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1年

公元701年

公元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或是唐武后長安元年。在這一年中,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田園主義詩人王維誕生了。他們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天空更加的絢麗多彩。

誕生

李白

(圖)李白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於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遊”,仗劍出。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王維

(圖)王維王維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死於公元760年。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死於公元762年。兩人年紀相仿,寫作相類,名聲相似,甚至連資本兌換的欲求也都相同,這哥兒倆,沒有理由不在一起賦詩唱和,說文詠句,論道探禪,行樂遨遊。那是中國歷史上的開元盛世,也是中國詩歌史的黃金年代,更是中國文人最足以釋放能量的無限空間啊!

尤其天寶年間,李白與王維第二次相集長安,李很抖,被唐玄宗由布衣擢為待詔翰林,一朝得意,滿身朱紫。王也很抖,為七品上的左補闕,相當於準部級的高幹,高軒華蓋,隨從驂乘。同在朝廷供職,同捧皇家飯碗,同是御用文人,同為詩界泰斗。但不知為什麼,仍是形若水火,動若參商,仍是咫尺天涯,不謀一面,這就使人疑惑了。
唐代的長安,比之今天的西安,要大三四倍,無論怎么大,在同一座城池里,怎么找理由,怎么設法解釋,李白王維,盛唐詩壇的領軍人物,不至於好幾年工夫,像捉迷藏一樣互相躲著。
以所在的京城文壇為例,文聯、作協、報刊社、出版界,加在一起,一年下來,沒有三百場,也有二百場文學活動要舉行的。這其中,至少有一百場的與會者,名單基本大同小異。因此,各路諸侯,海內文士,藝壇名宿,京都聞人,絕對有很多歡聚一堂的機會。

歷史紀事

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元振增築城堡,開屯田,積軍糧吐蕃、突厥兵不敢再到城下。是年曾遣使括逃亡戶口。大詩人李白生於碎葉,其先世於隋末遷西域

文化紀事

撰《三教珠英》成

(圖)武則天武則天

聖歷二年(六九九)於宮內置控鶴監,久視元年(七00)改為奉宸府。太后每於宮內召二張、諸武及奉宸供奉諸美少年飲博嘲謔為樂。欲掩其穢跡,乃命二張引文學之士修《三教珠英》於內殿。先是太后於聖歷初(六九八)以《御覽》及《文思博要》諸書聚事多未周備,乃令張昌宗召李嶠、閆朝隱、徐彥伯、薛曜、員半千、魏知古、於季子、王無競、沈佺期、王適、徐堅、尹元凱、張說,馬吉甫元希聲、李處正、高備、劉知幾、房元陽、宋之問、崔湜、常元旦、楊齊哲、富加謨、蔣鳳等二十六人同撰。於舊書外,更加佛、道二教事典,故以“三教”名之。長安元年(七0一)十一月十二日書成,以麟台監張昌宗領銜上之。全書一千三百卷,目錄十三卷,開成初(八三六)改名《海內珠英》,宋時僅存三卷,今已全佚,《唐書·藝文志》入類書類。

雜譚逸事

改元大足

(圖)宰相蘇味道墓宰相蘇味道墓

久視二年(七0一)正月初三,以成州(今甘肅成縣)言佛跡(“跡”,足跡)現,改元大足。

王求禮惡言祥瑞

太后晚年尤好符瑞,大足元年(七0一)三月大雪,宰相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朝,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春和日暖,草木茂盛,而寒雪為災,豈得誣稱祥瑞?所以入賀者都是諂諛之人!”太后感到沒趣,為之罷朝。時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復賀。求禮揚言道:“凡物反常必是凶兆。此牛三足,說明朝廷三公(宰相)不得其人,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不得其正,決不是祥瑞。”太后也感到疑慮。求禮,長社人。以剛正出名,仕途不顯,官終御史

突厥默啜寇邊

默啜既雄據漠北,欲寇邊則東自幽燕,西至隴右,無不可入。故聖歷二年(六九九)武后命魏元忠於并州,久視元年(七00)於蕭關,大足元年(七0一)五月復移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東西賓士,防而不擊。本年八月,武后又聞突厥將大寇邊,怒,命相王旦為安北大都護兼天兵道元帥,統燕趙秦隴諸軍痛擊之。突厥知中國有備,王師未出而寇急退。

