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經歷
傳聞中:有一位首富劉員外,晚年得了愛子。孩子出生之時,家裡種種珍寶自然湧現,因此占卜的婆羅門說:“恭喜員外!這嬰兒的福德大,為您帶來了財寶,應該取名善財。”“善財”之名,就這樣流傳開了。
關於善財童子的來歷,有另外一個說法。善財童子乃是觀音菩薩用七顆寶珠化成的童子身,農曆6月13日是善財童子出生日,至今已經有5千以上。
善財生來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深得長者的歡心,長者對他疼愛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長者擔憂,就是善財並不喜歡聽關於“發財”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採集種種善法的財寶,來供養所有愛好真理的人們。他在求學時期,常去聆聽哲學家演講,他到福城東莊嚴幢娑羅林中的大塔廟處,參訪文殊菩薩時,使他發現了人生的真義。於是,他發願行菩薩道,直至最後成佛。
善財發起菩提心,並虛心請求文殊菩薩教導他奉行普賢行的方法。文殊菩薩告訴他:“你要學習普賢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參訪善知識。”善財面有難色地說:“聖者!我不知道哪裡有真正的善知識可以參訪,我無能力分辨善惡。”
文殊菩薩指點說:“善財!對於善知識,應該將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長上,去效法他的優點,而不要去評判、挑剔他的過失、弱點,這就是參訪的第一義。”文殊菩薩指示善財參訪之道,並預言善財將被人美稱為永久的童子。善財感激歡喜地告別了文殊菩薩,開始了佛教青年遊歷參訪的生涯。
首先,善財來到南方的勝樂國妙峰山上,參訪德雲比丘,學得“念佛三昧法門”,深刻體會到佛子應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常常憶念諸佛的偉大,心念時時與佛同住。善財接受了德雲比丘的教誨,並銘記在心。接著,他陸續拜訪了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羅門、長者、商人、醫師、船師、國王、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各種不同身份的善知識,聽受種種的法門,最後終於到達普賢菩薩的道場,證入無生法界。善財共遊歷了一百一十個城市,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以稱為“善財五十三參”。
印光大師談善財童子:
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1],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權宜,變通)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與彼抗?(致廣慧和尚書)
[1]十信後心:十信位的最後階段,如果再進一步破一分無明,即入圓教初住菩薩位而證法身,從此成為法身大士。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歸宗,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此之法門,何敢視作小乘?況善財已證等覺,海會悉證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耳),不屑修習?豈但高豎慢幢,直是毀謗《華嚴》。欲張大乘之虛名,親造謗法之極禍。(《念佛懇辭》序)
摘自印光大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詳述有五十三參的過程。
善財接受彌勒菩薩的教誨後,結束參學的雲水生活,最後回到普門城,踏入普賢菩薩大行的菩提道場。善財再度受到文殊菩薩的摩頂教化:“參訪生活已經功德圓滿,你將與我同住;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依止普賢菩薩的大實踐大修行,體現佛法的真諦。”就這樣,善財開始修學普賢菩薩的解脫法門。
[一參],善財最初受文殊教,往勝樂國妙峰山,參德雲比丘。至彼求覓,經於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於是善財往詣頂禮,白言:我已先發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時德雲比丘為說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海雲比丘。(梵語菩提,華言覺。)
[二參],善財承教,向海門國,參海雲比丘。為說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深入一切菩薩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善住比丘。
[三參],善財承教,至楞伽道邊海岸聚落,參善住比丘。見此比丘於虛空中,來往經行。為說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持大悲戒,乃至離垢戒等,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彌伽大士。(梵語楞伽,華言不可往。)
[四參],善財承教,至達里鼻荼國,自在城,參彌伽大士。為說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普入一切眾生種種想海等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解脫長者。(梵語達里鼻荼,華言消融。梵語陀羅尼,華言總持。)
[五參],善財承教,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參解脫長者。為說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礙智,乃至而於己身及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海幢比丘。
[六參],善財承教,至閻浮提畔利伽羅國,參海幢比丘。為說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諸菩薩入智慧海,淨法界境等,而我云何能知其妙行,辯其功德。復令參休舍優婆夷。(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梵語優婆夷,華言清淨女。)
[七參],善財承教,至海潮處,普莊嚴國,參休舍優婆夷。為說離憂安隱幢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毗目瞿沙仙人。(毗目瞿沙,梵語具雲毗多羅涅瞿沙,華言最上無恐怖聲。)
[八參],善財承教,向那羅素國,參毗目瞿沙仙人。為說菩薩無勝幢解脫已。乃云: 如諸菩薩,成就一切殊勝三昧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勝熱婆羅門。(梵語那羅素,華言不懶惰。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
