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元711年是景雲二年。
歷史紀事
太平公主謀危太子。睿宗用宰相張說之言,使太子監國。姚元之(崇)、宋璄謀使諸葛亮王與太平公主出居外地,被太平公主發覺。太子被迫貶姚、宋為申州、楚州刺史。余封官仍量加錄用。以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加軍,使葛福順等統率。分山南為東西二道,又分隴右設河西道。令百姓二十五歲入軍,五十五歲免。雜譚逸事
突厥默啜請和稱臣
景雲二年(七一一)正月,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請和,許之。三月,以宋王成器女為金山公主許嫁默啜子。十月,御史中丞和逢堯攝鴻臚卿使於突厥,對默啜說:“處密、堅昆(鐵勒諸部名)聽說您可汗與唐朝和親,都將歸附於您。您何不穿戴唐朝冠服,讓諸胡都知道此事,豈不更妙?”默啜許諾,次日戴上襆頭,穿著紫衫(唐三品以上服色),向南再拜稱臣。還派遣兒子楊我支及國相隨逢堯入朝、十一月至京師。
出溫王重茂為刺史
少帝重茂既遜位,置之於內宅,使不與外通。及譙王重福敗,恐不肖之徒,挾王為亂,因於景雲二年(七一一)正月,改封襄王,出為集州(今四川南江縣)刺史,遣中郎將將兵五百守之。
太平公主欲易太子
隆基既立為太子,其姑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二十五歲),不以為意。稍久,知其英武,便欲另立庸弱者以鞏固己權。使人流言“太子非長,不當立。”又造言當立者為宋王成器(太子長兄)或豳王守禮(高宗長孫)。並在太子左右廣設耳目,事無巨細,皆進讒睿宗,太子深不自安。公主欲植黨以危太子,使婿唐睃邀宰相韋安石至其第,安石固辭不往。一日,睿宗密召安石,曰:“聞朝廷皆擁戴東宮,卿宜察之。”安石知睿宗疑太子有異心,對曰:“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謀。太子有功於社稷,仁明孝友,天下皆知,願陛下勿惑讒言。”睿宗猛省,曰:“朕已明白,卿勿再言。”時公主在簾外竊聽,乃以莫須有之罪陷安石,賴宰相郭元振救之,得免。公主又嘗乘車入光范門(中書省所在),召宰相,諷以更換太子,眾皆失色。宋璟抗聲道:“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乃宗廟社稷之主,公主為何忽倡此議!”事遂中止。
姚、宋密保太子
景雲二年(七一一)初,宋璟與姚元之密言於睿宗曰:“宋王乃陛下之長子,豳王是高宗的長孫,太平公主挑撥其間,將使太子不安。建議將宋王、豳王都外出為刺史,讓岐王、薛王(隆范、隆業都是太子胞弟)掌左、右率(東宮有左右各五衛率,乃太子警衛部隊)以保衛太子。將太平公主及武攸暨(公主夫)都安置在東都。”睿宗說:“朕更無親兄弟,唯有太平一妹,豈可遠置東都!諸王可照卿意安排。”於是,姚、宋先草制曰:“諸王與駙馬自今不得掌禁兵,現掌禁兵者一律改任他官。”二月一日,詔以宋王成器為同州刺史,豳王守禮為豳州刺史,原左羽林大將軍岐王隆范為左衛率,原右羽林大將軍薛王隆業為右衛率。太平公主蒲州(今山西永濟)安置。
太子隆基監國
景雲二年(七一一)正月末,睿宗謂侍臣曰:“術者(指占卜者)言五天內將有急兵入宮,卿等為朕作好防備。”宰相張說曰:“這是有人想離間陛下與太子,願陛下使太子監國(證明皇帝信任太子)則謠言自息。”姚元之從旁贊之,曰:“張說所言,社稷之福。”睿宗才下了決心。二月一日安排諸王及太平公主後,二日即命太子監國,授權六品以下任免和徒罪以下判決都交太子處理。太平公主聞姚、宋之謀,大怒,痛責太子。太子懼,只得奏言:“璟與元之離間姑(太平公主)兄(宋、豳二王),請判重刑。”八日,貶璟為楚州刺史,元之為申州刺史。十日,取消宋、豳二王外出刺史之命。但太子監國和公主蒲州安置之命不變。
前已罷斜封官復用
先是景雲之年八月,罷中宗時斜封官數千人。及景雲二年(七一一)二月殿中侍御史崔蒞、太子中允薛昭素言於睿宗曰:“斜封官皆先帝(中宗)所命,恩賞巳布,姚、宋等建議一朝盡奪之,此乃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今眾口沸騰,遍于海內,恐生非常之變。”太平公主亦言之,睿宗以為然,三日,制“凡因斜封別敕授官,先已罷任者,皆量材敘用。”十日,前右率府鎧曹參軍柳澤上疏駁之曰:“斜封官皆因仆妾所汲引,豈出孝和(中宗諡號)之意!陛下前已黜之,天下莫不稱頌;一旦忽盡收敘,何陛下政令之不一耶?議者鹹言太平公主令胡僧慧范曲庇此輩,欺騙陛下……”睿宗不聽。