蘇安恆請太后禪位太子、黜武氏

大足元年(七0一)八月,武邑人蘇安恆以太后年高而李、武並用,乃投匭上書謂“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將倦,機務煩重,耗費精神,何不禪位東宮,自養聖體?”又云:“自昔治天下者,不見二姓俱王。當今梁(武三思)、定(武攸暨)、河內(武懿宗)、建昌(武攸寧)諸王,承陛下之覆蔭,皆得封王,臣憂陛下千秋之後,於國不利。特請黜諸武為公侯,任以閒簡之職。”進謂“陛下有二十餘孫,臣請分土而王之,以夾輔周室,保護皇家。”書上,太后召見,賜食,慰而遣之。安恆博學,通《周官》、《左傳》,此書雖不見用,而時論難之。神龍初年(七0五),安恆為習藝館助教,被讒下獄死。

武后寵二張而殺孫

太后年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大足元年(701)邵王重潤(中宗長子、武后嫡孫)與妹永泰郡主(中宗第六女,武后嫡孫女)及郡主婿武延基(承嗣子,武后侄孫)私議二張不宜任意出入宮中。易之訴之太后,太后怒,九月三日,逼令三人皆自殺。

改元長安

(圖)唐長安城唐長安城

太后連年居洛陽,大足元年(七0一)十月三日西入關,二十二至長安,赦天下,因改元長安

崔玄瑋復原官

天官侍郎崔玄瑋性介直,未嘗請謁執政,執政惡之,改文昌左丞。月余,太后謂玄瑋曰:“自卿改官以來,聞吏部所屬官員都設齋慶賀,這是準備放手貪污舞弊了。現在還是讓卿恢復原官。”長安元年(七0一)十一月,乃復拜天官侍郎,(天官侍郎即吏部副首長)且賜彩七十段。

郭元振始督涼州

長安元年(七0一)十一月,以主客郎中(從五品官)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時涼州治武威,全境南北不過四百餘里,突厥吐蕃頻年奔襲武威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於南境硤口置和戎城(今甘肅古浪南),北境磧中置白亭軍(今甘肅民勤縣),控其要衝,拓州境一千五百里。自是虜不復能至城下。元振又令甘州(張掖)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舊時涼州粟麥每斛至數千錢,自漢通召集流亡,教其耕種,一縑(一疋絹)可糴粟麥數十斛,屯積軍糧可支數十年。元振還善於撫恤軍民,在涼州五年,夷、夏敬畏,令行禁止,牛羊放野,路不拾遺。

官助病坊

唐初有僧人洪昉禪師於陝城選空曠之地造龍華寺,建病坊,收病者數百人,以化緣所得供養之。武周長安年間(七0一至七0四),國家開始資助病坊,撥悲田(猶後世義田)以贍養,並置使專門管理。自後病坊成為矜孤恤貧、敬老養病的寺辦官助慈善機構。

日本第八次遣唐使

中國大足元年即日本大寶元年(七0一),日本遣粟田真人為遣唐執節使,坂合部大分任大使,巨使邑治為副使等入唐,是為第八次遣唐使。又,本年日本《大寶律令》編竣,其書系集大化以來制度並雜取唐代律令而成。

逝世

(圖)乾陵乾陵

1.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死於唐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與駙馬都尉武延基合葬於乾縣北原,陪葬乾陵。墓東距西安76.5公里,西北距乾陵2.5公里。1960年8月4日1962年4月16日,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永泰公主墓進行正式發掘,實際發掘了288天。幾乎在長達87.5米的墓道內和前後室四壁與頂部都繪有壁畫。壁畫在整個墓的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內容上各有不同,主要是人物畫。從整個墓內畫的布局上看,除墓道頂端畫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外,兩側上、下繪有對稱的花卉和穿紫、紅、綠袍的武士組成的一列儀仗隊。前室以侍女為主,體態豐盈,線條流麗,色彩鮮艷。前室東壁保存完好的兩幅侍女群圖,更是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經典之作。

2.開耀二年(公元682年)中宗李顯當時為皇太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出生於東宮內殿。高宗李治將重潤立為皇太孫,大足元年(701年),李重潤因與其妹永泰公主私下議論武則天寵愛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一事,被武則天杖殺,時年19歲。懿德太子墓在陝西乾縣縣城北4.5公里,乾陵以南。墓內周壁繪滿壁畫,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唐代地下繪畫展覽館。比較完整的壁畫有40幅,分別繪在墓道、過洞、開井、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畫面構圖,賓主分明,富於變化而又統一,成為一個完整的肌體,線條和設色都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從而產生了工整明快、洗鍊大方的特點和富麗平靜而又生動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民族繪畫藝術的特色和時代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