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西城區中部。東起鮮明胡同,南至能仁胡同。因古代巷內有四眼井而得名。又因在其北部也有一條叫四眼井的胡同,為避重名,遂改名為南四眼井胡同。簡稱南井胡同,
附近名勝
在今南四眼井胡同二號(原四眼井胡同十號),是一套舊式宅院,是劉少奇從事革命活動的紀念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二月,劉少奇帶領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由天津搬到北平,領導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當時在磚塔胡同內四眼井胡同十號居住。這裡是劉少奇當時的秘書林楓和譯電員郭明秋的家,劉少奇在這裡居住的時間不長,但卻在此領導了華北地區的抗日救國運動。當時劉少奇使用的化名是胡服。
位置
南池子大街偏南的一段;大約南井胡同里的那口井,井水是甜的,而北井胡同里井水是苦的.
北京的市井胡同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現在元朝的雜劇中。《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和梅香有一段對話,張問梅:“你家住哪裡?”梅答:“我家住磚塔兒胡同。”這個胡同至今還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層磚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過經清、民國兩代修葺,已由七層變為九層。據學者考證,胡同之稱是由蒙古語中的“火疃”轉化而來,元朝擴建大都時,城內居民按片分開,中間留有通道,這種通道蒙古語稱“火疃”。後來,北京人把它讀成了“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