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7年

公元727年

公元727年是開元十五年。

歷史紀事

(圖)行書張說詩一首行書張說詩一首
崔隱甫宇文融繼續攻擊張說,說被迫致仕。吐番陷瓜州(治今甘肅安西東南)。河西節度使王君奐襲擊吐番赴突厥的使者,還至甘州籌筆驛(在張掖西南),被回紇護輸所殺。君奐曾以私怨誣害回紇等部首領,故遭報復。以蕭嵩為河西節度等副大使。嵩以張守珪故意在城上置酒作樂,吐番疑有備,退去。因吐番攻擾,定防秋之制。毗伽可汗拒絕吐番聯合攻唐之要求,與唐互市,以馬交換縑布

文化紀事

蘇頲

(圖)僧一行卒僧一行卒

頲(六七0至七二七)字廷碩,武功人,瓌子。幼敏悟,第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玄宗平難,頲受詔口授如流,書吏至白腕脫。開元中與宋璟同相,能助璟成功業。罷為禮部尚書卒,諡文憲,襲許國公。璟以文章顯,與張說並稱“燕許大手筆”。

司馬承禎

承禎(六三九至七二七)字子微,號白雲,溫人。師潘師正,受辟穀導引術。開元中再被詔命,由天台移居王屋,並令以三體寫《老子》,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字為真本。張九齡、張說等皆師之,開元十五年又召入都卒,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

一行卒

僧一行(六八三至七二七),本名張遂,系太宗功臣張公謹之孫,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博綜經典,兼通曆算。從善無畏筆受《大日經》,並作“疏”,為中國佛教密宗(即真言宗)之祖。另著《大衍曆》、《後魏書·天文志》等。卒謚大慧禪師,玄宗親為制碑文,親書於石。

雜譚逸事

懲復逃戶

(圖)高宗李治高宗李治

開元十五年(七二七)二月制:諸州逃戶,先經勸農使括定按比後,復有逃來者,隨到準白丁例,輸當年租庸,有徵役者先差。

玄宗子孫諸王皆不出閤

初,太宗愛晉王(高宗李治)不使出閤;豫王(睿宗李旦)亦因武后少子,不出閤;溫王(少帝重茂)乃中宗少於,年十七,猶居禁中。然其他子孫不皆如是,獨玄宗不然。附苑城為諸子建十王宅(十王為慶、忠、棣、鄂、榮、儀、台、潁、永、濟)及十六王宅(後增六王為盛、壽、陳、豐、常、涼),以宦官押之,就夾城內參問起居,皆不出閤。其後諸孫漸多,又置百孫院。即太子亦不另居東宮,而住玄宗所幸之別院。至開元十五年(七二七)按舊制,以諸子慶王潭等領州牧、刺史、都督、節度大使、大都護、經略使,實亦不出外,雖開府置官屬,除侍讀官可入內授書外,自余王府官屬,但歲時通名問起居。至於藩鎮官屬,更不通名。

吐蕃毀瓜州城,獨攻常樂不下

開元十五年(七二七)九月,吐蕃大將悉諾邏欲雪青海一敗之恥,乃率部將莽布支攻陷瓜州(今玉門市之西),執唐刺史田元獻及王君葵之父壽,進攻玉門軍(今玉門市之北)。另縱所虜俘眾使歸涼州,謂君葵曰:“將軍常以忠勇許國,何不一戰?”君葵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莽布支別攻常樂縣(今安西之南),縣令賈師順帥眾拒守。及瓜州陷,悉諾邏移兵會攻之,旬余日,吐蕃力盡,不能克。使人勸降,師順不從。吐蕃曰:“明府既不降,宜斂城中財相贈,吾等當退。”師順請脫士卒衣,悉諾邏知無財,乃引去,毀瓜州城。師順乘時遽開常樂城門,收器械,修守備。吐蕃果復遣精騎還,視城中,知有備,乃去。

