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蒙荒解禁後,大量漢民到境內“備價領荒”,開墾謀生。
宣統元年七月二十九日(1909年9月13日)盛京將軍派唐家 前往試辦“升科收租”事宜,九月在後叉乾撓成立設治局。宣統二年三月(1910年)奏請升縣,八月三日(9月6日)奉旨準設。因該地屬於科爾泌右翼後旗鎮國公封地之東部,故設為鎮東縣,隸屬奉天省洮南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鎮東縣隸屬遼寧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鎮東縣錄屬龍江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3日,民國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要綱》六條,將東北三省劃為九省,鎮東縣歸屬遼北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在齊齊哈爾成立嫩江省,鎮東縣隸屬嫩江省白城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嫩江省劃分為嫩南、嫩北兩個行政區,鎮東縣歸嫩南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大賚縣(今大安縣)洮兒河以北地區成立賚北縣,隸屬嫩南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嫩南行政區,併入嫩江省,鎮東縣屬嫩江省。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吉江行政公署,鎮東縣劃歸遼吉行政區四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中旬,賚北縣隸屬嫩江省。
民國三十五年6月(1946年)6月,劃入遼吉行政區第四專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撤銷遼吉行政區,改建為遼北省,鎮東、賚北劃歸遼北省第四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鎮東與賚北兩縣合併為鎮賚縣,為遼北省直轄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鎮賚縣由遼北省政府後方辦事處管理。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鎮賚縣劃歸嫩江省。
1949年4月,撤銷嫩江省建制,鎮賚縣劃歸黑龍江省。
1954年8月,鎮賚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子專員公署(白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白城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白城市(地級),鎮賚縣隸屬於白城市,直至2003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賚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的北部,南起北緯45度28分,北至北緯46度18分;西起東經122度47分,東 至東經124度04分。東靠嫩江與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西連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南和西南分別與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區為鄰,北屯黑龍江泰來縣、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接壤,處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結合部,是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交融匯聚地帶。吉蒙邊界線長約61.81公里;吉黑邊界線長約216.7公里。2012年幅員面積473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建成)12.8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0.2%。
地貌
鎮賚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西北部與大興安嶺外圍台地相接地勢較高,拔海160-210米;中部多連綿起伏的漫崗地,拔海131-170米;東部與南部有嫩江、洮兒河環繞,江河沿岸是比較肥沃的衝擊平原,拔海128-1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鈣土為主,局部地方還有黑鈣土、風沙土、栗鈣土等等。
氣候
鎮賚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4.9℃,年平均降水量40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52天。全年盛行北風,年平均風速3.1米/秒。
行政區劃
截止2012年,鎮賚縣轄鄉鎮11個,其中鎮7個,鄉4個:鎮賚鎮、坦途鎮、東屏鎮、大屯鎮、沿江鎮、五棵樹鎮、黑魚泡鎮、哈吐氣蒙古族鄉、莫莫格蒙古族鄉、建平鄉、嘎什根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鎮賚縣幅員面積4737平方公里 ,其中濕地面積300萬畝,耕地面積260萬畝,草原面積239萬畝,蘆葦面積68.98萬畝,林地面積52萬畝。
能源資源
鎮賚縣有油氣能源,風能源和太陽能源。
油氣
已探明石油儲量2.7億噸。2003年原油產量曾達到100萬噸以上。已探明油砂儲量1.04億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700億立方米。
風能
可開發風電場400平方公里,可裝機容量210萬千瓦,屬三類風場。
太陽能
年均日照時數2892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24.71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輻射量居全省前列,適宜建設太陽能發電場面積400平方公里以上。
動物資源
截止2012年,鎮賚縣有鳥類296種,分16目43科;野生獸類30種,分4目9科;魚類52種,分4目11科。鎮賚縣莫莫格保護區有6種鶴,分別為白鶴、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
水資源
鎮賚縣境內有“一江三河”流經,分別為嫩江、洮兒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地表水資源蘊藏量107.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蘊藏量3.77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年可開採資源量2.76億立方米。嫩江,流經境內111.5公里,流域面積1861平方公里,年過境水量218.3億立方米。洮兒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穿境而過,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泡塘有79處。全縣水面面積27萬畝,其中可養殖面積24萬畝。
人口民族
2012年鎮賚縣總人口2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1萬人,占總人口64.8%。城鎮人口10.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5.2%,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鎮賚縣共20個少數民族,總人口2.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7%。其中蒙古族18,039人,滿族4,398人,朝鮮族415人,回族185人,錫伯族54人,達斡爾族28人,鄂溫克族4人,侗族6人,壯族3人,苗族12人,布依族6人,維吾爾族9人,土家族6人,彝族6人,藏族5人,鄂倫春族4人,畲族1人,哈尼族1人,水族1人,白族1人。
交通
以鎮賚縣為中心,500公里為半徑,可全面覆蓋東北區域的工業城市和資源富集地區。東南距長春340公里(機場),東北距齊齊哈爾200公里(機場),東距哈爾濱320公里(機場),西距烏蘭浩特150公里(機場),距大連港850公里,距大安港120公里,距瀋陽620公里,距北京1300公里。
鎮賚縣境內有圖烏公路、齊雙公路、長白鐵路、平齊鐵路,形成了鐵路與公路相銜接,主幹與支幹相交匯的交通運輸網路。吉林西部機場,距鎮賚僅30公里。
經濟概況
綜合