[九參],善財承教,至伊沙那聚落,參勝熱婆羅門。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語善財言: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爾時善財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才觸火焰,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時勝熱婆羅門告善財言: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大功德焰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慈行童女。(梵語伊沙那,華言長直。)
[十參],善財承教,至師子奮迅城,參慈行童女。為說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其心廣大,等虛空界,入於法界,福德成滿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善見比丘。
[十一參],善財承教,至三眼國,參善見比丘。為說菩薩隨順燈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於如來家,真正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自在主童子。
[十二參],善財承教,至名聞國河渚中,參自在主童子,為說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知一切眾生數及能知一切諸法差別等,而我何能說其功德,示其所行。復令參具足優婆夷。
[十三參],善財承教,至海住大城,參具足優婆夷。為說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一切功德,猶如大海,甚深無盡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明智居士。
[十四參],善財承教,至大興城,參明智居士。為說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寶手,遍覆一切十方國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資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法寶髻長者。
[十五參],善財承教,至師子大城,參法寶髻長者,為說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得不思議功德寶藏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普眼長者。
[十六參],善財承教,至藤根國普門城,參普眼長者。為說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如大藥王,若見若聞,乃至安住平等寂滅之樂,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無厭足王。
[十七參],善財承教,至多羅幢城,參無厭足王,至彼城已,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淫。時善財依眾人語,尋即往詣。乃見其王,將諸罪人,或斷手足,乃至或以湯煮,或以火焚。善財念言: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諸惡業。云何於此而欲求法,救護眾生?作是念時,空中有天告言:善男子!汝莫厭離。善財即禮其足,王令入於宮中,遍觀所住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王復告言: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遂為善財說菩薩如幻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大光王。(無生忍者,謂一切法本來不生。於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證也。)
[十八參],善財承教,至妙光城,參大光王,為說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慈心普蔭諸眾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說其德。復令參不動優婆夷。
[十九參],善財承教,至安住國,參不動優婆夷,為說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諸菩薩,如金翅鳥,遊行虛空,無所障礙,能入一切眾生大海,見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執取,置菩提岸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遍行外道。
[二十參],善財承教,至都薩羅城,參遍行外道。為說至一切處菩薩行已。乃云:如諸菩薩,身與一切眾生數等,乃至以無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鬻香長者。
[二十一參],善財承教,至廣大國,參鬻(音育,賣也)香長者,名優缽羅華。為說調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諸菩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斷煩惱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復令參婆施羅船師。(梵語優缽羅,華言青蓮華。梵語婆施羅,華言自在。)
[二十二參],善財承教,至樓閣大城,參婆施羅船師。為說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諸菩薩,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無上勝長者。
[二十三參],善財承教,至可樂城,參無上勝長者。為說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剎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師子頻申比丘尼。(剎,梵語具雲剎摩,華言土田。)
[二十四參],善財承教,至輸那國,迦陵迦林城,參師子頻申比丘尼。為說成就一切智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婆須蜜多女。(梵語輸那,華言勇猛。梵語迦陵迦,華言相鬥戰。)
[二十五參],善財承教,至險難國,寶莊嚴城,參婆須蜜多女,為說菩薩離貪際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鞞瑟胝羅居士。(梵語鞞瑟胝羅,華言纏裹。)
