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當地時間2011年3月29日下午,約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外長及代表在倫敦參加有關利比亞局勢的國際會議,上百名居住在倫敦的利比亞、卡達等國抗議者在蘭卡斯特宮會場外示威,要求西方國家停止轟炸,停止干涉利比亞內政。
來自約4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外長及代表29日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有關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商討軍事干預利比亞後的戰略及利比亞未來走向。與會者除來自參與對利比亞軍事打擊的國家外,還包括聯合國、歐盟、非洲聯盟、阿拉伯聯盟等國際組織的代表。中國、俄羅斯未派代表參加會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伊斯蘭會議秘書長伊赫桑奧盧、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歐盟外長阿什頓、聯合國利比亞問題特使哈提卜、阿盟大使優素福以及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利比亞反對派的臨時過渡全國委員會特使賈布里勒等出席了會議。英國外交大臣黑格主持了當天的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關注利比亞危機引發的難民潮等人道主義危機,他表示重申實現利比亞停火以拯救生命、結束暴力。
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在會議發言時表示,北約將接管指揮權,實施聯合國禁運與保護利比亞平民決議,她表示要確保利比亞民眾得到人道主義援助,要幫助利比亞成功實現政治過渡,卡扎菲必須下台,但這不能靠軍事手段實現。美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保證利比亞的主權、統一與領土完整。
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2011年3月29日在英國首都倫敦閉幕。與會者表示,利比亞的未來將由利比亞人民自決。英國外交大臣黑格代表與會者在會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聲明說,今天任何與會者都不能決定利比亞的命運,利比亞人民將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
在會議舉行之時,位於蘭卡斯特宮的會場之外,上百名居住在倫敦的利比亞、卡達等國家的人士舉行示威,抗議西方國家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他們揮舞著利比亞國旗,手舉標語,高呼“停止轟炸利比亞”、“停止干涉利比亞內政”、“利比亞的問題由自己解決”等口號。
在此次國際會議舉行之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西方國家領導的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是“野蠻的行為”。
其會議目標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致開幕辭時表示,本次會議有三個目標,承諾落實聯合國1970和1973號決議;確保人道主義援助抵達利比亞所需之地;幫助利比亞人民規劃衝突結束後的未來。卡梅倫稱,利比亞人民無法實現決定自己命運的目標,上述三項目標就是利比亞民眾目前需要的援助。
重要成果
會議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與會者重申全面實施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建立禁飛區與保護平民決議的重要性;
承諾保證利比亞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與國家統一;
將繼續努力促成利比亞各方按聯合國決議要求停火;
會議認為只有利比亞人民能夠選擇自己的政府,與會者同意由包括臨時過渡全國委員會在內的利比亞各方共同參與啟動國家政治進程等。
分歧依然存在
應該說此前的分歧是軍事行動要持續到怎樣的一個程度,這個問題應該說還沒有解決,只是在利比亞的政治問題上參與軍事行動的北約國家以及像卡達這樣的阿拉伯國家有了一定的默契,也很難說就是共識。
因為我們注意到這並不是會議的最終聲明,那么在軍事手段上北約的各成員國以及參與到軍事行動的非北約國家之間矛盾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這場軍事行動如果空襲不能奏效的話要怎么辦,即使空襲能夠奏效,完全依靠空中保護的班加西力量打下的的黎波里是不是就意味著戰事的結束,這些都是問題,這些問題在倫敦會議上我們還沒有看到答案。
首先軍事行動我們可以判斷依然會繼續,而且強度會隨著班加西政權的軍事進展而有所加強或者減弱,這與地面戰場的態勢是息息相關的,但無論如何,倫敦會議之後一些國家組成的所謂卡扎菲這樣的軍事行動聯盟它的活動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這一點是可以預見的,尤其是卡達主動表示說要承擔下一次峰會表明至少西方國家可以宣稱說。
針對卡扎菲的軍事行動不是西方單方面發起的,也得到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這種支持當然要對西方下一步的軍事打擊在政治和宣傳方面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所以我們也可以斷言說未來對卡扎菲的軍事行動一定會繼續,而且英法扳掉卡扎菲的決心通過倫敦會議之後應該說是會得到加強的。
