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拉丁名:Fargesiavicina(Keng)Yi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國內分布:產雲南。模式標本(E.E.Maire10037)無明確採集地點。
命名來源:[Journ.Bamb.Res.7(2):113.1988]
中國植物志:9(1):480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Keng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地下莖、竿及竿籜之情形不洋。花枝通常每節生3分枝,長達25厘米,僅有一次分枝或可重複分枝,小枝單生,長4—10厘米;總狀花序下的葉鞘覆瓦狀排列,長2.5—3.厘米,頂端具少數幾條長為1.5—3.5毫米通常為縋毛狀的剛毛;葉舌截形或呈圓拱形,高約1毫米,背面具微毛;葉片在具花小枝上為1—3片,長2.5—8厘米,寬3.5—7毫米,無毛,基部收縮成一長為1-2毫米之葉柄,次脈3對,小橫脈在兩面均明顯,葉緣一側常具小刺毛而粗糙,另一側為軟骨質而平滑。總狀花序頂生,暗棕褐色或呈紫色,共具3—5枚小穗,基部通常伸出;小穗柄纖細,無毛,長8-15毫米;小穗含4—6朵小花,長2—3厘米;小穗軸節間具微毛,長4—5毫米;穎膜質,先端漸尖,無毛,第一穎較狹窄,具3脈,長4—7毫米,第二穎具5—7脈,長7—10毫米;外稃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具急尖頭,具9脈,上部具網狀細脈,近邊緣處通常具貼生微毛,在最下部的毛茸長約1毫米,基盤密被長約0.8毫米之髯毛;內稃長約8毫米,先端具2齒,脊之上部生小剛毛狀纖毛;鱗被3,黃褐色,長約2毫米,下部具脈紋,上部具長約5毫米的小緣毛;雄蕊情況不洋;柱頭2,長約3毫米。穎果未成熟。
產地分布:產雲南。模式標本(E.E.Maire10037)無明確採集地點。
參考文獻:Fargesiavicina(Keng)YiinJourn.Bamb.Res.7(2):113.1988.——ArundinariavucinaKenginSinensia7(3):410.F.2.1936.——Sinarundinariavicina(Keng)Kengf.InTechn.Bull.Natl.For.Res.Bur.ChinaNo.8:14.1948.
本組概述:灌木狀或喬木狀。竿芽單一,長卵形,扁平,其內含有不明顯的少數芽,緊貼竿面:髓呈鋸屑狀或數量少而呈海綿狀;竿環平坦或微隆起,通常低於籜環;枝環平坦。籜鞘宿存或遲落,稀早落;籜耳存在或花序下托以由葉鞘擴大而成或大或小的佛焰苞。模式種: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本組所含種類經近年來的發掘,已知近70種,可劃分為下列4系。
本屬概述:Franch.InBull.Linn.Soc.Paris2:1067.1893;emend.T.P.YiinJourn.Bamb.Res.7(2):1.1988.—SinarundinariaNakaiinJourn.Jap.Bot.11(1):1.1935,sinefl.Descr.,nom.invalid.灌木狀或稀可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柄假鞭粗短,其兩端不等粗,前端(遠母竿端)直徑大於後端(近母竿端),中間較兩端為細,節間長常在5毫米以下,實心,通常無通氣道,鱗片(假鞭之籜)為正三角形,排列緊密。竿直立,疏叢生或近散生;節間圓筒形,中空、實心或近於實心;竿環平坦乃至微隆起,通常較其籜環為低;竿的維管束呈開放型或半開放型;竿芽單一,K卵形,貼竿而生,在圓芽箭竹組竿芽明顯山多數芽組成為l枚半圓形複合芽時,則不貼竿;竿每節分數枝乃至多枝,枝斜展或直立,近等粗,枝環較平。籜鞘宿存或遲落,稀早落,革質或厚紙質,具刺毛或近無毛;籜耳無,或明顯;籜舌圓拱形或截形;籜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帶狀,脫落性,或稀可宿存;末級小枝具數葉;葉片小型至中型,具小橫脈。花序呈圓錐狀或總狀,著生於具葉小枝的頂端,花序下方托以由葉鞘擴大而成或大或小的一組佛焰苞,致使花序起初只能由最上方的佛焰苞開口之一側露出,惟以後因花序主軸的延伸以及佛焰苞脫落或破碎,則可使花序全部露出;小穗形細長,具長柄;穎2;外稃先端具小尖頭或呈芒狀,具數脈,小橫脈通常明顯;內稃等長或略短於其外稃,背部具2脊,先端具2齒裂;鱗被3,邊緣生纖毛;雄蕊3,花絲分離,花葯黃色;子房橢圓形,花柱1或2,柱頭2或3;穎果細長。模式種: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原產四川城口。本屬80餘種。據目前所知,除尼泊爾東部和錫金產有總花箭竹F.Racemosa(Munro)Yi外,其餘的種類均產:於我國。在我國,北自祁連山東坡,南達海南,東起贛、湘,西迄西藏吉隆,在海拔1400---3800米的垂直地段都有本屬竹類生長,其中以雲南的種類最為豐富。過去通常認為本屆竹類矮小,分布在交通條件不便的山區,經濟價值不大。其實本屆竹類種群繁多,分布廣泛,林地面積頗大,蓄積量蘊藏豐富,用途多,有相當多的種類其竿為中型,是亟待開發利用的寶貴自然資源。本屬幾乎所有竹種都對山地水土保持、減緩地表徑流、涵養水源、調節小氣候環境、促進農業穩產豐產等都起著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
