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味鹿茸丸來源
《張氏醫通》卷十三。組成
鹿茸(酥炙,另搗成泥) 五味子 當歸身各30克 熟地黃60克用法
上為細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主治
肝腎督脈皆虛,咳嗽吐血,脈虛無力,上熱下寒。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四味鹿茸丸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張氏醫通》卷十三。主要用於肝腎督脈皆虛,咳嗽吐血,脈虛無力,上熱下寒。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種貴重的中藥,用作滋補強壯劑,對虛弱、神經衰弱等有療效。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
概述 藥品簡述 藥理作用 藥(毒)理學 臨床運用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胺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胺基酸...
藥物介紹 功效 產地 典故 種類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鹿茸,中藥材名。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一般分鋸茸和砍茸兩法。功能主治為: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
鹿茸腎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略六書》卷二十一。主治腎虛不能納氣,眩暈脈虛者。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方義 附方鹿茸補肝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楊氏家藏方》卷十六。具有補五臟,益肝血,駐顏色之功效。主治產後勞傷血氣,肝經不足,頭運忪悸,四肢懈倦,翕翕氣短,目視茫茫,耳鳴聽重。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附方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何首烏丸是指用何首烏製成的中藥丸,具有抗衰老、生髮烏髮、增強免疫力等功能。在歷史上醫書中有同名方劑數十種。
正文 來源 具體內容四物五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七十二引《澹寮》。具有補肝血,益肝腎之功效。主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不計遠近。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