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1904—2009),字必之,遼寧省海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新中國第二任鐵道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委員,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開國上將,我國鐵路交通戰線傑出的領導者。1936年9月,呂正操同志在北平建立了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不久即被張學良選調到西安,在張學良公館擔任內勤。1937年5月,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呂正操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呂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虛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呂正操,共和國最後一位開國上將於2009年10月13日逝世。

呂正操(1905.1.4—2009.10.13),字必之,遼寧海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新中國第二任鐵道部部長。早年在繅絲廠當學徒。1934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畢業於東北講武堂第五期。1922年參加東北軍。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1925年畢業後,任東北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1929年起任東北軍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1932年至1936年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團長。1936年任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總隊長。1937年1月起任東北軍六九一團團長。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的呂正操 抗日戰爭時期的呂正操

呂正操(1905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字必之,中國遼寧海城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鐵道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等職。曾任中國網球協會主席。“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一度被關押入獄,1974年7月出獄,197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75年8月至1977年12月任鐵道兵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二書記。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7年12月至1983年1月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1980年1月,鐵道部黨組發出《關於為呂正操同志平反的決定》正式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呂正操於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虛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上將,也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最後一位去世的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官方仆告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國鐵路交通戰線傑出的領導者”

人物生平

參加革命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同志1904年1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後村一個貧苦農民

家庭。他從小目睹日本軍隊對自己家鄉的燒殺搶掠,內心充滿對侵略者的仇恨。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正操”,決心長大後當兵,操練本領,打擊日本侵略者。

1922年呂正操同志加入張學良的衛隊旅,次年考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張學良的副官、秘書。1929年任東北軍第116師16旅參謀處處長,1932年任東北軍116師647團團長,率部到熱河參加對日軍作戰。他在與東北軍中的中共黨員接觸中,開始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1934年春,呂正操同志率部擔負北平城防任務,嚴防日軍尋機控制北平城防的企圖。1935年6月,在反擊投敵叛軍妄圖與日軍裡應外合攻占北平城的戰鬥中,他指揮部隊前後夾攻、堵截圍殲,將叛軍全部消滅,城防部隊無一人傷亡。

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呂正操同志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指示部隊主動配合學生遊行示威,援助學生進城,受到學生的歡迎和稱讚。

呂正操 呂正操

1936年9月,呂正操同志在北平建立了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

總隊長。不久即被張學良選調到西安,在張學良公館擔任內勤。1936年12月12日,呂正操同志參加了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其間多次和來西安共商國共兩黨合作大計的中國共產黨人接觸,聆聽了周恩來同志的教導,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偉大和正確,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呂正操同志重返東北軍647團任職。1937年初,由於中共黨員在647團的革命活動引起東北軍上層反動軍官的警覺,他們要求把647團拆散和其他部隊混編。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呂正操同志率部接受改編,任新編691團團長,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5月,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呂正操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戰前線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呂正操同志率部奔赴抗戰前線。1937年9月15日至10月11日,先後在華北地區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鎮與日軍進行了3次激戰。在梅花鎮戰鬥中,691團以較小代價,擊斃擊傷日軍700多人,這是侵華日軍在河北省境內首次遭受重創,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同志在晉縣小樵鎮主持召開了決定部隊前途命運的全團官兵代表會議,決定691團脫離東北軍,改編為人民自衛軍,他擔任司令員,並在所屬各總隊都建立了黨組織,部隊成為一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

呂正操珍貴照片集 呂正操珍貴照片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自衛軍在抗日鬥爭中屢建奇功。1937年10月底

