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萬國建築博覽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的外灘,英文名稱為the exotic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Bund of Shanghai。它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外灘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長約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名詞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指的是因歷史的沉澱,外灘(今中山東一路)一帶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群體。
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

外灘外灘

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西臨黃浦江,西面為哥德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群。
解放前,外灘曾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文化中心。外灘原指舊上海縣城至蘇州河南岸的黃浦江西岸的灘地,1845年被闢為英租界,以後外國的洋行、銀行等相繼在此建立,至本世紀初,由於外國銀行大量進駐上海,上海遂成為舊中國的金融中心。不少銀行或財團在外灘大興土木,建設豪華大廈。
外灘的建築,出自許多位建築設計師之手,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但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條的處理也是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勢。
現今,雖世事變遷,但是,作為一種歷史的見證及藝術審美的珍貴遺產,也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經濟、政治、尤其是一種文化的標誌,外灘的萬國建築群仍以其獨特的多面氣質,矗立於世人的心裡。

背景

150年前,當殖民者們踏上上海這塊陌生的土地時,就看中了黃浦江的這片江灘。於是,這條曾經是船夫與苦工踏出來的纖道。經過百餘年的建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靠著黃浦江,西側是52幢風格各異的大廈,外灘的精華就在於這些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外灘建築群。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滙豐銀行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這些建築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有人說“外灘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灘那一座座鋼筋水泥的樓宇,不正講述著舊上海灘如夢般繁華的往事。

演變

1846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橋金陵東路之間修築馬路,稱為bund,中文翻譯為外灘、黃埔灘。上海闢為商埠以後,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英、法分別在其北端、南端設立領事館,外商洋行、銀行、報館也雲集中段地區。經過約一個世紀的建設,在這個僅有三里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 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巴洛克式哥德式愛奧尼克式東印度式、 近代西方式、折衷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等。從建築上看,外灘這些具有西方復古主義建築風格的大樓,雖然不是出自一個設計師,也不是建造於一個時期,但它們的建築格調基本是統一的,整個建築輪廓線的處理也是協調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築博覽”標誌性的建築群之一。
外灘是上海近代大都市的最初輪廓線,薈萃著世界各國重要的建築樣式. 目前的外灘大樓大多改建過2~3次,在改建過程中, 有的重新設計,有的擴大規模, 有的提高層次,有的部分改變造型。 外灘一條街的建設,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初創時期(1843年~1885年)

江海北關江海北關

這一時期的建築一般為二層樓房, 布局和造型大多脫胎於歐洲中世紀宮殿、 府邸的通用形式。其中的英國駐滬領事署, 有寬大內長廊式陽台, 屬東印度式。 唯一一幢中國式建築是1857年建造的江海北關, 形似中國南方之廟宇。

舊時的外灘舊時的外灘

繁榮時期(1885年~1908年)

上海開埠四十年後,洋行資本有了重大的發展, 亟需拓展經營場所。鑒於外灘地價飛漲, 遂將二層建築翻建為三層以上的建築。 江海北關也因房屋破舊等原因, 由中國南方廟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這一時期的建築, 以後大都被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建築所替代。保留至今只有三處,一是招商局大樓(今上海海監局所在地),二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今長江航運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三是華勝大樓(今上海市航天局所在地)。

鼎盛時期(1908年~1937年)

這一時期由於水泥等新型建築材料的採用及世界“現代主義”建築潮流(其特徵是追求高度與實用)的影響,進一步向高空發展。 五層以上的建築有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今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房地產局所在地)、皇家總會(今東風飯店)、 有利銀行大樓(今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所在地)、 滙豐銀行大樓(原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日清公司大樓(今上海市海運局所在地)、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原上海市總工會所在地)、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字林西報》館(今桂林大樓)、 麥加利銀行大樓(今春江大樓)、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今上海市紡織工業局所在地)、 揚子保險公司大樓(今申富餐廳)、 怡和洋行大樓(今上海市對外貿易局所在地)、 格林郵船大樓(今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所在地)、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今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所在地)。 十層以上的建築有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中國銀行(今中國人民銀行等所在地)、 百老匯大廈(今上海大廈)。 以上這些大樓奠定了今日外灘的雄姿。