與會者意見
1、稱卡扎菲已喪失合法性
與會者除來自參與軍事打擊的國家外,還包括聯合國、歐盟、非洲聯盟、阿拉伯聯盟等國際組織的代表。中國、俄羅斯未派代表參加會議。
會後發布了包括9點內容的主席聲明。聲明中說,與會代表重申完全、迅速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利比亞問題決議的重要性,卡扎菲及其政權已經完全失去了合法性,並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對卡扎菲政權採取強制措施及制裁,並採取措施防止其僱傭軍得到供應;考慮在聯合國及區域組織框架內,對其進一步制裁;利比亞人民必須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未來,對利比亞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
義大利外長弗拉蒂尼表示,會議一致決定要求卡扎菲下台。歐巴馬2011年3月29日表示,卡扎菲最終將下台。他不排除向反政府武裝提供軍事援助。希拉蕊也表示,將考慮向“過渡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俄羅斯媒體稱,卡扎菲已在倫敦“被告別”。
2、英國驅逐5名利外交官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代表與會者在會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聲明說,今天任何與會者都不能決定利比亞的命運,利比亞人民將決定他們自己的未來。黑格30日還宣布,英國驅逐了5名利比亞外交官。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稱,軍事行動將一直持續到卡扎菲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其軍隊停止攻擊平民,並允許外界向需要救助的人提供人道援助為止。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利比亞交戰雙方都存在虐待平民的問題。他將派出特使與交戰雙方接觸。
利比亞反對派在會議上散發了一份題為“民主利比亞的願景”的檔案,希望構建一個現代、自由和統一的新利比亞。委員會還稱將舉行公正自由的選舉,並起草憲法。這份檔案被視為反對派首次提出的“治國方略”。
3、利500億美元被凍結
聯合國安理會利比亞制裁委員會主席卡布拉爾28日說,對利比亞制裁工作正“全面啟動”。
卡布拉爾28日說,利比亞18人面臨旅行禁令,13人和5個實體遭凍結資產,但未予詳細說明。美國和英國先前分別宣稱凍結大約300億和200億美元。
安理會一名外交人士說:“聯合國沒有禁運利比亞石油……反政府武裝可以賣石油。”如果反政府武裝出售石油,無需獲得安理會利比亞制裁委員會“特別許可”。
質疑
將建聯絡小組協調行動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2011年3月29日在會後代表與會者發表聲明說,與會者同意建立“利比亞聯絡小組”,為國際行動提供領導和政治指導,為協調對利比亞的國際反應提供一個論壇,並與利比亞各派建立起聯繫。卡達將召集第一次小組會議,隨後將由相關國家輪流擔任召集人。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他無法估計利比亞軍事行動將持續多久,但僅依靠軍事方式無法解決利比亞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會議在對利軍事行動目標、行動期限、北約接管指揮權後是否改變“交戰規則”等人們關心的問題上,會議均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各方在利比亞問題上的分歧也未得到解決。
據報導,阿盟24個成員國中,7個國家派代表與會。阿盟秘書長穆薩、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讓·平沒有出席。另外,利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成員未出席,原因是這一組織未受邀請。不過,其代表吉布利勒已在倫敦分別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以及德國、法國外交部長會面。
英美不排除武裝反對派
黑格30日在議會下院說:“鑒於對卡扎菲政權行為的嚴重關切,我們已經採取措施驅逐了利比亞駐倫敦使館包括武官在內的5名外交官。”如果這些利比亞外交官繼續留在英國境內,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英國首相卡梅倫同日表示,英國不排除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武器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未作出決定。歐巴馬29日在接受採訪時也說,不排除武裝利比亞反對派的可能。
雙方激烈爭奪米蘇拉塔
就在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召開當天,多國部隊的戰機29日晚再次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發動空襲。目擊者說,的黎波里市區至少傳出3次威力巨大的爆炸聲,來自非常靠近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一處住所。法國總參謀部30日宣布,法國空軍28日晚間至29日繼續對利比亞軍事目標進行打擊,重點打擊了的黎波里附近一處防空飛彈基地和一個彈藥庫。
