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馬雞

哈曼馬雞

哈曼馬雞 (Crossoptilonharmani)是中國西藏高海拔地區特有鳥類。野生哈曼馬雞卵殼中Pb的含量明顯低於其它地區馬雞的含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藏拉薩地區受污染較少、環境質量較好。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哈曼馬雞哈曼馬雞
中文名稱:哈曼馬雞
拉丁名稱CrossoptilonharmaniElwes,1881
目名雞形目
拉丁目名:GALLIFORMES
科名雉科
拉丁科名:Phasianidae
亞科拉丁亞科
屬名馬雞屬
拉丁屬名:Crossoptilon

介紹

哈曼馬雞雄鳥的體長為72—81厘米,體重1500。頭頂絨黑色;臉部裸露皮膚鮮紅色;頦、喉、前頸、耳羽簇和橫跨後頸的一條枕領白色;體羽主要為藍灰色;尾藍黑色,具綠藍色金屬光澤。虹膜橙褐色;嘴淡紅色;腿、腳紅色。
哈曼馬雞哈曼馬雞

哈曼馬雞沒有亞種分化,它的羽色介於白馬雞和藍馬雞之間,從前把它當作白馬雞的一個亞種,但由於羽色有許多獨特之處,現在多把它列為一個獨立的種。它分布於西藏南部的拉薩林周達孜曲水墨竹工卡堆龍德慶加查錯那林芝墨脫朗縣米林工布江達等地。
哈曼馬雞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間的高山壓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常呈5—10隻的小群活動。大多在開闊的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活動和覓食。夜晚則棲息於樹上。早晨和黃昏時常發出高聲的鳴叫,聲音短促而洪亮,呈斷續的“咯,咯,咯,咯”的聲音。遇到危險時或直接飛到樹上,或飛向山下,但飛不多遠就落到地面上奔跑。主要以植物的葉、芽、果實和種子等為食,也吃少量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哈曼馬雞的繁殖期為5—7月,配偶為一雄一雌制。營巢於3500—4500米的林間或灌叢間的地面上、岩石下。每窩產卵4—7枚,卵的顏色為綠灰色,光滑無斑。孵化期為24—25天。
哈曼馬雞在局部地區數量也比較多,但分布區較小,估計總數在10000隻左右。

人工馴化與飼養

1.哈曼馬雞的引種馴化引種源地選擇距拉薩30公里的曲水縣才納鄉雄色寺,雄色寺位於海拔4340m的雄色普山腰,為西藏紅教最大的尼姑廟。這裡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年平均氣溫7.5℃,年降水量634.2mm,降水的顯著特點是90%以上集中在6-9月,山地植被為灌叢草原類型。
引進種蛋和雛雞兩步進行
哈曼馬雞哈曼馬雞

種蛋共16枚:其中8枚分別采自3窩,另外8枚為意外撿到的一窩棄巢卵
經公路、空運(兩次起降)運回北京後採取人工孵化。
孵化條件:溫度37.7℃-37.8℃,濕度57-70%,每兩小時翻蛋一次。
雛鳥:從6個巢中捕捉了7隻剛剛出殼的雛鳥,並迅速空運回北京動物園飼養
加上種蛋孵出的雛鳥共20隻,最後育成10隻。
通過我們此次引種積累的經驗,認為從野外引入卵和雛鳥相比引入成雞更安全,且對野外種群破壞更小。
2.哈曼馬雞的繁殖以1999年從5月從野外獲得的哈曼馬雞卵,經過人工孵化、育成的近2歲齡鳥4對(8隻)為樣品,置於3個不同的飼養環境中進行人工飼養。在2001和2002年3-7月的兩個繁殖季節中,提供適宜的營養,共繁殖育活11隻。
3.哈曼馬雞的行為學研究結果
哈曼馬雞早晨開始活動、晚上開始棲息均與光照強度密切相關。
一天之中哈曼馬雞的活動(包括取食,運動,飲水等)在早晚出現兩個高峰。
在取食和運動等行為上,雌雄之間有顯著差異。
在時間分配上雌雄間的差異與野生哈曼馬雞表現出一致性。
在繁殖期與非繁殖期,取食和靜棲差異顯著。最後,雌雞離開產卵處,先去飲水,然後取食飼料。
3月下旬,雄雞和雌雞成對活動,雄雞經常緊緊跟著雌雞活動。
3月底至4月初,雄雞經常出現面部紅色區域顯著擴大並且顏色變鮮艷、同時展開尾羽並圍繞雌鳥走動,這種行為每次可持續幾十秒至十幾分鐘。o雄雞在此期間的鳴叫次數增加。
雄雞之間還發生了打鬥,跳起來猛啄對方,對飼養員的攻擊性明顯增強。
4月中旬,雌雞開始用稻草墊巢。
產卵前,雌雞及其配偶都不停地在即將產卵的地點來回走動,並且持續地發出"咕、咕"的叫聲。
雌雞在灌木下的草叢中扒開地面的落葉、枯草及泥土等成一淺坑,有時地面覆蓋物較少且土質比較堅硬,雄雞就在地上刨一淺坑。雌雞在淺坑內產卵,卵呈灰白色。雌雞產卵後用喙將卵翻動幾下後再次趴下,叼起身邊的枯草拋向身體後方。o在雌雞產卵期間,雄雞一直在雌雞附近來回走動。雌雞於4月30日首次產卵,一隻雌雞大約每隔2至3天產卵1枚,產卵期一直持續到6月中旬,每年約20枚。
4.哈曼馬雞育雛和雛鳥發育
哈曼馬雞哈曼馬雞

