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織造技藝,江西省萬載縣地方傳統織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萬載夏布完全由手工織造,其生產過程主要有苧麻處理、績紗、織布三個部分,需要多道工序才能織就。 2008年6月7日,夏布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02。

歷史淵源

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生產歷史悠久,萬載夏布生產追蹤溯源可到東晉後期,已有1600多年歷史。據傳,南北朝時期,萬載鄉農藺思源,發現富有韌性的草本植物苧麻,並將它的表皮剝下,用以編制帷帳,效果很好。

此後,萬載人民逐漸改進績麻之法,採用純潔的苧麻纖維織造夏布。萬載夏布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等多種,其紗質細軟、邊縮平整,編織均勻,色澤清秀,不皺摺、不變形,易洗滌,涼爽清汗,唐時被列為貢品。在明代,全縣農戶從事兼營夏布生產,萬載縣城經營夏布的商號上百家。清代時,萬載縣有多家作坊從事夏布生產。到了20世紀30年代,萬載夏布多次參加江西省及省際特產聯合展覽會,均受到好評。其以“柔軟潤滑,平如水鏡,輕如羅綃”而譽滿全國,遠銷海外,並被稱為江西三大特產之一。

當代,為了適應現代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以及中國國內外夏布使用途徑和出口要求,萬載人民在生產的時候將夏布再進行漂白與染色或變整形,並由手工作坊發展引進韓國現代紡織技術機械化生產,集漂白、烘乾、整形於一體,可印染成多種顏色夏布,做成各種瑰麗多姿女套裙等服裝以及抽紗做成飛機、遊艇、小車上各種精美墊子布和窗簾、茶具、沙發的裝飾布十分暢銷,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也減小了現代工藝生產對夏布的衝擊。

工藝特徵

由於新織麻紗呈圓形,萬載夏布又稱“圓紗夏布”。它與外地的扁紗夏布相比,質地更好、,麻更精細、更耐用。這種夏布品質精細,邊縮平整,織造均勻,色澤清秀,透氣性強,涼爽清汗,不起皺,不變形,易洗滌,越洗越白,是一種純手工、純環保的產品,對人體和環境沒有任何污染。

工藝流程

萬載夏布生產在過去全部由手工製作,其生產過程主要有苧麻處理、績紗織布三個部分,共有近百道工序,這一典型的傳統文化延續了數千年。

•苧麻處理

苧麻處理程式主要是對苧麻進行漂白,主要有清水漂白、日光漂白、露漂法、石灰漂白法、炭熏法和牛糞浸漬法等六種方法。

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織造技藝

清水漂白法:分為編排、鋪曬、灑水、接露等程式。編排一般是在凌展進行,日出之前將苧麻按區上下成列,用繩繞柱,使它鋪曬時能夠翻轉,成片不紊亂;日出後,將編排好的麻排攤曬在青草地上,早晨八點半後進行灑水,待曬乾後進行翻轉並再次灑水,如此重複4~5次不等。灑水要注意適宜,切忌過多(以免遇到陰雨天,堆放過久而腐爛),大約午後二點半時將麻捆起,連續幾天按這種方法進行,大約5~6天后,即成潔白苧麻。

日光漂洗法:是指將乾燥苧麻浸人泉水中1~2小時,然後取出曝曬於日光中,千後又再浸入泉水中,復又曝曬,這樣反覆經過數次,即得細白纖維。

露漂法:是指在晴朗夜間將苧麻平鋪在青草上,使它受露水的浸潤,反覆數次麻纖維即為白色。

石灰水漂法:是指將苧麻浸置在石灰水中,取出後用泉水漂洗,然後曝曬在日光下曬乾,色即潔白。

炭熏法:是指將苧麻放人地窖或竹籠中,用炭火烘烤下,然後再在日光中曬到半乾後,用泉水沖洗,再曬乾繼續用泉水浸洗曬乾,反覆2~3次,麻纖維即顯白色。

牛糞浸漬法:是指將牛糞和溫水盛於大缸中,充分攪拌後將苧麻入水中1~2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沖洗,暴曬於日光中,又復浸於牛糞水中,這樣連續3~4次,麻纖維即成潔白。

經過上述各種方法漂洗調至成的苧麻,按其質量及長度可分為標莊、頭莊、二莊、三莊、白索、曬青等級別。標莊,是指苧麻細白、富有光澤,長度在4尺5寸以上,主要用來做1200扣上等夏布;頭莊,是指較標莊稍差,長度在3尺8寸,主要用來做800~1000扣中上夏布;二莊、三莊,是指次於頭莊,長度在3尺,主要用來做600~800扣中等夏布;白索、曬青,是指漂洗較差,色澤欠佳,長度在3尺以下,用來織造400~500扣下等夏布。

•績紗

績紗主要分為原麻漂白、撕片卷縷捻紗繞紗五道工序進行,都是女工操作。績紗時將經上述自然漂白後的苧麻,撕開成片,捲成一縷縷,放入清水盆中,然後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苧麻細絲,放在大腿股上,用手捻接成細小麻紗線,再捲成如繭狀紗錠一樣小團縷。

•織布

織布分為刷布、上機、上漿、織造四道工序,其中以刷布、織造為難。刷布多為男工,刷布時將卷縷成紗錠的紗分開,拉直拉長,將一頭掛在經紗架上,另一頭捲成一大結,用一根木棍(5~6尺長)套挽住用一大石塊壓在上面,蘸好預先煮好的米粉漿(米粉漿糊用大米和植物油做原料,每匹夏布需用大米1千克、植物油0.1千克)均勻地來回刷,要刷得均勻。待漿紗晾千後,裝上布機開始織布。織布氣溫過冷過熱均不適宜,紗線容易折裂,形成斷頭顆粒,影響夏布的質量,織布多為女人(故夏布又稱為娘子布),一般2天可織成一匹夏布。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夏布因涼爽宜人常用於夏季穿著而得名,是以苧麻為原料編織而成的麻布。夏布有著上千年的織造歷史,重慶榮昌夏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地被譽為“中國夏布之鄉”,在此織造的夏布早在清代就出口到朝鮮、日本及南洋一帶。

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加工胚布及加工成品,夏布的織造技藝經過數代傳承,在榮昌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傳承現狀

隨著機械生產的化纖布日益增多,加之傳統夏布的原料苧麻日益減少,夏布生產的利潤越來越低,許多人不願從事此項繁複的手工技藝,同時夏布的印染技藝也後繼乏人。在此情況下,夏布織造技藝瀕臨消亡的危境,有待搶救保護。

2018年12月,教育部認定西南大學榮昌夏布織造技藝傳承基地為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傳承人物

顏坤吉,男,1930年1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項目:夏布織造技藝。

李儉康,男,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項目:夏布織造技藝。

保護措施

2018年6月20日,萬載夏布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2018年9月16日,由北京服裝學院和重慶榮昌夏布工作站共同舉辦的夏布織造技藝研修班開班典禮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行。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中,萬載夏布織造技藝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7年6月28日,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主會場上,萬載夏布織造技藝在其中得到展示。

榮譽表彰

2017年,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九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萬載夏布織造技藝獲得“最佳展陳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