有報導稱,進攻卡扎菲家鄉蘇爾特的反對派武裝29日遭到了利政府軍的頑強抵抗。此外,反對派和政府軍29日都宣稱控制了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的部分區域。
美軍官員29日說,截至當天,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已耗費美國5.5億美元資金。國防部同時承諾,一旦北約穩定在利比亞的軍事控制力,美軍將縮小參與規模,將耗費控制在每月4000萬美元以內。
多國媒體聚焦
歐洲新聞通訊社29日報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CatherineAshton)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FoghRasmussen)都對在本周二舉行的討論利比亞問題的倫敦會議表示讚許。阿什頓強調了倫敦會議所取得的“進展”,在此次會議上與會者同意設立政治聯絡小組,並再次強調卡扎菲政權已經“徹底”失去執政合法性並應展開“民主過渡”。他還指出:“我們尤其希望利比亞的未來可以掌握在利比亞人民自己手中。”另外,拉斯穆森對建立政治聯絡小組表示肯定,他認為,這意味著國際社會非常期待解放利比亞人民並讓他們享有民主和人權。
西班牙《埃菲社》29日以“卡梅隆相信倫敦會議將是利比亞的一個新的開始”為題,對倫敦會議進行報導。文中寫道,卡梅隆在會上指出,“利比亞人民的未來是一個沒有暴力沒有壓迫的未來”,不過他還補充說,當然利比亞人民不能孤立獨行。他認為,國際社會首先要對聯合國的1970和1973號決議表示堅決贊同,並同意由盟軍來具體實施。他說:“在需要的地方必須提供最快最便捷的人道主義援助”,“一旦衝突結束,要幫助利比亞人民構建自己的未來”。卡梅隆認為軍事行動和人道主義援助都很重要,但是“距離要建立一條通往自由的廣闊道路還差之甚遠”,他還強調:“最後最及時的解決辦法必須通過政治途徑”,而且要利比亞人民自己來解決。
委內瑞拉《環球報》(ElUniversal)在29日發表題為“聯絡小組為利比亞問題指明政治方向”的文章。文章援引法新社報導指出,“這個聯絡小組提供領導和全面的政治方向,為支援利比亞保持與聯合國、非盟、阿盟,伊斯蘭會議組織和歐盟的合作”。據報導,聯絡小組的另外兩個任務就是“提供一個論壇,以協調對利比亞的國際反應;另外,為國際社會提供聚會場所以聯絡利比亞各方。”
各方表態
1、胡錦濤同薩科齊談利比亞局勢呼籲各方立即停火
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報導,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研討會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胡錦濤指出,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緩解當前利比亞緊張局勢的政治努力,呼籲有關各方立即停火,尋求和平解決問題,避免更多平民傷亡,使利比亞局勢儘快恢復穩定。
在談到利比亞局勢時,胡錦濤指出,近一時期,利比亞局勢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方對此也深表關切。我們認為,安理會就利比亞局勢通過決議,目的是制止暴力,保護平民。如果軍事行動殃及無辜平民,造成更大人道主義危機,則違背了安理會決議的初衷。
胡錦濤說,我們一貫主張,每個國家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受到尊重,不贊成在國際事務中使用武力。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使問題更加複雜化,對話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出路。
胡錦濤表示,我們注意到,最近一些國家和地區組織為解決利比亞危機提出了不乏建設性的主張和建議,我們認為應積極回應這些主張和建議,給和平以機會,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緩解當前利比亞緊張局勢的政治努力,呼籲有關各方立即停火,尋求和平解決問題,避免更多平民傷亡,使利比亞局勢儘快恢復穩定。
薩科齊表示,法方也希望通過政治和外交方式解決利比亞危機。
2、俄外長稱停火和對話是解決利比亞問題當務之急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011年3月30日在莫斯科說,在利比亞實現停火和立即展開對話是國際社會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拉夫羅夫當天在與到訪的奧地利外長施平德勒格舉行會談後說,在利比亞國內進行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但這個國家的未來應該由利比亞人民自己決定。俄羅斯對利比亞局勢表示憂慮,呼籲其各方盡一切努力“開啟政治對話”。
拉夫羅夫說,俄羅斯一向遵循避免平民傷亡、反對使用武力的原則。俄方反對有關國家提出的向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的計畫。俄方贊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的表態,即針對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目的應該是保護平民安全,而不是向其提供武器裝備。