。外灘建築是歷史演進的見證者

博覽

。

亞細亞大樓

被譽為“外灘第一樓”,建成於1906年,原名麥克波恩大樓。其高8層,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樓外觀具有折中主義風格。立面為橫三段、豎三段式。底段與上段均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大樓氣派雄偉,簡潔中不乏堂皇之氣。可謂簡繁相怡,華貴典雅。現為中山東一路1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東洋倫敦——東風飯店

中山東一路2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10年。上海總會是當時社交界的舞台。外觀橫直線條三段式的處理富有韻律,二層至三導牟中段增加了六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定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因此整幢建築顯得優雅而富於藝術感染力,內裝飾更為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石裝飾,這在當時,已聞名於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外貌既效法美國古典主義,又參照日本帝國大廈,故而得此別稱。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大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其餘均為客房。整個飯店設施齊全,裝修精美,不愧為商務住宿的理想選擇。大樓中所使用別致的三角形的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的。

有利大樓

。

中山東一路4號,現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為美國有利銀行所有,故稱有利銀行大樓。大樓於1916年建成,樓高7層整體仿效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窗框多採用巴洛克藝術富有鏇轉變化的圖案,大門有愛奧尼克立柱裝飾,高大的落地專窗既有利於採光,又增添樓宇氣勢。整幢建築是以門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故而給人以平和的感受。1922年,舊屋拆除後建新樓。繫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製。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牆用花崗岩貼面。整座建築開間大,樓層高。1層是Armani上海旗艦店,當初掌門人Giorgio Armani親臨的開業典禮可是讓外灘3號賺盡了世界眼球。2樓是全球第二家的依雲SPA礦泉水療中心,建議女士們一定得來享受下純正的法國依雲才不枉費此生呀。裡頭還有好多家的頂級餐廳。

。

東西合璧的日清大樓

將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樓,被人們稱為“日猶式”。該樓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會社與猶太人合資建造。它建於1925年,位於中山東一路5號,樓高6層,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層裝飾比較簡明,上三層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飾,凹凸感強。整個建築立面均用花崗石貼砌,與外灘的其他建築交相輝映。日清大樓現由華夏銀行和錦都實業總公司使用。

。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又名:元芳大樓。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1897年,中國人自籌資金開設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現今則是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所在地。該樓是一幢假四層的歌特式建築。大樓第四層有五個尖頂層面,原先還有十字架。第三、四層有小尖塔。大樓第四層是尖券形的窗戶,一、二層是典型歌特風格的花窗欞窗戶。這幢即將走過一個世紀的歐式建築的意義遠不止停留在具歷史性與藝術性。可以說,就是它在中國金融史上劃上了開篇性的一頁。

。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為講究。每層都採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為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為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樓

。

中山東一路9號,是一座有105年歷史的辦公樓。1887年,由李鴻章籌建中國第一家新式輪船運輸公司即輪船招商局,以220萬兩白銀購入外灘9號地塊。於1901年重新建造了現在的招商總局大樓。該大樓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占地面積為455平方米。除3層為平框窗外,各層都為拱形木框窗。
為了對外灘老建築實施“最嚴格的保護”,2004年由同濟大學常青教授主持,招商局大樓完成了整體復原。這項耗資2500萬元的修復工程按照“復舊歸真”的方案進行,通過修復,其原有的特色紅磚外牆得到恢復,棕色的拱形大窗也被保留下來。但僅600多天后,外灘9號底樓6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拱窗,卻被改建成了全透明陳列窗。

