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何謂文化》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級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這是一份有價值的、厚重的的文化讀本,從理論,生命,文明,古典四個方面,全面詮釋文化究竟是什麼。在《何謂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對文化這一根本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學理層面上進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麼、文化的根本目標以及中國文化的特點等重要問題。用最動情的散文化語言回憶了與自己有過不尋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謝晉、黃佐臨、巴金、章培恆,以及台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並特別回憶了四十年前親自參與文化重建的周恩來總理。回憶文革往事,從這些大家身上找尋文化的奧秘。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書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駁斥了歷年來媒體和個人針對他的各種質疑和誹謗。除此之外,余秋雨又結合了自己對多處文化遺址的考察,從古典中提煉文化涵養,談古論今。跨時空與地域的雙重視角,使《何謂文化》既有理論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的故事與動情的文筆。堪稱20多年來余秋雨先生關於文化思索的最誠懇、最隆重、最重要的著述。
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現為慈谿)人。在家鄉度過童年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撰寫過大量藝術史論和文化史論著作,在學術界影響巨大。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十大藝術精英”、“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20年前辭職後開始全面考察中華文明,然後又親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恆河文明遺址,以及歐洲96座城市。由於考察過程中要貼地穿越當今世界最恐怖的地區,又被電視追蹤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極大關注。在考察過程中寫出一系列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獎,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最前列。
在大陸公布的近十年來全國最暢銷書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獨占了四本,即《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余秋雨已被公認為目前全世界各華人社區中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為中國當代最暢銷最長銷的經典作家。台灣評論家把“余秋雨現象”定位為“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的罕見範例”。香港評論家認為他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曾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以及亞洲各國演講“中華巨觀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對比史”。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最近三年新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台灣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
圖書目錄
學理的回答
何謂文化 003
利瑪竇說 032
世界報告 039
身上的文化 051
向市長建言 067
生命的回答
謝家門孔 089