聯合國安理會2月26日一致通過第1970號決議,決定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禁止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員出國旅行,並凍結卡扎菲和相關人員的海外資產。本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973號決議,同意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及其聚居區免受軍事威脅。19日,法國、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開始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3、歐巴馬稱美可能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武器裝備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他不排除向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裝備的可能性。美國國務卿席哈克·柯林頓表示聯合國授權國際力量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決議也可以允許提供武器彈藥。英國外相黑格說,這個決議可以允許利比亞人民在特定情況下獲得武器彈藥用於自衛。
4、卡扎菲指責西方國家行為像希特勒
利比亞官方的民眾國通訊社29日登載卡扎菲的一封信。信中指責多國部隊對利比亞軍事行動“野蠻”。卡扎菲認為,多國部隊對利比亞地面部隊的空襲與德國納粹頭目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動的軍事行動類似。他說:“停止你們在利比亞野蠻、不公正的攻勢,把利比亞交給利比亞人。你們正在對一個和平的民族和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實施種族滅絕。”卡扎菲還說,西方國家正與“基地”組織合作,殺害利比亞民眾。
5、聯合國全面制裁卡扎菲凍結家族資產500億美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利比亞制裁委員會2011年3月28日說,正著手“全面啟動”對利比亞穆阿邁爾·卡扎菲當局的制裁。
制裁委員會主席、葡萄牙常駐聯合國代表卡布拉爾28日首次向安理會通報情況。“委員會(工作)現在正全面啟動,”他說。聯合國會員國應在120天內提交報告,說明是否已執行針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針對卡扎菲及其家人和一些利比亞金融機構的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
卡布拉爾28日在通報中說,委員會已更新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的目標清單,18人面臨旅行禁令,13人和5個實體遭凍結資產。一些西方國家先前著手凍結卡扎菲家族的資產。美國和英國分別宣稱凍結大約300億和200億美元,美國把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下屬的14家企業納入制裁對象。
相關看法
1、借“一經聯合國授權”之後“美國就不能控制”的環節,將“利比亞問題”從“北約框架”中抽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該方案”明顯包括這樣幾個要點:
第一要點:我們知道,利比亞雖處於非洲、但又距離歐洲非常之近,是歐洲常規軍事力量“力所能及”之處。不僅如此,利比亞雖然距離歐洲非常之近,但中間又隔了個地中海,這與前南聯盟與地處歐洲腹地、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歐洲社會穩定有本質的不同。最為關鍵的是,利比亞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都一般。這與俄羅斯視前南聯盟為其傳統勢力範圍、且固有的“斯拉夫情緒”有本質不同。
因此,這就與當年打科索沃戰爭時,面對前南聯盟強大的軍事力量,外加俄羅斯的因素,令歐盟自覺沒有力量獨自解決問題,從而不得不求美國幫忙,在“北約框架”而不是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問題,其處理進程當然是“北約(美國)”主導。
因此,“該方案”的第一要點就是:在俄羅斯、特別是中國,以及依賴歐亞海上運輸線的“非美經濟體(比如印度、德國)”,有意在其它戰略方向(比如南美)充當“地方王”的國家(比如巴西)”的策應下,借“一經聯合國授權”之後“美國就不能控制”的環節,將“利比亞問題”從“北約框架”中抽出,放進聯合國框架內進行解決,為的是拿到“合法性”與“主導性”。顯然,今天的聯合國,美國已然成了“多極中的一極”。
2、除去拿到制衡卡扎菲的手段之意圖外,最大的意圖還在於藉此“全面推進歐盟軍事整合進程”
在俄羅斯、特別是中國的策應下,拿到“附加了軍事打擊內容的決議案”,為的是“一躍而起”,換句話說:在法國(歐盟)力主“附加了軍事打擊內容的、設立禁飛區決議案”的背後,除去拿到制衡卡扎菲的手段之意圖外,最大的意圖還在於藉此“全面推進歐盟軍事整合進程”。
顯然,與當年歐盟無力獨自解決前南聯盟問題時最大的不同是:
首先,利比亞軍事力量遠較前南聯盟弱小,且非常靠近歐洲大陸,完全處於歐盟軍機作戰半徑之內,即便展開地面軍事介入,在後勤保障方面也不是問題(這一點,美國自己就做不到了)。
3、“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在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那么,在包括了“美國力主要求”的“設立禁飛區”的“聯合國決議案”通過之後,在美國突然強調“美國不會單方面軍事打擊利比亞”的背後,其“參加又不是、不參加也不是”之“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無奈心理”,是昭然若揭!
