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區

秦淮區

秦淮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國家東部地區重要的金融商務中心,華東地區的商貿、信息、文化、旅遊中心,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秦淮區建區始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二區、第三區和第四區,因“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貫穿全境,故名秦淮區。秦淮區是古都金陵的起源,有“江南錦繡之邦,金陵風雅之藪”的美稱,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華,秦淮民俗文化是古老秦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淮區內自然河、人工河錯落,有內秦淮河、青溪、玉帶河、響水河、運糧河及小運河等,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軸線、明城牆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江南貢院、白鷺洲、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賞心亭、老門西、愚園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沿河樓閣景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 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

秦淮區是南京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范蠡於長乾里築越城,為金陵建城之始,長乾里是人口密集之地。秦淮區境屬金陵邑,後秦代改稱秣陵,六朝改稱建業、建康,六朝宮城在今朝天宮、內橋四象橋以北一帶,而衙署在宮城門外朱雀航(今鎮淮橋)附近。

六朝時期,白石山為戰略要地。據《禹貢》、《爾雅》記載:唐、虞、夏、商屬古揚州。據《史記∙吳太伯世家》:周朝至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期,先屬越國,後屬楚國金陵邑。

秦漢時期,屬會稽郡、鄣郡、丹楊郡。漢末,孫權割據江東,於吳黃龍元年(229年)稱帝,以南京為都,稱建業,屬丹楊郡,白下區隸屬建業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金陵縣,築城於白石山下的白下村(在今南京金川門外)。武德九年(626年),更金陵縣為白下縣。唐代,州縣名稱變化頻繁。白下區,先後隸屬歸化、金陵、安業、白下、江寧、上元各縣。五代十國時期,吳王楊隆演天佑十四年(917年)分上元另置江寧縣。  

明代,南京地區稱應天府,白下區仍屬上元縣管轄。清代,南京地區復稱江寧府,白下區仍屬上元縣。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以南京為首都,先名南京府,廢上元、江寧縣。

1913年(民國二年)又廢南京府,南京地區稱江寧縣,白下區屬江寧縣管轄。

1928年(民國十六年)設南京特別市,後又改稱南京市。

民國時期經過幾次調整,至1927年(民國十五年),南京實行區劃,區境在二區、三區、四區範圍內。

1931年(民國二十年)3月,南京市政府劃全市為21個區。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南京市政府劃全市21個區合併為八個區,白下區為第二區。第二區範圍東至逸仙橋、復成橋、大中橋一線,以青溪故道和第一區交界;南至大中橋、淮清橋、四象橋、內橋一線,以內秦淮河和第三區交界;西至中山南路與第四區相接;北至中山東路與第一區毗鄰。

1938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時期,汪偽政權將南京劃分四個區,白下區地域屬第一區。  

1945年(民國三十三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白下區地域恢復為第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下區仍為第二區。

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重新劃區,秦淮區稱第三區,區域以舊四區為基礎,增加舊三區之大部分及十一區一部分。白下區稱第二區,原一區的大光路、光華門、御道街地區和原三區的砂珠巷、承恩里、慧園街地區劃歸二區,第二區面積為8.28平方公里。當時第二區東至中山門古城牆,同今棲霞區接壤;南至建康路、通濟門一線,隔秦淮河與今秦淮區、雨花台區相鄰;西至中山南路、馬巷一線,與今建鄴區相望;北至中山東路與今玄武區接界。  

1955年8月,第二區定名為白下區,第三區定名為秦淮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南京市第二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將第二區人民政府改名為南京市白下區人民委員會。自此,原第二區定名為白下區。  

1960年8月,雨花台區的板橋公社劃歸白下區管轄。

1962年8月,板橋公社復歸雨花台區。

1966年8月,秦淮區改稱遵義區,1973年12月恢復秦淮區原名。  

1979年至1982年初,原雨花台區所屬的象房新村、友誼村、通濟門大街劃歸白下區,南部地域延伸至中和橋,白下區面積擴大到8.732平方公里。

1995年,將雨花台區紅花鎮和大校場機場用地範圍,劃歸秦淮區管轄。

2002年底,秦淮區轄7個街道:夫子廟街道、飲虹園街道、雙塘街道、釣魚台街道、中華門街道、秦虹街道、紅花街道。至2003年,白下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  

2013年2月,原秦淮區、白下區合併,成立新的秦淮區,新秦淮區政府駐南京市太平南路69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秦淮區下轄12個街道。區政府駐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號。