,在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武裝的支持下,呂正操同志率領人民自衛軍攻克高陽縣城,擊斃土匪漢奸頭子尹松山,震動了整個冀中地區,使人民民眾抗日情緒更加高漲,出現了踴躍參軍的熱潮,人民自衛軍迅速發展到5000多人。為了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好,呂正操同志與晉察冀軍區取得聯繫,請求帶領人民自衛軍接受整訓,學習八路軍的好傳統、好作風和開展抗日鬥爭的經驗。1938年5月,根據晉察冀軍區命令,人民自衛軍與河北游擊軍等冀中抗日軍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成立冀中軍區,呂正操同志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在晉察冀軍區領導下,他帶領部隊依靠廣大人民民眾,積極開展冀中平原游擊戰。半年時間內,呂正操同志指揮部隊與日偽軍作戰100餘次。在開闢大清河北根據地以後,配合冀中區黨委,加快建設冀中抗日根據地,根據地很快發展到幾十個縣、人口約700萬,建立了冀中抗戰學院,軍區部隊發展到約10萬人。1939年1月,八路軍120師挺進冀中。同年2月,根據中央指示,成立了由賀龍同志任書記的冀中軍政委員會。在賀龍同志領導下,呂正操同志和軍政委員會其他同志一起,加強冀中部隊的正規化建設,進一步發展了冀中抗日根據地,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打擊和牽制了日本侵略者。毛澤東同志曾親筆題詞,稱讚冀中抗日根據地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模範”。

1940年秋,根據八路軍總部指示,呂正操同志率冀中部隊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組織部隊發動破擊正太路戰役,對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以及石德路、滄石路等進行了廣泛的破擊,共平毀公路、鐵路500多公里,炸毀橋樑20座,收割電線27000多斤,斃傷日偽軍1300多名,有效地阻止了平漢路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組織指揮了任丘、河間、大城、肅寧地區戰役,先後殲滅日偽軍1500多人,拔掉敵據點29個,摧毀了這一地區大部分敵偽組織,粉碎了敵人在冀中中心地區建立統治的陰謀。呂正操同志率領部隊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取得了輝煌戰果,為我軍奪取百團大戰全面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八路軍總部通令嘉獎。

呂正操 呂正操

1941年至1943年,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進攻和大“掃蕩”,呂

正操同志帶領部隊官兵和人民民眾,在無險可據的平原上和極端殘酷的環境中,靈活運用地雷戰、地道戰、蘑菇戰、頂牛戰等新戰法,使敵人吃盡苦頭,時時處於惶恐之中。1943年11月,呂正操同志調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同年秋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後任常委)。他和時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代理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的林楓同志一道,堅持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關於“把敵人擠出去”的指示,帶領晉綏邊區軍民迅速開展秋季反“掃蕩”作戰行動,使邊區根據地形勢得到根本好轉。1945年4月,呂正操同志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鐵道生涯

解放戰爭時期,呂正操同志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西滿分局常委,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一副總司令員,西滿(遼熱)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員,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他積極組織開展剿匪反霸鬥爭,為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作出了主要貢獻。1946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東北鐵路管理總局,呂正操同志任總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他還先後任東北行政委員會鐵道部部長,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兼護運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有力地領導和指揮了鐵路保障工作。特別是在遼瀋戰役中,由於鐵路損毀嚴重,他帶領東北行政委員會鐵道部員工和支前民眾,排除萬難,緊急搶修搶運,在9天內把近十萬大軍和大量作戰物資運送到前線,為保障遼瀋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呂正操 呂正操

新中國成立後,呂正操同志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鐵道兵團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兼任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負責鐵路運輸和搶修工作。面對敵軍的狂轟濫炸,呂正操同

志深入戰地現場指揮鐵路搶修和物資運輸,指導部隊創造了“先通後固、先易後難、確保重點、預有準備”等一系列特殊的搶修方法,確保鐵路隨炸隨修、連炸連修、此斷彼通、彼斷此通,在有限的通車時間內發揮了很高的運輸效率,建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支援我軍作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呂正操同志兼任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他積極協助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同志工作,參與研究制定了全國“一五”計畫鐵路建設規劃,並參與領導建成了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的武漢長江大橋,完成了成渝、天蘭、湘桂、蘭新、寶成、豐沙、鷹廈等一系列幹線、支線鐵路工程建設任務。