4、中國也有必要為中東局勢的全面混亂做準備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各方角力於“利比亞這個觀察點”,且“埃及之亂”的“後續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的背景下,中國也有必要為中東局勢的全面混亂做準備。顯然,這個準備工作可以放在“歐亞海上運輸線之亂”的問題“在亞洲大陸進行處理”的進程之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日本大地震的“後續發展”無疑為中國提供了這種可能。
在這個問題上,再次重複兩點:
第一,在日本大地震的“後續發展”中,在幫助日本經濟穩定、繼而繼續發展的問題上,中國力推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遠比“一不能吃、二不能喝、且關鍵時刻還掉鏈子”的“日美東亞軍事同盟”要多得多,也重要得多!
第二,由於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且雙方經濟高度互補,因此,在“歐美”均在為“中東局勢”可能全面混亂,“歐美”均在為自己準備替代中東的後備能源基地的時候,特別是,在“歐亞運輸線之亂”可能演化為“東亞海一運輸線之亂”的背景下,為什麼不能借“日本震後重建”之機,談談“東亞經濟一體化”方面的事情?
在我們看來,如果“願意求生的日本經濟與韓國經濟”能夠推動“之前一直在找死的日本政治與韓國政治”、願意藉此機會推動之前被“天安號事件”嚴重毒化的“中日韓三邊、特別是中日雙邊合作氣氛”,那么,中日、甚至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在東海、南海共同進行能源開發,共同整合市場,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非要“以攻為守”而將中東“提前”推進“全面混亂”之中,那就讓它“全面混亂好”了,畢竟那兒一亂,首先亂掉的不是別的,就是那個“石油美元結算制”。
5、在日本核危機中所透露的“日本核武原料”問題,那“更”應該是“仍然占領著日本的”美國所該擔心的
在日本核危機中所透露的“日本核武原料”問題,那“更”應該是“仍然占領著日本的”美國所該擔心的,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即便是將核沾染防範區從“80公里”劃到“800公里”也沒有用,中國完全可以繼續“無視”。如果“美國人”只是熱衷於“劃線”而沒有任何“實質性行動”,甚至違心地“讚賞”日本政府的“救災”的話,那么,中國又有什麼理由替“最應該著急”的美國去阻止“日本核武計畫”?
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美國想將“歐亞海上運輸線之亂”弄成專門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從而尋求“南亞破局”,進一步對中國施展“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的話,那么,那就是“中國告訴日本:現在是你擺脫美國絕對控制的時候了!”。
顯然,對今天的這種極不對稱的“日美軍事關係”而言,日本擺脫美國最好的方式,恰恰是迅速跨進核門檻!在這個問題上,從“中美”雙方對“朝鮮第一次悍然核試驗”的“一系列台面反應”來看,中國遠比美國來得自信!自信得多!
