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甫北路,北至下九路、第十甫路交接處,南接十八甫與十八甫南路相交。1927年擴建成路,因位於十八甫北側,故名。,瀝青路面。
史跡簡介
變化的十八甫地理
西關最早的商業聚落是在宋代的繡衣坊(今下九路),至明代隨著開鑿大觀河發展成為城西的主要商業街圩,並逐步擴展為十八個“甫”。即沿西濠和大觀河而興建的街圩。“十八甫”計由西濠金字灣西側第一津開始,向南成為二、三、四、五、六、七、八甫,轉西至下西關是九、十、十一甫,再轉東向南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甫,再向南轉向西為十七、十八甫。十八個“甫”,現已改變很大,但其遺址、舊地仍不難尋覓。至今區內仍以甫為街名的尚有不少,著名的商業街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十八甫,均是古代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十八甫街的舊址。現在的十一甫新街、十二甫西街、十三甫、十五甫正街、十五甫一巷、十五甫三巷、十六甫大街和北街、十七甫北街等街名都與遺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