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沿革
![夏港鎮](/img/e/771/nBnauM3X4EjM4YDOxMzN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z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夏港鎮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吳文藻的故鄉,位於江陰市區西,已被納入江陰城市建設範圍,總面積26.39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6年末,該鎮有常住人口34355人,其中男性17110人、女性17245人;有少數民族39人,其中壯族13人、滿族4人、土家族4人、回族3人、苗族3人、朝鮮族3人、侗族2人、蒙古族2人、仡佬族2人、黎族1人、彝族1人、布依族1人;有外來暫住人口19641人。
1955年設夏港鄉,1958年9月作為江陰縣建社試點之一,成立了夏港人民公社,1961年9月轄區內的文富、五星、紅旗(現名浮橋)、新生(現名西園)、江鋒、紅光等大隊劃出歸新成立的西郊人民公社,夏港轄區即如現境,1984年改公社為鄉,1988年8月1日撤鄉建夏港鎮。
經濟發展
2006年,夏港鎮完成工商開票銷售收入20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9.44%,其中工業開票銷售177.24億元,增長29%;商業開票銷售24.84億元,增長32.69%,經濟總量列江陰市第四位;有效投入26.45億元,三產投入占有效投入的30%,冶金新材料產業的經濟比重超過90%。全鎮有17個工業企業、流通企業開票銷售超億元,其中江蘇新長江實業集團公司、江陰市西城鋼鐵有限公司開票銷售分別達到100億元、80億元,入庫稅金分別超過2億元、1.08億元。夏港鎮完成協定註冊外資1.68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5001萬美元,分列江陰市第二位、第一位。台灣弘建置業、台灣宗承鋼鐵、大韓鋼材加工中心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臨港新城中央商務區啟動建設首期開發占地面積102.33公頃。“長江之心”生態園初具規模,珠江路等道路建設全面推進。引進商業項目16項,其中開工建設10項。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農業產業基地穩步發展,新增綠化面積113.27公頃,景賢綠地、夏南綠地初具規模。長江鋼管市場、新財盛百貨批發零售市場穩健發展。
![夏港鎮](/img/4/d3b/nBnauM3X0YTO3AzN3MzN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zc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6年,夏港鎮以新港區建設為抓手,通過完善港口新功能、發展臨港新產業、引進三產新項目,縱深推進沿江開發。4號碼頭建設有序推進,新港物流園啟動建設,海港大道、陸域堆場、保稅倉庫加緊施工。以2號碼頭為依託,著力拓展礦砂、煤炭、件雜貨等港口貿易,全年貨物吞吐量超1100萬噸。以3號碼頭為載體,配合蘇南國際集箱碼頭有限公司發展貨櫃業務,全年貨櫃吞吐量超6萬標箱。以江陰市長江鋼管有限公司等流通公司為重點,大力發展物流配送業,鋼管市場、百貨批零市場逐步壯大。2006年,夏港鎮開發新產品15種,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2種,被認定專利項目17項。江陰市西城鋼鐵有限公司組建企業科協,西城牌螺紋鋼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
全鎮利用地理優勢,開發蔬菜、食用菌等多個特色農業基地,另外,利用靠長江優勢,充分發展漁業。近年來,更是回響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根據夏港區域的特點,為建成臨港新城生態型橋頭堡,堅持以生態綠化為重點,以服務農業為要點,以農民致富為出發點,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落實有效措施,發展都市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與蘇州綠化公司合作,打造了夏南苗圃。建設三個各具特色的公園(生態園),為人民生活創造了優越的綠色環境。新建農民合作協會6個。
社會事業
![夏港鎮](/img/f/012/nBnauM3XwgTM4MjNwIDO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yg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城鎮建設
![夏港鎮](/img/b/d99/nBnauM3X2EzM3gTOwUzN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1c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社會保障
![夏港鎮](/img/f/dc8/nBnauM3XwETOyUDN5kzN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5c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6年,夏港鎮鎮村兩級籌集1200餘萬元資金,構築“5道社會保障線”。一是農民基本養老保險,3638名農民享受每月80元的基本養老金;二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數4528人,累計達到7680人;三是醫療保險,第六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面達100%;四是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8257名被征地農民納入基本生活保障範疇;五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對象254戶593人。
為紮實推進農村勞動力充分轉移鎮村創建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夏港鎮建立健全“五項”工作機制,一是市場調節就業機制。以鎮職業介紹所為平台,為用工單位和農村勞動力構築雙向交流的“綠色通道”;二是公益薦崗機制。通過鎮村兩級購買清掃保潔、保全巡邏、綠化管護等公益性崗位,安置解決被征地農民、大齡特困失業人員、貧困家庭人員等農村就業困難對象就業;三是千戶結對機制。組織542名鎮、村幹部和企業主分別與542戶各類困難家庭開展結對幫困活動,為困難家庭提供就業、助學、幫困服務;四是“零就業家庭”清零包乾機制。對新出現的零就業家庭有勞動能力人員由包村領導和村主要領導在一個月以內幫扶就業,做到“責任到人,不就業不脫鉤”;五是免費培訓機制。按照被征地農民、大齡特困失業人員、貧困家庭人員等農村就業困難對象和農村新成長勞動力的不同情況和本人就業培訓願望,分類有針對性設定培訓課目,提供“選單式”免費培訓服務。
精神文明建設
![夏港鎮](/img/4/542/nBnauM3X0UTM4UjN5MDO1cDOyITMyUDNxUjMwADMwAzMxAzLzg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夏港鎮圍繞建設學習創新型、高效務實型、為民服務型、團結清廉型團隊,大力營造想幹事、能幹事、乾成事的氛圍。一是強化爭先創優。各村(社區)、機關各部門和視窗單位認真排查各自工作在全市處於什麼位置,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努力方向和趕超措施,確保經濟指標的超額完成,確保條線部門的位次,確保夏港的發展地位。二是強化素質提高。該鎮重點在幹部思想求進、業務求精、工作求勤、作為求新、形象求親上下功夫,通過推行年度重點工作制、月報表制、季點評制強化工作落實,督促兩級幹部做到對待工作不分份內份外、不分上班下班、不分難度大小,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力辦、瑣事妥辦,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務求實效。三是強化考核監督。夏港鎮進一步完善了機關日常管理及考核獎勵意見、包村包片工作意見,認真抓好各項規章制度和村級開支管理規定的落實,注重用嚴格的制度形成規範約束,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