街道名稱街道駐地面積 (km²)人口 (萬)下轄社區、村委會
秦虹街道宏光路118號1.967.5中牌樓、康居里、喬虹苑、集虹苑、武定新村、旭光里、崗虹苑、扇骨里、楓丹白露、怡謦花園
夫子廟街道 蓮子營8號 2.94 8.0 蓮子營、東水關、烏衣巷、三條營、金陵路、夫子廟、小西湖、飲虹園、江寧路、轉龍巷、中營 
紅花街道大明路6號13.163.7九龍新寓、雙橋新村、響水橋、龍苑新寓、陽光里、風光里、龍翔雅苑、春天家園、曙光里、匯幸苑、七橋村、紅花村、夾崗村、翁家營村、果園村、廣洋村 
雙塘街道 中華路302號 2.47 8.6 五福街、太平苑、來鳳街、玉帶園、弓箭坊、鳳游寺、胭脂巷、實輝巷、磨盤街、高崗里 
中華門街道 雨花路97號 2.5 4.1 雨花路、西街、下碼頭、開源、雨花村、路子鋪 
五老村街道長白街413號0.714.0新街口商業步行街、淮海路、五老村、三條巷、樹德里 
洪武路街道小火瓦巷48村24號1.154.7 火瓦巷、武學園、龍王廟、申家巷、棉鞋營、馬府街、建康新村、致和街、王府南園、王府園 
大光路街道大光里08幢2.485.6 尚書村、大陽溝、大光路、藍旗新村、光華園、象房新村 
瑞金路街道瑞金北村50幢2.727.3 瑞金北村、西華東村、標營、中山門、南航、瑞金新村、明故宮苑 
月牙湖街道苜蓿園西6號1.871.6 衛橋南航、梅花山莊、月牙湖、二十八所、富麗山莊、苜蓿園、富康、金泰、石門坎 
光華路街道天堂村147號13.332.6 海福巷、四方新村、慶華、戎苑、銀龍花園、銀龍南苑、高橋、銀龍翠苑、銀龍東苑、紫金 
朝天宮街道大香爐34號1.344.7 陶李王巷、評事街、絨莊新村、漢西門、俞家巷、秣陵路、冶山道院、張府園、止馬營、七家灣、安品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秦淮區位於南京主城中部,面積49.11平方公里,東與江寧區上坊接壤,西至外秦淮河與建鄴區相連,北以中山東路、漢中路為界與玄武區、鼓樓區交界,南以雨花東路、卡子門大街為界與雨花台區相鄰。  

地貌

秦淮區屬低山丘陵區,呈東南低西北高之勢。沿線附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較明顯。有秦淮河谷平原,地勢低平,地面水系較多,地表水蝕嚴重,形成溝崗相間的的波狀地形景觀,地面標高在6~12m之間。秦淮區地貌,以平原為主,間有若干座小山崗,中華門內有赤石磯(一部分)、花露崗,城外有寶塔山,紅花街道內有窨子山、夾崗,山崗高度10~30米。

水文

秦淮區內自然河、人工河錯落,有內秦淮河、青溪、玉帶河、響水河、運糧河及小運河等。

人口

2010年末,秦淮區戶籍人口25.34萬人,較上年末增加0.0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0.20萬人,出生率為8.42‰,死亡人口0.18萬人,死亡率為7.05‰;自然增長率為1.38‰。

2011年末,秦淮區戶籍人口25.34萬人,較2010年末增加0.02萬人,2011年出生人口0.20萬人,出生率為8.42‰,死亡人口0.18萬人,死亡率為7.05‰;自然增長率為1.38‰。

2013年2月原白下區與秦淮區合併後,新秦淮區戶籍人口為71.62萬人,常住人口102.6萬人,人口密度為2.10萬人/平方公里,列全國第七,與北京東城區相當。  

經濟

綜述

2010年,秦淮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1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增長13.1%。其中: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7.8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6.7%,增長12.9%,拉動經濟成長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65.2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3.3%,同比增長13.3%,拉動經濟成長8.7個百分點。

2011年,秦淮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11億元,增長12.2%。其中: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2.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5.5%,增長10.7%,拉動經濟成長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77.4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4.5%,同比增長13.0%,拉動經濟成長8.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6.7:63.3調整為35.5∶64.5。

