,安然坐起。對眾徒弟和前來送行的人們慈祥地笑著。不一會,更挺身站立,徑直朝西方極樂世界大步走去。

此時,眾徒弟見師父死而復生,開始是滿心喜悅,可是當師父要棄眾人而去時,大家又哪裡捨得,一擁而上,都緊跟在師父後面寸步不離。釋迦轉身揮手叫他們離去,他們根本不聽。有個徒弟甚至伸手死死拽住釋迦的衣角,又情不自禁“汪”地一聲痛哭起來。“師父,你老人家去不得呀!去不得呀!”一時又惹出眾人陣雨般的眼淚。

釋迦無奈,只得停步,轉身站住。想對眾人再耐心開導一番,誰知還不曾開口,天地之間,早響起了一片撼山震地的哭聲。

此刻,釋迦明白語言已經不起什麼作用。決定轉身快步走向西天。為防止眾人潮水般地捨命追趕,開步之前,先用手指在地面劃出一道溝紋。手指離地,頓時現出一條洪波滾滾的大河,而且愈裂愈開,將追趕佛祖的芸芸眾生遠隔在河之一側。這時,釋迦滿面含笑,稍一揮手,便駕乘五色祥雲飛升而去……

“師父啊!”留在地面上的只有那一片哀哀哭聲……

傳說,昔日釋迦久久站立的地方,就留下了一雙深深的腳印,如今大足寶頂山聖壽寺前所刻大足,根據就在於此。至於佛祖涅槃圖,在寶頂石刻道場中,也占據著十分顯要的地位,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尊造像。橫臥寶頂大佛灣東岩,雕像僅刻出佛祖半段身軀,長十丈有餘。佛祖頭北面西,右脅而臥,左手平伸,雙目半睜半閉,儀態安祥,化功已畢。佛前有眾弟子從地下湧出;頭旁刻金剛密跡力士之像,均默然不語,以示哀戚。

佛胸部琢古鼎香爐,陳設各色祭品。爐中放出二道毫光,繚繞頂檐,現出九天神女,吹奏仙樂,迎接釋迦升天。

另外,在臥佛前沿,象徵性地刻出九曲河一道,相傳即佛祖當年升天前用手指所劃。至今猶擋住萬千善男信女,中外遊客,千萬不要再去打擾佛祖的安寧。

大足縣為什麼叫“大足”,古往今來,其說不一,究竟哪一種更接近實際呢?其實,這種爭論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還不如說,無論哪一種說法都可以成立,這豈不更公道一些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