亞族概述:Kengf.InJourn.Bamb.Res.11(11):25.1992;inibid.1(1):18.1982,inClay.Siniccnom.nud.Etibid.6(3):24.1987.Inclav.Anglice.地下莖為合軸型,惟某些屬的種類之竿柄能延K成假鞭。竿直立:或稀可頂端垂懸;節間圓筒形或在有枝條一側之下部稍扁平或具縱溝槽;竿每節起初生出彼此近同粗的3分枝,惟以後則可增生為多枝,各枝均較竿甚細;葉片小,小橫脈存在,明顯或不甚明顯。花序頂生,亦兼有側生者,呈圓錐狀(疏鬆乃至緊密均有)或總狀,常在花序下方具正常葉片或托以1片佛焰苞或一組逐漸增大的苞片,後者最上方的1片亦可呈佛焰苞狀,花序分枝的腋間常無忱瘤,但在枝基部則生有極小的或不顯著的小型苞片;雄蕊3。模式屬:筱竹屆ThamnocalamusMunro本亞族約:行7屬,分布多在歐亞大陸高海拔山區。我國有4屬140種。
本族概述:PleiollastinaeKengetKangf.inClan.Gen.Sp.Gram.Prim.Sin.App.Nora.Syst.L,153.1957;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XXXIV,w.29頁.1959inTabl.Clav.VeldescriinSinicetantum;Kengf.InJourn.Bank.Res.1(1):9.17.1982;inibid.1l(1):24.1992,indescs.LatinetSinica,prosyn.Subtr.SubAiundinarrinae.地下莖為單軸或復軸型;竿直立,喬木狀,節間圓筒形或在有分枝一側的下部稍扁平,竿每節起初僅分1-3(5)主枝,惟以後則可增生為多枝或否,當僅具1主枝時,其直徑較竿細甚;葉片小型或中等,極罕可為大型。花序在葉枝頂生或側生,當為側生時,則連同花序在內的小枝長度並不超出它所著生的那條具葉枝,花序下方託附有一組逐漸增大的苞片或無此苞片而是正常的營養葉;雄蕊多為3枚,稀可再增添1或2枚乃至共有6枚(例如酸竹屬Acidosasa)。模式屬:北美箭竹屬ArundinariaMichx.僅含1或2種,北美東南部特產本亞族約7屬,多分布在東亞的亞熱帶低海拔地區,除北美特產的北美箭竹屬外,我國有6屬77種。
超族概述:KengetKengf.exKengf.inJourn.Bamb.Res.11(1):22.1992descr.InlatineetSinice;中國種子植物分科檢索表附薔薇科,豆科暨禾本科等分屬檢索表附錄55,67頁,1951;中國主要禾本植物屬種檢索表附系統名錄1,151.1957;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XXXIII,2,7.1959,omninoproSeriessubBambusoideae,inclav.Velindescr.Sinicetantum;Journ.Bamb.Res.1(1):9,14.1982,inTab.Etclav.Sinicetantum;Journ.WubanBot.4(4):332.1986,descr.InSinice;Journ.Bamb.Res.6(3):15.1987,descr.InAnglice.地下莖有各種類型。竿籜大都為宿存性或遲落。花序為單次發生的總狀或圓錐花序(國外的種類還可有穗狀或頭狀花序),花序總梗較長,其下方有營養葉或由葉變態而成的苞片或佛焰苞託附;花序主軸及其分枝都是在結構上均勻一致而延續的,即無明顯的節環;,因此與營養軸有所不同,花序在分枝處雖常可生有甚退化的小型苞片,但在苞片腋內決無先出葉存在,惟有時可在花序分枝腋內具一枕瘤。小穗通常具柄(極少數種類可以例外),基部除有穎2或3片外,並無變形的葉片託附。果實多為穎果,稀可為堅果狀。模式屬:北美箭竹屬ArundinariaMichaux本超族在我國除產於中南美洲的節柱竹族Arthrostylideae外,計有香竹族Chusqueeae和北美箭竹族Arundinarieae二族,共含16屬250餘種,分布在華東、華南和西南各省區,多數種類還在高海拔山區。
