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傷科按摩療法。是矯正骨錯筋歪等骨傷科疾病的一種推拿療法。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腕傷諸病候》指出,“卒然致損”而引起“血氣隔絕,不能周榮”,通過按摩導引等法可以使氣血恢復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為正骨手法與推拿手法兩類。治療骨折、脫位主要套用正骨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則主要套用推拿手法,而在臨床上兩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據《新唐書。百官志》所載,唐代太醫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師的職責之一,就是“損傷折跌者,正之”。歷代不少醫著記述了正骨推拿的許多方法,特別是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總結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說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然而在臨床套用中,由於各人的實踐經驗不同,對手法運用也不盡相同。
“操作方法”
一、以牽、接、卡、擠、分、旋、端、靠為正骨八法者,主要套用於關節脫位和骨折移位。
l.牽法:又稱“牽引法”或“拔伸法”,即順骨幹縱軸進行牽拉,是整復骨折和脫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關節脫位常先用牽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況,分為抵接法和折接法兩種。“抵接法”是用雙手分別握持骨折處的兩端,兩手拇指抵於骨折成角畸形的頂端,利用三點加壓的原理,拇指與其餘四指同時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糾正。本法適用於輕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復,如前臂單純骨折等。“折接法”(或稱“反折法”)是用雙手握持骨折處兩端,用力加大斷端成角,使同一側面的骨皮質緊密相靠,以夾角頂點作為抵頂支點,徐徐而穩妥地折回,使斷端對合整復。本法可用於四肢長骨骨折側方移位微有重疊,或成角畸形而分離者,一般情況下較為少用。
3.卡法:“又稱”卡壓“或”卡按法“。用手指對合用力鉗夾。適用於骨折後骨片游離,或骨骺分離,以及關節脫位之整復。
4.擠法:是通過擠壓而使移位對合。有擠壓與縱向擠壓兩種,適用於掌、指(或跖趾)骨折與脫位,以及四肢長管骨折的側方移位而無重疊者,亦可用於髕骨骨折移位的整復。
5.分法:實際是從卡法和擠法衍化而來,利用兩並列骨之間隙,藉助於指力與物體加壓,以保持骨間隙組織持續張力。對於並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旋法:迴旋轉動肢體,用以矯正骨折兩端旋轉畸形,即採用與旋轉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達到整復之目的,適用於四肢長管骨折而旋轉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體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糾正前後錯位下陷之骨端,恢復原有位置。
8.靠法:屬於“夾縛”範疇,既是正骨手法的補充,又有固定的作用。在具體套用中靠法不是一個單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擠、旋等各種手法的綜合套用。本法適用於糾正骨折的殘餘移位畸形。
在治療軟組織損傷方面則歸納為“按摩十二法”,可分為普通手法、特殊手法、強化手法三類。“普通手法”包括按、摩、推、拿及點穴法,這類手法是其他各類手法的基礎手法,具體套用於各類手法的臨床操作中:“特殊手法”包括分筋(深壓痛點或筋結之上,橫向按揉,移上時不用力,移下時用力)、理筋(順筋緩緩按壓移動)、彈筋(提彈筋脈)、撥絡(左右拔動)等法,常用於筋絡的絞結痙攣及粘連硬縮:“強化手法”包括滾搖(旋轉運動)、升降(屈伸運動)、鎮定(在行使其他手法後,將傷部固定於某種有利於其功能恢復的姿態,停待片刻)諸法,常用於因軟組織痙攣僵化或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功能障礙,有升降氣血、舒展筋脈、鎮定止痛之功效。
二、以手摸心會、離拽分骨、旋轉捺正、交錯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頂,抖顫扣擠和理肢順筋為正骨八法者,適用於整復骨折和關節脫位。
1.手摸心會:是骨傷科臨床檢查的基本方法。即通過手摸心會,以了解傷痛情況,確定治療方法。
2.離拽分骨:是使骨折或脫位的關節在異位狀態下經過牽拉而復原位,所謂“欲合先離”;然後對雙骨或多骨並列處骨折在牽引狀態下,先進行分骨,再作整復,以保持正常間距。
3.旋轉捺正:是在牽引下徐徐轉動骨折遠端,以矯正骨折的旋轉畸形。
4.交錯捏合:是用拇指及其餘各指捏定骨折兩斷端,按其遠段移位的方向,相對交錯用力捏合。
5.推拉提按:是矯正骨折成角畸形及大骨幹的骨折或大關節脫位的手法。
6.屈伸折頂:主要用於關節附近部位的骨折,在牽引下利用關節的屈伸活動矯正骨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
7.抖顫扣擠:是在骨折已經基本復位後,再用雙手緊緊捏定骨折部位,作輕微的快速顫抖,以進一步矯正殘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在夾板固定後,再用掌根在肢端沿骨幹縱軸方向輕輕扣擊,使骨折斷端吻合更為緊密。
8.理肢順筋:是在骨折整復後,用拇指及食指沿骨幹上下輕輕推理數次,使筋肉舒展,氣血暢通。
另一種是軟組織推拿手法,可歸納為:捏、彈、按、壓、揉、點、推、疏、搖、牽、搬、盤十二法。無論何種方法,在臨床套用中,要重視輕重結合,以輕為主;動作簡潔,以巧代力;剛柔相濟,以柔克剛;整體觀念,全面端詳。要做到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輕巧靈活,動作正確,重點突出,遠近兼施,由輕到重,由近及遠,由表及里,深透沉實,發收迅妥,力度適當。
三、側重於治療骨關節錯縫及軟組織扭挫傷的正骨推拿,常用手法分為推拿手法和正骨手法兩類。
1.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肘壓法、提捏法、彈撥法、屈伸牽引法、扳法、抬腿法、足背屈法等。這類手法主要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軟組織急、慢性損傷所引起的肌肉痙攣疼痛。
2.正骨手法有頸椎搖轉法、頸椎側屈法、絞腰法、前俯牽拉掌(指)壓法、膝頂法、仰扳過伸法、提腿壓腰法、撳壓法、踩踏法等。這類手法主要適用於頸腰部損傷,如腰椎問盤突出症、小關節紊亂症、滑膜嵌頓、繼發性脊柱側彎、頸椎半脫位、恥骨聯合分離等疾病。
“適應證”
正骨推拿療法在治療骨傷科疾患方面具有重要的整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