王君葵奏流鐵勒四都督於嶺外

初,突厥默啜迫奪鐵勒之地,故回紇、契苾、思結與渾四部(姓)渡磧徙居甘、涼之間。王君葵未遇時,往來四部,為其所輕。及官河西節度使(駐涼州),以法繩之。四部恥怨,密遣使詣東都自訴。君葵知之,遽發驛奏“四部難制,潛有叛計。”玄宗遣中使來查,四部受屈不得直。開元十五年(七二七)九月,原瀚海大都督、回紇承宗流瀼州(今廣西上思縣),渾大德流吉州,賀蘭都督契苾承明流藤州,廬山都督思結歸國流瓊州。而以回紇伏帝難為瀚海大都督。

許與突厥於西受降城設縑馬互市

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閏九月,突厥毗伽可汗遣其大臣梅錄啜來朝,獻名馬三十匹。時吐蕃與毗伽書,私約與毗伽同時入寇,毗伽並獻其書。玄宗嘉其誠,宴梅錄啜於紫宸殿,厚予賞賜。且許於朔方軍西受降城為互市之所,每年齎縑帛數十萬匹以易戎馬,由是國馬益壯。

趙頤貞兩破吐蕃

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閏九月,吐蕃贊普與突騎施蘇祿可汗共圍安西城(今新疆庫車),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擊破之。明年正月,趙頤貞再敗吐蕃於曲子城

王君葵為回紇護輸所害

回紇承宗既流瀼州,其族子護輸糾合黨眾為承宗報仇。會吐蕃遣使間道詣突厥,王君葵帥精騎邀之於肅州(今酒泉)。時在開元十五年閏九月,君葵還至甘州南之鞏筆驛,護輸伏兵突起,奪君葵旌節,先殺其判官宋貞,剖其心曰:“始謀者是你。”君葵帥左右數十人力戰,自朝至暮,左右盡死。護輸殺君葵,載其屍奔吐蕃,涼州兵追擊之,護輸棄屍而逃。

蕭嵩繼任河西節度,力挽危局

王君葵喪敗,河、隴震駭。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十月,朝廷以朔方節度使蕭嵩為河西節度使。嵩引刑部員外郎裴寬(漼之從弟)為判官,與君葵判官牛仙客俱掌軍政,人心漸安。嵩又奏以建康軍(今甘肅臨澤西北)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時瓜州城已為吐蕃所毀,守珪帥餘眾築故城,板幹才立,吐蕃猝至,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守珪曰:“彼眾我寡,又瘡痍之餘,不可以矢刃相持,當以奇計取勝。”乃於城上置酒作樂,虜疑其有備,不敢攻而退。守珪縱兵擊之,虜敗走,守珪乃修復城市,收合流散,皆復舊業。朝廷嘉其功,十一月,改瓜州為都督府,以守珪為都督。悉諾邏威名甚盛,蕭嵩縱反間於吐蕃,雲悉諾邏與中國通謀,吐蕃贊普召而誅之,於是吐蕃勢力少衰。

集隴右、河西及關中、朔方兵以防吐蕃

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十二月,制以吐蕃大為邊患,令隴右道(治鄯州)及諸軍團兵五萬六千人、河西道(治涼州)及諸軍團兵四萬人,又征關中兵萬人集臨洮,朔方兵萬人集會州(甘肅靖遠)防秋。至冬初,無寇而罷;伺虜入寇,互出兵腹背擊之。

開元報狀興起

據唐人孫樵《經緯集卷三·讀開元雜報》所舉“某日皇帝親耕藉田,行九推禮。”(按系開元二十三)“某日諸番君長請扈從封禪。”“某日皇帝自東封還。”(按均系開元十三)雖然都是“系日條事,不立首末”,但所敘確係開元時事;故知孫樵所讀雜報,確開元報狀。又據中唐以後人詩文筆記,已有稱“報狀”者(見王建《贈華州鄭大夫》詩、李德裕《論幽州事宜狀》),稱“邸報”者(見《全唐詩話·韓翃條》),或簡稱“報”者(見杜牧《與人論諫書》)。叫做“報”,顯然是向外報導;用“邸”字,顯然是由官辦;“狀”,義同牒,顯指公布的檔案;“雜”是指內容,“條”是指書寫形式。由此可以推知,開元年間興起的“報狀”,正是由朝廷(如中書省)主辦,逐日逐條抄錄、向外公布的原始形態報紙;在此以前,尚無更早的文獻記載,所以可視為中國報紙的萌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