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概述
凱恩斯的消費函式理論是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一書中提出:總消費是總收入的函式。這一思想用線性函式形式表示為:Ct=a+b×Yt
式中C表示總消費,Y表示總收入,下標t表示時期;a、b為參數。參數b稱為邊際消費傾向,其值介於0與1之間。凱恩斯的這個消費函式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這一假說過於簡單粗略,用於預測時誤差較大。
主要內容
凱恩斯的消費函式理論作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具有其兩重特性。一方面,它從資本主義制出發,服務於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經濟擺脫危機而得以順利增長,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場經濟的一般運行規則。縱觀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中有關邏輯順序,可將其消費理論簡要概述如下:(一)把消費量(c)與就業量(n)連線起來。認為一定水平的就業量決定一定的消費量。(《通論》第79—80頁)。
(二)設一定的收入決定於一定的就業量。即“在本書範圍內,真實所得之變動原因,僅限於一特定資本設備上就業人數之增減,故真實所得隨就業人數之增減而增減”(《通論》第98頁),這樣又把收入(y)與就業量(n)聯結起來。與第一步相結合,從而把消費與收入聯繫起來。
(三)討論消費與收入等因素的關係,定義消費傾向(函式),c[,w]=x(y[,w])。
社會的消費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數量。
(2)客觀環境因素。
1、工資單位之改變;
2、所得與淨所得之差別;
3、資產的貨幣價值的變動;
4、時間貼現率;
5、財政政策之改變;
6、個人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以上除工資單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太大變動,所以對消費也不會有重大影響。因此,消費是真實所得的較穩定的函式。
(3)主觀因素。
首先分析影響儲蓄動機的因素,包括謹慎、遠慮、計算、改善、獨立、企業、自豪與貪婪。然後從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為享受、短見、慷慨、失算、炫耀與奢侈,等等。這些因素取決於制度、傳統、資本技術設備等影響,而在短期內不易發生變化,即可看作既定量。這樣,再一次證明了消費是收入的穩定函式,這裡的收入當然是指現期的絕對收入水平。
(四)定義邊際消費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的比例。0〈dc[,w]/dy[,w]〈1,邊際消費傾向呈遞減規律,小於平均消費傾向。“當社會之真實所得增減時,其消費量亦隨之增減,但後者之增減常小於
凱恩斯消費理論
凱恩斯消費理論
前者。”(《通論》第98頁)。
以上構成凱恩斯消費函式理論的主要內容,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五)由邊際消費傾向推出乘數理論,說明邊際消費傾向的遞減,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導致國民收入小於充分就業均衡,導致失業,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發點。
基本框架
凱恩斯消費理論 |
依據凱恩斯理論,形成資本主義經濟蕭條的根源是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流動偏好陷阱和預期收益不足。邊際消費傾向小於1並且遞減導致消費不足。在貨幣供給既定的條件下,流動偏好陷阱導致利息率較高,而資本的邊際效率又因為預期收益不足而偏低,從而使得資本的邊際效率很難超過利息率,這就使得投資不足。消費和投資需求不足導致總需求不足,從而出現經濟蕭條。為了實現充分就業,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為此,政府必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就是政府通過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增加總需求;通過乘數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貨幣政策是用增加貨幣供給量來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從而增加收入,但由於存在流動性陷阱,因而貨幣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財政政策。
基本假設
《貨幣論》 |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他從心裡規律角度考察了消費傾向的變動規律,提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消費也隨之增加,但是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卻不斷減少,因為人們所增加的收入並沒有完全消費。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指消費的增量△C和收入的增量△Y之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的收入用於增加消費的部分比率,邊際消費傾向的公式為:MPC=△C/△Y或β=△C/△Y,0<MPC<1。
假設二
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因素。
假設三
平均消費傾向(APC)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平均消費傾向(APC)是指消費總量C在收入總量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為:
APC=C/Y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於1、等於或小於1(因為收入為0時,即使動用儲蓄或借債也必須要購買基本消費品)