Let them say 106
巴金百年 129
四十年前 156
尋石之路 170
欠君三拜 187
仰望雲門 204
大地的回答
炎帝之碑 219
法門寺碑 221
采石磯碑 223
鐘山之碑 225
大聖塔碑 227
金鐘樓碑 229
秦長城博物館 230
雲岡石窟 232
都江堰 234
崑崙第一城 236
謝晉墓碑 238
古典的回答
《心經》今譯 241
《離騷》今譯 245
《逍遙遊》今譯 256
《赤壁賦》今譯 265
文者聖說之理,化者育明之歸。凡是離開本源取向、本源明承的理和論都不可稱名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文化精髓是哲學;文化的本質就是教導人做人的文化;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本體本真是宇宙本有的。
一、什麼是中國文化
文者聖說之理,化者育明之歸。身為中國人、中華子,不知中國文化,不懂中國文化,不信中國文化,不用中國文化,這是最大的種族之悲、最大的種族之違。正是這一學習中啟生的自愧,才更加感恩中華聖祖,更加倍當珍惜和奮進。原來人類追求的文化至明只在過去、只在祖承,而決不在未來、決不在重造;未來的全部“文明”只不過是重新認識回歸到開始出發的原點。正是這一始與歸的不二原點,亦名本體,才是所有文化不變的聖明、不變的方向和準則、不變的追求和終極、不變的文化全程傳承之脈和根。所以,凡是離開本源取向、本源明承的理和論都不可稱名文化,更非盜用文明之稱,因為離開了本源取向、本源明承都不過是藉以文明的文執、文封、文以己、文不化。欲理者道其真,欲論者據其行,欲信者施其明,欲益者復其歸,正確理論的心旨全是在為引導尋歸原始本明進行著良心的解讀和註腳。舍此為妄,妄妄相逐,必逐以生邪,必逐以積成養育滋生邪的土。所以在文化混惑顛倒中,必須明確定義中國文化是以道為本體根承、本體解讀、本體運用的全維實體文化。這決不可是意志的行為,而要尊重人類文化本體不可抗拒、不可改變的自然系。從印證的角度,現代認識模式匡定為宇宙觀、社會觀、人生觀三個域次籌,並且三域之中世界有世界,至到名宇宙才包羅了一切的域世界、一切的域層次。宇宙之內的觀域間,且又人生在社會、社會在宇宙,故只有宇宙觀內的社會、人生、萬物才根本才全面,才能究竟真實可靠。所以在一切智中,學習了解宇宙本體智至關重要、至關根本、至關可靠,至關是理一切文化的文化、明一切現象的現象。三觀中,人類的有史記載,老子、釋迦是宇宙觀者,墨子、孔子、馬克思是社會觀者,基督、伊斯蘭為人生觀。三觀不二道、三觀一實體,都分別在人類的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域界層面起到了不可抹滅的相應進步作用;都是以道為不可抗拒本體的人類文化相應探索部份;都應理所本當的親如手足、共識本體、開放互通、平等共濟人類道德大同的新天、新地、新人文。從人類歷史的全部文化爭斥裂執中可知,文化不可沒有本體不變的法則主導、不可沒有本體不變的法則支撐、不可沒有本體不變的法則統一。因為本體不明就是根本不明,就無法透徹宇宙、社會、人生、萬物的始末和其中的全部運;就無法獲取根本可靠久遠的取向和準則。故爾才形成了不一而執、不一而裂,似明非明爭東西的爭局面。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根本依據、準則的需要,西方文化欲在精神、物質與神之間鑿證其一。但唯爭執論的結果,都找不到能說明宇宙萬物始末的根本據,於是聰明的黑格爾首先以辯否定了精神與物質的唯依存在地位,使西方文化陷入不確定存在本體的必然困鬥之中。其實,人類的這種兩唯之敵、兩唯之殺,中國早在五千年前、或更久遠之前就早已回答早已解決了。且不說道,只說中國方法論的中。用中國的哲學觀察,西方文化已經從極執爭鬥的振盪中開始回味和歸變了,已經說不清道不白的意識到極執的不確定不可靠性。歸變中不是認識一次到位,而是一個唯極的覺悟遞減波周期過程,從極心到極物,然後又遞減為心辯到物辯,繼續下去就是中國不偏不倚的孔子曰了。為了方便直觀理解,不妨藉助鐘擺形象觀察這種執斗的動靜、中極之所以。擺錘從一極擺向另一極,不停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心極必反取物向、物極必反取心向,恰如毛澤東“一種傾向掩蓋著另一種傾向”本來是變位變向變極的運動。動是宇宙萬物的恆常,是宇宙萬物體用的必然統一。試想不立位在擺的一極端固定處,只持擺唯我處見。改位立在擺錘上,於是持識上的心物就會動態辯證了。然後再沿擺桿向上求索,就能漸漸感覺到心物兩唯之擺似乎存在一個定處在制約擺桿,是通過擺桿制約著擺錘心物兩極動。繼續上行就能找到整個擺系能生動能制動而自不動的動之根。這決不是戲弄文化、戲弄哲學,而是萬物一理、格物致至;而是道、中、極宇宙萬象動系的借易之讀,亦可名為哲學擺系演示儀。從中可知,從動辯到不辯之定,中是依律漸進升化的過程,並有層次之不同,直至中之入定中,中中本無中,不動應自動。這是涉險捧讀中華五千年“卑俗”“糟粕”之“舊”的意外,且所有夢寐復興的中國者,都會在老說與西極中霍然的振驚,振驚何苦跟在西人的後面去念經,經的真本原本本在中國五千年前的“糟粕”自家中。茫茫宇宙,人類危急路何方?叩蒼天,竟成宇宙的回音。且聽,“阿門”、“上帝”啊!這裡才有才是文化起源本明的故鄉,這裡才有才是我們共同尋覓已久的可歸之家。
