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喀土穆

喀土穆(阿拉伯語:الخرطوم‎)是蘇丹共和國的首都。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衣索比亞的蘭尼羅河在此交。喀土穆匯,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詞的意思是大象鼻子。喀土穆市區由100萬常住人口,由臨近的北喀土穆和Omdurman{UmmDurmân)所構成的大都會的人口可能超過400萬。喀土穆是蘇丹鐵路、水路和航空的中心。喀土穆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強。2006年中蘇關係發展順利,重要互訪有: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訪蘇(1月);蘇丹總統巴希爾(11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兩次訪華(5月、9月);蘇丹外長阿賈維尼(5月);蘇丹國防部長海珊上將(3月);蘇丹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長哈桑(7月);能源礦產部長賈茲(9月)、2006年中蘇貿易額達億33.54美元,同比下降14.2%。

基本信息

經濟情況

喀土穆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強。農業人口占80%。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0-95%。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非洲第二位,阿拉伯樹膠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還產玉米、高粱、花生、芝麻、椰棗等。畜牧業也重要,多羊、牛和駱駝。工業有食糖、油料加工、化工、煉油、紡織、縫紉 和製鞋。小規模開採鹽、金、鐵、銅、白雲母等礦藏。出口棉花、阿拉伯樹膠、花生、芝麻、活牲畜等農牧產品,進口原油、油品、原料、食品、紡織品、機械和設備、化工產品等。蘇丹港是主要海港,喀土穆-蘇丹港鐵路是對外聯繫的要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蘇列為無力償債和不宜提供貸款的國家,於1993年8月停止其會員國的投票權。為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巴希爾政府於1993和1996年分別發布新經濟法規,實施一系列經改措施,一方面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市場經濟,鼓勵外國投資,發展農業,促進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私有化進程。1997年,蘇政府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實行財經緊縮政策,嚴格控制公共開支,限制依賴銀行借貸開支比例,減少貨幣發行量,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戰略項目,利用石油出口帶動經濟復甦,通脹率和赤字均明顯下降,經濟狀況趨向好轉。1998年和1999年,蘇丹政府均按期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受到該組織好評,並於2000年恢復其會員國的投票權。近幾年,蘇建立起石油工業。隨著大量石油出口,蘇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在非洲國家中保持了較高的經濟成長率。

資源情況

資源

有鐵、銀、鉻、銅、錳、金、鋁、鉛、鈾、鋅、鎢、石棉、石膏、雲母、滑石、鑽石、石油、天然氣和木材等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礦物資源儲量:鐵約3億噸,銅900萬噸,鉻70萬噸,銀約9000噸,石油約5億噸。森林面積約6400萬公頃,占全國面積23.3%;在林業資源中,阿拉伯樹膠占重要地位。水力資源豐富。有200萬公頃淡水水域。

工業

基礎薄弱,2003年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7%。主要工業有紡織、製糖、製革、食品加工、制麻、菸草和水泥等。近年來蘇丹政府積極調整工業結構,重點發展石油、紡織、製糖等工業。1999年,蘇丹石油開發取得較大進展,蘇丹成為石油出口國,2003年生產原油約1400萬噸,2004年達到1619萬噸。

農牧業

農業是蘇丹經濟的主要支柱。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所占份額為39.2%,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15%左右。可耕地為0.8億公頃,但可耕地利用率僅為21%。農作物主要有高粱、穀子、玉米和小麥。經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66%,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和阿拉伯膠,大多數供出口。長絨棉產量僅次於埃及,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印度和阿根廷;芝麻產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占第一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阿拉伯膠種植面積504萬公頃,年均產量約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0-80%左右。

蘇丹幅員遼闊,宜牧區面積為1.67億公頃。蘇丹的畜產品資源在阿拉伯國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國家中名列第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2003年蘇丹全國牧畜存欄數為:牛3800萬頭,綿羊4700萬隻,山羊4000萬隻,駱駝320萬峰。2004年蘇畜牧業出口達1.4億美元。

旅遊業

1991年接待外國遊客約2萬人次。由於南部長期戰亂,資金嚴重短缺及遭受安理會制裁,旅遊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首都喀土穆僅有五星級賓館1座,4座高級賓館。床位約1200張。

交通

喀土穆是蘇丹鐵路、水路和航空的中心。

鐵路

鐵路北通瓦迪哈勒法,東北直達蘇丹港,東邊與卡薩拉相通,西南可達尼亞拉。總長5978公里。

公路

11900公里,其中4320公里舖有瀝青。

水運

水路交通方面,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從喀土穆往南可以通航。有遠洋商船10艘,總噸位12.2萬噸;內河航線總長5310公里,有輪船300多艘。蘇丹港是蘇丹的主要商港,年吞吐量800萬噸,承擔著90%的進出口運輸任務。管道運輸:蘇丹港至喀土穆建有輸油管道,全長815公里,年輸油能力80萬噸。1999年,蘇中南部油田經喀土穆至蘇丹港長1640公里的輸油管道開始投入使用。