,

浦東發展銀行大樓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滙豐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0-12號,屬新希臘建築,建於1923年,原系美商滙豐銀行上海分行。美國當時將這座建築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最講究的建築。建成時大樓門前放了兩隻引人注目的大銅獅,據說獅子鑄成後,立刻就將銅模毀掉了。從而使這對銅獅成為絕版珍品,現已將其送入上海歷史博物館。該樓八角形門廳的頂部,離地面20多米高處,有8幅由幾十萬塊僅幾平方厘米的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它寬4.3米,高2.4米,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個城市的建築風貌,並配有神話人物形象,還有24幅為神話故事中動物的形態,頂部巨大的神話故事壁畫,總面積近200平方米。世紀壁畫間有一圈美文,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其象徵了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整個世界的和平繁榮”。

上海海關大樓

。

中山東一路13號,建於1927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
建築形式為歐洲古典建築和近代建築相結合的折衷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七層,用金山石砌築。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五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築。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複的石膏花餓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鐘樓。滙豐銀行的“姐妹樓”,雄偉挺拔,與雍容典雅的滙豐銀行大齊肩並列,相得益彰。
上海海關大樓結合了歐洲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優點,大樓門楣由四眼巨大的羅馬花崗石圓柱支撐,以高聳的鐘樓為軸線,氣勢非凡,建築造型屬新古典派希臘式,上段的鐘樓的、則為歌特式,有十層樓高,是仿美國國會大廈的大鐘製造,在美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據說花了白銀2千多兩,是亞洲第一大鐘,也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鐘樓為上海地理位置的標誌點。海關大樓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濱,它那鏗鏘、激昂的鐘聲象徵著莊嚴,象徵著使命。

。

交通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4號,建於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088平方米。屬近現代主義風格。建築設計強調垂直的線條,外立面簡潔明朗。底層外牆用黑色大理石貼面,莊嚴華貴。進門兩側有紫銅欄桿裝飾的人造環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樓大廳,滿目紅色,富麗堂皇。廳內36根圓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廳四周牆壁均由紅色瓷磚鋪貼、裝飾,地坪也是紅色地磚鋪成。大樓外觀的凝重與內部的熱烈使其別具特色,在古典建築叢中更顯現代氣息。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

中山東一路15號,1902年竣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座三層樓磚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的建築。由德國建築師海因里希.貝克設計,項茂記營造廠施工。外觀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建築風格。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是以沉砂墊層代替打樁。 外牆以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色調和諧,大門左右有4扇券窗,2、3層立面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3層檐下及柱頂均飾以歐洲神話人物頭像的雕塑。進入正門,一條對稱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層營業大廳。大廳中央高達3層,用彩繪玻璃作天棚,室外陽光可透過天棚照到廳內。2、3層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迴廊,營業大廳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是一座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至今已歷了八十多個春秋。
國民黨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都先後在此辦公。該建築結構堅實,裝飾精緻,以正門為中軸線形成對稱結構底層大門有雙立柱四根,兩旁有洞形窗戶。窗戶兩邊也有古典立柱裝飾。底樓外牆用蘇州花崗石軒石勒腳。樓內扶梯用大理石建成,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頂柵和迴廊,至今還保存完好。

台灣銀行大樓

。

中山東一路16號,建於1924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銀行。
占地904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成為一個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整體上屬於日本近代西洋建築風格。東立面配於四根歐洲古典主義式的柱子。從而使其富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這不禁讓人想起具有“東洋倫敦”之稱的東風飯店。這些樓與樓之間內在或外在的聯繫,使得外灘的建築尤顯和諧統一,建立一種整體的美感。

麥加利銀行大樓

上海的第一家外資銀行是麗如銀行,就開在如今被人們稱作麥加利銀行大樓之內。大樓共五層,底層外牆用花崗石鋪貼,內部地坪則是黑白對比的大理石。大門則是樓的主線,南北兩邊建築造型對稱。二至四層外立面有兩根愛奧尼克式柱子支撐,第五層橫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刻以花瓣造型。為使建築具有高度感,現頂樓加了三角形屋頂,更讓人們感受到麥加利銀行大樓的玲瓏與別致。

友邦大廈

(原桂林大樓、字宇大樓)

