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散

四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二。具有健脾止瀉,利水除濕之功效。主治泄瀉。

基本信息

歌訣

四苓散中有茯苓,澤瀉白朮加豬苓;健脾利濕有專長,脾虛水停建功靈。

組成

白朮、豬苓、茯苓各45g,澤瀉75g。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次12g,用水150ml,煎取90ml,溫服。

功用

健脾止瀉,利水除濕。

主治

脾虛濕勝,水瀉,小便不利;小兒陰囊腫痛。

方義

本方治濕生於內,小便不利,大便溏泄。方中白朮燥而淡,燥則能健脾,淡則能利濕;茯苓甘而淡,甘則能補中,而淡亦滲濕;豬苓苦而淡,澤瀉鹹而淡,苦者有滲利而無補益,鹹者能潤下而兼滲利。

加減化裁

濕,加蒼朮,甚者,蒼白二術同加(炒用);火,加木通、黃芩。

附方

名稱:四苓湯

組成:茯苓、澤瀉、豬苓、陳皮

用法:長流水煎服

主治:瘟疫停飲,煩渴思飲,引飲過多,自覺水停心下;瘟疫水停心下,飽悶痞脹,胸脅滯塞

出處:《中醫方劑大詞典》

名稱:四苓散

組成: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蒼朮、山藥、芍藥、山梔、陳皮、甘草、烏梅

用法:上銼一劑。加燈草一團,水煎,溫服

主治:火瀉,熱瀉

出處:《中醫方劑大詞典》

名稱:四苓湯

組成:白朮、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芩、酒連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主治熱瀉,小水短少,腹中作疼

出處:《中醫方劑大詞典》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四苓散功偏滲濕健脾,適用於脾虛濕阻之泄瀉,小便不利;胃苓湯燥濕與利濕之功俱佳,適用於濕滯傷食,脘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證;茵陳五苓散具有清熱利濕退黃作用,適用於黃疸病濕多熱少,小便不利之證。

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