空運

喀土穆有蘇丹最大的空港。喀土穆國際機場。也是蘇丹航空主要的集散地。原本建在喀土穆市的南方,但隨著城市的快速成長與附近地區的都市化,機場反而變成在市中心。新的國際機場目前在Omdurman市建造中。它將取代目前的喀土穆國際機場成為蘇丹最大的機場。蘇丹第2大的機場是蘇丹港機場。隨著中蘇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入,蘇丹已成為中國在非洲重要的貿易夥伴和投資夥伴,中國是蘇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半個多世紀依賴,中蘇兩國在經濟上開展了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石油合作開展以來,雙方經貿關係取得了長足進展。埃航簽署北京泛源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貨運代理企業,由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經營的航線,建立起達喀土穆與中國大城市交流的紐帶。

喀土穆喀土穆

政治情況

巴希爾1989年上台後,解散議會、內閣及地方政府;取締一切政黨,停止一切非官方新聞機構的活動;1991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制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針和政策的準則。1996年3月,蘇丹舉行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巴希爾當選總統,原全國伊斯蘭陣線(簡稱“伊陣”)領導人圖拉比當選議長。1998年6月,蘇丹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和政治協商等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確立了獨立、開放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同年底政府制定並通過《政治結社組織法》,約30個黨派註冊成為合法政黨。1999年底,巴希爾總統宣布解散議會,圖拉比隨後宣布退出執政的全國大會黨(由“伊陣”演變而成),另組建反對黨-人民全國大會黨。2001年2月,圖拉比領導的人民全國大會黨與加朗領導的南方反政府武裝簽署諒解備忘錄後,蘇丹安全部門逮捕了圖拉比。

2004年,蘇丹政府先後於3月和9月挫敗由人民全國大會黨策劃的三次政變;同時繼續奉行全國和解政策,積極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在美國和政府間發展組織(簡稱“伊加特”)的直接參與下,蘇丹政府與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的和平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雙方於2005年1月9日在奈洛比簽署《全面和平協定》。至此,長達22年之久的蘇丹內戰宣告結束。蘇於7月9日起進入為期6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由北南雙方聯合執政,巴希爾繼續任總統,SPLM主席加朗就任蘇第一副總統(加於7月31日墜機身亡,其副手基爾繼任)。9月,民族團結政府成立。10月,南方成立以SPLM為主的自治政府,基爾任主席。目前,蘇丹政局基本穩定。

從2006年6月起,蘇政府與東部反政府組織“東部陣線”開始在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舉行和談。雙方簽署了《原則宣言》等檔案,為和談取得實質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憲法法規

1973年4月實行首部憲法,1985年4月廢止。同年10月頒布過渡憲法,1989年6月30日廢止。1998年6月30日,蘇頒布並實行新憲法,規定蘇丹是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國家,國家實行建立在聯邦制基礎上的非中央集權制;總統是國家主權的最高代表,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決權,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議會為立法機構;司法獨立;確立言論、結社自由原則和政治協商原則;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處,南北方公民與義務平等。2002年4月,全國大會黨協商會議就修憲問題作出決定,取消總統任期兩屆的規定,可連選連任。2005年7月,巴希爾總統簽署了成立蘇丹民族團結政府的過渡期憲法。過渡期為6年,過渡期內蘇丹保持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建立南北兩套立法系統。南方十個州成立統一的南方政府,北方保持建立在伊斯蘭法基礎上的政府機構,過渡期後南方可行使民族自決權。

中國關係

兩國於1959年2月4日建交後,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2006年中蘇關係發展順利,重要互訪有: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訪蘇(1月);蘇丹總統巴希爾(11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兩次訪華(5月、9月);蘇丹外長阿賈維尼(5月);蘇丹國防部長海珊上將(3月);蘇丹財政和國民經濟部長哈桑(7月);能源礦產部長賈茲(9月)、2006年中蘇貿易額達億33.54美元,同比下降14.2%。目前蘇丹是中國在非洲第三大貿易夥伴。

截至2007年4月,兩國重要互訪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月);中國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兩次訪蘇(1月、4月);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3月)、蘇丹武裝部隊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哈吉上將(4月)。

中國駐蘇丹大使:羅曉光

蘇丹駐華大使:米爾加尼·穆罕默德·薩利赫

1995年9月27日,喀土穆市與中國武漢市結成友好城市。

旅遊景點

總統府

總統府位於青尼羅河畔,是蘇丹領導人處理國事、會見貴賓、接受各國外交使節遞交國書的重要場所。總統府始建於1834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領蘇丹時期,19世紀70年代英國人統治蘇丹後,將這座行宮用作總督府。1885年1月26日,曾血腥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的劊子手、時任蘇丹總督的戈登,在總統府被蘇丹馬赫迪起義軍用長矛刺死。1964年1月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訪問蘇丹時下榻總統府。

國家博物館

蘇丹國家博物館建立於1971年,是蘇丹最大博物館。博物館分兩層,第一層展出的是從遠古石器時代到公元7世紀蘇丹實現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之前的文物;二層展出的是基督教早期文物。博物館還保存了一些原位於蘇丹北部靠近埃及邊界的尼羅河兩岸的神廟。由於埃及在上世紀50年代修建亞斯文水庫,為保護神廟遺產,政府將它們化整為零搬遷到喀土穆,並按原樣拼裝起來。