相關評論
一、歐巴馬的第一場戰爭
2011年3月19日,當110多枚美國戰斧式巡航飛彈在利比亞炸響時,美國《國家周刊》雜誌毫不隱晦地將其稱為“歐巴馬的第一場戰爭”。如果說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是歐巴馬從其前任小布希總統手中被迫繼承下來的,那么,軍事干預利比亞則是歐巴馬親自發動的第一場對外戰爭,並且是針對阿拉伯國家的又一場新的戰爭。與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明顯不同的是,此次美國出兵是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旨在保護利比亞平民的1973號決議之後進行的。歐巴馬政府也一再強調美國參與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和有限性。但隨著聯軍摧毀一處卡扎菲使用的建築,並將“禁飛區”從反對派的大本營班加西擴展到首都的黎波里,這場軍事干預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鑒於空襲造成大批平民傷亡的報導,早先主動要求聯合國干預利比亞局勢的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也開始轉而質疑多國部隊的真實意圖。
儘管英法爭相充當急先鋒,歐巴馬政府極力保持低調,但美國毫無疑問是這場軍事行動的指揮核心。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亞瑟·赫曼指出,不要被英法的積極主動和美國的曖昧姿態所迷惑,只有美國才具備確保這場戰役持續下去的條件和能力。到目前為止,多國部隊的行動統一由設在德國斯圖加特的美軍非洲司令部協調指揮,而且美國海軍艦艇在短短4天裡,已經向利比亞境內發射了160餘枚戰斧式巡航飛彈,基本上摧毀了卡扎菲政府軍的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據統計,截至22日,美軍戰機出動212架次,遠高於其他聯軍總和的124架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稱,美軍評估認為,空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美軍的特殊能力發揮了關鍵作用。
22日,正在俄羅斯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軍將在未來幾天降低攻擊強度。但與此同時,美軍仍在加緊針對利比亞的軍事部署。據美國國防部訊息,美國海軍“巴丹”號兩棲戰鬥群將於23日從諾福克軍港起航,前往地中海,參與針對利比亞的國際軍事行動。據悉,該戰鬥群由“巴丹”號兩棲攻擊艦、“梅薩·佛德”號兩棲船塢登入艦以及“惠德貝島”號海灘登入艦組成,並搭載海軍陸戰隊兩棲遠征分隊、戰術導航控制部隊以及醫療和直升機部隊。據介紹,該戰鬥群具備兩棲登入作戰、戰區安全合作、人道主義援助等多重能力。另據美國媒體報導,包括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在內的多艘美軍艦艇,也將投入針對利比亞的作戰。有媒體評論認為,儘管歐巴馬多次表示支持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但不會派遣地面部隊,然而,美國向地中海增派包括兩棲攻擊艦在內的軍事力量,還是不免讓人懷疑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美國要想“交權”不易
歐巴馬22日在其拉美之行的最後一站薩爾瓦多接受媒體提問時重申,美國將在未來幾天移交關於確保利比亞禁飛區的軍事指揮權。陪同歐巴馬出訪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德說,歐巴馬當天早些時候同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分別進行了電話交談,希望儘早解決各方在多國部隊指揮權歸屬問題上的嚴重分歧。
隨著對利比亞空襲打擊的持續,聯軍內部關於指揮權歸屬的爭論日趨表面化。北約似乎是美國比較中意的選擇,但法國和土耳其等國明確表示反對。義大利威脅,除非北約接收領導權,否則將拒絕向多國部隊提供機場。法國總統薩科齊稱,以北約名義進行“禁飛區”執法,很容易被反西方的阿拉伯國家和民眾貼上“十字軍入侵”的標籤,這種擔憂得到了美英等國的認可。土耳其作為聯繫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紐帶,雖然支持多國部隊針對利比亞的行動,但反對以北約牽頭。而據美國媒體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美歐官員的話稱,多國聯盟內部對於法國總統薩科齊搶盡風頭普遍感到不滿。3月19日,當美歐各國在巴黎商討對利比亞動武的同時,法國戰機已經飛臨利比亞上空,薩科齊當仁不讓地成為打響第一槍的那個人。