,

中山東一路17號,建於1921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德和洋行設計。大樓總高10層,三段式立面。底層立面用拉毛花崗石作貼面,正大門兩側各有一扇落地的羅馬拱券長窗;中部立面3至7層,建築外觀採用近現代派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但飾以古典柱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浮雕,使單調的平面增加了一絲活潑;上段立面,兩側為券式窗洞,中間樹以雙柱,形成內陽台。屋檐下原有8個裸體人物雕塑,後被水泥封末。頂部的南北兩側建有塔樓。
字林大樓是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建築。這裡曾是外國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館。友邦保險公司於1998年正式整修入駐,故改名為“友邦大廈”。

,

和平飯店南樓(原匯中飯店)

漫步外灘,有一幢白清水磚牆,紅磚腰線的建築特別引人注目,這座美國風格的六曾樓房就是和平飯店南樓,它位於中山東一路19號,原名中央飯店。這座建於1906年的飯店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1909年“萬國禁菸會”就在這裡舉行,1996年又召開了聯合禁毒署舉辦的“上海國際興奮劑會議”,並為“萬國禁菸會”立會址標誌。1911年中國同盟本部也在該飯店召開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歡迎大會。這一系列具有紀念價值的史實為和平飯店南樓增添了更多輝煌。

和平飯店北樓(原沙遜大廈)

中山東一路22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北樓。
建於1929年,由公和洋行設計,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出現的第一幢完全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頂端的高度為77米,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在腰線和檐口處有雕刻的花紋。外牆除第9層和頂部用泰山石面磚外,其餘各層均用花崗石作貼面。
和平飯店南北兩樓錯落而置,與南樓相比,北樓頓覺氣魄豪華。由於內外裝飾講究而被譽為“遠東第一樓”。
大樓具有美國芝加哥學派建築風格,外形簡潔明朗強調垂直感,花崗石的牆面,圓錐形的屋頂,紫銅的屋面,無部不滲透出古樸典雅之氣。 飯店內部設有英、美、印、德、法、日、西、中等九國套房。餐廳、大堂裝飾富麗堂皇。還有頗受國外遊客歡迎的上海老年爵士樂隊,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於一個世界文化與經典藝術相交融的殿堂。

,

中國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23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分東西兩幢大樓,西大樓為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東大樓是主樓,高15層,地下層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採用中國民族風格方形尖頂,其他欄桿及窗格等處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每層的兩側有鏤空圖案,顯示出一種祥和的氣氛。
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外灘的建築素以歐洲風格見長,而中國銀行大樓是為數不多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之一。大樓分為主樓和次樓。外牆為金山石,屋頂為平緩的四方攢尖頂,上蓋綠色琉璃瓦,樓檐上用斗拱裝飾。東立面從高到低有變形的錢幣形鏤空窗框。大門上方原有孔子周遊列國石雕講述了一個個令人神往的故事。營業大廳的天花板上原來還雕有“八仙過海”的圖案。到處洋溢著古色古香的氛圍。這些雕樑畫棟、碧瓦飛檐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勤勞的結晶,讓後人得以繼承和發揚。

怡泰郵船大樓

中山東一路28號,1920年建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該樓高7層,另有2層地下室。總體為近代復古主義建築,大門和邊門均設計為羅馬拱券,堅固厚實的花崗石拱券大門旁是古典式柱子。從地面勒腳至二樓外牆用花崗石作貼面,造成一種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調。二至五層附有外展的陽台,七層頂樓還建有塔樓,形如遠洋巨輪上的瞭望台,雅致美觀,整個大樓外立面簡潔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這種設計使此樓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仿生建築之一。

正金大樓

中山東一路24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工商銀行。

,

大樓建於1924年。樓高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原先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大樓底層用大型石塊貼砌。橫線條清晰,產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築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感。獨具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與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同樣有著花崗石的外牆,明晰的主線,對稱的造型,但少了許多繁瑣的裝飾,使其更顯流暢。整幢建築給人以穩重感。內部大廳中長圓形玻璃天頂,造型典雅,工藝精美,是外灘的典型建築。