青、白尼羅河兩河交匯

在喀土穆相匯成尼羅河後往北流入埃及。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塔納湖,白尼羅河發源於烏干達維多利亞湖。由於兩河上游水情以及流經地區的地質構造不同,兩條河水一條呈青色,一條呈白色,匯合時涇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平行奔流,猶如兩條玉帶,為喀土穆一大景觀。

馬赫迪陵墓

位於恩圖曼,原是馬赫迪的寓所,1885年馬赫迪病逝後,其繼承人阿卜杜拉與1988年為其修建了這座陵墓。陵墓為穹形建築,高約30米,銀白色拱頂肅穆壯觀,頂端有一月牙與長矛組成的報紙,象徵伊斯蘭教與聖戰陵墓中央是一個方形小木屋,地下埋葬著馬赫迪及其兒子和兩個孫子。周圍陳列著幾面當年馬赫迪的戰旗及其使用過的一些物品。

喀土穆大學

地址:喀土穆城市中心

簡介:喀土穆大學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的城市中心,瀕臨尼羅河邊,建於1902年,是蘇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曾是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喀土穆大學的建築學和法學是全非洲聞名的專業。阿聯杜拜70%的律師,都來自於喀土穆大學的法律系。目前有7名榮譽教授,127名教授、324名副教授,439名助理教授,411名講師以及312名助教。該校現有21個學院,11個研究院,6個研究中心,1所研究生院,3所教學研一體的醫院,2個醫護中心,1所國小以及1所中學。

學院:文學院、經濟與社會研究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建築學院、數學學院、理學院;牙醫學院、醫學院、醫療實驗室科學學院、護理科學學院、藥學院、公共健康與環境衛生學院;農學院、動物學院、林學院、獸醫學院;教育學院。

研究院和中心:非洲與亞洲研究院、發展問題研究院、公共管理與政權研究院、阿拉伯語研究院、和平問題研究院、建設與道路問題研究院、環境問題研究院、城市問題研究院、傳染病研究院、促進家畜出口研究院、沙漠化與沙漠耕作研究院;外交問題中心、保健經經濟學中心、醫務人員教育發展中心、駱駝研究中心、教研人員技能發展中心。

第六瀑布

地址:喀土穆北90公里

簡介:尼羅河的落差很小,流經的大部分地區是草地、沼澤和戈壁、沙漠。從蘇丹的喀土穆到埃及的亞斯文段是尼羅河落差最大的一段。這一段長約1400公里,多峽谷,多拐彎,海拔從喀土穆的460米降到亞斯文是180米,總落差280左右。由於河流沿途所遇的岩石硬度不同,這一段河床被侵蝕形成六個瀑布,自下游而上,分別命名為第一至第六瀑布。第六瀑布也就是尼羅河最上游的一個瀑布,位於喀土穆北90公里。從尼羅河的總體落差可以想像,在尼羅河上不太可能形成想像中的有明顯落差的瀑布。 尼羅河從喀土穆往北約80公里,流經第一個峽谷--沙巴羅加峽(Sabaloka Gorge)。

沙巴羅加峽

地址:喀土穆往北約80公里

簡介: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喀土穆匯聚成為尼羅河。尼羅河從喀土穆往北約80公里,流經第一個峽谷--沙巴羅加峽(Sabaloka Gorge)。峽谷長約12公里,最大谷深150米左右,河面從峽谷上游的500-1000米突然縮小至寬150-250米。

Naqa神廟

地址:喀土穆北180公里處

簡介:Naqa神廟位於喀土穆北180公里處。行車路線為從喀土穆沿阿特巴拉公路走140公里,過了一處收費站,然後右轉下路,沿著一條季節河道北測的土路走40公里就到了一個叫Naqa的小村子,神廟就在Naqa村的旁邊。該神廟分為兩處,一處命名為“Lion Temple(獅子廟)”,一處命名為“Amon Temple(阿蒙廟)”。如果將這些神廟歸到麥洛維王國時期,至今已有2300多年了。

化石溝

地址:喀土穆北25公里的尼羅河西側的戈壁灘上

簡介:在距喀土穆北25公里的尼羅河西側的戈壁灘上,有一條季節河沖刷的小河溝,沖溝的附近出露了很多的矽化木化石。有直立的,有橫躺著,有的樹幹、樹枝非常完整,最長的見有20多米長,直徑有1米多粗。大量的矽化木出現,說明這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在遠古時代曾經是大樹參天的森林。 矽化木形成於古生代石炭紀開始(始於距今3.5億年)到中生代白堊紀(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目前大量發現的矽化木主要是距今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當植物(主要是松柏、蘇鐵、銀杏、真蕨等古喬木)被沉積物埋葬後,並處於缺水的乾旱環境時,木質不易腐朽,在漫長的石化過程中,二氧化矽、碳酸鈣、硫化鐵等礦物質交替了木質的纖維結構,並保存了枝幹的外形,形成了埋藏地下的矽化木或矽化森林。

蘇丹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