1958年起至1967年6月,呂正操同志先後擔任鐵道部代部長、部長、黨組書記,併兼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針對西南地區地形險惡、地質複雜的不利條件,他提出了“抓思想、抓設計、抓部署”的工作思路,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召開工程技術人員座談會,鼓勵大家排除困難,科學施工。在軍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南鐵路大會戰取得了巨大成就,川黔線、貴昆線、成昆線相繼通車。西南三線鐵路的建成,對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國防交通保障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呂正操上將在百歲寫下前人的一首詩 呂正操上將在百歲寫下前人的一首詩

呂正操同志主持鐵道部工作期間,在抓好鐵路運輸工作的同時,注重

全面加強鐵路系統建設,大力培養鐵路專業人才,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努力改善全國鐵路布局,組織指揮了許多重要路段的鐵路選線、勘測設計、橋樑建築、隧道建設等工作,為發展中國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還根據黨中央指示,積極做好援助朝鮮和越南鐵路建設的工作。

1967年7月起,呂正操同志受林彪、江青等人迫害,以“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罪名把呂正操關押入獄長達7年,夫人劉沙也被關押。1973年初秋,重獲自由的劉沙給毛澤東寫信,為丈夫申冤。1974年7月,在毛澤東主席的親自過問下得以出獄,

1975年重新工作後,歷任鐵道兵政治委員、第一政治委員。他按照鄧小平同志有關指示精神,積極推動鐵道兵部隊“兵改工”工作。1978年12月1日,中共鐵道部黨組在落實政策大會上宣布了文號為“鐵黨字五號”的《關於為呂正操、萬里等同志平反和恢復名譽的決定》。1980年1月,鐵道部黨組發出《關於為呂正操同志平反的決定》(文號為鐵黨字5號),正式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胡錦濤同志看望呂正操 胡錦濤同志看望呂正操

1983年,呂正操同志當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為

鞏固和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積極貢獻。從1956年起,他一直擔任全國網球協會主席,幾十年來為推動中國網球運動開展傾注了大量心血,1990年獲國際網聯最高榮譽獎。

1991年5月,呂正操同志受中共中央委託,專程赴美國看望張學良將軍,為改善兩岸關係作出了貢獻。

2001年9月5日參加盧溝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日60周年座談會。

北京逝世

2004年1月4日呂正操將軍百年誕辰。

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時45分,呂正操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新華社刊發的訃告中稱呂正操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國鐵路交通戰線傑出的領導者”。

2009年10月20日上午,新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將軍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賀國強、周永康以及朱鎔基、李瑞環、宋平等同志,親往送別並敬獻花圈;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呂正操同志的生前友好和家鄉的代表也前往送別,告別式現場還有來自各界數千民眾。

所獲榮譽

胡錦濤同志向呂正操親屬表示慰問 胡錦濤同志向呂正操親屬表示慰問

1983年6月當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

國防委員會委員。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10年1月16日,獲得2009CCTV年度體壇風雲人物評審會大獎。

主要作品

著有《呂正操回憶錄》、《冀中回憶錄》、《呂正操將軍自述》、《西安事變與周恩來同志》(與羅瑞卿、王炳南合著)等。

人物軼事

堅定友誼

張學良 張學良

曾多年擔任張學良秘書、副官的呂正操和“少帥”有著特殊的感情。首先

,兩人都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是校友;而呂正操讀書時,張學良繼承其父,兼任了講武堂的校長,兩人又是師生關係;再加上原本的上下級關係。這些都使得周恩來和鄧穎超一直關注著呂正操,並指定他做中共和張學良的聯繫人。1983年3月,在鄧穎超當選全國政協主席時,呂正操就被安排出任副主席。