2012年,秦淮區國內生產總值達541.0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4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36.74億元,服務業增加值達463.21億元,占GDP的85.6%。

第一產業

秦淮區屬於城市中心區域,已全部城市化,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05年,秦淮區共有工業企業62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5家,秦淮區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達23家。服裝製造、通信電子、交通運輸製造為秦淮區工業支柱產業。以音飛貨架、華德貨架為龍頭的貨架製造業占全國50%的市場份額。

2011年秦淮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5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45.9%;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5.98億元,同比增長11.8%。從所有制經濟看,股份制經濟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2011年股份制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83.13億元,同比增長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2億元,同比增長14.1%。

2013年1-10月份,秦淮區規模以上工業按評價口徑總產值192.45億元,同比增長9.51%。秦淮區工業七成以上的總量來源於股份制經濟和“三資”經濟。2013年1-10月份工業總產值達144.18億元,占秦淮區工業總產值比重75%,1-10月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共18家,總產值182.4億元。

2013年1-10月份,秦淮區固定資產投資137.46億元,同比增長0.93%,時序進度達75.1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0.33億元,同比增長5.88 %;農村非農戶投資7.67億元,同比增長13.72%;房地產開發投資 59.46億元,同比增長-5.67%。  

第三產業

• 商業

秦淮區擁有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其中新街口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雲集了金鷹、新百、中央、東方、大洋等商業旗艦,匯聚了國內家電業龍頭蘇寧、國美、五星等優質企業;夫子廟商圈周邊集聚了水游城、水平方、茂業天地、鐘山特易購等城市綜合體。區內高檔商務樓宇林立,共有116幢,其中新世紀廣場、長發CFC、斯亞·財富中心是標誌性商務樓宇,國際金融中心、新百大廈、通服大廈是稅收億元樓。省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中國人民銀行大區行,以及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的省分行坐落區內,吸引了眾多銀行保險、股票證券、投資擔保、基金財經機構落戶,是全市金融機構最集中之地。  

201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81億元,同比增長21.3%(在地口徑),其中批發零售業達138.98億元,同比增長20.4%,住宿餐飲業繼續保持活躍,實現零售額8.4億元,同比增長29.6%。限額以上企業發展較快,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達96.44億元,同比增長31.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達3.47億元,同比增長23.6%。大明路汽車街實現銷售額115.5億元,稅收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8%和30%。秦淮區擁有各類交易市場39個,其中億元以上交易市場8個,成交額70億元,同比增長32%;生產資料市場2個,成交額12億元。

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38億元,同比增長18.1%(在地口徑),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38.3億元,同比增長21.7%,占全部零售額比重的74.2%。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33億元,同比增長21.8%;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2億元,同比增長20.2%。大明路汽車街實現整車銷售額(含舊車)120.9億元,同比增長13.6%。秦淮區擁有各類交易市場39個,其中億元以上交易市場8個,成交額77.3億元,同比增長10.4%;生產資料市場2個,成交額9.4億元。

2012年秦淮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36.74億元。2013年1-10月份,秦淮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62.5億元,占全市的21.9 %,同比增長14.1%,增幅高於南京市0.5個百分點。細分行業來看,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額27.3億元,同比增長19%;限額以上零售業零售額262.2億元,同比增長15.2%;限額以上餐飲業零售額13.1億元,同比下降6.4%;限額以上住宿業零售額1.4億元,同比下降7.5%。  

2013年夫子廟旅遊商貿片區、大明路國際汽車街區和緯七路綜合經濟帶三大特色片區商貿設施經營面積達96萬平方米。秦淮區共有交易市場29家,經營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重點市場11家,引進了好又多、新香園等一批規模企業,建成了寶馬、豐田凱美瑞等一批汽車專賣店,汽車銷售額占全市總量的60%以上。  

• 服務業

白鷺洲公園 白鷺洲公園

201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89億元,同比增長20.3%;接待遊客總數2700萬人次。

2011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06.8億元,同比增長20%;接待遊客總數2835萬人次,同比增長5.1%。2011年秦淮區新增參保單位477戶,淨增單位養老保險人數為4249人,新增靈活就業參保人數7175人,淨增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10593人。秦淮區開展再就業培訓6607人次,新增城鎮就業14010人,實現再就業4629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465人,培育自主創業者1961人,創業帶動就業15458人。

