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B

硫酸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B) 英文名:Polymyxin B Sulfate (Aerosporin)多粘菌素系由多粘芽胞桿菌(bacilluspolymyxa)產生的一組多肽類抗生素。多粘菌素b和e供藥用。常用其硫酸鹽,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易溶於水,有引濕性。在酸性溶液中穩定,其中性溶液在室溫放置一周不影響效價,鹼性溶液不穩定。

藥理及套用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軟膏
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炎克雷白桿菌,以及嗜血桿菌腸桿菌屬、沙門菌、志賀菌、百日咳桿菌、巴斯德菌和弧菌等革蘭陰性菌有抗菌作用。變形桿菌、奈瑟菌、沙雷菌、普魯威登菌、革蘭陰性菌和專性厭氧菌均對本類藥物不敏感。細菌對本品與多粘菌素e之間有交叉耐藥性,但對本類藥物與他類抗菌藥物間則沒有交叉耐藥性發現。
口服不吸收。注射後主要由尿排出,但在12小時內僅排出很少量,以後可達到20~100μg/ml濃度。停藥以後1~3天內,繼續有藥物排泄。
主要套用於綠膿桿菌及其他假單胞菌引起的創面、尿路以及氣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於敗血症、腹膜炎。

功用作用

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以及嗜血桿菌、腸桿菌屬、沙門菌、志賀菌、百日咳桿菌、巴斯德菌和弧菌等革蘭陰性菌有抗菌作用。
變形桿菌、奈瑟菌、沙雷菌、普魯威登菌、革蘭陰性菌和專性厭氧菌均對本類藥物不敏感。細菌對本品與多粘菌素E之間有交叉耐藥性,但對本類藥物與他類抗菌藥物間則沒有交叉耐藥性發現。
口服不吸收。注射後主要由尿排出,但在12小時內僅排出很少量,以後可達到20~100μg/ml濃度。停藥以後1~3天內,繼續有藥物排泄。
主要套用於綠膿桿菌及其他假單胞菌引起的創面、尿路以及眼、耳、氣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於敗血症、腹膜炎。

用法用量

(1)靜滴成人及兒童腎功能正常者1日1.5~2.5mg/kg(一般不超過2.5mg/kg),分成兩次,每12小時滴注1次。每50mg本品,以5%葡萄糖液500ml稀釋後滴入。嬰兒腎功能正常者可耐受1日4mg/kg的用量。
(2)肌注成人及兒童:1日2.5~3mg/kg,分次給予,每4~6小時用藥1次。嬰兒1日量可用到4mg/kg,新生兒可用到4.5mg/kg。
(3)鞘內注射(用於綠膿桿菌性腦膜炎)以氯化鈉注射液製備5mg/ml藥液。成人與2歲以上兒童,每日5mg,套用3~4日後,改為隔日1次,至少2周,直至腦脊液培養陰性,檢驗糖量正常。2歲以下兒童,用2mg,每日1次,連續3~4天(或者2.5mg隔日1次),以後用2.5mg,隔日1次,直到檢驗正常。
(4)滴眼液濃度1~2.5mg/ml。

注意事項

(1)對腎臟的損害較多見,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
(2)靜注可能招致呼吸抑制,一般不採用。
(3)鞘內注射量1次不宜超過5mg,以防引起對腦膜或神經組織的刺激。
(4)不應與其他有腎毒性或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藥物聯合套用,以免發生意外。

治療案例-腦膜炎

腦膜炎成因

多粘菌素B細菌性腦膜炎顱內病態
細菌性腦膜炎是因某種細菌傳染造成。分3種類型,即流感嗜血桿菌B型腦膜炎奈瑟菌(雙球菌)和肺炎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美國大約80%是細菌性腦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內或體表攜帶這些病菌並不侵害人體,他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一些研究指出人們最易在患感冒時被病菌傳染,因為鼻子發炎使細菌進入顱內變得極為容易。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症,約占全身性結核病的6%。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經血播散後在軟腦膜下種植形成結核結節,結節破潰後大量結核菌進入蛛網膜下腔。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趨勢。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提高療效,減少死亡率。
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
(1)B組鏈球菌腦膜炎的治療,建議用青黴素G每日50萬u/kg或氨卡青黴素每日300-400mg/kg,加上慶大黴素每日0.75mg/kg。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治療較為困難,典型的用藥氨卡青黴素加一種氨基糖甙類藥物死亡率達20%-30%。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氨噻)是治療已證實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或敗血症)或那些肯定的敗血症的首選藥物。腦膜炎的特殊臨床情況也影響抗生素的選擇,例如生後一周內懷疑有敗血症而給予氨苄青黴素和慶大黴素治療的新生兒,以及出生幾周后發生敗血症和腦膜炎者應合併使用萬古黴素及與以前不同類型的氨基糖甙類(如丁胺卡那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例如頭孢氨噻),多粘菌素B等藥物。
(2)病兒年齡對抗生不經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年長兒童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較少,新生兒化腦大多數是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藥物。一般主張用一般氨其糖類藥物甙類青黴素,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而青黴素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均有效。也可選用氨苄青黴素這一廣譜抗生素代替青黴素,耐藥菌株可用按苄青黴素加頭孢氨噻肟。新生兒尤其未成熟兒一般忌用氯黴素,因其肝、腎發育尚未成熟,對氯黴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現為“灰嬰綜合徵”,甚至休剋死亡。
(3)保證藥物在腦脊液中達到有效濃度:首先應選用易於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使腦脊液中抗生素濃度超過抑菌濃度10倍以上。並要注意給藥方法及用藥劑量。氯黴素磺胺嘧啶、靜注甲氧苄氨嘧啶(TMP)能較好到達腦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濃度,特別是氯黴素也較多通過發炎的腦膜。腦膜通透性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因而繼續進入腦脊液的藥量亦隨之減少。為保證治療效果,需大劑量由靜脈給藥,直到療程結束,不可中途減量及改變給藥方法。
紅黴素養、羧苄青黴素、萬古黴素、1~2代頭孢菌素、氨基糖酐類抗生素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能較差,這時候使用多粘菌素B就有較好的效果。
多粘菌素B患腦膜炎的X光片
(4)如果選用的藥物能很好通過血腦屏障,原則上不需鞘內注射,以免出現不良反應及增加病兒痛苦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藥不易到達腦脊液,可採用鞘內或腦室注射給藥。對延誤診治的嬰兒晚期化腦,腦脊液外觀有膿塊形成,或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時,加用鞘內注射抗生素可提高治癒率。根據抗生素在腦脊液中存留時間,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一般連用3~5次,直到腦脊液轉為清晰,細胞數明顯下降,細菌消失。對葡萄糖球菌或少見細菌存在,或鞘注3~5次後腦脊液仍呈明顯炎症改變時,則可延長鞘內注射時間,甚至可連續給7~10次。進行鞘內注射時,藥物必須稀釋至一定濃度,可用抽出之腦脊液或生理鹽水稀釋,需注意注入液量應略少於放出之腦脊液量。注射速度應緩慢。

針對細菌性腦膜炎,藥物治療中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或者配合多粘菌素B的治療效果理想。

抗菌抗生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