二、中國文化的本體
本體是文化賴以生存發展的本源;是理論信仰的依據;是行為取向的準則;是文者境界品性的展放。而且無論有意本還是無意本、無論明還是不明、無論是局還是代都必定潛在其本,承本而運。歷史上的文化之本,大體有地心說、日心說、神說、上帝說,精神說、物質說、倫序說、無產階級說。雖然各說不一,其境欲別,但凡是教人向善、益人解惑的文化都具有其本性的道德特徵。並在其生存發展中,凡是本處開放探索狀態的就能自展進步空間;凡是本處封建排他狀態的就只能是在自取無信而衰敗。現以基督教為例,開經就向“耶何華”要光要時間,因在偷吃欲而濁塵不能歸。這個境界很多文化並不具有,但耶酥當時還沒有證到更高的可歸境界法,故弟為其子而不能歸,故只有其呼知有不可抗拒的以上部份以帝而名之。此教以帝為則規範言行,取謙讓之柔施愛世人,鼎盛西方,長行於世。僅此時間、範圍、適應上就當於學於贊於取其長。至於多元中現代疾速嚴重普遍的扭曲現象,正如佛說“喝佛血吃佛肉”之猖,這也正是人類面臨危急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淪極與未至現前的難得極反覺轉復興之機、學承精真文化之機。於此捧讀老子或易解、或易承、或易信、或易復中華之明。引證以上各說本的不一和未至、甚至局本不明,從中當知文化之惑之裂的所在。此當問茫茫大宇,只有中國老子達境獨明,向芸芸開示了宇宙、社會、人生、萬物、萬象之永恆本。而且是境綿綿展開了道、德、中、眾、和之引天下智之、引天下急難有所歸。道為體為律為則,無始無終自然永恆;德為用為行為境,普澤萬物化育蒼生;德法中度,依七律、陰陽、有無不偏不倚,自有中返無中;域中四大人居其一,天下普眾為因地、為德土、為命本,禍福貴賤全依此;亂極必返,故當教和,和而止獗、和而化裂、和乃安之徑、歸之基。這是“道,可道,非常道”,本體展開的理體,亦謂名體。學習文化,認識宇宙萬象,要在本體之智。本智則一切智、一切明、一切通達無礙。故因本體境界之至、義理之深、萬化之真,所以學習務在有無境義上深禪深解用真心。如無為要在妄不動的無不為效果上是解;恆使民無知無欲要在安泰禪育本明無尤的人文環境裡是解;絕聖絕學要在無欲品自高、品自明的學教無以為上是解。如同亂世出英雄,只因世不亂故曰絕英雄。中國文化的本體認識中包括,本體生本理體、本理體生本象體三部分組成。然後展開本體、主體、整體完整系。道為萬教之根,德為萬法之本。道示於人的是德,德示於人的是以人不以己,中通歸之恆常道。從宇宙恆常不變的本體強曰道生無一,無生天地之根、玄牝之門為二,二生有到三生萬物常有無、有無相生、有無同體,玄之又玄回到穀神不死身心徹底解放的一,處一守玄牝之門二而不出。這就是人類所有文化孜孜以求的全過程、全部說。任君翻遍人類書海,《道德經》就是一切文明的至典。以此續明,展開本象明體,包括揭示宇宙萬物生息、規律、位序、因果不可更改超越的易經宇宙模型;包括揭示生命因起運化、生死、病死的內經生命之理;包括揭示欲則斗、斗則爭、爭則戰對待極為不得已的孫子兵安之法;包括以法收心、以德積能安年延壽益生的實踐道法之證。從爾以道示在、以理示明、以象示證,具現體用之真、體用之實。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其本之致、其用之泛、其括之浩瀚、其益之燦爛,全在返而歸。故易理非卜,卜者返明;黃義非治,治者返因;孫兵非戰,戰者返戒;道法非欲,欲者返寧。源源老子,有先天地、幾經入世傳道說。且本不立教、本不封建、本不謀利、本不思權,只留五千文字運五千,灑灑西關任擇、任歸、任自返。
三、中國文化的主體與輔體
大道似水水自流,海納百川川自歸。道化源源出,道明源源歸。冬夏寒暑,潮夕起落、福禍因果,周期運變。我們看歷史、看大潮,正是關鍵節點上的生活、行為決定離不開規律法則的大概念。要深知物競終由天律擇,要把住適者自有道中來。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現象的玄妙很深,一定要捧起中國文化有無深深的雙自覓。只有知的越深,才能曉得越及;才能看清中華大地文化之歸的大潮之宏偉、之壯觀、之因為和所以;才能不逆律而倒、違律而敗;才能中國文化主次自白。釋迦受化於尹喜,受承於燃燈,說法於印度,終以“佛法東移”而明歸中國,成為與老子共道同輝並彰的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份。墨子是五千年前就倡導民主、平等、兼愛、和平人文社會制度的先行者。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他的美好社會形態也只有到今天社會主義中得以實現的可能了。孔子問道於老子,是中國道文化運用於封建社會制度,維護封建禮制秩序最佳化的大成者。