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癔病患兒幾乎都是在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的。某些軀體疾病、疲勞、健康狀況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發本病。就心理因素而言,諸如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遭受侮辱,家庭不和,父母衝突,父母精神異常,父母對孩子態度生硬,同學之間的糾紛等所引起的氣憤、委屈、恐懼或其他種種內心痛苦,均可導致本病發生,親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強列情感反應也易導致本病發生。
癔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分離性癔病和轉換性癔病兩類。分離性癔病常見症狀有:情感爆發,幼兒期表現為原始性情感反應,如大哭不止,四肢亂動,憋氣,面色蒼白或青紫,大小便失禁等。較大兒童則表現為煩躁、哭鬧、衝動,有時拔頭髮、撕衣服,有時破壞周圍藥品,有時在地上打滾或四肢抽動等,發作時面色潮紅,或一陣陣換氣過度、出汗、呼之不應。發作時間長短與周圍人的注意程度有關,發作後有部分遺忘。轉換性癔病的表現為:癱瘓,步態異常,感覺障礙,過度換氣,失明,失聰等,但較少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癔病的發生,有時受家庭、鄰居或同學中類似病人的影響,甚至可以流行,這種現象尤以女孩多見。
注意癔病的主要方法
應幫助兒童正確認識疾病,將與本病有關的知識教給兒童,使其了解本病是由於高級神經活動失調所致發作性症狀是暫時性的腦機能障礙,是完全能夠治癒的,而不會留下任何殘產。還要使患兒了解癔病發作與本人情感體驗有關,使之認識到某些性格特徵與發病之間的關係,從而使患兒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防止發作的措施因人而異,如有的兒童在發作前常有某些症狀,此時,可使其有意識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有舉的事,或暫時離開當時環境,以改變心境,這樣常能防止發作。平時注意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防止發作也有一定意義。此外,如能使兒童認識並有意識地注意發行自己的不健康性格特徵,以正確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改善人際關係,正確處理各種衝突和挫折,地於徹底治療本病有更重要的意義。
做好患兒周圍人如同學、親屬等人的工作,也是治療本病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應向他們介紹本病的特點,解除對本病的顧慮,改變不正確的態度,尤其在病人發病時,要避免周圍人造成的過分緊張及過分關心的不良的影響。此外,對本症還可以進行暗示治療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