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整體介紹
四翅濱藜(AtriplexCanescens)又稱灰毛濱藜,廣布世界各大洲的溫帶、亞熱帶、乾旱半乾旱地區,屬藜科濱藜屬,廣泛用於牧場改良、防風固沙、鹽鹼地改造,是一種耐乾旱、乾冷、高寒,可以防風固沙、改造鹽鹼、改良牧場的飼料灌木。
我國引進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等單位經過25年努力選育出的優秀改良品種。據區域性實驗,它在三北地區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利用價值。我國將在內蒙、寧夏、甘肅、青海及沿海鹽鹼荒灘進行引種栽培。
從事這項研究的專家說,由於濱藜有良好的飼用價值,具耐旱和高產等特性,在乾旱年份,如果種植了濱藜,牲畜就不會餓死。濱藜因有諸多的優點,已廣泛引起世界各地的重視。
形態特徵
1.生物學特性四翅濱藜為旱生植物,喜光不耐陰。根系發達,一年生露地苗根深可達3至4米,是株高的幾倍。四翅濱藜其子代分化明顯。乾有直立型、匍匐型,葉有常綠半常綠及大葉小葉型之分。
2.形態特徵四翅濱藜高1至2米,枝條密集,乾灰黃,嫩枝灰綠,葉互生條型或披針型,全緣,長1.6至6.8厘米。葉正面綠色,稍有白色粉粒.葉背灰綠粉粒較多,無明顯主幹,分枝多。花單性或兩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花期5至7月。胞果有不規則果翅四枚,果翅為膜質。種子卵形,7月下旬掛果,9月下旬成熟,有後熟現象。
利用
1.耐乾旱耐寒冷在年降雨400毫米以下,年平均氣溫5℃左右,極端低溫—40℃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均能生長良好。
2.耐鹽鹼四翅藜是一種抗鹽鹼能力很強的樹種,據試驗觀察,在含鹽量1.3%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種一英畝(合6.07畝)四翅濱藜一年能從土壤中吸收一噸以上的鹽分。在棄耕的鹽鹼地連種幾年後,可改造成能種常規作物的良田,有的國家稱之為“生物脫鹽器”。
3.營養成分豐富四翅濱藜枝葉含粗蛋白29%以上,無氮浸出物達38.97%,還有積累硒的作用,從而提高了飼料質量。生物產量達每公頃15噸,尤其在冬春雪後枝葉不易被掩埋,從而提高了牧區抗災的能力,人們稱它為駱駝、牛、羊的“救命草”。
4.適生範圍四翅濱藜不僅能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生長,尤其在生態環境惡劣的荒漠、高原、鹽鹼荒灘上也能生長得很好。它早期生長快,能夠提早鬱閉。
發展前景
四翅濱藜綜合利用性很強,其優點是許多樹種都無法替代的。我國西北地區沙化嚴重,水土流失,牧場退化,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河北、北京、天津時遭沙塵暴危害。
四翅濱藜在根治沙源、治理土地沙化、防風固沙方面是首選樹種。四翅濱藜可用種子繁殖(發芽率很低),硬嫩枝扦插繁殖,每株苗一年可繁15株,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摘自《中國花卉報》20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