北門四軍
景雲二年(七一一)二月定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使葛福順等將之。
睿宗欲傳位太子,不果
景雲二年(七一一)四月,睿宗召群臣三品以上,曰:“朕素懷淡泊,不以萬乘為貴。昔為皇嗣,又為皇太弟,皆辭不處。今欲傳位太子,何為?”群臣莫敢對。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辭,不許。唯殿中侍御史和逢堯附太平公主,言曰:“陛下春秋未高(本年五十歲),方為四海所依仰,豈得匆促退位?”睿宗乃止。十三日,仍下詔曰:“凡政事都由太子處理,軍事、死刑、及五品以上官任命,都要先與太子商議,再報告皇上。”五月,太子仍要讓位宋王成器,不許。請召太平公主還京師,許之。
增置二道,又分城內為二十四都督府
自天授二年(六九一)遣十人存撫諸道,後遂因按察州郡而分天下為十道(十個監察區)。景雲二年(七一一)五月,議者以山南道所部闊遠,乃分為東、西二道(即山南東道與山南西道);又自隴右道分出河西道,於是全國共分十二道。同年六月,又分域內(不包括邊疆)為二十四都督府,即汴、齊、兗、魏,冀、並、蒲、鄜、涇、秦、益、綿、遂、荊、岐、通、梁、襄、楊、安、閩、越、洪、潭等大州府,府設都督,各糾察所部刺史以下地方官善惡。唯洛州及近畿州不隸都督府。當時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盧俌即上言曰:“都督專生殺之柄,權任太重,苟用非其人,為害不細。”又建議“御史秩卑望重,按時巡察,奸宄自禁。”久之,竟罷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減受降城戍兵
自景龍二年(七0八)張仁願築三受降城於河上,突厥不復敢越山渡河侵擾。景雲二年(七一一)七月,以右御史大夫解琬為朔方大總管,琬考按三城戍兵,奏減十萬人。
定百姓服軍役年限
神龍元年(七0五),韋後上表請以百姓年二十三為丁,五十九免役,所言“丁役”,蓋指租庸。景雲二年(七一一)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入軍,五十五免,則指服軍役年限。
以阿史那獻為招慰十姓使
獻乃西突厥阿史那彌射興昔亡可汗孫,父元慶,入朝,如意元年(六九二)為來俊臣誣以謀反,被害;獻亦配流崖州。長安三年(七0三)召還,累授右驍衛大將軍,襲父興昔亡可汗,與長安四年(七0四)阿史那懷道襲父斛瑟羅為繼往絕可汗同。然二人本土已為突厥默啜及突騎施烏質勒所侵,俱不敢還國。景雲二年(七一一)十二月,唐以獻為招慰十姓使,蓋用景龍二年(七0八)周以悌之議(求阿史那獻為可汗以招十姓)與突騎施娑葛爭十姓耳。
司馬承楨談終南捷徑
景雲二年(七一一)十二月,睿宗召天台山道士司馬承禎,問以陰陽術數,對曰:“學道必須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可損,怎肯勞神苦思去學陰陽術數呢?”睿宗說:“治身之道可以無為而求損,治國之道也能這樣嗎?”對曰:“國與身同。順乎自然而心無所私,則國亦可以治好。”睿宗嘆道:“廣成子(古仙人名)的妙理也不過如此。”承禎不欲居長安,堅請回天台山,睿宗同意。尚書左丞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此山隱居已很不錯,何必回到天台?”承禎道:“依我看來,此山不過是求官的近路罷了。”原來藏用當年就隱居終南,表示高潔不仕;武后聽說,就徵聘他為左拾遺,現已升到尚書左丞,所以承禎這樣說。
造金仙、玉真二觀
睿宗有十一女,西城與隆昌皆願入道為女冠,景雲二年(七一一)五月,乃以西城為金仙公主,以隆昌為玉真公主,各於長安造金仙、玉真二觀。逼奪民居甚多,費錢逾數百萬,諸臣屢章諫止,帝不聽。左補闕辛替否疏中有云:“奪百姓口中之食,以養貪殘;剝萬人體上之衣,以塗土木。”諫議大夫寧原悌疏云:“釋、道二家皆以清淨為本,不當廣營寺觀,勞民費財。梁武帝致敗於前,先帝(中宗)取災於後,殷鑑不遠。”宰相竇懷貞(曾改名“從一”)獨勸成之,且親自為公主督工,時人嘲懷貞曰:“昔為皇后阿爹(見前“國爹”條),今為公主邑司。”唐公主屬官有邑司令、丞,猶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