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化作鄉是建並撤前的化作鄉、以麥鄉、黑塘鄉和沙壩鄉的聳古、羊場、安山(伙仲)構成,屬原龍場區管轄。化作鄉1941年前屬大方縣,1941年劃屬納雍縣,1958年建立原化作公社,1966年與以麥合併為紅岩公社,1972年又恢復成化作公社,1984年7月20日建成民族鄉(不含現在的以麥、黑塘、羊場),1992年撤併建後建立現代化作苗族彝族鄉。地理狀況
化作鄉地質地貌複雜,地面群山綿延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落差大,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地倮都約1800米,最低海拔地雙岩頭河尾巴約1000米,適宜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化作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75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4.6度,年降雨量1141毫米。95年全鄉有耕地面積19090畝,其中:田3556畝,土15534畝;林地85000畝;草地38038畝。全鄉糧食總產量3858220公斤,人均占有糧食148.9公斤,比1984年增長1.5%。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玉米、洋芋、花豆、黃豆、小麥、蕎子、花生、油菜、烤菸、紅苕等十餘種。礦產資源
化作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煤(無煙煤)、大理石、硫磺、鐵、高嶺土、硫鐵等礦。其中:無煙煤和大理石藏量最多,目前正在開發中。大理石是化作的主要礦產資源,同時也是納雍縣的主要礦產資源,到現在大約已開採十年了,但都是表皮開採,且利用率較低。著名的“墨晶玉”大理石就產於此,被專家命名為“貴州黑”,深受國內、國外用戶好評,經過深加工的大理石目前已出口美國、日本、泰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煤是化作鄉礦產分布較廣的一種,分布於全鄉13個村80多個村民組,在鄉煤廠的帶動下,現已成規模開採,其中已有萬噸級煤井4個,從業人員200多人。煤質優良,離地表近,易於開採,是生產化肥的理想原料,目前主要銷往畢節和臨近的幾個鄉鎮。煤炭企業是化作鄉未來企業發展的龍頭,同時也是化作經濟新的目標。旅遊
荒山、荒坡資源和旅遊資源。荒山、荒坡是發展畜牧業的主要基礎,同時也是發展經濟林、用材林的基礎。畜牧業以槍桿岩商品牛、商品羊專業村為龍頭,現已逐步輻射到各村。經果林應以撲仲河野雞落、黑塘、雙岩頭為發展基地,大力引進新品種,採用新的科學管理方法,因地制宜,種植不同的經果林。森林以化作林場、大尖山林場、國家3356項目工程種植的樹木和長防林工程為起點,很好的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旅遊資源:旅遊是貴州欣欣向榮的第三產業,化作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著名的“烏江第一漂”是省級風景區,目前正準備申報國家級。另外,還有九洞天、彭家洞都在化作鄉。遊人在飽覽了“小三峽”風光後,可領略溶洞風光,既消除了旅遊疲勞,也享受了大自然美景,其收穫不言而喻,讓你流連忘返,其樂無窮。
基礎設施
化作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同時也是制約化作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全鄉已通電村14個,通路村13個,且大部分只是簡易公路,雨天無法通車,通水村10個。缺口較大,還需加快投入。有公辦學校4所,教室47間,教師180多人,學生2368人。民小23所,教室61間,教師68人,學生24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9%。衛生室3個,衛生員17人。行政
化作鄉下轄村民委員會(總計21個)發大戛、倮都、安大垮、化作、趙家寨、益興、達那、以麥地、抵納寨、雙岩頭、黑塘、烏沙、箐上、治安、野雞落、槍桿岩、大營、官寨、安山、羊場、聳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