[二十六參],善財承教,至善度城,參鞞瑟胝羅居士,為說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觀自在菩薩。(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二十七參],善財承教,至補怛洛迦山,參觀自在菩薩。既至彼山,處處求覓,見其西面喦谷之中,泉流瑩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時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加趺坐。無量菩薩,恭敬圍繞,為說大悲行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正趣菩薩。(梵語補怛洛迦,華言海島,文雲小白華。)
[二十八參],善財承教已,爾時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從空中來,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觀自在菩薩遂令善財參禮,時正趣菩薩,為說菩薩普疾行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普於十方無所不至,智慧境界等無差別,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大天神。
[二十九參],善財承教,至墯羅缽底城,參大天神,為說菩薩雲網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猶如帝釋,已能摧伏一切煩惱、阿修羅軍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安住地神。(梵語墯羅缽底,華言有門。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梵語阿修羅,華言無端正。)
[三十參],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參安住地神。為說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常隨諸佛,能持一切諸佛所說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梵語摩竭提,華言善勝。梵語婆珊婆演底,華言春主。)
[三十一參],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迦毗羅城,參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為說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普賢無邊行願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復令參普德淨光主夜神。(梵語迦毗羅,華言黃色。)
[三十二參],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菩提場內,參普德淨光主夜神。為說菩薩寂靜禪定樂普游步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足菩薩所有行願,了達一切無邊法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
[三十三參],善財承教,即於菩提場右邊,參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為說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三十四參],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為說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集無邊行,生種種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寂靜音海主夜神。
[三十五參],善財承教,參寂靜音海主夜神。為說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
[三十六參],善財承教,即於菩提場如來會中,參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為說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知能說一切語言自性,於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
[三十七參],善財承教,即於此佛會中,參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為說出生廣大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三十八參],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參大願精進力救護眾生夜神。為說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超諸世間,現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妙德圓滿神。(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
[三十九參],善財承教,至嵐毗尼園,參妙德圓滿神。為說菩薩於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以一念為諸劫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釋迦瞿波女。(梵語嵐毗尼,華言樂勝圓光。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梵語釋迦,華言能仁。梵語瞿波,華言女。)
[四十參],善財承教,至迦毗羅城,參釋迦瞿波女。為說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摩耶夫人。(摩耶,梵語具雲摩訶摩耶,華言大術。)
[四十一參],善財承教,一心欲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識,遠離世間,住無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親近。時有寶眼神及蓮華法德等神,住虛空中,種種讚嘆摩耶夫人。復有羅剎鬼王語善財言:汝應普禮十方求善知識。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現見大寶蓮華從地湧出,摩耶夫人在於座上,於一切眾生前,現淨色身。遂為善財說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大悲藏,教化眾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王女天主光。(梵語羅剎,華言速疾鬼。)
[四十二參],善財承教,遂往天宮,參王女天主光。為說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出生死夜,朗然明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遍友童子師。