系統的記述了哈曼馬雞首次移地人工育雛和雛鳥的生長發育情況。
記述的12隻雛鳥中,其中有5隻是從野外采卵,經數千公里長途運輸後,人工孵化出的雛鳥。
另外7隻則是直接從野外帶回的,與人工孵化的5隻雛鳥日齡基本相同。
5.卵殼的超微結構與元素成分含量比較o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了卵殼的超微結構。
採用電感偶合電漿光譜儀測定了卵殼中的化學元素的含量,並與其它三種馬雞進行了比較。
哈曼馬雞卵殼表面晶體層、柵欄錐體層和卵殼膜層的厚度分別為9.3、307.1和64.6μm,分別占卵殼總厚度的2.4%、80.6%和17%。在柵欄層有很多蜂窩小孔。卵殼表面的蛋孔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的方形。蛋孔的橫斷面呈漏斗狀。在蛋孔的上半部有一些顆粒填充物。
北京動物園飼養的褐馬雞、白馬雞和藍馬雞三者卵殼元素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
野生的褐馬雞和哈曼馬雞卵殼元素中P,Pb,Fe和Ti的質量含量有明顯差異。
同種褐馬雞野生個體和飼養個體比較,卵殼元素Zn,Fe,Al,Mn和Ti的質量含量差異明顯。
野生哈曼馬雞卵殼中Pb的含量明顯低於其它地區馬雞的含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藏拉薩地區受污染較少、環境質量較好。6.哈曼馬雞的的核型、隨機擴增多態DNA分析與種內親緣關係
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方法製備了哈曼馬雞的核型。
結果表明,哈曼馬雞的核型2n=82,有7對大染色體,其餘為微小染色體;Z染色體為第4對大染色體,W染色體的長度介於第6、7對大染色體之間;除第一對大染色體為m型、Z染色體為sm型外,其餘的染色體均為t型。
利用隨機擴增多態DNA技術對藏馬雞7隻個體進行了隨機擴增多態DNA分析。選用53個10bp的隨機引物對每隻藏馬雞的基因組DNA進行篩選擴增,其中有效引物為14個。共得到226個擴增片段。根據聚類分析所得到的樹狀圖,確定了7隻藏馬雞的親緣關係。7.哈曼馬雞的疾病防治埃希氏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主要表現在小雛,雨季爆發,該菌為條件致病菌,每年的6-8月霉雨季節發生,發病急且難以控制,多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急性腸炎和肺炎死亡。哈曼馬雞雛較其它種類的雛鳥更加敏感。馬雞屬對痘病毒敏感,哈曼馬雞也不例外,發病率極高,幾乎為百分之百,發病季節集中在秋天,死亡率較低。o新城疫Ⅱ系、Ⅰ系疫苗接種未有不良反應。o禽流感疫苗接種無不良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