自“西安事變”後,呂正操和張學良就失去了聯繫。直到1980年代,海峽兩岸關係緩和後,兩人才建立了書信往來;呂正操曾多次試圖邀請張學良回大陸,特別是回東北看看,但終未成行;直到1991年3月10日,張學良終於獲準偕夫人趙一荻赴美國探親之後,受原政協主席鄧穎超等中央領導人的指派,5月23日,呂正操一行5人搭乘中國民航班機,飛向大洋彼岸——兩人在相隔半個多世紀後,終在異國相聚。

呂正操到達美國之後,先到舊金山拜會了張學良夫人趙一荻;1991年5月29日上午,一行人在紐約張學良住地貝祖貽的太太家見到了張學良。呂正操剛走出電梯,便見張將軍站在公寓門口等候,張學良一眼就認出了呂正操,老遠伸出手。半個多世紀沒有見面了,兩人心情都很激動,雙手緊握,四目相對,沉思片刻,兩人問候,即進屋落座。

兩位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敏銳,談笑風生,暢敘久別重逢之情;在談話中,張學良幽默地說:“我可迷信了,信上帝。”呂正操隨口接上:“我也迷信,信人民。”張學良笑著說:“你叫地老鼠。”這指的是當年呂正操在冀中和軍民一起運用“地道戰”等形式,抗擊日寇侵略,開展游擊戰的事。呂正操說:“地老鼠也是人民創造的嘛,我能幹什麼,還不都是人民的功勞,蔣介石、宋美齡都信上帝,800萬軍隊被我們打垮了,最後跑到台灣。”張學良隨即插話:“得民者昌!”呂正操緊接著說:“那還不都是靠的人民民眾!”

在第二次會面中,呂正操鄭重地把周恩來夫人鄧穎超致張學良的信轉交給了張學良。同時,轉達了中央對他的問候。鄧穎超受鄧小平的委託,在信中誠懇地歡迎張學良在方便的時候、在自願的情況下回家鄉看看。張學良的視力很差,他幾乎是把眼睛貼在了信紙上,極其認真地一字一句地把信讀完。最後,他看著鄧穎超的簽名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代我問候鄧女士。”

張學良沉思了片刻,又補充道:“我這個人很想回去,但現在時候不到。我一動,就會牽涉到大陸、台灣兩個方面……我不願意為我個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複雜。”說著,張學良把鄧穎超的信工整地摺疊起來,放進了口袋。呂正操怕這封信被別人發現後給張學良帶來麻煩,便提醒張學良:這封信帶在身邊是否方便。張學良輕鬆地回答:“不礙事,沒什麼關係。”並當即表示,他要給鄧穎超寫回信。(不久,張學良就給鄧穎超寫了回信,信中肯定地答覆鄧穎超,一定要回大陸:“寄居台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這次長談有三個多小時,主要是呂正操向張學良介紹新中國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家鄉遼寧海城的情況。張學良還詢問了鄧小平等新、老中央領導人的情況,並表示回大陸後一定拜訪“中樞諸公”(中央各領導人)。

之後,張閭蘅頻繁來往于海峽兩岸,為張學良和呂正操傳遞信息,他們之間書信、口信、詩作唱和,往來不斷,但由於種種原因,張學良的回歸大陸之旅始終未能成行,他於2001年10月14日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去世,享年100歲;呂正操赴美三探張學良,也就成了一種美好而有價值的回憶,張學良過世後,呂正操在唁電中寫:“張學良將軍生則功蓋祖國,逝則重於泰山,無愧於祖國人民稱之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偉大稱號。”

百歲誕辰

《呂正操回憶錄》 《呂正操回憶錄》

2005年1月4日,是開國上將呂正操的百歲誕辰。呂老從不在意自己的年齡,

反對給自己辦生日,前些日子就謝絕了家鄉政府和一些單位為他辦百歲生日的請求,同時也謝絕了很多客人的拜訪。在北京西三環邊上一個靜謐的院落里,將軍家裡像往常一樣平靜——自己百歲生日這一天,將軍是在閱讀中度過的。 不同的是,今天,將軍手中拿的是剛剛出版的自己的回憶錄。