[四十三參],善財承教,從天宮下,至迦毗羅城,參遍友童子師。別無指示,但言可問善知眾藝童子,當為汝說。
[四十四參],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參善知眾藝童子,為說四十二字母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賢勝優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左字、五那字、六邏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荼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鎖字、二十二馱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佉字、二十五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車字、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訶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拏字、三十七娑頗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左字、四十一侘字、四十二陀字也。)
[四十五參],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婆怛那城,參賢勝優婆夷。為說無依處道場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一切無著功德行,而我云何盡能知說。復令參堅固解脫長者。
[四十六參],善財承教,至沃田城,參堅固解脫長者,為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獲無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妙月長者。
[四十七參],善財承教,即於本城參妙月長者,為說淨智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無勝軍長者。
[四十八參],善財承教,至出生城,參無勝軍長者。為說菩薩無盡相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限智,無礙辯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最寂靜婆羅門。
[四十九參],善財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參最寂靜婆羅門。為說菩薩誠願語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與誠願語,行止無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五十參],善財承教,至妙意華門城,參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為說菩薩幻住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善入無邊諸事幻網,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彌勒菩薩。(梵語彌勒,華言慈氏。)
[五十一參],善財承教,至海岸國,大莊嚴園,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善財於樓閣前,恭敬頂禮,讚嘆稱揚,一心愿見彌勒菩薩。時彌勒菩薩從別處來,為說種種法要。善財白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彌勒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聞不可思議微妙法音,善財即得無量諸總持門,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復令參文殊師利菩薩。(梵語毗盧遮那,華言遍一切處。)
[五十二參],善財承教,到普門國,蘇摩那城,思惟觀察,希欲奉覲文殊師利。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為說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賢行道場,及置善財自所住處。文殊師利還攝不現。於是善財渴仰欲見普賢菩薩。(梵語蘇摩那,華言悅意。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梵語阿僧祇,華言無數。)
[五十三參],善財於文殊師利所,得三昧已,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起大精進,心無退轉。即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身諸毛孔,出光明雲,令諸眾生,生大歡喜。善財見已,踴躍無量。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為說諸法。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
善財見到普賢菩薩的瑞相與光明遍照法界與虛空,滅卻一切眾生的苦難,使他長養菩薩的善根,得十種智波羅蜜。最後,善財獲得普賢菩薩的摩頂讚嘆,並在觀察普賢菩薩的清淨法身中,自覺已經和菩薩融為一體,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眾生。善財童子終於完全證得普賢菩薩的廣大行願,不久將與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議的解脫自在。普賢菩薩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歷代以來,有關善財童子求道歷程的偈贊與圖畫很多,如北宋楊傑的《大方廣華嚴入法界品贊》、忠師的《五相知識頌》、惟白的《文殊指南圖贊》等,都是佛教文學常用的題材。在寺院中,觀世音菩薩像的左側,有時也設定善財童子像,就是取材於他歷訪名師的過程中參謁觀世音菩薩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來,善財童子即為佛子求法的典範。
書籍記載
《華嚴經》中記載白敘:「善財」童子為尊上 文殊菩薩 曾住過的福城中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時,家中自然湧現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為「善財」。不過「善財」童子卻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發誓修行成就道業。尊上 文殊菩薩 某次說法時,「善財」童子前往請教如何修持菩薩道,在尊上 文殊菩薩 指示下,「善財」童子開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創造了佛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佳話。「善財」童子在普陀洛迦山拜謁尊上 觀世音菩薩,得到指點教化後亦示現成為菩薩。
