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排產 |
含義
倒序排產法(Back Scheduling),是計算開工日期及完工日期的一種方法。是指將MRP確定的訂單完成時間作為起點,然後安排各道工序,找出各工序的開工日期,進而得到MRP訂單的最晚開工日期。排產計算由契約的交貨日期開始,進行倒序計算,以便確定每道工序的完工日期。
在項目的提前期(需求時間和下達日期)期間,需要合理分配有關工序所需的工時定額。在CRP(能力需求計畫)中,通常採用倒序排產法。MRP用倒序排產方式確定訂單下達日期。倒序排產方式即從訂單交貨期開始,以時間倒排的方式編制工序計畫,從而確定工藝路線上各工序的開工日期。如果倒序排產方式得到的是一個負的開工日期,這意味著該工件開工時間已過期。這時為了按預定的交貨期完工,最好的辦法是重新計畫訂單並壓縮提前期。如果這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須將交貨期推遲。
計算思路
MRP用倒序排產方式確定訂單下達日期。所謂倒序排產法,是指將MRP確定的訂單完成時間作為起點,然後安排各道工序,找出各工序的開工日期,進而得到MRP訂單的最晚開工日期。
以倒序排產的方法編制工序計畫,即從訂單交貨期開始,減去傳送、加工、準備和排隊時間來確定工藝路線上各工序的開工日期。如果得到一個已過期的開工日期,那么為了按預定的交貨期完工,則應重新計畫訂單並壓縮提前期。如果這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好將交貨期推遲。
圖1-1 工序和工序間隔時間 |
對於計算出的計畫訂單和下達訂單剩餘工作所需的定額工時,還要在一段時間裡進行分配。在能力需求計畫系統中,通常採用倒序排產法,倒序排產法將MRP確定的訂單完成時期作為起點,然後安排各道工序,找出各工序的開工日期。為了做到這一點,排序過程中要使用“工序間隔時間”,如右圖1-1所示。
表1-2 工作中心檔案 |
計算方法
倒排工序計畫的主要步驟如下所述:
1、信息匯總。就是從已下達的車間訂單檔案和計畫下達訂單檔案中得到訂貨量與交貨期;從加工工藝檔案中獲得有關加工信息;從工作中心檔案得到有關的排隊時間信息。
2、計算對工作中心能力的需求。此即計算每個工作中心的每道工序的作業時間,它等於整批的加工時間加上準備時間。
3、計算工序的交貨日期和開工期。採用倒排法,從項目的交貨日期往前逐個推算出每道工序的交貨期和開工期。推算的依據是提前期,提前期由作業時間、排隊時間、移動時間等構成。將作業時間換算到以天為單位時需要用到工作中心的兩個參數:利用率和效率。假定兩個工作中心的利用率都是0.9,效率都是0.95,每天開一班為8小時,則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為:8*0.9*0.95=6.84(小時)。
以下以零件C為例,說明如何用倒序排產法計算每一批訂單每道工序的開工日期和完工日期。
表2-1 零件C的相關資料信息 |
有右表2-1可知,零件C的加工有兩道順序工序——工序10和工序20,這兩道工序分別在工作中心15和20上完成。根據該例的已知條件,可以得到各個工作中心一周的可用能力為:
8*1*0.95*5=36.1 h
根據MRP計畫,第一批C零件應在第3周周一早上已經在庫房中,因此,其完成時間應該是第2周周五下午下班之前完成;由於最後一道工序20完成後,按計畫還要安排1天運輸時間,所以工序20的完工定在第2周周四的下班時間;工序20的生產時間為6.35小時,工作中心20每天的可用工時為7.22小時,因此,在工序20上的生產時間為6.35/7.22=0.88天(取整為1天);而在工作中心20前的排隊時間和將工作中心15運輸到工作中心20的時間都是1天,所以第2周的第2天和第三天用於運輸和排隊等待;工序10的完成時間應在第2周的第1天下班時間;工序10的生產時間為2天的運輸和1天等待,這樣,這批訂單的開工時間為第1周的第3天。
表2-2 各批次零件C的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表 |
同理,可以得到零件C的其他批訂單的最晚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如右表2-2所示。其中,第2批訂單的最晚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分別為:第3周的第3天、第4周周5下班前;零件C的第3批訂單的最晚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分別為:第5周的第2天、第6周周5下班前;零件C的第4批訂單的最晚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分別為:第7周的第3天、第8周周五下班前。
按照上述步驟,可以求出零件C的分段能力需求計畫。
特點與原則
工作中心負荷曲線圖 |
所以,用倒序排產法得到的時間需求,都是最晚開工時間和最晚完工時間。這裡把最晚開工時間和最晚完工時間簡稱為開工時間和完工時間。
如果倒序排產方式得到的是一個負的開工日期,這意味著該工件開工時間已過期。這是為了按預定的交貨期完工,最好的辦法是重新計畫訂單並壓縮提前期。如果這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須將交貨期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