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收入理論

持久收入理論

持久收入理論(Lasting income theory)持久收入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來的。他認為居民消費不取決於現期收入的絕對水平,也不取決於現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關係,而是取決於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論將居民收入分為持久收入和暫時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當長時間裡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種長期平均的預期內得到的收入,一般用過去幾年的平均收入來表示。暫時收入是指在短期內得到的收入,是一種暫時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獲得的獎金),也可能是負值(如被盜等)。弗里德曼認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響人們的消費。

確定

如何確定持久收入是持久收入理論中的重大問題。一定時期的持久收入水平,應該由過去持久收入水平與當年實際收入,即現期收入水平共同決定。如果一個人現期收入水平高於過去持久收入水平,則他現期持久收入水平應該高於過去持久收入水平,反之,現期持久收入水平,則低於過去持久收入水平。

基本觀點

持久收入理論持久收入理論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

1. 從長期來看,消費支出取決於持久性收入。對於消費支出取決於可支配收入這一點,所有經濟學家都是沒有分歧的,分歧在於可支配收入的含義是什麼。凱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釋為現期絕對收入水平,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把可支配收入解釋為相對收入水平,持久收入假說則解釋為持久收入。
2.持久收入與暫時收入的區分與聯繫。持久收入與暫時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響消費支出。暫時收入對消費支出的影響是通過對持久收入的影響而發生的。可以過去收入與暫時收入的變動來計算出持久收入。
3.持久收入是穩定的,所以,消費函式也是穩定的。

弗里德曼的理論具有兩個重要特點:堅持經濟自由,強調貨幣作用。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凱恩斯的政府干預思想。弗里德曼認為,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市場經濟具有達到充分就業的自然趨勢,只是因為價格和工資的調整相對緩慢,所以要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況可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如果政府過多干預經濟,就將破壞市場機制的作用,阻礙經濟發展,甚至造成或加劇經濟的動盪。他還強勁地攻擊凱恩斯所倡導的財政政策。弗里德曼認為,在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增加開支將導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將引起私人投資和消費的縮減,從而產生“擠出效應”,抵消增加的政府支出,因此貨幣政策才是一切經濟政策的重心。

相關人物

持久收入理論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是美國經濟學家,貨幣主義大師,以研究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弗里德曼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

他通常反對政府干預的計畫,尤其是對於市場價格的管制,他認為價格在市場機制里扮演著調度資源所不可或缺的信號功能。在《美國貨幣歷史》一書中,他提出經濟大蕭條其實是政府對於貨幣供應管制不當所致。後來他在2006年說道:“你知道嗎?很奇怪的是為何人們仍以為是羅斯福的政策讓人們脫離了經濟大蕭條。當時的問題是,你有一堆失業的機器和失業的人民,你怎么能靠著成立產業壟斷集團和提升價格及工資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他接著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直到1976年,在這30年裡他將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形塑成一個緊密而完整的經濟學派,被稱為芝加哥經濟學派。在弗里德曼的領導下,多名芝加哥學派的成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1953-54年間以訪問學者的身分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任教。從1977年開始弗里德曼也加入了史丹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弗里德曼在1988年取得了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MedalofScience)。199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加里·貝克爾形容,弗里德曼可能是全球最為人認識的經濟學家,“他能以最簡單的語言表達最艱深的經濟理論”。他亦是極出色的演說家,能隨時即席演說,極富說服力。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形容佛老思考快如閃電,據說辯論從未輸過。“無人敢說辯贏了他,因與他辯論過已是無限光榮,沒多少人能與他說上兩分鐘。”弗里德曼是學術世家。他妻子羅斯是經濟學家,其妻兄長Aaron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學聲望顯赫的法律學教授。弗里德曼育有兩名子女,包括女兒珍尼·弗里德曼大衛·弗里德曼,大衛本身是無政府資本主義學說的重要學者。大衛的兒子Patri畢業於史丹福大學,2006年時在Google任職。他於2006年11月16日在舊金山三蕃市家中因心臟病發引致衰竭逝世。

消費函式

持久收入理論弗里德曼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他的現期收入決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決定的
弗里德曼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他的現期收入決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決定的。也就是說,理性的消費者為了實現效應最大化,不是根據現期的暫時性收入,而是根據長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來作出消費決策的。這一理論將人們的收入分為暫時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並認為消費是持久收入的穩定的函式,為現期消費支出,c為邊際消費傾向, 為現期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認為。所謂持久收入,是指消費者可以預期到的長期收入,即預期在較長時期中(3年以上)可以維持的穩定的收入流量。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數值的加權平均數來計算。

該公式說明,現期的持久收入等於前期收入和兩個時期收入變動的一定比率,或者說等於現期收入和前期收入的加權平均數。加權數的大小取決於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這種預期要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修改,稱為適應性預期。如果人們認為,前期和後期收入變動的時間較長,就大,反之,前期和後期收入變動的時間較短,就小。

弗里德曼認為,持久收入不僅包括勞動收入,而且還包括財產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說理論認為,消費不僅取決於收入,而且還取決於財產,這一點與生命周期假說理論相同。

把收入分為持久性收入和暫時性收入,從而把收入變動分為持久性收入變動和暫時性收入變動是持久收函式理論假說的貢獻。這一區別既解釋了短期消費函式的波動,又解釋了長期消費函式的穩定性。這一理論認為,在長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穩定的,所以消費函式是穩定的。暫時性收入變動通過對持久性收入變動的影響而影響消費,所以短期中暫時性收入的變動會引起消費波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