根據以上三個假設,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線上性關係,則邊際消費傾向為一常數,這時凱恩斯的消費函式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C=a+βY
式中a代表必不可少的自發消費部分,就是當收入為0時,即使動用儲蓄或借債也必須要有的基本消費,β為邊際消費傾向,β和Y的乘積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費。因此,上式的含義就是,消費等於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之和。
理論缺陷
經濟學原理 |
第一,凱恩斯理論建立在主觀的心理分析基礎之上,而且邏輯也較不嚴密。在概括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時,把它稱之為“正常心理法則”(《通論》第98頁)。雖然也指出尚須若干修正,但也不是難事。但對此卻再沒有更充分的證明或修正了。只是歸結為“人類天性”。作為經濟理論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礎之上難以令人信服。
第二,凱恩斯局限於總量分析,只看到收入影響消費的現象,而不能進一步揭示影響消費的收入背後是收入的分配,進而是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相互關係。所以,他不可能從根本上揭示收入分配和消費的結構差異及其資本家和工人的階級差異,而只是籠統地稱“公眾”、“居民”,雖也提及“富人”與“窮人”但也只是細枝末節。
第三,由其理論得出的許多結論也是不合情理的。如戰爭、地震之類都可解決失業問題等等。這裡,值得指出的是,這些論斷看上去“奇怪荒謬”,但在凱恩斯理論中則是順理成章的,由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斥之為不近人情,凱恩斯由人之天性為基礎,結果推出不合人情的結論,足以促使後來者對其理論本身的反思了。
消費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函式關係。決定消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財產、利率、收入分布等。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消費函式實質上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函式關係。
消費危機論
理論淵源
(一)自辟蹊徑的史料研究《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的第六卷《一般理論引起的若干短論》體現了凱恩斯對前人消費理論獨特的借鑑研究。他對反經典的消費不足妨礙社會繁榮論進行了三個時期的考察。第一時期,是以曼德維爾《蜜蜂寓言》出版為標誌的消費不足論幼年期。凱恩斯談到,早在16、17世紀的赫克舍爾、拉菲馬斯、配第、巴爾邦、卡里等學者先後闡述了奢侈有利,節儉有害,如果每個人都多花錢,那么所有人都會有更多收入的思想,經過《蜜蜂寓言》的渲染,流行起來。通過該書,曼德維爾闡發了他的道德觀——繁榮可以通過花錢而不是儲蓄的得以增大。由於該消費理論與主流理論的背離,遭到了嚴厲的批判。第二時期,以馬爾薩斯的《政治經濟學原理》為代表的消費不足論正式提出期。馬爾薩斯認為,消費不足會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因為財富的不斷增加只能靠對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來維持,“如果每個人都滿足於簡單的食物、最破舊的衣服和最簡陋的住屋,那么其它各種較好的食物、衣服和住屋就肯定不會存在。”然而,這種擔憂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而受到李嘉圖的忽視。第三時期,以J.A.霍布森和A.F.穆默利合著的《工業生理學》出版為標誌的消費不足論成長期。凱恩斯認為《工業生理學》提出的消費理論雖然未能撼動正統學派,但霍布森他們卻是第一次明確地宣稱“資本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儲蓄傾向所導致,而是它對實際的和將來的消費所造成的需求的反應”原理的人。
儘管前人的消費“反”論,受到了多方排斥和打擊,但凱恩斯卻因從表層看到了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消費不足,及致富的依賴路徑——多消費,而勇敢地挑戰經典,系統地提出了“消費不足危機論”的曠世之論。
(二)凱恩斯“消費不足危機論”的要旨
凱恩斯認為,社會總供給依賴於由消費和投資構成的社會總有效需求。就消費來說,短期內由收入決定。然而,由於消費者普遍受一種心理規律的影響,即“在一般情況下平均說來,當人們收入增加時,他們的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么多”,致使邊際消費傾向遞減(MPC)。假定投資誘導不變,由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引起的消費不足,就會使商業、飲食業不景氣,使投資者產生悲觀預期,降低他們的資本邊際效率,產生更強的流動偏好,誘發投資不足。也減弱投資及就業的乘數效應。可見,消費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源頭,又是產品滯銷、非自願失業、貧困屢屢出現、生產過剩危機頻繁爆發的直接原因,即消費不足→經濟危機凱恩斯“消費不足危機論”。為此,凱恩斯提出政府不能甘當“守夜人”,要施加巨觀干預,不斷注入新的購買力,提高邊際消費傾向,疏通流通渠道,拉動生產。他指出:“對於消費傾向,國家要部分通過賦稅制度、部分通過利息率的漲落,和部分通過其他手段來施加引導的作用。”換言之,通過實施刺激消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高有效消費需求,拉動生產、就業、個人收入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形成多消費——多投資——高收入——高消費……的指數增長循環圈。事實證明,由消費不足論,引出的政府干預主義,快速修補了被大危機毀壞的生產鏈條,改良了與生產力不協調的生產關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紀70年代前後,隨著資本主義世界“滯脹”發生而出現的新自由主義對凱恩斯理論的質疑,也波及到在可持續發展命題中是否應該揚棄的問題,因為該理論旨在解決短期問題。
實用性