但在明代民間小說《南海觀音全傳》里,善財童子卻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現:善財是個孤兒,在大華山過著苦行生活。為了驗證他的誠心,妙善公主(也就是觀音)要土地公找眾仙假扮強盜、惡棍,欺凌她並使她跌落斷崖,此時,善財毫不猶豫地隨她一起跳了下去。這份真誠的求道心,使善財童子隨侍在觀音菩薩身旁。
相關說法
關於“善財童子“的來歷民間說法頗多。有說,因為他出生的時候有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名“善財童子“。後來,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的指點,拜訪了五十三位名師,遇到普賢菩薩自然成佛。也有說,善財童子於觀音菩薩出得道的,說法不一。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參拜的第二十七位菩薩。在 “五十三參法要偈“中,關於善財童子與觀音相遇時,是這樣一段: 又到普陀羅伽二島上 參觀自在菩薩眾生寶
演慈說離怖畏隨宜 證入菩薩大悲行法門
而在普陀山旅遊時,也聽到一則民間關於觀音菩薩脅持善財童子的故事。說是這個小孩兒從小沒有父母,以替人家挑井水為生。一次,他在井裡撈到一個小瓶,放出其中的蛇精;蛇精卻要吃他。這時觀音菩薩來了,把他救下,收他為徒,去普陀山修煉。普陀山有一處景點名“五十三參石“。
彌勒菩薩偈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力氣 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訊息 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 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 我卻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 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 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 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 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 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 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 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 年年容顏變 日月穿梭織 光陰如射劍
不久病來侵 低頭暗嗟嘆 自想年少時 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 閻王無轉限 三寸氣斷了 那時哪個辨
也不論是非 也不把家辨 也不爭人我 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 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 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 也不做臉面 兒女哭啼啼 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 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 都是精扯談
勸君即回頭 單把修行乾 做個大丈夫 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 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 日月為鄰伴
而吳承恩顯然是自己編造的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服為“善財童子“的故事,頗有脅持的意思。作家們往往狡猾,把自己的真實意圖藏在文字後面。他說“善”,未必“善“;他說“好”,未必真“好“;他說“可惡“,未必真的“可惡“。他們常常藏在文字後面,狡猾的眨著眼睛,悄悄笑道“你們慢慢讀罷。“ 不過,這篇並未打算考證善財童子的來歷,也未打算分析觀音菩薩的動機,還是回到紅孩兒身上吧。
小說故事
《西遊記》第四十二回《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中敘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過“六百里鑽頭號
山”,唐僧不慎被一個妖怪抓去。這妖怪是牛魔王和羅剎女的兒子,乳名紅孩兒。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十分廣大,連孫行者也奈何不了他,只得去南海請觀音菩薩幫忙。觀音用法力把紅孩兒降住,問他:“你可受吾戒行么?”紅孩兒流著眼淚點頭答應:“只要饒我性命,願受戒行。”觀音又問:“你可入我門么?”紅孩兒回答:“果真饒我性命,願入法門。”觀音便說:“既然如此,我替你摩頂受戒。”就從袖中取出一把金剃刀,替紅孩兒剃了個“泰山壓頂式”的頭,還為他留下三個頂塔,挽起三個窩角揪兒。孫悟空在旁取笑:“這妖精大晦氣!弄得不男不女,不知像個甚么東西!”觀音對紅孩兒說:“你現在既受我戒,我也不怠慢你,稱你做‘善財童子’好嗎?”紅孩兒點頭受持,只望饒命。觀音便喝聲“退”,撤了法術。不料紅野性不定,一旦手腳自由,就綽起長槍猛剌觀音,嘴裡還說:“你有什麼真法力降我?我就是不受戒!”觀音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一個金箍兒,迎風一幌,聞聲“變!”即變作五個箍兒,朝紅孩兒身上拋去,一個套在他頭頂上,兩個套在他左右手上,兩個套在他左右腳上。菩薩念動《金箍兒咒》,紅孩兒痛得搓耳揉腮,攢蹄打滾。觀音將楊柳枝兒,蘸了一點甘露,灑將去,叫聲“合!”只見他一雙手合掌當胸,再也不能開放。紅孩兒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才知道菩薩法力無邊。無可奈何,才納頭下拜。觀音便念動真言,把淨瓶倒過來,將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無半點存留。觀音知道紅孩兒野心尚未真正收住,便讓他一步一拜,直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紅孩兒經過一陣折騰,終於歸了正果,五十三參,參拜觀音菩薩。
後來唐三藏又遇災難,悟空再次到南海向觀音求救,在落伽山普陀崖上,遇到了善財童子、捧珠龍女。善財童子上前向他施禮:“孫大聖,前蒙盛意,幸菩薩不棄收留,早晚不離左右,專侍蓮台之下,甚得善慈。”孫行者認出他就是紅孩兒,便笑著說:“你那時節魔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我孫大聖是好人了吧!”