且以敦倫存分為核心,格物致至為進取,中庸不偏不倚為法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程式目的系統主張,具有顯明以德克己、穩定社會倫序、德治社會文明人素的普遍套用價值,故在歷史上得到了歷代明君的推崇和連連加封。這就是歷史業已形成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體。且至所以名主體,就是上至道、下至人生、中至社會之治,已明具而全之,已盡宇宙社會人生治和返樸歸真之周用。中國是多元並包團結共識的中國,從道德之無為源,以道釋儒為主體,以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其上無止、其下盡普包容一切多元進步、同時也包容一切善惡清濁為中國文化亦為人類文化的整體和實體。其理就在律中律、派內派,世界70億心識、70億行為。善也如斯、惡也如斯、草也如斯、人也如斯,統統都在證明一個規律、一個不變的本體。故文化的至明就明在以閱眾甫,始末盡徹。至於不善人類至明、不善人類至承的片甲自是,皆當儘早跳出自封建僵硬制約的牢殼,儘早吸納知道還有本體的文明。也只有知此明才能具有高明的見底和胸懷,也只有知此明才能具有高明的智慧和理念,才能有理有信平等團結多元、共識和諧多元,才能共同創造出多元人心共聚共濟的大氣候、大局面。老子不是唯心者,釋迦不是唯者,全因唯心自心唯。毛澤東晚年讀佛經,自然是在尋,也許看看學學聽聽大有益。既是毒草也要有所知,不明不知何以策。歷史上高明文化、自展的文化都不當老大,太大太硬的東西讓人怕。所以學習中要取柔納勾通包容法,給人以思近想往的文化效應。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無明封建、所需封建,不知其己所惡封建。這種不知也知、不是也是的惡作,背人心、棄人意、失人信、毀己命。
四、中國文化的地位
文化是一個整體無限的宇宙認識系。其中萬象不同層次不同境域不同見識說。文化是一座無限層層自然堆成的金字塔,從無到層層有、從虛到層層實、從明到層層濁,塔中自有無量塔,無量塔境無量說。山上山下兩境見,芸芸眾生芸芸心識別。無限源於本,萬化依於體,文化就是在尋覓,就是尋覓絕對不變真理的種種山上山下境界見。其中,正是人們欲識分別記憶比較的執定位作用,使時空只具象極不具本體的被固化為“準存在”,從爾使我們生活認識在記憶比較的僵硬不動坐標中。愛因斯坦由於其專注成習的德之厚,使其在深度專念中失去自斷了記憶固化參照系的作用,因爾進入了冥想的廣義相對時空中。於是記憶時空單位標量被恍兮惚兮的淡化自微,甚至可以消失無存。隨著欲執參照系的遞微,使覺悟速v趨向無限大,於是由公式S=vt可知其結果是時間和空間都趨於零。這就是愛因斯坦證明的時空隧道,這就是愛因斯坦證明,無欲執參照系障阻狀態,人的覺知速將趨於無限大,並可能和存在時空雙零的原點。於是這個點就是中國道文化的道生之一、就是無極、就是人類文化金字塔的頂極之無。此時空之歸,亦即一切文化所覓絕對真理之在,且此在,正在中國道文化之中。
頂明之中,層層不同境界的群星閃,同統一的宗頂基因性傳運著統承運的明,這是宇宙社會人生萬物文化井然一體的序系。由於命理一體決定,凡敬宗而共者存,凡棄宗而獨者亡,人類的所有亂和危急全部來源於後者,這應當是人類的共醒。存亡是宇宙規律自然平衡的因果自動,所以,在文化信仰私執封建之危中,尤當確認中國文化的地位,並以此各種文化皆當自知自明、敦倫存分格物致至,共道共德、共識共濟、共救人類之危、共成人類之明。
人類文化的事實,只有中國老子境名萬物之本源曰道,其體七律,其用名德,其序無始有生,其善不辭平等,其生自然無治, 其歸有無雙玄,其寧穀神不死。由道而出,依律而運,周而返歸,以道恆而律應始末全程歸。此外別無一人聖足宇宙萬物本體說,且道被佛家所直承並直名修道成佛,又經歷代聖賢所承究不已,亦被西方明哲所認同,但卻史無一人於以輕倒之非。故中華之大道文化,當於人類信仰無本肆危急之中,共注論證其尊其明,其用不但為功,更在其危難之急,危難之生生眾。
也許也只有人類的這個關頭,文化者才肯抬頭始叩明;也許也只有人類的這個關頭,文化者才肯認識自是的確實無奈;也許也只有人類的這個危難的時候,才能才是重讀老子、重叩老子的大律天機。
五、淪喪斷承就無明就禍患
文化源道而發,生命沿息無不從屬某屬性文化。所以文化現象是眾心識的聚合、是眾靈魂的聚合、是眾因緣作用必然的聚合。它不但運載著原始的精神,同時也運載全程無量施信的意志和能量。所以認識深刻普渡,博愛的認識文化現象、對待文化現象,不失為涉足人心的大德、大智和大計。因為文化表面的分歧只是現象,一旦深入到其中的深處,解讀它的成因、依存因緣、生命活動周期使命定數,就會發現對於文化的多元行為決不能簡單、決不能無知愚昧的激化促使反其生。而應立明高位從滋生依存的因緣上著手,積極團結共識引導,使其和而歸,歸而用。從根本理論出發,一種生命一種能量欲以徹底斷滅絕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欲止的根本方法就只能落在引導和利用了。