亞科概述:植物體木質化,體中所含的SiO2可高達70%,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竿和各級分枝之節均可生1至數芽,以後芽萌發再成枝條,因而形成複雜的分枝系統;地下莖(rhizome)亦甚發達和木質化(指植株成長後而言),或成為竹鞭在地中橫走[此為單軸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較竿徑為細,故亦稱細型(1eptomorph)],或以眾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兩者堆聚而成為單叢[即合軸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節而無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較長的延長時,稱之為假鞭(pseudorhizome),此時地面竿則為多叢兼疏稀散生,如同時兼有上述兩類型的地下莖,則稱為復軸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為多叢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長方式,即由地下莖(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稱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暫時期。葉二型,有莖生葉與營養葉之分;莖生葉單生在竿和大枝條的各節,相應地稱為竿籜(culm-sheath)、枝籜(branehsheath),它們有頗為發達的籜鞘和較瘦小而無明顯中脈的籜片,在兩者間的聯結處之向軸面還生有籜舌,此外籜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籜片絕對無柄;營養葉二行排列互生於枝系中末級分枝(常稱具葉小枝)的各節,並可形成類似複葉形式的同一面,其葉鞘常彼此重疊覆蓋,相互包卷,葉鞘頂端還可生有葉舌、葉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屬物,葉片具葉柄,中脈極顯著,次脈及再次脈亦均明顯,小橫脈易見或否,葉柄簡短,位於葉鞘頂端由內外兩個葉舌所形成的杯狀凹穴之內,因基部具關節,故嗣後葉片能連同葉柄一齊從鞘上脫落,而葉鞘則在枝條上存留較久。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長(數年、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種終生只有一次開花期,花期常可延續數月之久。竹類花序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為有如普通禾草那樣,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習慣上以小穗為一單位)可形成各種式樣的花序,它們的發育是一次性完成的,術語上稱為單次發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著生部位都是在植株營養體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營養葉[稱旗葉(flagleaf或uppermostleaf)]之上,花序軸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實心,即內部結構上下均勻一致,分枝處(包括小穗柄著生處)無明顯的節,偶可有小形的鱗片狀苞片,其腋內無芽,僅在枝腋有時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類中稱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與另一類型即假花序(falseinflorescence)相對應;後一類型的基本結構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頂生於極為短縮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內側照例有1片先出葉外,其上方的葉器官均減退呈穎狀或外稃狀的苞片,且連同頂生的小穗在外觀上混為一體而類似“小穗”,但此實為一複合性的構造物,其下方屬於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內常有小枝芽[此時該苞片稱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bract)],如果此腋芽發育,則可成長為次生假小穗,後者的腋芽也有可能發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複,最後可形成一團假小穗叢,這是由各級假小穗依次發育生長而成的,故稱此假小穗叢為續次發生(interauctantinflorescence),它們著生在營養枝甚至在主竿的各節以形成穗狀、圓錐狀或球形的頭狀等式樣的花枝,惟其主軸及分枝均並不特化,仍與營養枝無異,還是有著明顯的節和中空的節間,因此也有人常將此花枝誤稱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穎l至數片或可無穎,有時將穎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稱為過渡穎(transitional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內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與真正的穎有所區別;外稃具(3)5脈乃至多脈,先端無芒或有小尖頭,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從不為膝曲芒;內稃具2脈或更多脈,背部具2脊或呈圓弧形而無脊,先端有時可分裂或下凹;鱗被多為3片,稀可無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為多數(例如我國不產的群蕊竹屬OchlandraThwait.)