參法要偈
信願行具足 佛力必加被
業緣盡了脫 菩提自圓滿
有求必應 佛光普照
懺悔業障 菩提增長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嗔痴
圓融通達時 方顯玲瓏體
一
參妙峰德雲長老 問法得憶念諸佛
智慧光明普見法 證入發心住境界
二
參海門國海雲比丘 觀海現佛摩頂說經
憶念受持聚筆難寫 普眼法門入治地住
三
楞伽道邊海岸聚 善住比丘現神變
來往空中持日月 遍游佛國散天花
身出煙焰無障礙 十方供養而成就
得普速疾供養佛 無礙法門修行住
四
自在城中參彌伽 學分別字音總持
妙音光明陀羅尼 後而證得妙音住
五
參解脫長者 身現十方剎
心佛無異境 莊嚴方便住
六
觀察三昧定 般若智照彰
光明三昧門 證入正心住
七
運智觀照 生死雙摧
菩提安幢 證不退住
八
摩頂執手佛剎現前 悟真淨智卷舒自在
得菩提無緣幢法門 故而能證入童真住
九
五執交身心生疑惑 諸天共贊頓悔自愆
直上刀山投身火聚 淨輪法門證法王子
十
奮迅城中參大德 慈行童女獅子宮
天衣器中佛影現 諸行所了境與智
般若波羅普莊嚴 因而得到灌頂住
十一
三眼國參善見比丘 頸文三道園光由旬
卍字胸標金輪掌現 順機順法無念無照
得菩薩隨順燈法門 因而證得歡喜行住
十二
河渚自在主童子 八部天龍空中語
十千童子樂戲沙 工巧術商農莫印
治病諸業得其所 工巧神通智光饒
十三
海城參具足優婆夷 座延無量安一小器
湧出食物素食皆足 福德藏法無違逆行
十四
興城參明智居士時 仰視空中諸寶如雨
財法眾會悉皆滿足 生福德藏無屈饒行
十五
參獅子宮法寶髻長者 重疊妙閣十界施十寶
前因蘊積智藏得此果 福德寶藏得離愚痴行
十六
到勝根國普門城中 參普眼長者理身心
運平等智利益無量 佛歡喜門證善現行
十七
多羅幢城參無厭王 善惡示現調心修福
了脫生死如幻如生 如幻法門證無往行
十八
妙光城參見大光王 順世三昧鳥獸山智
諸天圍繞種性莊嚴 慈幢行法證難得行
十九
又行到安住王都 參見不動優婆夷
其光觸身即清涼 經塵劫不生欲心
諸勝法智均無礙 無厭足證法善行
二十
再到諸都薩羅城 參遍行外道於峰
九十六種無依作 離知見證真實行
二十一
參優波羅華長者 諸香合一味化瑞
獲法身香調和法 救眾生離相回向
二十二
樓閣城參施羅船師 眾商論寶望月觀星
入菩薩大悲幢法門 金剛如意不壞回向
二十三
可樂城參無上勝長者 無憂林中平斷世事務
八部人畜無貪嗔痴斗 清淨法門證等佛回向
二十四
到輪羅國迦林城中 參獅子頻伸尼妙勝
八德流泉木頭生寶 證得入一切處回向
二十五
詣險難國莊嚴城內 波希多女身閃金光
被光觸者了性慾空 證無盡功德藏回向
二十六
善度城 瑟尼胝羅居士 塔開檀香座前現百千佛
無涅盤調眾住世不涅盤 永久堅固善根不退回向
二十七
又到普陀羅伽二島上 參觀自在菩薩眾生寶
共演慈說離怖畏隨宜 證入菩薩大悲行法門
二十八
參正趣菩薩放大光明 映奪諸相足趾按地震
事佛得普門速行法門 真實如如相大跡回向
二十九
參天神獻寶供佛 四手取海水灌浴
離欲得雲網法門 證無得無著回向
三十
又參安住地神時 現百萬地神放光
得不可壞智臧門 證等法界量回向
三十一
夜神在暗現日月 險道處作橋樑路
得破暗光明法門 證無心入歡喜地
三十二
參普德淨光主夜神 得禪定樂游步法門
十聖智四禪定智路 遠離塵境入離垢地
三十三
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 毛孔現身雲演他心智
解脫海底希有事勢力 普喜幢法門證法光地
三十四
參普救眾生妙德主夜神 目放光舒身灌頂得妙眼
智佛現時普焰出現妙眼 得調伏眾生法證焰慧地
三十五
參寂靜音海主夜神 起無量法藏大悲法
念念生喜莊嚴法門 而證入難勝地境界
三十六
參守護一切城主夜神時 現身演佛法莊嚴聞思修
能令諸含識守護心城堡 得妙音法門證入現前地
三十七
參開竅一切樹華主夜神 現身普使知見蓮花覆合
惡道中救拔有情斷愛網 得大喜光明法證遠行地
三十八
又參救護眾生主夜神 隨機妙智罪人心眼淨
得教化眾生生善法門 證入如如不動的境界
三十九
參妙德園滿神將 普現十方一切佛
得一切處受生門 證善果妙慧境界
四十
於迦比羅城法界講堂 參瞿波女現一萬宮神
乃過去香牙園佛種智 得三昧海門證法雲地
四十一
參佛母摩耶夫人在大樓 觀坐寶蓮花色相端嚴
念念佛出世願生生為母 證入菩薩大智慧法門
四十二
至三十三天參天主光天女 微塵劫事佛法語未忘失
凡有益悲憫智慧無不現前 得無礙念清淨莊嚴法門
四十三參師遍友為童蒙師 遍與眾生為友手指無言
顯示真法無有言說之示意 而證入無所言說之法門
四十四
參知眾藝童子無礙智慧 窮世藝諸字母鳥獸聲音
雲霞氣候觀察無不驗證 得善知眾藝菩薩字法門
四十五
參賢勝優婆夷自心開解 利樂眾生六根智性功德
