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好攻雜藝,而性尤嗜茶。”對於品茶,當然也包括潮汕工夫茶,都有所研究。
先報震鈞的家門:生於世族大家,清鹹豐七年生,卒於民國九年,年六十有四。庚子之役後任江蘇江都知縣;宣統二年執教於京師大學堂。不久,入江寧將軍鐵良幕府,並任江寧八旗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後一直居於南方。
次談其學業:震鈞生於“末世”,故此,一生頗多“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於是寄情於書畫,潛心於著述。我們所知的著作有《庚子西行紀事》《渤海國志》《兩漢三國學案》《八旗書人輯略》和《天咫偶聞)等十種之多。
《天咫偶聞》十卷,是震鈞在光緒二十一年“信手條記……追溯舊事”,歷時八年,至光緒二十九年才付印的著作,是一部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作品。有人說此書可“繩《夢華》《夢粱》二錄之前蹤”。其中對於史事紀實、典章變革、地方掌故、名人舊居和貴戚逸事等等都有所敘述。
《天咫偶聞》卷八有《茶說)一章,是他有感於“京師士大,無知茶者,故茶肆亦鮮措意於此”,因而將他在“南頗留心此事,能自煎茶”並寫成《茶說》錄於此。全文近二千字,分別從擇器、擇茶、擇水、煎法、飲法五部分敘述。這篇在揚州寫成的《茶說》,雖未出現“潮汕工夫茶”字眼,但從行文上看,都與歷來敘述工夫茶道文章相同。這篇《茶說》,為我們提供了幾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其一,震鈞聲明,《茶說》來自《茶經》,而有感於“煎茶之法,失傳久矣”。那就說明,《茶經》與工夫茶有淵源關係。
其次,從《茶說》可知,當日的楊州“工夫茶”飲法已不太流行;而同時的潮汕,卻是工夫茶風靡潮汕各地。
其三,霍鈞是否來過潮汕?是否見到期汕工夫茶的飲法?可惜我們沒有資料能回答這一問題。
震鈞在《茶說)中強調飲茶的環境和精神追求,認為工夫茶“可自怡,如果良辰勝日,知己三二,心暇於閒,清談未厭,則可出而效技,以助佳興;若俗冗相纏,眾言囂雜,既無清致,寧俟他辰。”這也是今天的工夫茶茶客仍很重視的。
《天咫偶聞》的流通本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點本,有興趣的茶客何妨一讀《茶說》。
相關詞條
-
秦震鈞
秦震鈞(1735-1807)字酉經,號蓉莊,江蘇無錫人。工書,得張照法。嘗聚古今名跡刻寄暢園法帖十卷。一生在山東、陝西、甘肅、浙江等地任地方官吏,官至山...
人物簡介 生平經歷 主要貢獻 -
張玉鈞
張玉鈞(Zhang Yujun),男,1965年生,內蒙古奈曼旗人,日本鳥取大學森林規劃學博士,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
個人簡介 個人履歷 發表論文 出版著作 報紙情況 -
李烈鈞
李烈鈞(1882—1946),字俠如,號俠黃,漢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羅溪坪源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青年時期便追隨孫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後,李...
個人生平 作品一覽 故居 墓地 -
楊炳鈞
楊炳鈞,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省大理劍川縣人,白族。1999年師從黃國文教授,2002年獲得中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同年獲Freeman...
個人簡介 藝術評價 -
盧鈞窯
綜述 盧鈞產生於清朝晚期。那時,由於世界列強的入侵,各地的達官...、苦苦研究試驗多年,終於在光緒末年燒成了能與宋鈞媲美的小窯盧鈞,因用小爐燒成故稱爐鈞,又因各種工藝、配方為盧家獨創,所以又稱盧鈞。其成品精美異常...
綜述 盧鈞窯 歷史淵源 傳承譜系 工藝特色 -
黃柏鈞
黃柏鈞(Denny Huang),1982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德州,中國台灣男演員,畢業於休斯敦大學。2007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鬥牛要不要》,從...
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社會活動 人物評價 -
盧鈞[鈞瓷的一種]
盧鈞,是繼宋代官窯之後,鈞瓷發展史上又一個高峰期的代表作,在鈞瓷界素有“唯盧鈞可與宋鈞相媲美”之說。盧鈞是鈞瓷的一種,是鈞瓷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鈞瓷是...
簡介 起源 淵源 歷史演變 制瓷工藝 -
北宋鈞窯天藍釉六葵口盞托
北宋鈞窯天藍釉六葵口盞托,此盞托造型精緻,釉水肥厚,是個小可愛。釉面有風化,十分罕見。
概括 杯與盞,中國酒文化與茶文化 鈞瓷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