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背景
![凱恩斯經濟學](/img/f/b58/nBnauM3X3MDMxMTO2UDN0QzMyITMyIzMxgTMwADMwAzMxAzL1Q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大經濟危機。這次大危機震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捲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歷了長達4年之久的大危機後,又陷入了長期的特種蕭條之中。西方國家成這次大危機和接踵而至的特種蕭條為“30年代大蕭條”。面對著空前嚴重的危機和失業,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不再欣賞那種否認危機和失業的可能性的傳統經濟學,而是希望出現一種新經濟學,這種新經濟學要承認危機和失業,但不要承認危機和失業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要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可以防止危機和失業,而不要只是空泛議論;要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而不允許任何轉向馬克思、轉向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潮存在和蔓延。凱恩斯經濟學正是在這樣一種符合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願望的新經濟學,它是1929——1933年大危機的直接產物。
2、凱恩斯經濟學——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在大戰其間,這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帶有非常時期的軍事性質。面對著迅速發展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希望一種新經濟學,要反對自由放任主義,主張國家干預主義;要講“一隻看得見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講“一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要維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要在理論上論證在實踐中已經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對或批評立場。凱恩斯經濟學正是在這樣一種符合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願望的新經濟學,它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
學術背景
![凱恩斯經濟學](/img/7/f35/nBnauM3XwMDM5cTM3MjN0MzMyITM3MDO3QjMwADMwAzMxAzLzY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就業通論
![凱恩斯經濟學](/img/5/112/nBnauM3X4UzM2YjMzQjN0MzMyITM3MDO3QjMwADMwAzMxAzL0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凱恩斯看來,一社會的總產量、國民收入和就業量在短期中是大致等價的概念。凱恩斯協作本書的最終理由是想提高國民收入,使它達到充分就業狀態,以便解決資本主義的失業問題和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2、經濟學的二分法
傳統經濟學把經濟理論分為兩個部分:經濟學原理和貨幣學原理。凱恩斯不同意這種二分法,在批評的同時,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二分法。他說:把經濟學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另一方面是貨幣理論。我認為是一種錯誤的分法。正確的二分法應當是。一方面是單個行業或廠商理論以及既定數量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和報酬理論,另外一方面是從整體來看的產量和就業理論。凱恩斯的二分法實際上是主張把經濟學分為兩個部分: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這種二分法對後來的經濟學的影響是深遠的。
3、有效需求原理
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是就業理論,而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有效需求。在凱恩斯以前,劍橋的經濟學家,例如庇古,把失業分為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兩個範疇,認為包含了全部失業。凱恩斯接受了傳統經濟學的摩擦失業和資源失業兩個範疇,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個失業範疇:非自願失業。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的定義是:總需求函式和總供給函式交點上的總需求數值被稱為有效需求。
4、就業通論概要
凱恩斯經濟學的詮釋者迪拉德對就業通論一定理形式作業提要,並繪製了圖表。
消費傾向
1、消費傾向凱恩斯的消費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費之間的函式關係。凱恩斯認為,消費傾向是一個相當穩定的函式。在通常情況下,總消費量主要取決於總收入量,而消費傾向本身的變化是次要的。凱恩斯把消費傾向分為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是總消費量對總收入量之比,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量對收入增量之比。凱恩斯認為,影響消費傾向的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會習慣和社會制度。客觀因素有:貨幣工資的改變、收入、淨收入的改變、資本價值的意外收益的改變、利率的改變、財政政策的改變和預期的改變。
2、乘數
凱恩斯利用邊際消費傾向概念建立投資乘數理論。乘數概念是凱恩斯的學生卡恩在《國內投資與失業關係》一問中首先提出來的。按照卡恩的就業乘數,當淨投資增加時,總就業增量將是初始就業增量的一個倍數。凱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數概論,提出了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表示投資增量和收入之間的比例關係的係數。乘數是建立在消費傾向這一主觀心理因素的基礎上的。凱恩斯認為:乘數是公眾心理傾向的函式。
資本邊際效率
![凱恩斯經濟學](/img/9/c70/nBnauM3X1AzN3ETMzUjN0MzMyITM3MDO3QjMwADMwAzMxAzL1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經濟周期
![凱恩斯經濟學](/img/9/bb9/nBnauM3XxgDO1ETM0UjN0MzMyITM3MDO3QjMwADMwAzMxAzL1Y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政策觀點
![凱恩斯經濟學](/img/7/bd2/nBnauM3XyQDNwQTO3UjN0MzMyITM3MDO3QjMwADMwAzMxAzL1Y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基本思路
![凱恩斯經濟學](/img/a/378/nBnauM3XycTO3MDM2cDN0QzMyITMyIzMxgTMwADMwAzMxAzL3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第一,用IS-LM模型來解釋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二,用加速原理來補充乘數原理,並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分析經濟周期。
第三,用相對收入假說、生命周期假說與持久收入假說來補充凱思斯的消費函式理論--絕對收入假說。
第四,把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長期化、動態化,提出了解釋經濟成長問題的各種增長模型。
第五,投資理論的發展,分析了影響投資的多種因素。
第六,貨幣理論的發展。
第七,巨觀經濟計量模型的建立。
第八,用總供給理論來補充總需求分析,建立了“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
第九,把凱恩斯的封閉經濟分析擴大為開放經濟分析。
第十,經濟政策的具體化與發展,等等。
相關書籍
![凱恩斯經濟學](/img/6/341/nBnauM3X1cDO3MTNzUDN0QzMyITMyIzMxgTMwADMwAzMxAzL1Q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作者:(英)彼得·皮尤 (英)克里斯·加勒特
內容簡介
20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的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著作《貨幣改革論》,《貨幣論》、《通論》的基礎上創立了凱恩斯巨觀經濟理論。
就業理論是該理論體系的核心,認為:有效需求不僅決定了國民收入的高低,也決定了就業量的大小,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存在非自願失業的根本原因。在有效需求理論的基礎上,凱恩斯進一步提出了經濟危機理論,投資乘數理論,利息理論和工資理論,物價理論。
基於以上理論,凱恩斯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並且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在對外經濟方面應保持貿易頤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