普遍顯現出生智慧光明 證得無所依處道場法門
四十六
參堅固解脫長者 千萬劫求佛正法
修獅子吼福智聚 得清淨莊嚴法門
四十七
參妙月長者不談略示名字 顯無得中又無所不得妙義
無所得者方是無所不得者 而證得清淨智慧光明境界
四十八
參無勝軍長者垂示二法 開誘見無量佛得無盡藏
悟其所以實為直徑之道 久持證入無盡相之法門
四十九參婆羅門最寂淨 菩提心三際不退
隨意所作皆成究 證得如願語法門
五十
參德生童有德女 煩惱依正皆如幻
知慧緣想與幻同 得菩薩善住法門
五十一
毗廬遮那莊嚴樓閣門前 爾時彌勒遠方而至頂禮
一彈指門開命入後即閉 現映物物全彰不可思議
得一生佛果三世之境界 入不忘念智莊嚴藏法門
五十二
參文殊師利菩薩思維觀察希欲奉觀
文殊距一百一十由旬處伸右手摩頂
說妙法示教利喜令具足無量智光明
證入菩薩無量無邊無際陀羅尼法門
五十三
於如來前眾會之中見普賢菩薩
乘白象三處紅蓮座一心問法要
智悲園行願成獲佛德顯同果海
而證入一切佛微塵數三昧法門
圓覺洞
圓覺洞坐落於四川省安岳市東南雲居山,此處南北兩面山崖為摩崖造像區,南面造像區長一百一十公尺,有龕八十一個;北面造像區長七十五公尺,有龕二十二個,兩面共有大小造像一千九百三十一尊。
「善財」童子功德像,即位於圓覺洞十一號窟。 此像位於“觀音窟”右壁。「善財」童子功德,又大眾稱名「善財」童子。
《華嚴經入法界品》雲∶ “文殊師利在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其時福城長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財其一人也。善財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涌生,故相師名此兒曰善財。 ”
大眾白敘:「善財」童子受尊上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啟示發心,南行參訪,遇五十三位善知識,在第二十七次參訪中得遇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有此因緣而成為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的脅士之一。
此造像取半跪姿式,「善財」童子功德雙手合十,抬頭仰視上方的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眉稍長至頰部,梳單髻,髻前有護冠簪。眉尖微蹙,雙目企盼之意甚明。
造像者取其初見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宣講弘法,心有感動,跪下求願的剎那動態,所以帔帛向後上方飄拂,其虔敬仰慕之情刻劃入微。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本作尊上 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大眾從文字表面解
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中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尊上尊貌莊嚴端莊慈祥,經常尊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各種災難時,只要恭敬念其尊名聖號,便前往救度,所以大眾恭敬尊稱: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在佛教中,是西方極樂世界尊聖教主 阿彌陀佛 座下的上首大菩薩,尊同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起,是 阿彌陀佛 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南無觀世音 獅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淨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
神話人物(一)
八仙過海,七仙女下凡,天神佛祖……從小時候起,這一個個絢麗而奇幻的故事伴隨我們長大,裡面的人物也深深地鐫刻在了我們的心裡,還記得大鬧東海的哪吒嗎?還記得在湘水邊哭泣的娥皇女英嗎?讓我們一起重溫記憶中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