2010年鎮賚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9%,較2009年增長2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1%,較2009年增長29.9%;第二產業增加值4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2%,較2009年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23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35%,較2009年增長23%。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3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2.8%,較2009年增長33.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2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0.7%,較2009年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完成年計畫的105%,較2009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完成年計畫的112%,較2009年增長22.9%。
第一產業
2010年鎮賚縣糧食生產達到20.5億斤,鎮賚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種植業收入達到12.3億元。鎮賚縣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68萬元,鎮賚縣烤菸種植面積1.43萬畝,菸葉產量達到4.5萬擔。鎮賚縣大牲畜發展到14.5萬頭(匹),牧業收入達到2.68億元;水產品產量達到1.25萬噸,漁業收入達到56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期工程完工,累計完成投資8.1億元,完成土地整理57萬畝,新增耕地32萬畝。實施了生態農業示範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新打抗旱水源井1230眼。全力推進舉縣三年大造林工程,投資9400萬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林業收入達到687萬元。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3.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5857戶。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共發放各種涉農補貼2.05億元。
第二產業
2010年鎮賚縣全口徑工業實現產值57.2億元,較2009年增長24.3%,完成年計畫的1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39.4%;實現工業增加值9.6億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40%;實現銷售收入31.2億元,較2009年增長46.9%;實現利潤8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7戶,比2009年同期新增12戶。
第三產業
2010年鎮賚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5%,較2009年增長18%。重點加強了有形市場建設。鐵北雜糧雜豆市場經營業戶發展到65戶,實現新糧交易量40萬噸,交易額6.7億元。成功引進大連中綠糧油公司與縣防腐廠合作,建設糧食物流園區,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年吞吐能力達到100萬噸。“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改造農家店130家,配送額達到1950萬元。規劃建設了生產資料和建材物流市場。民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私營企業達到42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9300戶,從業人員30800人。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各類合作社、專業協會發展到448個,農民經紀人發展到1800人。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0年鎮賚縣組織實施了城區道路、城市引水、污水處理廠等16項重點工程。嫩江路拓寬改造鋪設道路面積4.2萬平方米,鋪設地下排水管線7569延長米。城市燃氣工程完成鋪設管線10公里,入戶923戶。開工建設了環城濕地城市引水工程。南湖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城市濕地公園,也是吉林省第一個城市濕地公園。新增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栽植補植樹木48萬株,花卉13萬株。城區西、北兩處上跨式公鐵立交橋主體部分已完工,北出口下穿式立交橋基本完工。完成村村通等級公路51公里。日處理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展順利,日處理18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前期工作全部完成,2011年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工程拆遷面積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9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竣工交付使用面積20萬平方米。投資8000餘萬元,改造了小城鎮鎮區道路、給排水等市政設施。
教育事業
自八十年代初,鎮賚縣相繼建立了衛生學校、財貿學校、技工學校。截止2012年,鎮賚縣特殊教育教師有11人。其中:專職教師2人,兼職教師9人,有2人是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
衛生事業
截止2010年,鎮賚縣有3家醫院和一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為:鎮賚縣醫院,鎮賚縣婦幼保健院,鎮賚中醫院和 鎮賚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鎮賚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7.8萬人,參保率達到92.6%。
社會保障
2010年鎮賚縣新增就業8140人。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縣參保人數達到64468人,參保率達到75%,勞務輸出8.16萬人。
風景名勝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鎮賚縣東部33公里處,東與黑龍江省杜爾伯特、泰來縣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兒河為界,與吉林省大安市相鄰;西北和本縣的丹岱、五棵樹、哈土氣、東屏、岔台鄉的部分地域接壤;距白城市78公里,大安市120公里。齊白公路可直達景區,距圖烏國道60公里。是典型的濕地保護區類型的風景旅遊區。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莫莫格自然保護區。1997年,國務院批准莫莫格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底為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為144000公頃,其中,沼澤面積50000公頃,水域面積30000公頃。)
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濕地博物館,是莫莫格保護區生態和鳥類資源的大觀園,館內展示標本400餘件。這裡一年四季向遊人開放,成為科考、學習、陶冶情操的理想場所,也是吉林省首家青少年生態體驗教育基地。
地方榮譽
2012年鎮賚縣被授予“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鎮賚縣“中國白鶴之鄉”榮譽稱號。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現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以及19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8個縣、3個自治縣。 |
長春市 | 朝陽區 | 寬城區 | 二道區 | 南關區 | 綠園區 | 雙陽區 | 九台市 | 榆樹市 | 德惠市 | 農安縣 |
吉林市 | 船營區 | 昌邑區 | 龍潭區 | 豐滿區 | 舒蘭市 | 樺甸市 | 蛟河市 | 磐石市 | 永吉縣 |
四平市 | 鐵西區 | 鐵東區 | 公主嶺市 | 雙遼市 | 梨樹縣 | 伊通滿族自治縣 |
遼源市 | 龍山區 | 西安區 | 東遼縣 | 東豐縣 |
通化市 | 東昌區 | 二道江區 | 梅河口市 | 集安市 | 通化縣 | 輝南縣 | 柳河縣 |
白山市 | 八道江區 | 江源區 | 臨江市 | 靖宇縣 | 撫松縣 |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松原市 | 寧江區 | 乾安縣 | 長嶺縣 | 扶餘縣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白城市 | 洮北區 | 大安市 | 洮南市 | 鎮賚縣 | 通榆縣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延吉市 | 圖們市 | 敦化市 | 龍井市 | 琿春市 | 和龍市 | 安圖縣 | 汪清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