花絲彼此分離或有部分的連合,甚至相互連成管狀或片狀而成為單體雄蕊(monadelphousstamen);雌蕊1,花柱l-3,柱頭(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圓形、長橢圓形或近於球形,有時基部乾縮而作具柄狀。果實有各種類型,穎果較常見,易與稃片相分離,果皮乾燥或新鮮時稀可肉質,有時為碩大型,此時則較子房原來體積增大許多倍(例如梨竹屬MelocannaTrin.),種臍線形,幾與果實同長,胚小,多為F+PP型或略變為其他類型,胚乳多為單粒澱粉質(梨竹屬等可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12。模式屬:?竹屬BambusaRetz.Corr.Schreb.(nom.cons.)mbosRetz.(nom.rej.)竹亞科(不包括我國不產的草本竹類)就狹義而言計有70餘屬1000種左右,一般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尤以季風盛行的地區為多,但也有一些種類可分布到溫寒地帶和高海拔的山嶽上部;亞洲和中、南美洲屬種數量最多,非洲次之,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歐洲除栽培外則無野生的竹類。在產地通常與其他植物伴生,但亦可形成純群。我國除引種栽培者外,已知有37屬500餘種,分隸6族;其自然分布限於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少數種類還可向北延伸至秦嶺、漢水及黃河流域各處。
本科概述:植物體木本(竹類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狀)或草本。根的類型極大多數為鬚根。莖多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狀,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櫱條(sucker或shoot),一般明顯地具有節(node)與節間(internode)兩部分[莖在本科中常特稱為稈(culm);在竹類中稱為竿,以示與禾草者相區別;節間中空,常為筒形,或稍扁,髓部貼生於空腔之內壁,但亦有充滿空腔而使節間為實心者;節一處之內有有橫隔板(diaphragm)存在,故是閉塞的,從外表可看出鞘環(sheathnode)和在鞘上方的稈環(culmnode)兩部分,同一節的這兩環間的上下距離可稱為節內(intrahode),稈芽即生於此處。葉為單葉互生,常以1/2葉序互動排列為2行,一般可分3部分:①葉鞘(leafSheadth),。它包裹著主稈和枝條的各節間,通常是開的,以其兩邊緣重疊覆蓋,或兩邊緣癒合而成為封閉的圓筒,鞘的基部稍可膨大;②葉舌(ligule)位於葉鞘頂端和葉片相連線處的近軸面,通常為低矮的膜質薄片,或由鞘口燧毛來代替,稀為不明顯乃至無葉舌,在葉鞘頂端之兩邊還可各伸出一突出體,即葉耳(auricle),其邊緣常生纖毛或燧毛③葉片(blade),常為窄長的帶形,亦有長圓形、卵圓形、卵形或披針形等形狀,其基部直接著生在葉鞘頂端,無柄少數禾草及竹類的營養葉則可具葉柄(petiole)],葉片有近軸(上表面)與遠軸(下表面)的兩個平面,在未開展或乾燥時可作席捲狀,有1條明顯的中脈(midrib)和若干條與之平行的縱長次脈(sècondaryveins),小橫脈(crossedveitilet)有時亦存在。花風媒,只有熱帶雨林下的某些草本竹類可罕見蟲媒傳粉;花常無柄,在小穗(rachilla)上互動排列為2行(尤以多花時為然)以形成小穗(spikelet),由它們再組合成為著生在稈端或枝條頂端的各式各樣的複合花序,惟有一部分竹類的小穗可直接著生在竿和枝條之節處[此情況可說是無真正的花序而僅有花(floweringbranch)],小穗軸實為一極短縮的花序軸(rachis),在其節處均可生有苞片(boract)和先出葉中(prophyll)各1片,若其最下方數節只生有苞片而無他物,則此等苞片就可稱為穎(glume),而陸續在上方的各節除有苞片和位於近軸的先出葉外,還在兩者之間具備一些花的內容,此時苞片即改稱為外稃(lemma),先出葉相應地稱為稃(palea),在習慣上通常將此兩稃片(anthoecium)連同所包含的花部各器官統稱為小花(floret),以一朵兩性小花為例,它計有:①外稃:通常呈綠色,有膜質、草質、薄革質、革質、軟骨質等各種質地,先端漸尖、急尖、鈍圓、截平、微凹或二裂者,常具平行縱脈,主脈申出乃至成芒(其他脈亦可如此);②內稃;常較短小,質地亦較薄,先端多呈截平或微凹,背部具2脊,亦有若干平行縱脈,其2脊可伸出成小尖頭或短芒;③鱗被(亦稱漿片)(lodicule):此為輪生的退化內輪花被片,計2或3片,稀可較多或不存在,形小,膜質透明,下部具脈紋,上緣生小纖毛;④雄蕊:其數為(1)3—6枚,稀可為多數,下位,具纖細的花絲與二室縱裂開(稀可頂端孔裂)的花葯,後者常以中部背著花絲頂端,嗣後成熟時能伸出花外而擺動,用以散布花粉;⑤雌蕊1,具無柄(稀或有柄)一子室的子房,花柱2或3(稀1枚或更多),其上端生有羽毛狀或帚刷狀的柱頭,子室內僅含1粒倒生胚珠,它直立在近軸面(即靠近內稃)一側之基底。