此外,阿拉伯國家的立場搖擺也是讓美歐頗感頭疼的問題。空襲開始不久,阿盟對軍事行動的態度由最初的積極支持逆轉為有所保留。而截至目前,阿拉伯國家中僅有卡達同意派戰機參與行動,但最快也要等到本周末才能到位。其他阿拉伯國家普遍持觀望態度。據美國媒體報導,歐巴馬政府正加緊勸說阿盟國家堅定立場。鑒於這種複雜局面,法國外交部長朱佩提出建立一個由多國外長組成的“政治指導委員會”負責協調利比亞禁飛區行動,以便把廣泛的政治領導和北約的軍事資源與能力結合起來。但這種鬆散的機制能否得到各方認可還是個未知數。儘管歐巴馬一直對“交權”表示樂觀,但多國內部眾口難調的現狀,似乎預示著美國暫時還難以脫身。
三、可能不得不面對持久戰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3月20日公開宣稱:“我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這種狀況雖然是歐巴馬政府和多國部隊不願意看到的,但卻是最有可能的一種結局。
歐巴馬強調,雖然美國的政策是希望迫使卡扎菲下台,但禁飛區空襲行動的目標卻並非是卡扎菲。美國中東問題專家亞瑟·赫曼指出,二戰後沒有哪個政權是僅靠空襲就垮台的,美軍的高爆炸彈當年沒能讓薩達姆屈服,現在同樣不會在卡扎菲身上奏效。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了兩年時間、飛行超過10萬架次才建立了禁飛區;而美軍在伊拉克上空的禁飛區持續了12年之久,才將薩達姆政權徹底摧垮,最終還是依靠了地面部隊。
以反對派有限的軍事實力和組織能力,即便有多國部隊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也難以對卡扎菲政權構成致命威脅。指揮禁飛區行動的美軍司令卡特·哈姆坦言,不排除卡扎菲繼續掌控權力的可能性,儘管這不是一種理想的結局。凱托研究所分析師班傑明·弗里德曼指出,口頭施壓和經濟制裁只會讓利比亞局勢變得更糟。
顯然,美國如果堅持軍事介入僅限于禁飛區,就要準備接受利比亞長期僵持的內戰局面。而如果美軍最終派出地面部隊,則利比亞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阿富汗。歐巴馬政府的模糊政策已經引起美國國內的嚴重擔憂,即使一些民主黨人和溫和的共和黨人,也擔心美軍陷入利比亞這個新的泥潭。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成員盧格警告美國勿捲入中東地區連綿不絕的戰事。前海軍部長、民主黨參議員詹姆斯·韋布稱,歐巴馬政府必須明確告訴美國人民,這場軍事行動的終點在哪裡。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將軍則指出,軍事干預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速戰速決,從軍事角度看,目前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目標已經實現,但如何從政治層面定義軍事行動的成敗,是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安東尼·柯德斯曼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所謂禁飛區很可能是一個假命題。他說,當這個框架被證實是失敗的,多國部隊將毫無選擇地介入針對卡扎菲及其地面部隊的進攻。
其實際意義
應該說還是非常有實際的意義的,就是至少倫敦會議以後針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行動的國家可以宣稱自己擁有了這么一個政治架構,來解決利比亞問題,當然這個政治架構是不是聯合國授權的,很難說,聯合國秘書長出席不代表聯合國授權,這一點我們是要看到的,而且也提出了一個指導原則,就是第一不贊成利比亞分裂,也就是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的兩立狀態這只是一個臨時狀態,這個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
第二就是在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當中的這些國家中統一的一個思想就是要打倒卡扎菲,不像之前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行動的國家在卡扎菲的去留問題上依然是有爭論的,現在應該說如果英國外交大臣的聲明能夠代表與會的所有國家的意願的話,大家打倒卡扎菲就是他們的一個最大的、最主要的政治性的共識。
當然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倫敦會議有一點非常令人遺憾,就是倫敦會議沒有給利比亞衝突以雙方的說話的權利,的黎波里政府也就是卡扎菲政府不被邀請,而反對派的班加西政權雖然獲邀出席但是不被允許說話。
所以我們很難說這樣的9點聲明是真正由利比亞人民做出的,只是說對利比亞發動空襲的這些國家他們共同做出了一個所謂的9點共識,而這9點共識當中恐怕最重要的就是藏在其中的打倒卡扎菲,所謂的卡扎菲已經沒有執政的合法性,但是我們也看到這件事情很有趣,就是一方面說卡扎菲沒有執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說利比亞的問題要由利比亞人民來解決,那么利比亞人民什麼時候說了卡扎菲執政沒有合法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