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橫濱正金銀行1893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以後陸續在中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金融機構。依仗侵略特權在中國東北發行日本紙幣。積極參與對華資本輸出,參加帝國主義銀行團,先後承辦多筆對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貸款,以及地方政府和實業借款,從中榨取大量利潤。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勢力擴展至山東境內。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配合日本侵略軍控制淪陷區的金融,摧殘中國民族工業和金融業,扶植日軍控制的工礦企業和偽組織銀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分支機構被國民黨政府指定銀行接收清理,橫濱總行於1945年改組並改名為東京銀行。
歷史發展
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執行日本帝國主義擴張和侵略政策的對外貿易銀行。成立於1880年,在橫濱設總行,資本300萬日元,後逐步增加到1億日元。創辦時,日本政府除投資1/3外,還存放數百萬日元。1882年日本銀行成立,又為它提供長期低利貸款2000萬日元,並以極低利率貼現它的外匯匯票,全力支持它在國外金融領域的競爭力量。1893年橫濱正金銀行在上海設分行,以後又陸續在香港、天津、牛莊、北京、大連、瀋陽、漢口、開原、長春、哈爾濱、青島、濟南、廣州等地開設分支行。作為日本政府的對外貿易銀行,除了以上海為中心,致力於成為遠東最大的國際匯兌銀行外,還配合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國策,處心積慮地在中國東北,特別在南滿擴展金融勢力,發行大量鈔票。
儘管日本並非資金充裕的國家,但正金銀行對中國也進行了資本輸出。繼1906年對直隸(今河北)總督袁世凱(1859~1916)貸款銀300萬兩後,又經營對中國郵傳部和地方政府的借款。它對漢冶萍公司的貸款筆數多,金額巨,是外國銀行通過貸款控制中國工業的典型。1913年英、法、德、俄、日組成的五國銀行團(見國際銀行團),正金銀行是日方代表,但它承受的對華借款全數是在倫敦、巴黎、柏林市場上發行債券,自己未出分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德在華侵略勢力削弱,日本在華銀行勢力擴展迅速。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在占領軍的庇護下,正金銀行加強對日占區金融的支配;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它又接管英、美在華銀行。但它並未在日占區添設分支機構,而是致力於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指導與策劃;在貨幣方面推行軍用票、聯銀券、蒙疆券、儲備券的流通;又獨占日匯市場,並以大量資金資助日本在華的大企業開發資源,收購物資,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1945年日本戰敗後,橫濱正金銀行於1946年被盟軍統帥部命令解散。
中國分行
1893年,橫濱正金銀行到中國開展業務。
上海分行:1893年開設,起初在南京路租房營業,業務發展後,購進外灘32號地皮建造行屋。1923年買下外灘24號老沙遜洋行行址,請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到1924年重建了一座6層古典主義風格的花崗石大樓。建築面積為18932平方米。柱廊採用愛奧尼柱式。1945年後,該樓改作中央銀行行址,大樓也易名為中央大樓。1949年後又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辦公樓。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局遷入大樓辦公。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1930年橫濱正金銀行大連銀拾錢
漢口分行:1894年開設,位於漢口英租界江灘,(現在的門牌號碼是沿江大道129號、南京路2號),1921年建造4層大樓,由景明洋行設計,建築面積5632平方米,古典主義風格,麻石外牆。主入口設在轉角處。正立面柱廊採用愛奧尼柱式。內部裝飾華麗,有一些日本元素。1998年被公布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為湖北省國際信託公司使用。
天津分行:1926年在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解放北路80號)建造大樓,古典主義風格,有漂亮的玻璃頂和迴廊。由景明洋行設計,現為中國銀行天津分行使用。
大連分行:1909年在大廣場(今中山廣場)建成一座文藝復興式樣的3層樓房,上面有三個別致的綠色穹頂,日本建築師太田毅設計。
北京支行:1910年開設,坐落在東交民巷與正義路交叉路口東北轉角日本使館旁,西洋古典風格,轉角處設穹頂。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妻木賴黃。大樓的背面內側,多設日本木製迴廊和拉合門窗。
青島分行:1913年開設,位於青島日僑集中區域的核心(今市北區館陶路1號)。1919年7月31日建成,占地7畝的紅頂二層。建築面積1787平方米,日本建築師長野宇平冶設計,正立面有8根方形花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1945年,橫濱正金銀行被中國銀行青島分行接收。該樓被列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築。
其他各地分行:瀋陽、哈爾濱、長春
1980年,東京銀行作為第一家外國銀行獲準在北京開設代表處;1986年,該行在深圳開設了分行。
現在使用單位為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