甚至戰爭中,人雖被殺了,但其生命的能量運動並未停止,只是運動方式、時空因緣發生了改變,並規律仍在沿讀。正是文化的這一生命源源的存在,所以對於群系現象遠比對身命的孽力更大、更速效。故佛經中有謗法入無間的極惡之報。善惡當前,首先是一道衡量鑒心性品位的考試題。從價值的角度,人就是面對善惡、處理善惡、運用善惡,否則,何其言智慧,何其用智慧。智者知因果、知因緣、知規律,慧者育善育惡適時變。只有善能化惡轉惡用惡,才是智和慧的真作用、真價值。人類的中華真理文明之承,經遭歷史從未有過的淪喪和斷承,這種以不道而廢至道現象,首先是一種教育,同時也要深其不可抗拒的責任和後果。所以勢致此境,共當振驚和深醒,共當以人復興中國道文化為第一緊迫、第一當務的使命和責任;為第一覺、第一明的萬化之先。以人是德是法,為本是理是果,依據全在不變的道律,自覺動能全源於道律自明的覺悟。一律之中,何其曰天,眾心、眾意、眾利害的律之還;何其曰地,善惡與眾的之所潛。地柔受納不還,天剛律報不改,故佛家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之智愚說。淪喪、斷承就是極愚之為、極惡之為,從中不能不深知律患之甚、後果之危;從中不能不深明當務之明、當急之行、當擇之生。社會理論應當深入傳承規律、深入因果規律、深入文化規律、深入道德規律,從爾增強理論研究的深刻性和可靠性;從爾跟上宇宙的社會自動調控節拍,真正務實於理論與人、理論與社會、理論與自然法則的和諧交融,道德同彰。
六、中國文化的傳承之歸傳承
是至關生命和文化存在與發展的決定之根,其理至深、其用甚偉,應於重點研究論證,以造福中華文明永續,造福中華民族之德永續。從宇宙規律的生序自控出發,傳承是社會秩序決定性的內在。只有心信根承穩定有序,人於敦倫存分,宇系層層承承自展,才能從宇宙到社會、從事業到人生百脈皆通、井然而泰。傳承從結構上由承體與受體、形式與內容合成。從分類上有本承與用承兩部分的存在。本承包括種族承和信仰承兩種;用承包括朝承、業承、識承、術承之類。從整體上,承起於道、傳於德、荒於偽、廢於利。所以,為持不偽、為持其方久則成信承有師,族承有長,以正師承本尊,長承其宗,綿續不止,盡展而一,固爾有序。信惑承亂也是規律的必然,亂承之極恰是復承之機、復承之急。中國道承決不是法術,而是德,而是真傳學效敦倫宇宙天人合一,存分自然不辭不爭不自生,以有為禪無為,以無為成無不為。是返歸朴,而不是欲以受、欲以執。中國道承復興的工程巨大,其巨在惑阻,其易在一明。理當從主端老子和《道德經》復起,一起具動,思變而更新;基從家祠而實,形成上信下孝,東方中華共和國名之大氣候、大環境、大文明。
七、共建中國道文明的人文新氣候新環境
二十一世紀,實際就是人類中國道文化的新世紀,並且這是唯一的選擇。同時更是中國人使命、中國人責任、中國人出路、中國人走向人類世界性崛起的根本和所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宇宙不可抗拒的道法定著歷史下行執右而墜,上行玄左行中而升,極反規律決定負於“夢寐以求”的東方終於吼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屈辱與歷煉,悲壯而豪邁,宇宙本體與規律萬象交響,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走在人類東歸大潮的最前方。正是在猖獗淪喪、斷承淒涼、民意怨聲的緊急關口,一個“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的聲音開終了迴蕩。並以穩健的步伐領導中國而向世界,形成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思想理論的時代性旗幟,實施著強勁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新思維理念道路。核心“以人為本”決非一般,而是明確全部思想理論道德為人的定位、中國文化的定位、中國心的定位,更是整個科學發展觀全部思想理論的特色之本、目的之本、行為之本。只有中國心才是中國行,只有中國心才能創造出中國文化源源的特色和文明。所以學習全觀必須重在深刻解讀“以人”和“為本”的切妙之用、深刻之理、統論之要。以人不以己是一切理智自尊自愛創建自命本必學必立必用的真明之心、造福之心。四個字既至簡又至玄,簡者,見字乎知;玄者,上達道律之理。既至易又至遠,易者,明理當下一擇;遠者,祖祖輩輩教做好人,門門教教勸之為善,古今中外欲出苦海由此行。總之,四字核心有理有心、有境有法、有當下有未來。舍此無道、舍此理非、舍此不真、舍此無信,萬行只有因地以人,才有果地命中福報在。以此實地展開深入普及道德與因果學習,必能重築人類中華道德人文的新氣候、新環境。這個人文環境不實施、不實成,則核心之真心無以生、無以養,故無以存。法治其外,必德化於內,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否則內動、能動、本願動不生則是反作用,禁不止。