“講武堂時的照片真帥。”將軍一邊翻回憶錄中自己的照片,一邊跟女兒聊著。 寬大明亮的書房裡,將軍穿著一件鮮亮的紅毛衣,一邊躺在沙發上翻著書,一邊跟孩子們聊著自己的過去,就像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那些平凡的老父親一樣。 只有書架上那支逼真的步槍模型和一個“毛澤東號”的火車頭模型,以及張學良、董必武等人的手書,暗示著這位老人整整一個世紀的生活中所蘊藏的無數傳奇。

痴迷網球

“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回顧百年的傳奇人生,將軍只用了這樣輕描淡寫的幾個字。

將軍至今還保留著一個頭銜,中國網球協會主席。 算起來,將軍打網球的歷史之悠久,確實是當今少有人及。“在東北軍跟著張學良先生時,我就打網球了。一直打到90歲。後來,實在打不動了,就去發獎。”將軍說,就在冀中抗戰中,戰況一緩,自己就要跟人打兩局。 在將軍的客廳里,掛著一幅有薩馬蘭奇簽名的圖畫,還有一組將軍打網球的照片,體現著將軍對網球的偏好。“去年李婷、孫甜甜在奧運會上獲網球女子雙打金牌時,他馬上要我們發電報去祝賀。”秘書說。

人物評價

呂正操是57位新中國開國上將中最後一個離開人世的老將軍;這位經歷了國共合作、抗日戰爭並與周恩來、張學良等歷史風雲人物的名字掛鈎的傑出軍事將領。

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發放的《呂正操同志生平》中,對其一生給予高度評價:“呂正操同志軍政兼優,能文能武,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和組織領導才能。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智勇雙全,是一代抗日名將。他指揮部隊多次創造革命戰爭史上的奇蹟,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為國家的鐵路建設事業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直接組織指揮了一系列重大鐵路工程建設,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加強國防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中其中特別提到,“他一生酷愛讀書,廣納博覽,好學不倦,親自撰寫和整理出版了《冀中回憶錄》、《呂正操回憶錄》、《論平原游擊戰爭》等著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人民解放軍賦》創作組長陳恩田曾為呂正操將軍題字:正大光明,操行世范。

公開亮相

根據可查的媒體資料,呂正操老人最後一次出席重大活動並被媒體拍攝下來,是2001年9月5日在盧溝橋中國呂正操上將在百歲寫下前人的一首詩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日60周年座談會。在一張當時開幕式上拍攝的現場照片中,呂老與飛虎隊老戰士代表坐在一起,看上去精神矍鑠,絲毫不顯龍鍾之態。有關呂老戎馬生涯的敘述,最令人稱道的傳奇經歷,大都流傳於冀中平原。1937年10月14日,他率部成立“人民自衛軍”,在冀中平原上樹起了共產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直至晚年,老人一直清晰地保留著那天的印象:“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們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後來被電影演繹得神乎其神的地道戰和地雷戰,就是呂正操在冀中平原留下的戰爭傑作,而他的名字更是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擔任美國合眾國際社和英國《泰晤士報》、國家廣播公司駐中國記者的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哈里遜·福爾曼在《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告》一書中,這樣描述地雷戰的威力:“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據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有一個村莊由於這一方法運用得很成功,以致他們堅信自己擺脫了鄰近據點的威脅”呂老後來對新華社記者徐壯志回憶說:“福爾曼說,其重要性並不在於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優良,而是在於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戰精神。”呂老的兒子呂彤羽則透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曾經擔任總統羅斯福衛隊隊長的美國參贊卡爾遜,曾經採訪過呂老,他從共產黨那裡學到了官兵一致的做法,當年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令這個美國軍人特別感動。回到美國後,卡爾遜還曾參照共產黨的原則,組建了海軍陸戰隊的突擊隊。