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5個百分點。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45億元。汽車服務業銷售收入161.6億元。 2013年1-10月份,秦淮區重點服務業企業資產總計447.50億元,增長15.0%。從規模看,有3個行業門類資產超過50億元,其中資產最大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達199.24億元,占總資產的44.5%,比第二位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多127.97億元。而資產最少的教育行業為0.5億元。從增幅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69.7%和28.1%,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則下降5.5%。

交通運輸

公路

朝天宮 朝天宮

截至2017年底,秦淮區境內有104國道、寧杭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南京繞城公路等穿境而過;南北向的幹道有中山南路、洪武路、中華路、太平南路、長白街、龍蟠中路、解放路、御道街、苜蓿園大街、友誼河路、銀龍路、雙麒路、王府大街、莫愁路、漢西門大街、虎踞南路;東西向的幹道有中山東路、漢中路、淮海路、石鼓路、秣陵路、戶部街、常府街、瑞金路、後標營路、白下路、建鄴路、大光路、光華東街、紫金路、象房村路、建康路、昇州路、光華路、石楊路等。  

鐵路

截至2017年底,秦淮區境內有光華門站、中華門站,寧蕪鐵路穿境而過。

捷運

截至2017年底,秦淮區境內有3條捷運線路。

線路起訖站站數里程車輛編組標誌色
南京捷運1號線 邁皋橋站,中國藥科大學站 2738.9km6A藍色
南京捷運2號線 油坊橋站,經天路站 2637.95km6A紅色
南京捷運3號線林場站,秣周東路站2944.9km6A綠色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基建總投入為3361萬元,其中完成校舍維修4.6萬平方米,投入975.72萬元,技裝(全稱)總投入1110萬元。做好教師申報晉升職務的報名和資審等工作,2011年內有 35 位教師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資格、68位教師晉升中級專業技術資格、29 位教師初定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辦學層次提升。獲南京市集體園提升工程先進區縣,創建市優質幼稚園2所;15所國小參加江蘇省第三次學業水平測試取得優異成績,語文及數學學科合格率均為100%.

2012年,秦淮區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擁有中學16所、國小44所、幼稚園68所,其中有市第一幼稚園、中華路幼稚園等省示範園11所,游府西街、夫子廟等省實驗國小18所,三中、二十七中等省重點高中4所;秦淮區名校長(陶行知獎)13人、名教師(斯霞獎)17人、省特級教師26人、市學科帶頭人89人,市優秀青年教師238人。  

科學技術

秦淮區擁有13所高等院校,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機構,位於東部的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南京主城內唯一的省級開發區,占地3150畝,重點布局智慧型交通、雲計算等新型產業,正在打造融高科技研發、科技企業孵化培育、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軍民兩用功能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示範基地。位於南部的晨光1865產業園,其前身是李鴻章於1865年創建的金陵機器製造局,現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省級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集聚了科技研發、設計創意、文化傳媒企業120餘家。正在打造的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瑞金科技創業創新街區和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將新增科技載體超過370萬平方米。共集聚院士創業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9人,省雙創計畫人才17人、市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182人、市科技創業家9人。  

2011年秦淮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6.8億元,同比增長26%。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新簽訂產學研合作20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8項;新建校企聯盟1個;普天通訊與南京大學合作的“南京市光纖通信及光纖感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批准組建。組織科技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42項,2個項目獲省創新基金立項,8個項目獲市科委科技計畫立項,4個項目獲市創新基金項目,累計獲扶持資金298萬元。2011年秦淮區專利申請466件,其中發明專利142件;專利授權321件,其中發明授權39件。1項專利獲2010年度江蘇省百件優質發明專利。晨光集團獲南京市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計畫項目。秦淮區2011年新引進科技企業285家,其中註冊資金200萬元以上企業65家,註冊資金總額7億元,解決就業人數逾5000人。2011年,秦淮區共有4人獲千人計畫資助,引進南京領軍型科技人才10人;1人獲“南京市科技創業家”稱號;3名科技人才入圍市學科帶頭人;1人通過省雙創人才計畫初審;4名企業科技人員獲南京市第九批中青年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稱號。

2012年設立2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實施“543”人才工程,共引進領軍型人才團隊10個,其中院士團隊1個、國家“千人計畫”人才團隊4個。新增省“333”工程人才10名,市紫金人才2名,申報市“321”計畫人才31名,奧特佳公司錢永貴入選市“十大科技之星”。  

