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城市供水最早始於大連。為解決北洋水師旅順港供水,由李鴻章主持,1879年開始在旅順北郊水師營三八里村修建自來水源,工程耗時10年,修建水池1座,管線長度達6180米,可為2萬多人提供自來水。在當地居民要求下,附近立有“龍引泉”石碑,石碑於原址保存至今。這一供水工程之後經過不斷改擴建而一直使用,但因周邊機井數量增加,其投入使用100年後終於枯竭。
以要求的水量、水質和水壓,供給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又稱城鎮給水。城鎮生活用水分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如飲用、洗滌、宅院綠化等用水;市政公共用水,如商業、服務業、學校、醫院、消防、城鎮綠化、街道噴灑、清除垃圾、市區河湖補水和城郊商品菜田用水等。工業用水主要為冷卻、洗滌、調溫和調節濕度等用水。城鎮供水水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水庫、湖泊和海洋中的水。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和地下河水等。
沿革 最早的城鎮供水工程約在公元前2900年已在埃及出現。以後不斷發展。羅馬城於公元前4世紀~前3世紀先後建立了11條向城內供水的輸水道。公元前312年建成阿匹亞輸水道,水源為泉水,從水源到城市配水點為長約16km的地下暗渠。16世紀後歐洲的城鎮供水有較大發展。倫敦首先使用了水泵抽水。17~18世紀開始使用鑄鐵管。19世紀初英國首創水處理設施──沉澱池和沙濾池。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城鎮供水的消毒措施在歐洲陸續出現。城鎮供水的主要設施相繼齊備。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一些工業已開發國家的城鎮供水在全國範圍內已趨普及。
中國東周早期古薊城(今北京)的城市供水主要依靠井水。西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在京都長安城近郊修昆明池,引水供長安城宮庭園林及居民用水,並接濟與城內相通的漕渠。從此,中國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城市供水工程(見古代長安城水利)。元代、清代北京城的供水系統又有較大發展,解決了城市用水、航運、灌溉、園林等部門的供水需要(見古代北京城水利)。中國的近代城市供水肇始於1879年旅順市龍引泉引水工程。1949年全國共有60個城市有供水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市供水事業發展迅速,至1988年底,全國434個設市城市(不包括台灣省)都已有了供水設施,據其中424個城市的統計,日供水量總計已達12716萬m3。
供水要求 城鎮供水要求保證率高,且在水量、水質和水壓三方面均有要求。
水量 ①生活用水: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多寡,受氣候條件、室內給水排水設備和衛生設備的完善程度,及居民生活習慣等條件決定。市政公共用水按其設施(如醫院、旅館、學校等)的用途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消防用水量則取決於撲滅一次火災所需消防水量和同時出現的火災數。城鎮生活用水定額一般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條件的改善而增大。②工業用水隨行業、工藝過程、設備類型和機械化自動化的程度而異。其單位相同產品的用水定額一般隨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減小。
水質 生活飲用水對水質有嚴格要求,對下列水質參數,即渾濁度、色度、嗅、味、細菌總數、大腸菌群參數、pH值、硬度,鐵、錳、鋅等重金屬,以及酚、有毒非金屬(如氰、砷)、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剩餘氯等的含量均有規定。工業冷卻用水的水質標準一般比飲用水低。有特殊要求的工業用水(如電子工業用水)應制定相應的專用水質標準。
水壓 城鎮生活用水要求一定的自由水壓(即從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壓),其值按建築物的層數而定:一層為10m;二層為12m;二層以上每加一層,水壓增加4m。消防用水時,管網自由水壓一般不應小於10m。工業用水的水壓須按工藝要求而定。
供水系統 分為取水、輸水、水處理和配水四個部分。取用地下水多用管井、大口井、輻射井和滲渠。取用地表水可修建固定式取水建築物,如岸邊式或河床式取水建築物;也可採用活動的浮船式和纜車式取水建築物。水由取水建築物經輸水道送入實施水處理的水廠。水處理包括澄清、消毒、除臭和除味、除鐵、軟化;對於工業循環用水常需進行冷卻,對於海水和鹹水還需淡化或除鹽。處理後合乎水質標準的水經配水管網送往用戶。
城鎮供水系統受水源、地形及城鎮規劃等因素的影響可有以下多種基本布置方式。①重力式供水系統,即利用地形自流供水;②水泵提升式供水系統;③單一水源供水系統;④多水源供水系統;⑤分(水)質供水系統;⑥分(水)壓供水系統。以上幾種系統又可組合成新的供水系統,如多水源重力式供水系統等。此外,工業供水除直流供水(即經一次使用後直接排入容泄區)外,還有循環供水方式和循序供水方式。循環供水是將使用過的水適當處理後,重行回用。循序供水是按用水戶對水質的要求,先將水供給對水質要求高的用戶,使用後直接或略加處理再送給其他對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使用,最後排入容泄區。
展望 中國水資源由於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很大,又因北方地區(如遼河、海河、黃河和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已造成許多城鎮供水嚴重不足。此外,由於許多河湖相繼遭受污染,水質惡化,也加重了水資源供需矛盾。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城鎮用水量猛增。城鎮供水日趨緊張。中國1988年424個設市城市年用水量為339億m3。經適當壓縮工業和生活用水增長率後,預測2000年時全國城鎮用水量將增至1281億m3。雖然供水工程也將大幅度增加,但屆時部分城鎮仍將出現供水緊張局面。為了解決好未來的城鎮供水,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重視環境影響和經濟效益,建立節水型社會。其發展趨勢有下列方面:①全面和合理地進行河流流域規劃和地區水利規劃,興建控制工程,增加調蓄水量;②實行計畫供水,制定用水定額,按方收費,超額多收,加強管理;③加強工業節水措施,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發展廢水再用,推廣節水型設備和節水工藝;④開展水資源保護,實施水質管理,進行污水處理,防止水污染;⑤發展跨流域調水(見跨流域調水規劃);⑥研究和積極套用海水、內陸鹹水的淡化技術和直接利用技術。
參考書目
楊欽、嚴煦世主編:《給水工程》,第2版,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