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倪瓚容膝齋畫

元代倪瓚容膝齋畫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自署懶瓚。江蘇無錫人。倪瓚自幼喪父,由其兄昭奎教養長大,家境富饒,曾在家中築清閟閣,庋藏古玩字畫。中年以後家道中落,一心好道,加深了避世思想,以至晚年散盡家產,漫遊於湖泖山水之間,過著隱逸生活。 倪瓚畫學自董巨,而後創出渴筆淡墨橫向斜皴的折帶皴法,構圖多為一河兩岸,畫上著墨不多,極空靈蕭疏之至,顯示一種冷傲孤寂的氣氛。倪瓚常自稱其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目娛耳。」他的畫作構圖簡單,但以精簡的筆墨,呈現出個人心靈情境。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自署懶瓚。江蘇無錫人。倪瓚自幼喪父,由其兄昭奎教養長大,家境富饒,曾在家中築清閟閣,庋藏古玩字畫。中年以後家道中落,一心好道,加深了避世思想,以至晚年散盡家產,漫遊於湖泖山水之間,過著隱逸生活。

人物經歷

倪瓚畫學自董巨,而後創出渴筆淡墨橫向斜皴的折帶皴法,構圖多為一河兩岸,畫上著墨不多,極空靈蕭疏之至,顯示一種冷傲孤寂的氣氛。倪瓚常自稱其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目娛耳。」他的畫作構圖簡單,但以精簡的筆墨,呈現出個人心靈情境。

容膝齋」作於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時年七十二,畫贈其友檗軒,檗軒藏之三年,再請雲林補題,寄贈潘仁仲醫師。容膝齋是潘仁仲休閒居處,採「一河兩岸」構圖,筆墨極為淡雅,山石土坡以乾筆橫皴,再用焦墨點苔,畫樹墨色層次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覺清勁,畫面簡逸蕭疏,風神淡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