果實通常多為穎果(caryopsis),其果皮質薄而與種皮癒合,一般連同包裹它的稃片合稱為穀粒(grain),此外亦可有其他類型的果實而具游離或部分游離的果皮;種子通常含有豐富的澱粉質胚乳及一小形胚體,後者位於果實或種子遠軸面(即靠近外稃)的基部,在另一側或其基部從外表即可見到線形或點狀的種臍(hilium),通常線形種臍亦稱為腹溝(ventralsulcus)。模式屬:早熟禾屬PoaL.本科已知約有700屬,近10000種,是單子葉植物中僅次於蘭科ORCHIDACEAE的第二大科,但在分布上則較之更為廣泛而且個體遠為繁茂,亦即它更能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甚至可以說,凡是地球上有種子植物生長的場所皆有其蹤跡。我國各省區都有其分布,除引種的外來種類不計外,國產200餘屬,1500種以上,可歸隸於7亞科,約45族。
本目概述:本目只含禾本科一科,其性狀描述可詳見該科。過去有人認為它的親緣與莎草科CYPERCEAE有較密切的關係,故將此兩科同歸隸於穎花園GLUMIFLORAE之內。據新近的研究,特別是通過葉解剖與孢粉學等方面的研究,已證明未本科很可能是從須葉藤科FLAGELLARIACEAE的域外草屬JoinvilleaGaudichaud這一類型的植物演化而來。禾本科與莎草科只是形態上的相似,並非有真正的親緣,故它們不應同隸於一目。
相關詞條
-
箭竹屬
箭竹屬(拉丁學名:Sinarundinaria Nakai),是被子植物門禾本科的一屬。灌木狀或稀可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竿直立,琉叢生或近散生,花...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地理分布 實際用途 下級分類 -
arrow bamboo
F.utilis 籠籠竹F.conferta 馬利箭竹F.mali 紫序箭竹...植物中文名稱:箭竹拉丁名:Fargesia spathacea...1小型苞片。穗 Arrow Bamboo Arrow Bamboo(箭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生長 用途 繁育 -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箭竹占優勢。採伐跡地一般演變為紫箭竹叢。在海拔35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主要樹種為岷江冷杉、粗枝雲杉、鱗皮雲杉、紫果雲杉、紅樺等,林下灌木以紫箭竹...,其植被垂直譜序為: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溝口地帶,主要為而旱灌叢,其組成...
級別 -
二裂細裂瓣苔
相關信息——濕地植物名錄 本名錄中的濕地植物包括: 1.只有在濕地中出現(Carex Lasiocarpa、Hippu...
相關信息——濕地植物名錄 -
興寧縣誌
,略予考釋如次。永樂《興寧縣誌》卷數作者俱未詳,原書久佚。王璉序成化《興寧...雲佚。殷輿成化《興寧縣誌》序:“成化庚子,清戎監察御史梅公江,按邑詢志...,實梅江所倡修。又王璉成化侯志序謂:“庚子,侯公拜命知縣事,暇日偕司訓蒲...
興寧概況 縣誌版本簡介 晉朝 南朝 隋朝 -
龍蒼溝森林公園
春至夏,不同花型、不同顏色的紅、粉、紫、白等各色杜鵑也次第開放,爭奇鬥豔,如紅雲紫霞,似白雪朝霞,在春風中為龍蒼溝調製著五彩繽紛的色彩。珍貴...、水青槓、毛序花揪、山櫻桃、中華槭、長尾槭、五加等,灌木層有杜鵑、柃木、山...
景色 以原始而聞名 占地 旅遊線路 最美的季節 -
佛寶風景區
石達開濫采箭竹破壞自然生態的懲罰吧,他走到大渡河紫打地時遭到了全軍覆沒的厄難...風景區 箭竹林:這種竹子名叫箭竹。箭竹是熊貓喜食的植物。它桿硬、心實,可...
景區簡介 玉蘭山景區 佛經岩游道 煙雨岩簡介 天堂壩景區 -
大屯自然公園
。 芒草與箭竹長滿了整個大屯山,春天時杜鵑盛放,一片新綠,十月中旬以後芒草... (1)菜公坑山頂偏北溪谷側有較多分布 (2)七星山西南坡近南峰箭竹林中...,依據岩性和層序將之區分為大屯山亞群、竹小山亞群、七星山亞群及磺嘴山亞群...
景點介紹 生態環境 特產 交通路線 參考資料 -
發現物
163.4 泉州到天津4級豐實箭竹:泉州下面 -1725,-10巴格拉大教堂...
1級2級 3級 4級 5級 6級