人身以心為內,體制以頭為司,只有真正的育心律頭責職而范,其權域之中何其能不止。只要成以責用人立行立風立起勢到必行的活化局,又怎么可能不爭先恐後。禁法以不禁法為主,不禁法以禁法為輔,老子無為勝有為在相對法中亦通用。大量的不規不止現象,都是司不責實人文環境破壞的必然之態。信去無規,規去無紀,紀去無法,法去法亦無法。從爾使人文意識形態環境的榮辱標準、用人標準、職責標準以次而墜。於是在另一面的恥為人文環境中,變成恥而榮、榮而恥。過去年代偷幾穗玉,一生之恥都洗不去,而環境一變,不恥不適應、不恥不風光、不恥上不去,所以,策劃多格自動制約人文學習用人重築是關鍵。老子通經都是反向思維法,都是去彼取此法。切本而易,執末而繁,道德人文環境的建設要在真實以核心為心的用人責職之范。人文建設是全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從社會細胞務實復興,點燃星星之火,結合層層論壇考、抓典成面考、局面公信考,使真自出偽自沉,勢成真偽品自白,風自轉勢自變。歷史證明,所有昌盛無一不是文化復興為先導、為共識、為共行,中華民族的這一復興就是以人為本復興道文明的大學習。只有眾志以道深入核心行,多元匯成洪流,沖開一切封阻、一切閉鎖,而曰同。同心同道,中國已經在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旗幟指引中開始走向復興、走向人類歷史中華普世共悅的文明。
文摘
著作權頁:
謝家門孔
一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
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釋,他誠實的眼神告訴你,他還是不知道。
十幾年前,同樣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這位小哥到哪裡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
兩個月前,阿四的大哥謝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
現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歲的媽媽,阿四已經不想聽解釋。誰解釋,就是誰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著走,去找。
二
阿三還在的時候,謝晉對我說:“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門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門,他就離不開門了,分分秒秒等我回來。”
謝晉說的門孔,俗稱“貓眼”,誰都知道是大門中央張望外面的世界的一個小裝置。平日聽到敲門或電鈴,先在這裡看一眼,認出是誰,再決定開門還是不開門。但對阿三來說,這個閃著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種永遠的等待。
他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因為爸爸每時每刻都可能會在那裡出現,他不能漏掉第一時間。除了睡覺、吃飯,他都在那裡看。雙腳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脫落了,他都沒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麼?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有一次,謝晉與我長談,說起在封閉的時代要在電影中加入一點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產生聯想,說:“謝導,你就是阿三!”
“什麼?”他奇怪地看著我。
我說:“你就像你家阿三,在關閉著的大門上找到一個孔,便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亮光,等親情,除了睡覺、吃飯,你都沒有放過。”
他聽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著我,不說話。
我又說:“你的門孔,也成了全國觀眾的門孔。不管什麼時節,一個玻璃亮眼,大家從那裡看到了很多風景、很多人性。你的優點也與阿三一樣,那就是無休無止的堅持。”
三
謝晉在六十歲的時候對我說:“現在,我總算和全國人民一起成熟了!”那時,“文革”結束不久。
“成熟”了的他,拍了《牧馬人》、《天雲山傳奇》、《芙蓉鎮》、《清涼寺的鐘聲》、《高山下的花環》、《最後的貴族》、《鴉片戰爭》……那么,他的藝術歷程也就大致可以分為兩段,前一段為探尋期,後一段為成熟期。探尋期更多地依附於時代,成熟期更多地依附於人性。
序言
自序
何謂文化
文化究竟是什麼?