文化事業

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122處,其中國家級7處、省級34處。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1項、非遺傳承人127人。秦淮區內擁有省、市70%的新聞傳媒、文化藝術團體,包括省演藝集團、南京廣電集團、南京報業集團。  

2011年秦淮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站5個,文化站面積14040平方米;共有娛樂場所48個,網咖53個,音像店15個,衛星接受設施管理單位4個。2011年組織文藝演出45場次,夜泊秦淮水上實景演出205場,舉辦展覽18次,秦淮區共有6個圖書館,其中區級圖書館1個,街道圖書館5個,圖書館面積2120平方米,共有各類報刊期刊346種,藏書20萬冊,其中電子圖書4200冊。2011年末秦淮區文物保護單位60處(點),其中圖家級3處(點),省級17處,市級23處,區級17處。

醫療衛生

三甲醫院:南京中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四醫院

2011年,轄區內有一級以上的醫療機構13家,其中市屬三級醫2家,區屬二級醫院2家,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廠職工醫院4家(包括1家二級醫院)。另有民營醫院6家,企業事業單位醫務室、衛生站、社會辦醫和個體開業診所42家。秦淮區內共有衛生人員4 5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830人,含醫生1341人、護士(師)1 748人、藥師(士)241人、技師(士)270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32人,其中社區護士153人,執業(助理)醫師158人,含全科醫生122人。開設病床2 950張,100萬以上醫療設備70台套。總診療人次373.10萬,其中門診人次270.11萬,急診人次19.90萬。婦幼保健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

2012年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6837萬元,對困難群體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000餘萬元,新增社保參保人員4.3萬餘人。2012年增加機構養老服務床位518張。  

2013年區內醫療機構294家,其中包括省中醫院、八一醫院、市第一醫院等三級醫院7家,每千人擁有醫生3.33名。社區衛生服務形成了高效便捷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月牙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中國首批社區衛生服務示範中心。秦淮區養老、醫療和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超過95%,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30張。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秦淮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截至2015年底)
文物級別名稱時代地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報恩寺遺址東晉至清秦淮區
明故宮遺址秦淮區午朝門前後
七橋瓮秦淮區紅花街道光華門外
甘熙宅第秦淮區南捕廳15、17、19號
朝天宮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水西門內
金陵刻經處秦淮區淮海路35號
金陵兵工廠舊址清至民國秦淮區中華門外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窨子山遺址商周秦淮區紅花街道
秦淮民居群(8個點) 三條營古建築 劉芝田故居 程先甲故居 秦大士故居 糖坊廊河房 鈔庫街河房 釣魚台河房 棋峰試館 明、清 秦淮區三條營20號 秦淮區殷高巷14,14-1、2、3、4號 秦淮區大百花巷11號 秦淮區長樂路57、59、61號 秦淮區糖坊廊61號 秦淮區鈔庫街38號 秦淮區釣魚台192號 秦淮區鈔庫街52號
瓮堂秦淮區悅來巷2號
玄津橋秦淮區逸仙橋南側
朝天宮(江寧府學)秦淮區朝天宮
張佩倫宅秦淮區白下路273號
南京郵電局舊址民國秦淮區建康路146號
基督教聖公會聖保羅堂 (南京聖保羅教堂) 民國秦淮區太平南路396號
中南銀行南京分行舊址民國秦淮區區白下路155號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民國秦淮區建康路145號
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六朝建康都城遺址東吳—南朝玄武區漢府街、大行宮南京圖書館、秦淮區游府西街國小
阮籍墓三國·魏秦淮區花露北崗19號
周處讀書台西晉秦淮區老虎頭44號
光宅寺秦淮區老虎頭44號
夫子廟遺蹟(孔子問禮圖碑)六朝、明、清秦淮區夫子廟
南唐宮城及護龍河遺址南唐秦淮區張府園、洪武路
南唐城牆遺址南唐秦淮區江寧路東側
古四眼井南唐秦淮區漢西門大街
卞壼墓碣北宋秦淮區朝天宮
封至聖夫人碑秦淮區夫子廟大成殿內
封四氏碑秦淮區夫子廟大成殿內
大中橋秦淮區大光路北
內橋秦淮區中華路北
文德橋秦淮區夫子廟泮池西
淮清橋秦淮區建康路東
石貓坊秦淮區彩霞街
九龍橋秦淮區東水關公園內
白鷺洲鷲峰寺明、清秦淮區白鷺洲公園內
朱狀元巷清代住宅秦淮區朱狀元巷32、34號
愚園秦淮區胡家花園2號
李鴻章祠堂秦淮區四條巷77號
白下路清代建築秦淮區白下路101號
清真寺秦淮區草橋(由太平南路遷入)
涇縣會館舊址秦淮區大百花巷13、15號
天后宮秦淮區昇州路488號
綾莊巷31號古民居秦淮區綾莊巷31號
牛市古民居建築秦淮區牛市64號、顏料坊49號
三藏殿秦淮區清潔村43號
高崗里39號古民居秦淮區高崗里39號
吳家賬房秦淮區釣魚台83、85、87號
曾靜毅故居秦淮區荷花塘12號
飲馬巷古民居秦淮區飲馬巷67、69、71、90號
沈家糧行秦淮區悅來巷1-2號
柳葉街41號古民居秦淮區柳葉街41號
瞻園路126號建築清、民國秦淮區瞻園路126號
曾公祠太平天國秦淮區九條巷8號
行知館民國秦淮區白下路193號
原國民政府財政部舊址民國秦淮區中山東路128號
原國立中央政治大學門樓民國秦淮區建鄴路168號
基督教青年會舊址民國秦淮區中華路26號
原天山協會舊址民國秦淮區利濟巷30號
仁壽里民國建築民國秦淮區仁壽里18、20、22、24號
高二適故居民國秦淮區六合里3號
復成新村14號民國建築民國秦淮區復成新村14號
常府街30號民國建築民國秦淮區常府街30號
育群中學舊址民國秦淮區中華路369號
工兵學校舊址民國秦淮區海福巷1號
光華門堡壘遺址民國秦淮區光華門外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民國秦淮區五老村街道利濟巷2-18號
參考資料來源 

