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譯註

大學中庸譯註

《大學中庸譯註》是由王文錦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學中庸譯註》中《大學》、《中庸》原是《禮記》中的兩篇,宋代以前沒有獨立成編。南宋理學家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匯集在一起,並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書章句集注》一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清兩朝的科舉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題目都是從《四書》、《五經》中選取,因此《四書》便成為南宋以後士子的必修書,其影響達七百年之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閱讀儒家經典的需求,《大學》、《中庸》作為《四書》中的兩

大學中庸譯註

部,當然在率先閱讀的範圍之內。

編輯推薦

《大學中庸譯註》以王文錦先生的《禮記譯解》為基礎,精選了包括《大學》、《中庸》在內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編排,採用橫排簡體,使廣大讀者在《大學》、《中庸》之外,還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禮樂制度和儒家的基本思想。

目錄

大學篇第一

中庸篇第二

儒行篇第三

禮運篇第四

大傳篇第五

學記篇第六

樂記篇第七

經解篇第八

哀公問篇第九

仲尼燕居篇第十

孔子閒居篇第十一

坊記篇第十二

表記篇第十三

緇衣篇第十四

……

文摘

2·19哀公問政。子日:“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注釋】

①殺——音曬。

②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此十四字本篇後文亦見,鄭玄云:“誤重在此。”

③知——同智。

④強——音搶。

【譯解】

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政治。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法,刊布在木板、竹簡之上了。這樣的賢人在世,那政法就能實行;這樣的賢人亡故,那政法也就停息了。人的性能可以勉力推行政法,地的性能可以勉力生殖草木。這國政猶如蒲葦一般,蒲葦得了地力就能成長,國政得了人才就有成效。所以治理國政在於得人。國君要取得賢人,必須以身作則;要修養自身,必須以道德為準則;要修養道德,必須以仁義為根本。所謂仁,就是愛人的意思,親愛雙親是為大仁。所謂義,就是合宜的意思,尊重賢人是為大義。對親屬們的親情,因遠近有異而有親疏的差別,對賢人們的尊重,因尊卑不同而有大小的等次,反映這種親疏尊卑關係的禮就從而產生了。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可以不事奉雙親;想敬事雙親,不可以不知曉人道;想要知曉人道,不可以不知曉天理。天下共通的人道有五條,用來履行這五條人道的品德有三種。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婦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交往之道,這五條就是天下共通的人道。智、仁、勇,這三種是天下共通的品德,用以履行五條人道,三者是一致的。對於五道三德的道理,有的人生來就知曉,有的人學習了才知曉,有的人經歷了困苦才知曉,及至他們都知曉了,卻是一樣的了。對於五道三德的實踐,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為了名利才去做,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做,及至他們都成功的時候,卻是一樣的了。”

2·20子日: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