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組成
柴胡3~9克 炙甘草3克 生薑3~7片 當歸6~9克(瀉者少用) 人參6~9克或15~21克用法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功用
扶正解表。主治
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者。加減
朐膈滯悶者,加陳皮3克。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四柴胡飲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景岳全書》卷五十一。主要用於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者。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正柴胡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具有解表散寒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輕證。症見微惡風寒,頭痛身痛,發熱無汗,苔薄白,脈浮。臨床上用於微發熱惡寒,頭痛...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清虛熱中藥,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
概述 民間傳說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化學成分柴胡青葉粥的做法是先把大青葉、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約1000毫升時,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入白糖調味。
配方 製法 用法 大青葉 柴胡【主治】中氣不足,外邪不散;傷寒,瘧疾,痘瘡。 【用法】水1鍾半,煎7分,食遠熱服。 【附註】此與四柴胡飲相表里,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外...
柴胡店鎮位於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最南部,素有“梨鄉”之稱。該鎮總面積6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13.9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下轄41個行政...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氣候條件 物產資源 歷史發展柴胡劑是一劑中藥,配方主要是柴胡、黃芩、人參等。
簡介 小柴胡湯方 大柴胡湯方 柴胡桂枝幹薑湯方 四逆散方秘方四神飲是由4種藥物組成,主治截瘧的方劑。
參考資料論中胃濕之症,吾開處方。 論胃酸之症:所謂胃酸症,乃俗稱胃酸過多症是也。 吾對此症開處方,勿論是解毒、扶氣之方也。
神農帝連續篇四 論脾臟: 膀胱尿道之症 論胃: 論膽科:柴胡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五。具有清熱消滯,除脹止痛之功效。主治傷寒發汗後,邪熱不除,腹脅脹痛。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