民俗文化

秦淮河-夫子廟景區 秦淮河-夫子廟景區

秦淮區有25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譜集》及《秦淮民間故事》、40首歌謠、1000條諺語,出版了十六輯300萬字、反映秦淮人文歷史的《秦淮夜談》,整理重刊了《金陵大報恩寺塔志》、《秣陵古蹟》、《金陵歲時記》、《秦淮人物誌》等地方古文獻。各社區民間藝人創作、製作有燈彩、風箏、剪紙、空竹、古塤、烙畫、石畫、微雕、臉譜、結繩等工藝品。  

每年秦淮區組織龍舞、獅舞、花燈舞、馬燈舞、大頭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妝表演隊伍,在夫子廟文化廟會、金秋美食節等文藝活動上的演出。秦淮區組織的夫子廟地區各展覽館、各餐飲店家,以古裝形式開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禮”、“貢院鄉試”、“鯉魚跳龍門”、“香君撫琴”等民俗藝術表演活動。

秦淮區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以“南京樂社”、“南京古琴社”為龍頭,以區文化館為陣地,開展民樂、古琴雅集活動。已舉辦了“江蘇省首屆古琴學術研討會”,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打開藝術之門”古琴專場演奏會、“古典音樂會”、“新竹笛演奏會”、“劉正春古琴演奏會”和“崑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劇、淮劇、越劇等清唱會、大獎賽。中央電視台在戲曲頻道播放了該區京劇社團大會串節目。  

此外,秦淮區還有夫子廟美食節,美食節以“小吃盛會,百姓節日”為口號,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彰顯中華小吃風采,打造夫子廟美食節全國節慶活動品牌;推動餐飲、旅遊、商業的興旺發展”為宗旨。一般舉辦時間在9至10月間。

文化遺產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後,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秦淮燈會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寄託民眾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與此相輝映的其他民間文化藝術門類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進而對中國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秦淮燈會無論是歷史意義、人文價值、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影響都非常大,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長久以來,它已成為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於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

風景名勝

秦淮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定期舉辦文化廟會、秦淮之夏、金秋美食節、金陵燈會等四季特色旅遊文化活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轄區內還有明故宮遺址、甘熙宅第、南京明城牆、午朝門遺址、夫子廟、中華門城堡、瞻園、白鷺洲公園、沈萬三故居、淨覺寺、金陵刻經處、朝天宮、南捕廳、鄭和公園、江南貢院、大報恩寺遺址、淮清橋、天后宮、中華門、光華門堡壘遺址、東水關、東乾濱河公園、水西門、曾公祠、蔣百萬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園、鳳凰台、鎮淮橋、朱雀橋、武定橋、來燕橋、平江橋、文正橋等人文景觀及歷史景點。  

