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里布

馬格里布

馬格里布(al-Maġribal-ʿArabī,المغربالعربي‎),非洲西北部一地區,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宋代《諸蕃志》譯為“默伽獵”。該詞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脈至地中海海岸之間的地區,有時也包括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部分地區,後逐漸成為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的代稱。該地區傳統上受地中海和阿拉伯文明影響,同時也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文化。19世紀末,該地區絕大部分成為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殖民地。今日,除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個地區尚屬於西班牙外,其他地區均已合併入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

地區概況

Maghrib;Maghreb

馬格里布,非洲西北部一地區,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宋代《諸蕃志》譯為“默伽獵”。

馬格里布地區馬格里布地區

該詞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脈至地中海海岸之間的地區,有時也包括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部分地區,後逐漸成為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的代稱。該地區傳統上受地中海和阿拉伯文明影響,同時也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19世紀末,該地區絕大部分成為法國殖民地,其餘部分落入西班牙手中。今日,除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個地區尚屬於西班牙外,其他地區均已合併入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

1989年,在卡扎菲的發起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利比亞四國聯合成立了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其後茅利塔尼亞也加入該聯盟。

概要

馬格里布是阿拉伯語“西部”。當它以一個專有地理名稱出現時,歷史上是對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的統稱。“大馬格里布國家”則是增加了茅利塔尼亞和利比亞。這五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都屬於馬格里布國家。 該地區同屬阿拉伯民族,人口近6000萬。

歷史背景

馬格里布國家馬格里布國家

30多萬年前,馬格里布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卡普薩傳統的新石器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前已經分布於馬格里布東部地區,公元前3000年前後,此地的居民為柏柏爾人,公元前1000年後,在同迦太基的長期鬥爭中,柏柏爾人逐漸建立了努米底亞、茅利塔尼亞等王國,其中努米底亞王國曾是地中海區域的強盛國家。

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滅迦太基,吞併柏柏爾人的國家,在馬格里布設立行省,任命總督統治。公元5世紀下半葉,汪達爾人統治馬格里布,一個世紀後又為拜占廷帝國所征服。但拜占廷在馬格里布的統治僅限於沿海的一些地區,內地的柏柏爾人仍然保持獨立。7世紀中葉至8世紀初,阿拉伯人逐漸統治馬格里布,柏柏爾人皈依伊斯蘭教,採用阿拉伯語,漸行伊斯蘭化。阿拉伯人的統治促進了馬格里布封建社會的形成。柏柏爾人在反抗阿拉伯封建主的鬥爭中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11世紀後,以今摩洛哥為中心,馬格里布相繼出現了阿爾穆拉比特王朝和阿爾穆瓦希德王朝。13世紀時,馬格里布又分立為哈夫斯王朝、阿卜德·阿爾·瓦迪王朝和馬林王朝,疆界大體與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相當。16世紀中葉以後,土耳其人滅哈夫斯王朝,並委任官吏統治,18世紀初,突尼西亞的土耳其官吏自立,建立海珊王朝。阿爾及利亞地區名義上也屬奧斯曼帝國,但實際是獨立的封建國家。15世紀起,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勢力開始入侵摩洛哥。16世紀中葉,在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中,薩阿德王朝崛起,17世紀中葉後,阿拉維王朝取代薩阿德王朝,統治整個摩洛哥地區。

歷史上,馬格里布地區和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國宋代著作中即有馬格里布一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狀況的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格里布各國之間的交往又進入了新的階段。

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1989)

利比亞(1989)

茅利塔尼亞(1989)

摩洛哥(1989)

突尼西亞(1989)

在1994年11月12日於阿爾及爾舉辦的第16次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會議上,埃及也提交加入申請。

而與摩洛哥相關的西撒哈拉衝突問題也一直成了該組織懸而未決的事務

獨立運動

19世紀30年代以後,法國侵占阿爾及利亞,並使突尼西亞和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馬格里布人民不斷舉行反抗殖民侵略和統治的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迅猛展開,突尼西亞和摩洛哥先後於1956年取得獨立,1962年阿爾及利亞也獲得獨立。馬格里布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馬格里布3國獨立後奉行維護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發展民族經濟、堅持反帝、反殖的政策,主張馬格里布的團結和非洲的統一。

國家聯盟

1983年,馬格里布國家進行了雙邊和多邊接觸,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簽署了友好和睦條約,解決了邊界問題,茅利塔尼亞也簽署了加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友好和睦條約的議定書。斷交了7年之久的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兩國元首進行了會晤,恢復了接觸。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發表了《丹爾丹宣言》,重申建設一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統一的馬格里布實體。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3國首腦會晤,重申“忠於建立阿拉伯大馬格里布思想”,即實現馬格里布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和經濟一體化。

1989年2月17日,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在摩洛哥南部馬拉喀什城成立,其最高決策機構為元首委員會會議,即元首會議,委員會主席由5個成員國元首輪流擔任,任期為6個月。外長理事會為常設議事機構,由各成員國外長組成,負責審議後續工作委員會和各部長專門委員會提交的工作報告,為元首會議作準備,並列席元首委員會例會;常設秘書處由各成員國1名代表組成,在執行主席國家元首主持下輪流在5國進行工作;諮詢委員會(即馬盟議會)設在阿爾及利亞,由各成員國選派20名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元首委員會作出的計畫與決定提出意見,並就加強馬盟活動和實現馬盟目標提出建議;後續工作委員會由各成員國主管馬格里布事務的國務秘書組成,負責落實元首委員會的決議;部長級專門委員會設有糧食安全、財政經濟、人力資源和基本建設4個專門委員會;此外還有馬盟法院,由成員國二名法官組成,設在茅利塔尼亞。

大馬格里布國家集團的形成,說明阿拉伯國家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以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為核心的阿拉伯國家,大體是阿拉伯半島諸國加上埃及。這些國家普遍比較親美和親西方。這些國家的政權除了埃及屬世俗政權外,其餘大部還是王國(或酋長國);伊斯蘭宗教色彩更濃厚一些,有的還是政教合一。比較起來,馬格里布國家在政治上比較現代,都是政教分離的世俗政權。

在中東地區還有一股勢力,這就是以伊朗為核心的勢力。伊朗不屬於阿拉伯國家,而是歷史上波斯文明的代表。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發動伊拉克戰爭、偏袒以色列、這次中東動亂中的政策搖擺等),將使中東阿拉伯國家發生分化,某些以什葉派居民為主的國家可能親近伊朗(這也包括伊拉克、敘利亞)。有學者認為,動亂停頓下來後,中東、北非地區會形成三個大的陣營,一個是以沙特、埃及為核心的傳統阿拉伯陣營;一個是經濟上受土耳其主導、文化和能源領域伊朗占據優勢的邦聯;一個是大馬格里布國家。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沙特、埃及陣營的力量將會削弱,伊朗土耳其陣營的力量將會擴大。馬格里布國家將成為以上兩個陣營爭取的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