現在,中國到處都在擺弄文化,卻沒有人回答這個最根本的問題。
翻翻詞典湊個定義是容易的,但很多定義,說了等於沒說。
中國突然渴求文化了,在還沒有弄清楚它是什麼的時候就渴求了。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精神契機,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必須百倍重視。
渴求是因為缺失。既然缺失了,就不會清楚它究竟是什麼。因此,天下很多渴求,都是以提問的方式來表達的。
對於文化問題,我決定用最誠懇、最隆重的方式來試著回答。
回答分以下四個部分——
一、學理的回答;
二、生命的回答;
三、大地的回答;
四、古典的回答。
請容我分別加以說明。
學理的回答
這主要是我在海內外的一些演講。其中包括——
第一篇,我在境外一所大學獲頒榮譽博士稱號後的學術演講。聽講者除了廣大師生外,還有同時獲頒榮譽博士稱號的那些第一流科學家。因為是向科學家論述文化,因此力求講得嚴密、乾淨、周致。
第二篇,我在聯合國世界文明大會上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演講者,論述了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本性。演講時,與外國學者有比較尖銳的辯論。
第三篇,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的對話。那一天,聯合國發布了自成立以來第一份有關文化的世界報告。我向到場的各國學者,對這份世界報告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論述。
其他兩篇漫談式的文章,可能比較切合當今中國社會的實際需要。一篇是說個人身上的文化應該表現在哪些方面;一篇是說市長們應該如何來建設城市文化。
這些演講和文章加在一起,從學理上比較完整地回答了“何謂文化”的問題。但是,說是學理,卻並不艱深。艱深大多是為了掩蓋鮮活的真相,我沒有權力掩蓋,所以避免了。
生命的回答
這是本書中最讓我動情的部分。一些已經離世的文化巨匠,幾乎用全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層奧秘。
謝晉的弱智兒子,天天在門孔上張望著,等待爸爸回來,結果連眉毛都磨光了。最後我們知道,謝家的門孔就是文化的象徵,在封閉的大門上尋找一個亮點,投出一份企盼。謝晉就像他兒子,在門孔上不離不棄。
文化在災難時代應該有什麼作為?蕭伯納的中國學生黃佐臨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三天就告別老師,遠赴國難。終於,他創造了在世界大戰中連續多年的藝術奇蹟,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文化尊嚴。
幾十年後,年邁的他又在極左時代創立了世界三大體系中的寫意戲劇觀,又一次震動國際文化界。
成長於五四運動中的文化老人如果一直活著將會如何?巴金用百年生命作了最完滿的回答。前半生做兩件事:“反封建”、“爭人道”;後半輩子做兩件事:“斥棍子”、“講真話”。都那么樸素,卻概括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中最正派的精神脈絡。
我在回憶自己與這些文化前輩的交往過程中,又加上了一位自己並不認識的政治人物,這在我歷來的寫作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位政治人物,就是周恩來總理。他在四十年前領導的文化重建,對於挽救陷於民粹主義荼毒的中國文化,十分重要,而且也與我本人息息相關。因此,我用《四十年前》和《尋石之路》兩篇文章來敘述。我後來為什麼能在諸多風浪中堅持文化?也順便作了回答。
《欠君三拜》,寫了一位我不認識,卻在我每次受到誣陷時都站出來維護我,而當我準備鄭重感謝時卻溘然離世的大學者。他,就是章培恆先生。我在文章中說,他像一頭遠行的駱駝,把倒下前的最後一口熱氣,也吐給了寒風中的另一頭駱駝,一頭他不認識的駱駝。當然,這是文化的悲壯。
以上幾位巨匠都已去世,最後一篇《仰望雲門》則寫了三位依然健在的台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看他們是如何對待文化的。
這七篇文章,是我平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每次重讀都會一次次半途掩卷,讓心情恢復平靜。本該單獨出一本精緻小書,但仔細一想,還是讓它們擠在這裡共襄解讀文化的盛舉吧。生命不是文化概念,但最深的文化概念唯有生命才能解析,何況,這是一些什麼樣的生命!
