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飲食
1.供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和具有充足水分的飲食,以補充高熱造成的機體組織消耗和維持正常的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必要時靜脈補液;2.食物完全無刺激不含粗纖維、細軟易於消化,以免造成潰瘍面的損傷;
3.適量的脂肪:在病人食慾和消化功能允許的情況下採用易於消化的脂肪,如黃油、植物油以提高熱量的攝入;
4.堅持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每日5--6餐。
1.發病初期高燒階段:以高熱量流食或清流為主。除一般流食外,可供給西瓜水、鮮果汁、淡茶、過籮豆湯。對牛奶不耐受者可試用優酪乳,以增加水分的攝入量以利於利尿散溫排毒,每日攝入2000--3000毫升;
2.經3--4周后發燒減退,病人食慾增加,飲食可由高熱量少渣半流改為高熱量高蛋白少渣軟飯。但必須提高警惕,因腸道潰瘍尚未癒合或尚有發展的可能,此時易發生腸出血、腸穿孔等併發症。必須嚴格限制粗纖維食物,如蔬菜、硬果、生果和粗糧。供給時應製成果泥、菜泥。蛋白質食品應製備得軟爛極易消化,不食用油煎炸食物。每餐食物數量不宜過多,分小餐為宜。每日6--7餐或更多些。此種膳食應延續至4--5周才確保全全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