暢通的流通渠道是保持生產持續、不中斷的必備條件。馬克思指出:“交換過程是商品從把它們當作非使用價值的人手裡轉到把它們當作使用價值的人手裡”,“商品一到它充當使用價值的地方,就從商品交換領域轉入消費領域”這“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即流通(交換)是連線生產與消費的橋樑或紐帶,如果紐帶斷裂、或橋樑過於狹窄,再生產過程就會中斷,G…P…W…G就無法實現。前已述及,可持續發展是無數連續的、短期生產點的連線,斷裂式的生產,不是可持續的生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更加富足的產品過剩時代,此時,“流通對生產、分配、消費不僅起被動的‘聯結作用’,更重要的是起能動的“調節作用”,“流通……是不斷啟動市場、促進需求和消費不斷升位的一個助推器。”因此,不斷向流通中注入購買力,疏導流通,實現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順利轉移,也是保持可持續發展曲線上的“點”連續.、不中斷的必備條件。流通渠道 |
可見,消費不足,不僅造成短期生產中斷,也會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斷裂”;凱恩斯刺激消費政策,或者說是,拓寬流通渠道政策,是促成短期無數生產點得以連續的外推力,也必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
局限性
1.充裕的資源是保障產出持久增長的物質基礎。誠然,短期增長的連續性取決於旺盛的需求亦或暢通的流通渠道,但是,持久的增長則來自於生產要素的持續投入。就連首創需求論的新古典學派馬歇爾也承認:“就一般而論我們所考察的時期越短,我們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對價值的影響;時間愈長,生產成本對價值的影響將逾加重要。因為生產成本……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當前,日益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為,可持續發展要求,產出曲線不僅短期不能中斷,而且,隨著時問的推移應具有無限延長、增長的趨勢,如果資源逐漸走向耗竭,即使生產能夠不間斷的維持,那也是低位運行(斜率變為負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保證資源數量的充裕,增長的持久性才成為可能。2.消費不足論的資源環境負效應。如果說資源短缺問題早已存在的話,那么,“滯脹”是資源危機凸現的標誌。該問題快速升級,與長期單方面實施刺激消費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凱恩斯對消費拉動經濟的強調,推動了資源環境惡化的進程。凱恩斯認為,一個社會之所以貧困是因為就業不足,“就業的機會必然受到總需求多寡的限制。總需求只能來源於現行的消費以及現在為將來的消費所作的準備。……消費不可能被無限期地推遲下去。”要“預先消費”就得“舉債支出”進行負儲蓄,但是,只要消耗就會促進生產,哪怕是浪費也會致富。這種對消費作用的強調,促成了後工業社會新意識形態“物質主義(materialism)”的形成,即,不顧及資源承載力、不顧及後代人福利的畸形消費——高消費、炫耀消費和浪費消費。這種消費,對一國資源環境的掠奪是貪婪和瘋狂的,且以其強大的感染力,促成資源難題全球泛濫。因此,“從全球變暖到物種滅絕,我們的消費者應對於地球的不幸承擔巨大責任。”對資源更具破壞性的畸形消費意識仍來源於《通論》:“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戰爭都可以起著增加財富的作用。”儘管,這些話是出於對那些固守經典理論的政治家的諷刺,但被相當數量的人所誤解,以至於,西方社會的軍備競賽、頻繁戰爭、浪費性政績工程等都以此為理論根據。儘管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美國也從二戰中得到了繁榮的好處,然而,破壞性消費對資源環境的摧毀卻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強烈的短期意識是誘發資源問題快速升級的又一原因。凱恩斯在《通論》中坦言,他所陳述的思想及政策主張都是針對短期經濟問題的,這無可厚非。然而,他在處理短期問題時往往把短期與長遠、當代與後代的利益對立起來,所形成的策略通常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當代不顧後代人。例如,他認為古埃及的就業得益於金字塔的建造,中世紀就業得益於造教堂和做道場,為此他告誡道:如果“我們在為後代建造住房時,要是仔細考慮這樣做對後代所增添的‘財務’負擔,從而,我們就沒有象埃及和中世紀那樣簡便的避免失業問題的方法了。我們就不得不接受失業的存在……”。他還有一句著名的話:“在長期中,我們都會死去”,意思是說,既然到了那個時候,人們都會死掉,那么,經濟事物的長期均衡狀態就沒有實際意義了。這種短視化的思想,既迎合西方政府政治利益集團的價值取向,也與西方大眾的人文價值觀相彌合,因此,在實踐中,消費上的吃光花光帶動資本的極度擴張,必然衍生大量投入、大量消耗的增長模式。第三,單方強調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忽視生產源泉的管理可能對持久消費的制約。必然帶來連鎖負外部性的全球傳遞。西方已開發國家接受凱恩斯刺激消費政策,帶來了產業快速升級和信息化實現的良好效應。信息化似乎是減少甚至替代了資源的大量消耗,但事實上,支撐過度消費的產品加工和生產地點已經轉移到欠已開發國家,並且,同時轉移的還有以資源高投入、高耗費、高廢棄物排放為特徵的增長模式,由此導致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堪重負的負外部性在全球範圍蔓延,留給其他國家乃至後代可發展的道路日益狹窄。
對於凱恩斯刺激消費政策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加爾布雷斯早有微辭,並指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雖然為改善開闢了無限的可能性,但存在著根本的缺陷,他們不能為解決當前困擾現代社會的經濟問題提供有益的指導。”的確,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凱恩斯的刺激消費政策是以大量閒置資源為條件,在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稀缺情況下,不加節制使用,必然造成資源的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