大地的回答
文化雖然是一個極大的課題,卻又容易隨風飄散。幸好它也有可能把最堅實的印記留在大地上,那就是散布各處的文化遺址。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演出過多大的場面?只有遺蹟可以見證。但是,這些遺蹟是沉默的山,是孤寂的塔,是肅穆的廟,是嶙峋的岸,需要被闡釋、被說明,於是就有了碑。
近三十年,各地在保護和修復古蹟的過程中,都想到了要在保存老碑的基礎上再立新碑。新碑的碑文請誰來寫?據說好幾個地方還進行了民眾投票,大家對我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中國社會素重官場,卻把書寫碑文這樣的大事託付給一個並無官職的文人,我感受到一種質樸的文化傳承。
有些“歷史重地”分量太重,我推辭再三,卻還有一部分未能推掉。碑文並不好寫。倒不是因為要與古代那些著名的碑銘詞賦作比較,而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終於明白了,這是一種“公眾文本”。“公眾文本”必須適合當代普通人閱讀,不能蹈古,不能炫己,不能玩文, 不能弄學,不能逞才,否則就侵害了現代社會“公共空間”的倫理權利。因此我寫碑文,都是立足今日情思,略采古典句韻,收集當地意見,力求通俗易懂。不同的碑文,文筆的比重又不相同,有的就完全側向於白話文。
碑文的書法也是我自己寫的,這倒是古代的傳統了。對我而言,也算完成了一種“雙手合攏”的朝拜,一手是文句,一手是筆墨。朝拜的對象,正是山川間的巍巍勝跡。這是我平生所寫最大體量的文章和書法,感謝那么多優秀的工匠,叮叮噹噹地把我們這一代的虔誠刻鑿到了花崗岩和漢白玉上。
在我所書寫的大碑中,選了以下幾份碑文收入本書:立於湖南的《炎帝之碑》,立於陝西的《法門寺碑》,立於安徽的《采石磯碑》,立於江蘇的《鐘山之碑》和《大聖塔碑》,立於上海的《金鐘樓碑》。
我應邀書寫的名勝題額更多,本書選了《秦長城》、《雲岡石窟》、 《都江堰》、《崑崙第一城》、《淨月潭》這五幅的說明詞。
這一切加在一起,好像是中國大地的四面八方都在討論什麼是文化了。這個景象,讓我神往。
在那么多大碑、公碑之後,我又悄悄加了一個私碑,那就是我的好友、大導演謝晉先生的墓碑。理由是,我在碑文中概括的他,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回答。
古典的回答
為了盡善盡美,我還請出了古人。
我選了幾個有關精神文化的經典文本,把它們翻譯成了當代散文。
我對自己的翻譯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把握原文奧義的學術前提下,挖掘出古今文思之通、古今詩情之通、古今哲理之通,然後用儘可能優美的白話散文予以表述。因此,這種翻譯,不是拉線搭橋,而是鑿通隧道,其難無比。
大家從四篇今譯中可以看到,佛陀、莊子、屈原、蘇軾是怎么看待精神天地的。他們都不是文化的詮釋者,而是文化的創造者。在我看來,唯有創造,才能說明世界、說明文化。
至此,我覺得,對文化的回答已經相當完整。
我在翻譯的時候,又用行書抄寫了這幾篇經典的原文,那些行書已收入我的幾部書法集。因此,順便在本書的每篇今譯之後附印了一點點我的書寫片斷。前面的碑文書法,也選了一些片斷放在書里,或許會讓整本書顯得更加靈動、豐富一些。
如此這般,均祈教正。
行銷語錄
1.紙上談兵是空話,執行才是硬道理!網路行銷獲利,從執行開始!
2.做我們所說,說我們所做——我們所說的。是我們已經成功實踐的!
3.百次聽聞,不如一次實踐,百次摸索,不如一次正確的執行!網路行銷時代,只有執行才是最有效的PK利劍!
4.網路行銷光知道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運用,光有願望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行動!
5.網路行銷賺錢的秘訣就是學習,運用,總結,並持之以恆!
6.同樣的教材,不同的人教出來,就是不同的質量。同樣的文章,不同的人就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7.網路行銷的使命就是創造奇蹟!如果不能創造奇蹟,就不能稱為網路行銷!
8.全世界的商人,也只有兩種,一種是行商,一種是坐商!
9.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您做生意更有尊嚴!
10.一切都有風險,無論你是在地上還是網上,即使過街也有風險!
11.做子女的外面拳打腳踢,總以為父母在安全警戒線之外,而忘了他們一直在與我們貼身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