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勝者全得博弈(winner-take-all game),支付策略取決於對於其他競爭者或參與人而言的相對價值而非絕對價值。
特徵
這類博弈的一般特徵是:回報主要或完全集中於那些最優的競爭者。 在社團參與過程中,也許剛開始時有許多參與者,但最後真正獲益的只有一個,即最強實力者。如職位競選,項目申報等。
內容
勝者全得博弈雖然將報酬嚴重地集中在獲勝者一方,或者叫“贏家通吃”,但是這種勝者全得吸引了無數人的參與,過多的人參與了這種競爭,都想成為贏家,使得這個競爭市場過於擁擠,太多的人在追逐太少的"夢想",而不是把時間精力用在能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的事情上,從經濟學角度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浪費,因為這些行為過多將導致經濟的無效率。
詮釋
從經濟的效率來講,所有人都參與“勝者全得”的競爭比沒有人參加效率要高,但比市場上各司其職效率要低。這個理論運用到奧運會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奧運會促進了世界的交流和經濟的融合,比沒有奧運要顯得有效率;但這終究是運動員之間的體育競技,如果它吸引了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勝者全得的競賽,那么將導致整個經濟效率的下降。
套用
如果在博弈中,收益不是依據絕對價值而是依據相對價值,並且收益主要或者完全集中於博弈中的獲勝者,那么此博弈即為勝者全得博弈。
在勝者全得博弈中,獲得冠軍的人一般都擁有極好的天賦,他在競爭中獲勝並得到絕大部分收益,而亞軍得到的收入將少得多。例如在體育比賽中,一個冠軍可能獲得5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獎金,而亞軍可能只獲得lo萬美元左右的獎金,其餘的人收入則更差。但是,由於有高額的獎金在刺激著獲勝者,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獲得成功,於是,很多人就參與到這場競爭中。有鑒於此。經濟學家R·法蘭克(RobertFrank)和P·庫克(PhilipCook)在研究了他們稱之為“勝者全得”的社會後果後指出:當自由市場者主張市場激勵導致社會有效的結果時,我們認為勝者全得市場吸引了過多的參與者,從而導致了無效的消費和投資,並且經常使文化墮落……頂級工資的劇增根源於勝者全得市場的逐漸流行。法蘭克和庫克強調“位置權利控制”的必要性(例如改革法律系統)和消費累進稅,以降低因娛樂、體育和商業的巨額報酬而引發的過度競爭所帶來的浪費。
盤點各種博弈策略
博弈論聽上去很深奧,其實每時每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有時博弈論可以成為幫助我們在一些重大人生決策時提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