秦淮區主要景點
簡介景點圖片
東水關東水關舊稱上水門,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水關共3層,每層11券,共33券,下層11券通水,上、中兩層共22券為藏兵囤糧之用。現尚存中、下兩層共22券。六朝時東水關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商賈齊聚東水關,在此經商交易。東水關遺址公園建於2001年,這裡主要由水閘、橋道、藏兵洞、城牆四部分組成。  東水關 東水關
朝天宮 朝天宮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水西門內冶山,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群,現為南京市博物館。今天的朝天宮古建築群為戰亂以後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間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從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築變成了儒家的文廟和江寧府學(江寧府學舊址則改為武廟,民國時期改為考試院,在雞鳴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帶);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南京朝天宮古建築群開闢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  朝天宮 朝天宮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又稱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俗稱“九十九間半”,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與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並非徽派建築,也不是完全的蘇式建築,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樣,有著南京自己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建築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數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
夫子廟 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占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 夫子廟
倉頂大井倉頂大井位於秦淮區西南隅鳳台岡之巔,是南京現存最大的古井。其名源於明代驍騎衛屯糧之所的驍騎倉而得名。由於此倉,並派生出倉山、倉頂、倉坡、倉門口等一組地名群,而倉頂大井已成為這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地物標誌。1992年新擴集慶路,大井已坐落在路邊。石欄呈六角形,高55厘米,井口直徑50厘米。1982年,全市開展文物普查時,民眾提供的古井線索即有430口。特別是門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迴環,古井、名井頗多,但諸多水井,今已湮廢,舊跡難尋。倉頂大井 倉頂大井
劉欽差故居劉欽差故居是指清代大臣劉瑞芬,位於殷高巷14號。這裡已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宅主劉瑞芬,字芝田,安徽貴池人。生於清道光七年(1827年),歷任軍械轉運局、松滬厘局,光緒二年(1876年)代理兩淮鹽運使,三年代理蘇松太兵備道,參加中俄談判,十一年為欽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國,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所以人稱“劉欽差”。十四年冬,任廣東巡撫,十七年為鄉試監臨,積勞成疾,觸發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劉欽差故居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劉瑞芬傳略。欽差故居 欽差故居
程先甲故居 程先甲故居坐落於中華門西大百花巷11號,該故居房屋縱深七進,其中軸線與街巷呈垂直狀。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寧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筆名欣然自稱“百花仙子”。他對訓詁、音韻之學,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運動中,尤其在漢語拼音方面,他是我國南方的先驅者。民國以後,任職於蘇、隴、蒙、鄂等地,仍以書冊相隨,積稿滿箱。程先甲終其一生,成書40餘種,計100餘卷,合為《千一齋全書》。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他的傳世之作——《金陵賦》。 先甲故居 先甲故居
蔣百萬故居蔣百萬故居位於城南三條營18、20號。99間半房屋,原有兩個院落,有轎廳、大廳、樓房,內有花園,外有封火牆。房主蔣壽山,號稱蔣百萬。《天京錄》有所記載。現外牆面東有石碑一塊,光緒元年四月立,內容為有關官溝事。院內多為青石和方石鋪地。房內天花板、地板。第六進為二層樓,五間大廳及長廊完整,房門門框有精緻木雕。面積8.4米*34.8米。該處建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蔣百萬故居 蔣百萬故居
王導謝安紀念館烏衣巷位於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箇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紀念館。  王導謝安紀念館 王導謝安紀念館
李香君故居李香君故居位於來燕橋東、秦淮南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廳、河房建築,又稱媚香樓。明清以來,秦淮河畔的名媛聲妓眾多,尤以“秦淮八艷”名氣最大,她們均為卓爾不群的才貌雙全女子,頗有民族氣節。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膽識。  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位於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又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占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從江南貢院落成直至晚清廢除科舉為國家輸送800餘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在江南貢院的基礎上建設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
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這裡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採風流,甲于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宋代開始成為江南文化的中心。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艷的事跡更是膾炙人口。  秦淮河 秦淮河

地方特產

夫子廟秦淮小吃與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和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

“秦淮八絕”,即: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乾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乾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麵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榮譽稱號

榮譽時間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2016年2月 
首批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2015年5月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2015年4月 
第二批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2015年2月 
江蘇省雙擁模範區2014年7月 
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2011年5月 
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區2010年2月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2009年10月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南京市縣級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