,

怡和洋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27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外貿局等。
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由馬海洋行設計。外觀為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5層(1963年又加蓋2層)。建築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進,朝東立面呈三段樣式。1、2層為一段,門和長窗為羅馬拱券形,大塊拉毛花崗石作外牆貼面,平整石塊鋪砌大門台階,門的兩側裝有一對壁燈正門上方有羊頭浮雕裝飾,顯得莊重堅實,3至5層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羅馬科林斯立柱作為裝飾和支撐,立柱間為陽台和石欄桿。氣魄雄偉,顯示出濃郁的西歐古典色彩,5層以上為第三段,層頂有較寬檐口,頂部為大平台,平台前有欄桿,中間是石屏,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鑲嵌,緊貼石屏建有一座圓頂,圓頂中心插有旗桿。第五層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頂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層。

東方大樓

,

中山東一號2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入口拱門上方有一卷渦狀的斷山花,流露出法國情調巴洛克式的設計手法,中部是愛奧尼式巨柱,橫豎向三段式處理明顯。設計師用豪華浮誇的手筆,在教堂和宮殿中把建築、雕塑和繪畫結為一體,並用短檐、波浪形牆面、重迭柱及壁畫,使建築物產生神秘的宗教氣氛。大樓強調立面裝飾和處理,尤為注重建築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貫通的愛奧尼克巨柱,兩側厚實的牆面橫向劃分為三段,頂部出檐較深,並有精緻的雕刻。底層門窗形成三個高大的樓門,居中是線狀的浮雕。另外,大樓在小構體上也精雕細鑿,力求完美可謂是巴洛克式的經典之作。

英國領事館大樓

建於1873年,樓高二層,近似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樓宇台基較高,底層豎向中段有五扇圓拱形窗,兩邊房間窗戶倒是圓拱形。外立面整齊見變化。整幢建築外立面原採用清水磚,層頂用中國蝴蝶瓦鋪成,現外牆已採用水泥粉刷,大樓東面樓前有大草坪,環境更現優美。解放後,中國國際旅行社上海分社層設在這裡,該社遷出後,由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機構設在這裡。  除了上述地處外灘的大廈外,外白渡橋、上海大廈、俄羅斯總領事館以及氣象信號台與外灘的這些建築渾然一體,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萬國建築博覽”的畫卷。

,外白渡橋舊貌
,舊貌換新顏

外白渡橋

位於黃浦公園西側,架在中山東一路,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上。1970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鋼鐵結構橋,跨度52.16米,寬18.3米,是上海市區連線滬東的重要通道,過橋人流量,車流量很高。因它處於舊時的外擺渡處,人們過橋不付費,故稱外白渡橋。

,

上海大廈

由主樓和副樓組成的上海大廈位於外白渡橋的北側。這是一幢早期現代派風格的八字式公寓結構。外部處理與內部裝修簡潔明朗,外觀氣勢宏偉。主樓原名“百堯江大廈”。副樓又名“浦江飯店”。現為三星級賓館,飯店設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國特色高級套房,曾接待許多國家元首及中外遊客。

俄羅斯總領事館

位於外白渡橋北側,蘇州河與黃浦江會合處。該樓建於1916年,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64平方米,樓有四層,帶閣樓。底層一半置於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門兩旁有古典式雙立柱,第二層、第三層有圓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戶之間有壁柱。屋頂為雙摺四坡式,屋面有弧線尖頂窗戶,西側樓頂有二層樓高的瞭望塔一座,綠色鐵皮穹頂,沿江有堤岸,東側建有六角涼廳,可觀賞黃浦江、蘇州河會合處的景色。

,

氣象信號台

外灘標誌性建築之一,列入全國重點保護的建築物。1884年,法國天主教會創建的徐家匯天文台,在“洋涇浜”外灘(今延安東路外灘)設立氣象信號台,信號台是直豎地上的一根長木桿,根據天文台傳來的氣象信息。1907年,重建圓柱形的氣象信號,台統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們稱為“阿脫奴婆”式建築。為保護這個建築物,1993年外灘改造工程中,將它向東整體移位2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