採訪相關

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呂正操逝世,享年106歲。全國各地的媒體不約而同地以這樣一個特殊的頭銜,送別這位令人景仰的長者:“最後一位開國上將”。在談及他的生平時,也幾乎都會提到他晚年時的一句自我調侃:“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

令人感慨的是,將軍離去之時,國慶60周年盛典才剛結束不久。在這歷史與現實的歲月交替中,人們似乎再次感受到那段光輝歲月的偉大意義。一位網民留下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位英雄的遠行,一個傳奇年代的離去。”

2009年7月,呂正操老人在病房中接見了北京晚報《國家》特刊的一位特約作者,這無意中成為他生前接受的最後一次採訪:這次採訪是在301醫院的病房中進行的,本報特約作者夏莉娜這樣描述說:“寬敞明亮的病房裡,老人正坐在輪椅上看電視,今天有他喜愛的網球比賽。儘管他的頭髮和雙眉已被歲月染白,那雙目睹了人世間一個多世紀風雲變幻的眼睛卻依然銳利、深邃。聽工作人員介紹,呂老自從做了白內障手術後,看報紙、雜誌都不用戴眼鏡了。這不由得讓人驚嘆這位老人的生命力竟是如此旺盛。”

由於沒有醫生的批准,呂老不能開口向夏莉娜講述他所經歷的傳奇人生,但他授意家人將一個筆記本借給了記者。那是一個紫色硬皮小本子,封面右上角貼著一個小標籤:“記錄本1949年之三”。呂老有做筆記的習慣,這個小本中記錄了1949年6月至10月間,他在開國前夕參加會議的紀要和與重要領導人的談話。

夏莉娜抄寫下了這樣一些內容:6月3日,呂老與周恩來的談話:“原來中央估計兩廣很快下來……”6月8日,是周恩來的講話摘要,當前要辦的三件事:“一、軍事:西安有仗打,加速占領湘贛、兩廣,占領福建……二、經濟鬥爭……三、召開政協會議及建立政府組織……”還有一段毛澤東關於當前形勢分析的談話,沒有註明具體日期。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呂老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夏莉娜記得,筆記本的最後幾頁,除了有關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開會的內容,其餘全部都是他最為關注的有關鐵路建設的訊息。在采寫稿件時,她說,從字裡行間,似乎可以觸摸到60年前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一個個歷史瞬間。

在京逝世

追悼會 追悼會
開國上將呂正操於2009年10月13日在京逝世 享年106歲。在他逝世前,以他的生平為藍本的長篇評書《大河風流》已風行民間。該評書是由著名表演藝術家 單田方演講,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馮德雙(即呂正操上將)的青少年時代的苦難、傳奇、冒險、以及戰爭時代的戎馬生涯。由於單老也是東北人,他講東北的人物,是聲情並茂非常有感染力!

個人榮譽

2010年1月16日,獲得2009CCTV年度體壇風雲人物評審會大獎2011年2月25日,在《網球天地》雜誌社舉辦的“天地英雄中國網球人物評選中”榮膺特別榮譽獎獎項。 解放後任鐵道部翻譯科科長,代處長;58年任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黨總支書記;65年任八機部教育局副局長。

榮譽獎章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呂正操

相關資料

中國歷任鐵道部部長

屆次姓名任期屆次姓名任期
第1任滕代遠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第2任呂正操1965年1月至1967年5月
第3任蘇靜1967年5月至1967年10月第4任楊傑1967年11月至1970年6月(與交通部合併)
第5任萬里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第6任段君毅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
第7任 郭維城1978年12月至1981年9月第8任劉建章1981年9月至1982年5月
第9任陳璞如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第10任丁關根1985年6月至1988年1月
第11任李森茂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第12任韓杼濱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
第13任傅志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第14任劉志軍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被雙規)
第15任盛光祖2011年2月至2013年   
註:蘇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楊傑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1955年授銜名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